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梅州大埔县十大特产豆干生产厂 梅州特产五香豆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梅州大埔县十大特产豆干生产厂 梅州特产五香豆干更新时间:2022-04-01 10:13:53

一. 广东省 梅州 蕉岭县 笋粄

笋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薄的小圆形粄块;肉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香滑可口。

二.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梅州腌面

梅州特有的著名小吃,选取手工制作的精大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起将碗,加拌猪油、炸香的蒜仁及葱粒,再配少许鱼露,即成一碗香喷喷的腌面。另加一份猪肉、猪肝、猪粉肠、枸札叶煮成的“三及第汤”,汤中又添加少许酒曲,可谓风味万千。一面一汤,为客家人的传统经典早餐,也是海内外游客的最爱。到梅州一定要品尝一面一汤,否则,连肠子都悔青了。

梅州腌面做法:

一:准备一些蒜末;然后在炒锅内放入少量的猪油,最后等待油热之后把准备好的蒜末放入锅内翻炒,待炒至金黄色即可调小火势。

二:当蒜末已经炒熟后,制作者应在锅内添加少量的食盐,并且来回翻炒将食盐完全渗透在蒜末中,然后再撒上一些细小的葱花即可出锅。

三:将准备好的湿面条(注意:面条可在市场购买)放在沸水中煮至两分钟后捞出控水,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过冷水的面口感佳,吃起来较筋道)然后就可以与炒制完的蒜末混合食用。

原料:

生面(大部分是扁的生面),蒜蓉,葱花,瘦肉末、油盐(最好猪肉味更加,但不要经常吃猪油哦)

面食制作:

1、煮面:将生面放入开水锅中,翻滚30秒左右即可捞出沥干水分。

2、拿出盘子或碟,碗,把切好的葱花丁放入盘里。

3、拌面:盛入碗中,将煮熟的肉丁,蒜末,鱼露,胡椒粉等作料和调味料撒入面上并且拌。

作料制作:

制作黄金蒜花和肉丁。先将蒜沫放入过热后的油锅中(油最好是猪油),先将蒜沫炒成金黄色出后盛起待用(蒜末炒熟后勿沾水,否则容易被软化),再将肉末用猪油加入少许盐,鸡精炒熟后盛起待用。切些葱花丁备用。

制作调味料:

一调羹左右鱼露加小半碗水兑匀,适量放点盐(可配半斤面条使用),放锅里煮熟后盛起待用。

注意事项:

1、客家腌面主作料即,蒜末,瘦肉沫,记住一定要好好做哦而且不能碰到水,不然容易软化。

2、面不能煮得软了,在开水中翻滚30秒左右即捞起。

3、一定要沥干,有水,口感会大打折扣。

4、一定要趁热吃。

5、吃腌面记住还有多种客家特色汤可选,比较常见有搭配有艾草瘦肉汤、甜菜瘦肉汤、咸菜瘦肉汤、咸菜牛肉汤、枸杞瘦肉汤、枸杞三及第汤、青菜三及第汤、鱼头汤或是肉丸汤等极具客家风味的汤水.

信息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三.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百花酿香芋

百花酿香芋

制作单位:

梅县华侨大厦

成品特点:

此菜品根据客家酿制菜进行改良创新,味道浓郁可口,肉香味、芋香味相互渗透、调和。

四.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发粄

发粄是梅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节庆小吃,是用米粉浆掺入红色酒糟等佐料,充分发酵倒入小陶钵蒸熟而成。蒸好的发粄,颜色呈喜庆的红色,且粄面有笑脸般的裂缝,所以,客家人也称发粄为“笑粄”。在梅州地区,过年过节吃发粄,有喜事降临、发财等寓意。

信息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五.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兴宁龙田龙眼

兴宁龙田龙眼

六. 重庆市 梁平 袁驿豆干

采用优质大豆,经十多种工艺精心加工而成,风味独特,回味无穷,是巴渝有名小吃,产销已往全国各地。( 梁平)

