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明最出名的特产有哪些 三明特产有哪些比较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明最出名的特产有哪些 三明特产有哪些比较出名更新时间:2022-04-11 18:12:30

一. 福建省 三明 建宁 桂阳萝卜

桂阳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桂阳萝卜是福建三明建宁的。

桂阳村位于福建省建宁县黄埠乡西北角,西北部与江西省广昌县毗邻,东北部与江西的南丰县毗邻,是当初红军由赣入闽的第一村。到广昌、南丰和建宁县城都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是离黄埠乡最远的一个村。

桂阳村有种植冬萝卜的传统,每年利用晚稻田种植当地小有名气的萝卜,产出的萝卜不仅清脆,水分含量特别大,而且萝卜的辛辣味比较很小,在建宁小有名气,许多单位都作为建宁的进行馈赠,去年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由于种植桂阳萝卜对田地的要求比较苛刻,只能是种完晚稻的田地才能种植,再加上桂阳村独特的地理的气候条件,只有该桂才能生产出独具特色的萝卜,邻近的大余、陈余村种植的萝卜品质上就有差异,由于受到田地条件的限制,再加往上农民盲目生产,曾经造成萝卜销不出去而烂在田里的残状。这几年烟叶生产收入稳定,产量逐年增加,萝卜生产数量有所减少,目前每年稳定在80亩左右,亩产可达4000斤。由于冬萝卜销售时间只局限于春节前这一段时间,如何突破土地条件的限制,增强萝卜的种植量,提高冬闲农田的利用率,扩大桂阳萝卜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增加农民的种植萝卜的积极性,将盲目种植变成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模式,成立萝卜专业合作社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共识。

2010年6月,桂阳村由6个种植萝卜大户牵头成立了建宁县桂阳萝卜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制定了专业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自成立合作社以来,主要从产销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生产方面,规划种植面积,与农户签定收购合同,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并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管控和跟踪,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严格控制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确保产品质量;协会成员经常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生产。在销售方面,县乡有关部门和驻村干部大力支持指导专业合作社工作,首先对桂阳萝卜以“癸阳”进行产品的商标注册,于2011年5月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设计了产品包装箱,努力提升产品的档次,拉开和普通萝卜的差异,打造土品形象。2011年11月,还和省政府签订了福建省副食品基地提供协议,通过建立网站和移动供销通系统加大产品的宣传,积极拓展销售渠道。2012年3月,桂阳萝卜还通过了福建省绿色产品认证。

2011年桂阳村种植萝卜100亩以上,总产量达到了近40万斤,一方面合作社加强了销售质量的管理,在收购时对那些空心、黑心、开裂的萝卜进行了检验,杜绝不合格产品的装箱和销售。另一方面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将按斤销售改为整箱销售模式,每箱约15斤的萝卜卖出近25元的价格,提高了萝卜的整体售价,即保证了种植户的收入,也改变了专业合作社运营亏本的状态,合作社首次出现了赢利。再一方面,合作社也实行灵活的销售政策,种植户只要向合作社统一购买包装箱,按统一的价格也可直接销售,发挥种植户销售的能力,避免将所有的销售责任全部揽在合作社的对上,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2012年度,桂阳萝卜专业合作社将在去年良好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运营管理,首先在萝卜的生产周期上进行合理的调控,按批次组织社员进行萝卜的种植,拉开萝卜种植的生产周期,避免萝卜集中上市的时间,拉长萝卜销售时间,提供更加充足的产品供应周期。其次是准备生产萝卜的系列产品,将只销售新鲜萝卜,转变为向萝卜系列产品发展。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小桶包装的鲜泡萝卜、萝卜干、阉萝卜等具有广大的市场,每小桶750克的阉萝卜市场价可达13元,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强。第三,今年将在建宁、三明、福州等地建立销售渠道,改变以往坐等上门的销售模式,主动将系列产品推向全省市场。第四,我们今年将努力将桂阳萝卜进一步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QS产品标志,打通农超对接的通道,进一步扩大产品的销量。

