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化丹丹土特产 安化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化丹丹土特产 安化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4-01-15 18:34:43

一.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安化山楂

山楂俗称黄果、红果、山里红,属灌木或半乔木类,向为安化县,全县栽培面积3000亩,年产5万公斤。山楂树冠开张,枝稍直立,抗逆性强。9月中旬采果,果实扁园形,单果重10克左右。梗洼浅,果顶内凹,萼片缩存,底呈黄色,阳面彩红,果面光滑,味酸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高。据考证:安化县载培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品种分湖北山楂和野山楂两大类。历史上主药用。多生长于海拔五百至一千二百米主寒山地。安化县以文溪、将军、洞市等高山地带出产较多。近年来,山楂已由药用发展到加工山楂片、山楂糕、山楂皮、山楂应子、山楂汁、山楂罐头等产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其生产开发已例入湖南省“星火开发计划”。

二.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安化黄姜

黄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兴医药工业原料植物,其根状茎中含有一种脂溶性物质薯蓣皂甙元,是人工半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有“医药黄金”之美称。我县从1996年开始良种黄姜的选肓工作,到目前已选肓出一批适合我县栽培的高产、高抗、高含量的优良品种。今年9月6日,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深入乐安镇匡林村黄姜良种基地,对县农业局土肥站选育出的安黄姜1号、安黄姜2号、安黄姜3号三个无性系品种进行了现场评议。
专家们一致认为:上述三个黄姜品种,种质资源优异,品种特征特性明显,品种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纯度高,长势旺,产量高,抗性强,品种优,适应性广,适宜在全省推广种植。
目前,安化县农业局土肥站在加速安黄姜1号、安黄姜2号、安黄姜3号三个无性系良种的繁育,2003年全县黄姜面积达到2100亩,预计到2005年全县良种可推广到5000亩,每亩一年可产黄姜1500公斤,全县可产良种黄姜7500吨,可为全省提供4875吨优质种姜,可发展黄姜2.5万亩。
农户种植无性系良种每亩可产两年生鲜黄姜3500到4000公斤,亩产比种植普通黄姜增加1500公斤左右,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可以预料:黄姜无性良种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县黄姜产业带建设,为富民强县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猪血粑粑

猪血粑粑

在安化县,人们过年时以猪血、豆腐、碎猪肉、花椒、五香、红辣椒粉等拌和,制成圆饼,烘干叫“猪血粑粑”,香辣可口。

四.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安化红茶

安化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红茶红汤红叶,香气持久,滋味鲜醇。早在西晋时,安化就有种茶的记载,明清列为贡品,与安徽“祁红”,福建的“建红”并称“三红”,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安化是红茶之乡、黑茶之乡、砖茶之乡和针形茶诞生之地,清咸丰时,当时全县沿资江上起渠江,下至敷溪,沿岸约100公里范围内各埠茶行盛行时多达300余家,一片茶乡的繁华景象。过去湖南省制定工夫红毛茶标准样和黑毛茶标准样必选之地,在省内和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上史实,说明安化境内.茶树分布繁多,自然生长茂盛,并且在9世纪时,安化茶叶已有相当的产量,能够成批外销,而且品质很好,其开始生产的时期自然更早。安化工夫红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五.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手筑茯砖

手筑茯砖茶金花茂盛,手筑茯砖茶内金花满布,花香饱满,汤色红亮,滋味醇和,具有祛油脂,助消化清肠道之作用,其品质优于一般获砖。

手筑茯砖茶-此获茶经手工筑成砖形而得名,手筑茯砖茶以安化云台山野生大叶种为原料,吸纳海拔1000余米的天然茶气,高山云雾,野性天成。

手筑茯砖在其特有的发花过程中,产生一种有益菌,它一方面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各类小分子化合物。因其经手工筑制而成,故其松紧度较为适中,发花工艺更加突出,火尾猫·茶询-手筑茯砖茶内金花满布,花香饱满,汤色红亮,滋味醇和,具有祛油脂,助消化清肠道之作用,其品质优于一般获砖。茯砖茶,安化茯砖茶,金花茯砖茶,茯茶“金花”医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是茯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的和优势的一个菌种,是成就茯砖独特品质的主要因子,是这个地球上新发现不到30年的微生物菌种,微生物学家只在千年灵芝上偶尔发现过。手筑茯砖茶中的茯茶素A和茯茶素B,具有显著降脂和降糖功能的特异成分,引起国际上食品工程,农业、医学和微生物学等多方面许多专家教授的震惊。

六.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化黑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内特定生长区域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资水中游,是一个山区,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桃源、常德相连。其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00°43′07″至111°58′51″、北纬27°58′54″至28°38′37″之间。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县

特定品质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其富含茶多糖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试验证明,黑茶之特殊功效显著,是其他茶类不可替代。