七. 重庆市 武隆 烧烤豆干

配料:黄豆、泉水、食友盐、鸡精、味精、白砂糖、香辛料、植物油、青花椒油、山梨酸钾。

产品描述: 本产品选用优质黄豆为主料,使用传统配方和现代食品生产工艺精制而成。聚麻、辣、鲜、香于一体,风味独特,口感俱佳,老少皆宜。是佐酒伴餐之佳肴,休闲旅游之上品。

口味: 烧烤味

规格: 80g*100袋

保质期:180天(0-25℃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食用方法:开袋即食

八.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珍珠粄

珍珠粄

珍珠粄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锅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九.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蜜柚

大埔蜜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埔蜜柚源自宋元,盛传明清,名于当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祖祖辈辈都有种植蜜柚的习惯,今大埔古村落的房前屋后还留存有百年柚树。直到1985年开始大埔蜜柚由原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逐步规模发展。据《福建物产志·果类》载云:“平和亦出产蜜柚,每镪可货五六枚”。又载:“闽中柚种,元时始自粤东传来,今胜粤中矣”。今平和琯溪蜜柚与我县古柚树的品种相同,足见大埔种植蜜柚的历史早于福建平和,并由大埔传入平和。据明嘉靖、清嘉庆同治《大埔县志》之物产志记载:“……为柑为桔为柚……实尖而小者美,圆而大者稍逊,闽种微异,闽以圆大者佳”。可见大埔县蜜柚于明嘉靖、清嘉庆同治年间就盛传于世了。2012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正式授予大埔县“中国蜜柚之乡”称号。

蜜柚多产于大埔县,种植面积四千多公顷,所产柚果形状端正,肉质柔嫩,无核或少核,酸甜适中,已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

地域范围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东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邻梅州市梅县、梅江两区,南接同市的丰顺县和潮州市饶平县,北依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大埔蜜柚保护区域大埔县县域内,包括大埔县现辖下的湖寮、百侯、枫朗、大东、光德、桃源、高陂、-、三河、洲瑞、银江、茶阳、西河、青溪、丰溪林场等15个镇场,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8′~116°56′,北纬24°01′~24°41′之间。面积13256公顷,总产量22.1019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大埔蜜柚早熟,一般在中秋节前后上市,果大皮薄,平均单果重1250—1500g,果实呈梨形或倒卵形,果色表皮淡黄、光滑,商品性好。果肉多汁化渣,酸甜适中,有香蜜味,种子少或无。2、内在品质指标:大埔蜜柚营养价值高,经检测,果汁中含总糖8.5—12.3%,总酸每千克3.2—5.35克,维生素C每100克含48.93—51.98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0.7—13.9%。3、安全要求:大埔蜜柚产地环境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十.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鸭松羹

鸭松羹

鸭松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

鸭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在众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项菜品。

大埔鸭松羹何以得名?据当地老一辈厨师称,用鸭汤配以薯粉、甜果、酥糖等烹制而成,这些是传说,无从考证。但其独特制法已印证其源远流长的食文化渊源。

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

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选用当地盛产的农家薯粉,配以瓜丁、陈皮、花生、芝麻、酥糖、生姜、猪油、红糖烹制而成。首先,将薯粉放入镬中用慢火干炒熟透取出,起镬放入少量猪油落生姜茸爆香,加入水,下红糖、瓜丁、花生、芝麻、酥糖、陈皮末煮成糖浆水,然后徐徐均匀地放入用筛子筛过的熟薯粉,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一边顺势不停地用铲反复搅拌,直到羹凝结成金黄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香甜松软、柔滑时取起即可食用。

大埔名小吃“鸭松羹”不但是美味、甜润、可口的菜品,而且具有食补、养生之功效,食之能使人爽口提神,祛邪除暑,有解毒养颜之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