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朋友说我的家乡特产怎么回复 朋友送家乡特产我怎么发朋友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朋友说我的家乡特产怎么回复 朋友送家乡特产我怎么发朋友圈更新时间:2022-04-04 17:43:05

一.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桃乡有机蔬菜宴

肥城是国际有机菜生产基地,泰西宾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多位大厨潜心研发,开发了包含40余道菜品的桃乡有机宴,主要选用肥城的有机牛蒡、秋葵、紫薯、菜花等原料,采用家常作法与现代佐料的有机结合,不只是口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体现绿色健康的营养理念。

美食类型:独特风味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大羊乡核桃

核桃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干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科学鉴定表明:1kg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9.5kg的牛奶、5kg鸡蛋、4kg牛肉,核桃具有健胃养脾、通润血脉、护肤养颜、润肺化痰之功效,是强身健体、健美健脑、延年益寿之珍品。近年来,大羊乡不断加大山区开发力度,大力培植特优核桃主导产业,挂靠省、市林业科研部门,进行籽苗嫁接实验,先后引进“香铃”“鲁光”、“元丰”等当今世界最新名优品种,并成功地推行了核桃“绿枝嫁接”和“硬皮插接”等最新科研成果。这些品种具有个大、皮薄(手握即开)、肉丰等特点。

三. 甘肃省 兰州 七里河 花寨子乡冬果梨

花寨子乡:冬果梨颇具盛名。

四. 安徽省 宣城市 旌德县 仕川乡山苍子

仕川乡山苍子

五. 安徽省 滁州 南谯区 施集乡板栗

南谯区施集乡:板栗。

六.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柳港乡浮山回王鱼

柳港乡浮山回王鱼

七. 贵州省 六盘水 水城县 米萝乡樱桃

樱桃新叶娇艳,果熟时,丹实满树,极为美观。孤植、群植均宜。花果盛时, 色媚人。樱桃果实可鲜食或制作罐头,也可酿酒。枝、叶、根、花可供药用。

八. 新疆 和田 墨玉县 喀瓦克乡无核白葡萄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喀瓦克乡,其地理位置位于墨玉县的北部区域,是狭长绿洲带面西南并向东北方向延伸。该乡的乡政府距离县城的距离大约有52公里,往北部连接的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高温,十分利于葡萄(中国网,网罗中国,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资讯详情)的生长与栽培。

据《宋史》载,于阗国北境有通圣山,据考麻扎塔格山即古之通圣山。山有古城堡,依山势而建,总面积约700平方米,中间有方形大室,距城堡不远处,有烽火台一座,山南有一洞穴,穴内有石板两块,刻有梵、汉文字,一块有古怪人头像。

由于本地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各类病虫害极少发生,且本地农民喜用农家肥,葡萄(中国网,网罗中国,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资讯详情)种植达到了无公害标准,是绿色产品的最佳产地;葡萄长廊已成为大漠旅游的新亮点,墨玉正在向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信息化农业方向迈进。葡萄产业已成为墨玉经济腾飞的“奠基石”。

在本乡境内,1996年发现天然气田,沙漠腹地距乡政府138公里处有座唐代著名古迹——麻扎塔格山,因其东端紧临和田河西岸处,形成两个突兀嘴,海拔高度1570米,且一红一白,白山系石膏岩构成,红山由红沙构成,故汉族人以白山嘴、红山嘴称之,统称红白山。

喀瓦克乡东隔喀拉喀什河,与和田塔瓦库勒乡相望,西邻沙漠,地势平缓,绿洲面积86010亩,耕地面积27032亩,全乡管辖23个行政村,68个居民小组,2181户,总人口9631人,其中农业人口9422人。

据载1908年斯坦因曾于古堡中1古文物甚多,1929年黄文弼先生曾于洞中掘到唐代古钱币、古民族文字木简等物,是沙漠旅游探险考古的好去处之一。

墨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面即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并且三面环沙,气候干燥炎热,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度以上,有利于葡萄(中国网,网罗中国,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资讯详情)生长的特点,乡党委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自2000年以来,共定植优质葡萄16000亩,其中无核白葡萄12000多亩,红葡萄400多亩,现均已挂果。

九. 新疆 巴音郭楞 博湖县 乌兰再格森乡水晶米

来到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村,只见道路两边绿油油的全是水稻,一阵风微风吹过,稻田里就翻起了绿色的波浪,令人心旷神怡。

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水稻生产基地位于天山脚下开都河下游,博斯腾畔,生产的水晶米用天山雪水灌溉,其色泽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口感香醇,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是大米中的精品。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

该乡因地制宜大胆引进了越光,梦之恋、大粒香、一见钟情、秋天小町、八宝金黄等8种优质品种优质品种。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旱育抛秧、露地早播等先进技术。

