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那曲土特产价格 那曲值得买的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那曲土特产价格 那曲值得买的东西更新时间:2022-03-31 15:08:22

一. 西藏 那曲 尼玛县 娘亚牦牛

娘亚牦牛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

数量:1996年存栏12万头。

主要特征:毛色较杂,纯黑约占60%。头粗重,额短宽,颜面稍凹。公牛鬐甲高、宽厚,母牛相对较低,腹大不下垂,尻斜。四肢强健。母牛一般3.5岁开始配种,两年产1犊。母牛繁殖利用年限为15岁。7、8月是配种旺季。犊牛成活率为90%,产乳高峰期为每年草质最好的7~8月份。公牛屠宰率为55%,母牛为49%~54%。

二. 西藏 那曲 申扎县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短柄乌头的干燥块根,是藏区的名贵中药材。它喜高寒环境,特别耐寒,最适宜生长在海拔3000~3500m的高寒地带。

三. 西藏 那曲 申扎县 蘑菇炖羊肉

每年雨季,在藏北草原,蘑菇遍地丛生,而且品种繁多。取洗净的鲜菇与切成小块的羊肉加入调料一起炖,肉有菇香,菇有肉味,其香诱人,回味无穷。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之为“赛夏”的蘑菇是菇中上品,用这种蘑菇与羊肉同煮,则羊肉无膻、腥之气;与鸡肉、猪肉同炖,则更是香味四溢,汤鲜肉美,令人百吃不厌。此食品为“藏北三珍”之三。

四.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白肠

大米煮熟,与羊血、羊油、羊(牛)肉丝加调料拌匀,装入洗净的绵羊(牛)肠内,扎紧两端,煮熟。食时切成短节或切片,煎后而食。

五. 西藏 那曲 藏北雪莲花

雪莲花,为菊科凤毛菊雪莲亚属草木药用植物,生长于海拔4800-6000米永久性积雪区岩缝间。有除寒、壮阳、暖宫等功能,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背酸腰痛、肾虚阳痿、妇女崩带、月经不调、子宫寒冷及外伤出血等症。为雪域高原名贵药材之一。( 那曲)

六. 西藏 那曲 安多县 多玛羊毛

多玛羊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玛羊毛是西藏那曲安多县的。

绵羊是西藏主体畜种之一,尤其是地毯毛是西藏特色产品藏毯的重要原料,粗羊毛和藏毯也是西藏传统出口拳头产品,多玛绵羊是西藏粗毛羊的典型代表,具有毛色白、纤维长、净毛率高等特点。

多玛羊毛

西藏自治区安多县雁石坪镇、玛曲乡、岗尼乡、玛荣乡、多玛乡、色务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多玛羊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安政发〔2014〕45号

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多玛绵羊养殖技术规范》的通知,安政发〔2013〕32号

七. 西藏 那曲 聂荣县 藏族“擦擦”

藏族“擦擦”

藏传佛教模制的泥质小佛像、塔,藏语读做擦擦。无论是用单面模具印制的浮雕,还是用双面模具脱范而出的圆雕佛像、塔,均称为擦擦。

藏族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是为了积攒善业功德,制成的擦擦多用来为大佛塔和大佛像装藏而置于内膛,也多作为禳灾祈福的聖物,供奉于擦康、雪山、神湖、山颠、洞窟等清静之所在,以求福荫。

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是藏族先民奇迹般留给世人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藏式牛肉粉

西藏牛肉粉放在大肚翻边郁金香形的碗里,清平的汤中白条壮的粉历历,牛丸堆在中间,碗边挤满蒜茸和芹菜末,闻上去香沁肺腑。赶快倒一点醋进去,然后放小半勺特制的香辣椒油。



汤中映红,白色的粉染上香辣,这时拿筷子挑起先放入左手的白瓷勺,再将白瓷勺放入嘴中,爽滑滋味一下子入胃,再夹一枚牛丸咬一口,辣辣的肉香和粉香达到极致。吃完如果余味未了,还可以大口大口将汤喝光,满是滋味的汤里有蒜茸、芹菜末、碎粉和椒油香,热热的下肚,带着满足出门去。

九. 西藏 那曲 班戈县 藏北奶制品

走进藏北,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和一片片草原,藏北人民在这片草原上所创造的种种生命奇迹,都离不开奶制品对牧民们的贡献。

西藏奶制品随处可见,但在藏北,“拉拉”和“褪”,应该属于藏北奶制品的标签食品。

“拉拉”,是藏北独具特色的一种高品质乳制品,它可以给牧民提供极高的营养。

“拉拉”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却也纯粹。把牛奶煮开后放凉,加入少许酪浆发酵成块状物后,将其拉成条状物晒干。

在那曲地区,聂荣县牧民制作的“拉拉”,在一年一度盛大的畜产品交易会上,都会成为当地牧民炙手可热的产品。每年三天的交易会,前两天就会把聂荣县的“拉拉”抢购一空。

聂荣县的“拉拉”为何这么-?当地牧民告诉记者,除了天然的优质草场外,他们制作“拉拉”用的是未经提炼的酥油。而劣质的“拉拉”,则是用提炼后的酥油制作,其特点是油脂少,坚硬如石。

“拉拉”一般用作招待客人,也是藏北逢年过节时的主要食品之一,它一般和“褪”一起出现在牧民家中的茶桌上,牧民给客人倒碗香甜可口的酥油茶后,把“拉拉”掰成几条泡在客人的茶碗里,浸透后食用。

说到“褪”,是记者不得不介绍的一种奶制品了。“褪”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奶制品,不但利于保存,而且具有精美的工艺,也是逢年过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还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褪”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首先要备好细沙般的上等奶渣2斤、酥油1斤、白砂糖半斤、削成薄片的藏红糖3两,将上述材料放置在盆里搅拌均匀后,制成四方形。近几年,在许多牧民家中,他们都开始用模板,将“褪”做出后,在上面添加含有各种食用色素的酥油点缀成各种精美图案。

在藏北,比较常见的图案有:万字符号、日月、变形篆体寿字、八宝图、简化太极图、吉祥结、藏文吉祥如意等。

在那曲地区班戈县一带,有些地方的“褪”更具有地方特色,在“褪”的上面加上一寸厚的人参果面粉搅拌,仿佛在“褪”的上面加了一层巧克力,最后上面再用酥油点缀出各种图案。

在那曲申扎县会在“褪”的上面加上一寸厚的人参果面粉搅拌酥油后,再加上一寸厚的熟豌豆面搅拌,上面再用酥油点缀出各种图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褪”越来越具有艺术品的形态,人们在以上工艺的基础上,还会加用彩珠糖点缀,让人看了竟也舍不得吃了呢。

在记者看来,在藏北,“褪”相当于蛋糕了,因为非常讲究上面图案的装饰,不仅美观大方,更具有美味和营养价值,不愧是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藏北名小吃。

十. 西藏 那曲 申扎县 藏野驴

别名亚洲野驴,属奇蹄目,马科,马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