虽然我们的桂阳萝卜专业合作社刚成立两年,许多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但我们决心扬长避短,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将萝卜专业合作社打造成服务桂阳村民的龙头,带动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桂阳萝卜

建宁县黄埠乡农业服务中心

13111566

新鲜萝卜

二. 福建省 三明 建宁 建莲

建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宁莲子,简称“建莲”,产于福建北部山区的建宁、建阳、浦城、崇安等县。这些县在历史属 建宁府管辖,因此,所产莲子统称为“建莲”。 建宁的莲塘一般都选择土层厚、土质肥、水质好, 以及避内向阳的地块。池塘中有泉眼,池水冬暖夏凉,给莲子生长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尤其是建宁城关西门外著名的“百口莲塘”,池池相连,泉水潺潺,每当盛夏,叶绿花绿,映入眼目。这一带所产的建莲极好。

据《建宁县志》记载,建宁栽培莲子始于五代梁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闻名全国也已 300多年。建宁莲子的品质、药性兼优,被称为“莲中上品”。

建莲的加工技术十分讲究,必须是当天采收,当天加工。从去莲蓬、破莲壳、剥莲膜,到挖莲心, 要求在一分钟内完成。接着再经太阳晒、炭火烘烤等工序。采取上述工艺加工的莲子即为驰名中 外的“穿心白莲”。 特点:粒大圆润,色如凝脂,耐煨易熟,汤汁清甜,香醇爽口,营养丰富。

据化验分析,每一百克莲子肉含蛋白质17克,棉子糖等碳水化事物16多克,并含有比较丰富的 铁、钙、磷等多种营养素。

中医学认为,莲子具有益肾固精、养心明目、收敛镇静、健胃止泻之功能,主治脾虚泄泻、多梦遗精、崩带漏下等症。久食可强身旺神、延年益寿。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 中对于莲的通身药用价值作了很高的评价

“莲香飘万里”,这此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建莲更是美名扬天下,它不仅畅销中外具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还成了国宴上的一道名菜,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到我国访问,1主席设宴欢迎,第八道菜是“冰糖银耳建莲”,1990年被确认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1993年建宁举办“中国首届建莲节”,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莲子专业市场,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

三.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花柰

俗称林禽、来禽、为沙具。品种有花柰、铁色花柰、高桥柰、小柰等,而花柰为上品,其皮薄肉厚、质地细嫩,可食率达97%以上;皮、肉、汁呈红色,甘甜可口,酸度适中,具有健脾开胃之功效,为珍稀名果。鲜果销往省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三明)

四.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茂溪”冬酒

“茂溪”冬酒

夏茂冬酒原是夏茂农家用本地自产糯米经过本地特有工艺酿制而成的,本地人常用于宴席上,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夏茂冬酒味道醇厚,入口微甜,酿造时间长的酒色泽和味道尤佳。

沙县茂溪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茂溪”牌系列酒(糯米冬酒,其中糯米青酒,脱糖、凉性),是精选优质糯米、无污染纯净山泉、百草曲等精制而成,历史悠久,其酿造结合传统工艺采用先进酿酒设备及其技术。该酒色泽清澈透明,酒味微甜、可口、香醇绵长、营养丰富,实属米酒类系列中的佼佼者。

五.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明溪淮山

明溪淮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明溪淮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明溪淮山又名山药,当地属称薯子,明溪淮山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有种植淮山的传统习惯,是当地的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具有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其营养丰富,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份,是鲜美的素食珍品,也是当地乃至福建省餐桌上的一道的名菜。目前,该县正在实施淮山标准化生产、淮山良种工程等项目,明溪淮山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明溪淮山1号”品种被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