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乌兰乡大米采用的是带壳存放、出售时才碾压脱粒的办法,保证了大米鲜亮泽和清香的口感,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十.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越乡龙井

嵊州四面环山,九曲剡溪横贯其中,佳山秀水,风景幽丽。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茶园多分布在海拔300到500米的丘陵山区,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产茶历史悠久

嵊州早在汉代就有种茶、采茶、饮茶的习俗,晋代已甚流行;唐朝茶圣陆羽、高僧皎然等为嵊州留下了宝贵的茶经和丰富的茶文化;宋朝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开始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末,“泉岗辉白”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所有这些为越乡龙井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建越乡品牌

面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1998年嵊州市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越剧之乡”文化品牌为龙井茶定名,注册了富有文化内涵的“越乡”龙井商标,并作为全市龙井茶公共品牌。经过10多年的发展,越乡龙井因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内质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深受茶叶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先后获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30多次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2009年,在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中,昂首入选并名列榜首。

越乡龙井·培育篇

推广良种制定标准

为培育越乡龙井品牌,大力推进茶树良种化建设,全市累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9.5万亩,已建成的位于崇仁镇的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区成为全省名茶高产高效的典型,3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确保越乡龙井品质,嵊州市相继制订了《越乡龙井》省级地方标准、《无公害茶叶》地方标准、《无公害茶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的标准化、无公害化。目前全市无公害茶基地已占茶园总面积的80%。

提高技艺推介品牌

为打响越乡龙井品牌,市政府出资2300多万元,开展了提高越乡龙井炒制技艺暨品牌推介系列活动。自1998年以来,嵊州市已连续举办了12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还与省级部门联办2届扁形名茶炒制大赛和1届机制龙井茶大赛,共有900多名炒制高手参赛,近百人获奖,通过获奖选手的传帮带作用,共培养了1万余名炒茶能手,使炒制质量得到整体提高,2008年名茶产值是2004年名茶产值的146%。2004年,越乡龙井炒茶王参加中法国际茶文化节,为近万名外国友人作了龙井茶炒制表演,为开拓欧洲市场赢得先机。

构建网络拓展市场

为拓展越乡龙井销售市场,嵊州市十分重视茶叶市场网络建设,先后建立了15个产地名茶市场和28个茶青市场;去年3月,嵊州(中国)茶叶城一期投入使用,实现中心市场的升级换代,成为全国龙井茶的主要集散地;在29个省(市)开设直销窗口1000多家、越乡龙井专卖店72家;在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设立专柜120家。其中山东市场有直销窗口600多家,越乡龙井专卖店28家,年销售龙井茶2500多吨,占到山东市场龙井茶销售量的42%。已在法国等国家设立3家办事处,形成了由茶青市场、产地市场、中心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相配套的“五市联动”销售网络。

越乡龙井·壮大篇

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

为加快越乡龙井品牌建设,全市建立了越乡龙井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有6家企业获得ISO9001、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14家通过QS认证,11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4个基地获得IMO国际认证。

切实改善茶叶加工环境

为优化越乡龙井加工环境,到2008年底,共投入1800多万元,优化改造初制茶厂172家,创建省级示范茶厂3家,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区62家,突破了名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清洁化加工难的瓶颈,为推进全省茶厂优化改造和名茶产业升级提供可以实践的有效模式和途径,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全省推广,并两次被评为“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

全面加强品牌化管理

为使“越乡”成为嵊州市龙井茶的集群品牌,2008年市政府出资150万元收购“越乡”商标,对全市龙井茶品牌进行整合,成立了越乡名茶协会和品牌管理办公室,制订了《越乡名茶协会章程》、《越乡商标管理办法》、《越乡龙井包装管理办法》、《越乡龙井包装印刷合同》等制度,采用“越乡+企业商标”形式运作,实行品牌、标准、包装、标识、宣传、监管“六统一”的行业管理。

越乡龙井·提升篇

越乡龙井在经受市场考验中获得客户好评,显示出强劲活力。嵊州人在专注地做好茶叶品质的同时,正专注地做好着越乡龙井的品牌。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品质提升、品牌铸造、龙头带动、文化传承”等四大工程,目的就是将越乡龙井品牌打得更响,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推进嵊州从“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迈进。

品质提升工程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3万亩,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区100个,省级示范茶厂10家,新增通过QS认证企业40家。

品牌铸造工程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300家,打进1000家超市,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越乡龙井”营销网络。

龙头带动工程培育3-5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建嵊州(中国)茶叶城;培育5-1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紧密型产业链。

文化传承工程作为中国茶道的发源地,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茶道表演等活动,充分发挥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同时整合资源,筹划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进一步培育嵊州茶业新的增长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