文化典故

安化黑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县而得名。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淋湿了茶,茶商心痛不甘心丢弃。途径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事实上,安化黑茶的产生,比传说中的要早得多。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新中国成立后,安化黑茶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巨响于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间,黑茶丰产,很多黑茶卖不出去,当地茶民就把茶根,茶叶当柴烧。近几年,随着普洱茶的声名崛起以及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安化政府不断的打报告给湖南省政府,请求支持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今天,安化黑茶从一个湖湘大多数人不知的茶叶品种,一越成为很多湖南人送礼的首选,尽管安化黑茶在中国大地很多茶馆不为主流,相信众志成城的湖南人一定会让安化黑茶媲美当年普洱茶,成为中华茶客的喜爱。

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仙溪镇、长塘镇、大福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龙塘乡、小淹镇、滔溪镇、江南镇、田庄乡、东坪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平口镇、渠江镇、南金乡、古楼乡,桃江县的桃花镇、石牛江镇、浮邱山乡、鸬鹚渡镇、大栗港镇、马迹塘镇,赫山区的新市渡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资阳区的新桥河镇共3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湖南省 益阳 安化 益阳茯砖茶

茯茶--黑茶中的“黄金”

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一种,内含金花,降脂降压降糖,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茯茶采用手工筑制,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所谓“发花”中的花,就是指的金花。茯茶最早被称为“湖茶”,因采用原料主要来自湖南,因主要在伏天生产,又叫“伏茶,”后来因茯茶香气和功效似“土茯苓”,又得名“茯茶”。

茯茶已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约在1644年前后,安化黑茶远销西域,成就了“茯茶”的声名,也造就了一代“湖商”。茯茶“发花”是指将筑制好的茯茶砖片,放在有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茯茶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益生菌的过程。这种益生菌已被认定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安化黑茶茯茶中的这种金花,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由此而生。

茯茶中金花功效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证明,茯茶作为天然的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医学就有利用陈年茯茶熬汁,治疗糖尿病的记载。正是因为茯茶中的金花健康功效显著,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

八.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安化工夫红茶

茶叶是安化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安化工夫红茶是“湖红”的代表,与安徽的“祁红”,福建的“建红”鼎足而立,同为中国红茶之正宗,远销欧美,蜚声海外。
长期以来,茶叶一直是安化的一大传统产业,是主要的财税来源之一。目前,全县总面积12万亩,常年产量5000吨左右,年产值3000万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县注重名优茶的开发,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三大品牌茶。
安化松针,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安化茶叶试验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理化性状极佳的土壤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创制了名优绿茶“安化松针”。“安化松针”在工艺上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晾、整形、干燥、筛拣八道工序制成。
“安化松针”是我国特种绿茶中针形绿茶的代表,条索长直、圆浑、紧细,其形状若松针,翠绿匀整,白毫显露;其质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可耐冲泡。
“安化松针”问世不久,即以独具的特色,跻身于全国名优茶行列,声名大振,饮誉海外,屡获殊荣。196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大名茶之一;1964年被征集出国展览,获中外人士的好评;1986年起先后两度被评为商业部名茶;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3月7日的《中外产品报》头版对此作出了详细的报道,并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都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了茶名;1988年还获得了湖南省“五名食品”金杯奖;1989年2月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1994年8月获乌兰巴托商工贸博览会金奖;同年经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联合评审,定为全国旅游产品;从1991年至1997年,“安化松针”曾五度被评为省名茶。常年产量5吨左右。
安化银毫,1992年-1994年,安化县农业局经作站,益阳地区农业局经作站,安化县唐溪茶场联合研制。外形紧细卷曲,白毫显露。汤色明亮,香气持久,故名银毫。199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湖南名茶”1995年获省湘茶杯金奖。1997年省农业厅名优茶评比中获银奖。2000年在中国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银奖。常得产量1吨左右,分特级和一级二个级别。
求喜银币茶,由安化求喜茶厂1995年研制生产,该茶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形似银币,故名银币茶。1995年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95 2 23603.2,1996年获湖南省“湘茶杯”金奖,1998年获中国首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银奖,2001年12月获中国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茶证书。常年产量2吨左右。

九.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天尖茶

安化黑茶的制作原料均为黑毛茶,黑毛茶又按等级分为“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乡尖、生尖、捆尖”七类,其中以“芽尖”为极品,但因数量极少,未能成为市场交易的商品,故在时下市场流通的黑茶产品中,以天尖茶为最佳。

天尖茶古时为茶商馈送达官、富商、亲友的高贵礼品,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被列为贡品,专供皇室饮用,现成为南方有钱人的一种饮用时尚,该茶既可以泡饮,也可煮饮;既适合清饮亦适合制作奶茶,特别在南方各茶馆煮泡壶茶,家庭煎泡冷饮茶,很合时宜。现在全国许多省、市饮用天尖茶已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南方的广州、西北的西安。

天尖茶采用谷雨时节的鲜叶加工而成,色泽乌黑、口感甘爽、独具纯正松烟香、滋味醇厚、汤色深黄明亮、叶底匀齐尚嫩、且品质稳定,长期饮用具有减肥、降脂、降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