淮山在明溪栽培历史悠久,明朝正德年间已有种植淮山的记载,“时称薯,又称雪薯、小薯”。民间相传:五代人氏—莘七娘,总兵夫人,又称惠利夫人,在其夫死后,承夫志率兵出征,凯旋归来;其精通医术;将鲜淮山在表面粗糙石块上,进行来回推磨,形成糊状物,配入红菇或香菇末,再添入肉末,加工出的“薯子羹”,解决了当地小孩缺乳和疾病困苦的难题,也为当地创造了一道名肴,流传至今。据此,明溪种植淮山的历史,可前推500年以上。明溪民国县志也有记载:“赣药商收购土产雪薯,去皮制成小条,焙而干之,为山药。产闽省者明曰建山,与淮山并重。销路颇广”。 明溪淮山历来以品质优、口感好而饮誉一方,薯块呈长棒形,多须根,表皮颜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薯长70厘米左右,直径3.0-4.0厘米,皮薄,肉色雪白,肉质密实,细腻粘滑;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果胶质、皂甙等;经煮易酥不散,显糯香,味鲜爽。县境内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超过3万吨,已成为该县主要大田经济作物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县已拥有淮山加工企业5家,主要开发淮山酒、饮料、面条、饼干、蛋圈和淮山净菜、速冻食品等系列加工产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创建了省级淮山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明溪县地处福建西北部,武夷山系的陇西山脉、十公芜山脉贯穿全境,处于东经116°47″-117°35″,北纬26°08″-26°39″之间,属山地丘陵地带。明溪淮山生产地域范围包括明溪县行政区域内9个乡镇即瀚仙镇、胡坊镇、盖洋镇、雪峰镇、夏阳乡、沙溪乡、夏坊乡、枫溪乡、城关乡9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海拨180米至海拨900米区域,总生产面积1100公顷,总产量30000吨。

六.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河龙贡米

河龙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龙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河龙贡米,系指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米,因原产于河龙乡而得名。

特定品质

以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扬名四海,被誉为“米中珍品”。

文化典故

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宁化县志》载:伊盆,宁化人,为人豪毅,耿耿有烈士风。1004年,转运使李住起解梅州银绢,本州委通判胡某赍至本都武曲桥锡源驿(今河龙乡)疾故,奉官茔葬。伊公慨然诣县自陈曰:“解官本为朝廷重务,客死吾土,某现充保长,亦草莽臣也,愿换牒代解。”县许之。至汴京,适逢皇太子生,上大悦,以覃赐敕一道,骏马一骑,剑一口,命其出镇柳州。时南蛮不共。公领军勇夺前驱,血战破贼,所向倒戈。事平凯奏。卒于官,以功特赠银青光禄大夫,因庙食至今。伊盆在代解银绢时,随带家乡大米,一路食用。到京之后,在交付银绢时,把随带的大米一并奉上,以御食用。皇帝食后大喜,甚赞河龙大米质优味佳,并令每年征收进贡,“河龙贡米”便由此扬名。河龙乡下伊村口有一座古庙叫“伊公庙”,供奉伊盆夫妇,一直香火不断。

七.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韭菜包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有味鲜爽口的鱼生,别具风味的烧卖,还有那清香扑鼻的韭菜包。

宁化韭菜包又称“米包子”,是客家人仿照北方水饺的一种创造。韭菜包带“馅”,南方人吃饭用菜一般不用馅,只有面食才与馅有不解之缘,夹馅包馅原是中原人的创举。由此可见,韭菜包承传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艺并且有所发展,它是客家人变更手法制作的独特美食。

宁化韭菜包形似水饺,以普通大米作为“米包子”的包皮原料。要把大米做成柔软而坚韧似面筋一样不粘不糊,不碎不烂,用手工捏成纸一样薄的包皮不是轻而易举的。韭菜包其包皮的制作是:将粳米洗净浸透后,和水磨成浓浓的米浆,把米浆放入锅中,在温火中搅拌熬成糊状,再压成形,铲起放入簸箕内摊凉,用双手蘸食油反复搓揉成粉团,制成包皮原料,再用洗净的湿手巾盖住,不让米团表皮变硬。馅心的制作更是讲究,所谓“韭菜包”,顾名思义就是馅中韭菜成分居多。韭菜是有一定季节的,在寒冬腊月受霜雪摧残生长不旺,立春之后的韭菜为头茬韭菜,要割尽,让其重新萌发二茬、三茬,这时正值清明前后,长出的韭菜翠绿可人,鲜嫩味美,正是包韭菜包的最佳材料。加上这时山中的冬笋将尽,春笋吐尖,又嫩又白又脆的笋丁子做作料,吃起来别有风味。而这时恰逢芥菜即将开花,其菜头削皮取心切碎也是不可缺少的好配料,再撒上猪肉丁、香菇丁、虾米之类加些食油混炒一起,便成了馅心。包皮及馅心准备就绪就开始包了。先是捏出拇指大的小米团,双手在掌中搓成小圆球再拍成薄薄的米粉片,包上预先准备好的馅心,包成水饺似的花纹,密密排在垫有湿纱布的蒸笼内,置锅中蒸上十多分钟至包皮不粘手为度。蒸熟的韭菜包,包皮晶莹剔透,馅心依稀可见,清香扑鼻,诱人口馋。品一口醇香爽口的客家酒酿,吃一个味道鲜美的韭菜包,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连允东)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八.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大湖鱼

大湖鱼是永安著名的副食品、民间宴席佳肴,享有“永安桥尾豆腐大湖鱼”的赞誉。据载,早期大湖祖先赖族从江西迁来,有着一手江西祖传养鱼的丰富经验,由于大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清凉淡水,正是发展渔业的好地方,因此他们每年从江西购草鱼苗来饲养,如此代代相传,大湖逐渐成为著名的渔业之乡。( 永安)

九.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莴苣

永安莴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安莴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安莴苣,福建省永安市。以其独特风味、优良的品质畅销上海、深圳、厦门等国内市场。

2006年1月13日下午,0中央总--视察永安市八一村时,曾赞扬永安莴苣有特色品质好,是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菜”。2007年,获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色

受特定的地理气候等生长条件影响,永安莴苣具有肉质色泽翠绿、脆嫩、汁多、纤维少,茎粗、皮薄、不空心、可食用率高,香气味浓郁,亚硝酸盐含量低的特点,独特风味、品质优良。引

生产情况

永安莴苣种植可追溯到清初。据清代永安县志记载,当时蔬菜种植品种已有30余种。由于永安自然环境气候非常适合于莴苣的生长,当地人多有种植。到解放时,永安的莴苣种植规模和栽培技术取得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莴苣作为春淡季节供应上市主要蔬菜的特点日益显现出来,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1986年三明市蔬菜办和三明市经作局为了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保护和利用当地的蔬菜品种资源,组织农业部门对当地蔬菜品种资源进行调查,把永安莴苣作为地方蔬菜优良品种收入《三明市蔬菜资源品种志》。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发展莴苣生产,0和有关部门开展永安莴苣的系统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在飞桥村发现变异优良单株,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了“飞桥莴苣1号”优良品种。

到21世纪初,永安莴苣种植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种植面积近7万亩,实现产值超亿元。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4月2日起对永安莴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61号)。

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安市 《关于界定永安莴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1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安市现辖行政区域。

十.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客家芋饺

客家芋饺(明溪县本地俗称客秋包)它是福建省20个著名地方特色传统美食之一。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而水饺、馄饨之类的东东,别说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搁置一回儿,面皮也涨得浮泡气肿的。

明溪人的勤劳,对吃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使客秋包这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明溪人厚爱芋子,日常生活离不开芋子,据说明溪人能用芋子烹制多达数十种菜点。其中客秋包皮滑馅香,无论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面粉制作的饺子更可口,可称得上独具风味。

说起客秋包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隶属汀州府。清朝时汀州人官逊锋在兰州做官。山芋在兰州一带稀少,被当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开。事后有人背后对官逊锋评头论足,说他宴席间粗鲁贪吃。这话被官逊锋手下的人听见了并转告官逊锋。官逊锋听后,笑着说,芋子在我们家乡是粗粮,多得很,因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间多吃些。后来官逊锋返故乡省亲,特意邀请两位兰州乡绅来汀州归化(现明溪县)做客。两位来客看到归化家家户户都储藏许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逊锋吩咐友人多烧制芋子款待客人,友人不断更新花样,烧制各式可口的菜肴,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内包以猪肉、香菇、大葱调制的馅心,别具一格,让来客大饱口福。此后,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乡逐渐传开,现在是人们逢年过节和宴客的必备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