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永安茶油土特产 广东的高山茶油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永安茶油土特产 广东的高山茶油在哪里更新时间:2024-05-08 00:50:42

一.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贡川草席

永安贡川草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安贡川镇种植莞蒲草编制草席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贡川草席就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明代中期,贡川草席畅销八闽。2008年,永安贡川草席制作工艺被认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上坪笋干

笋干,是新鲜竹笋经蒸煮、烘烤制成的。其色泽清绿黄亮,香气馥郁袭人,色美味鲜,脆嫩可口,为风味独特的佐餐佳品和筵席上的高等菜肴。东笋制成的笋片又称“玉兰片”。上坪所产竹笋有壳薄、肉厚、质嫩、鲜中带甜的特点,除国内销售,还出口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同家及地区。

营养功效:笋干营养丰富,内含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具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的特点,且有助食、开胃之功效。因为它能增进食欲、方便秘、清凉败毒,人称“保健蔬菜”,更是减肥佳品。有于笋干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适者如斯:一般人皆可食,肥胖者尤其适合。严重胃溃疡、胃出血、肾炎、尿结石、肝硬化、慢性肠炎、哮喘、过敏性体质者慎食。手脚冰冷、低血压者、安胎的孕妇、女性经期、产后、流产后忌食。每餐80~100克。

特别提示:由于笋干的膳食纤维不易消化,一次进食不可过量,特别是肠胃不好的人更应注意,否则容易腹泻。开封后笋干保存不当颜色易变深,应冷藏或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三.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安贞旌鼓

安贞旌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贞旌鼓是福建三明永安的。

安贞旌鼓相传源于宋代,是槐南乡的民间特色文艺。在槐南,家家户户都有一面大鼓和小鼓,鼓被称为镇宅的"胆",又是节庆期间营造气氛的道具。在古代,鼓又与军队不可分,常在将士们得胜而归时敲击,故而称作"旌鼓";以后旌鼓逐渐演变为喜庆佳节或迎接尊贵客人时表演的节目。安贞旌鼓阵容庞大,敲击时威武雄壮,极具震撼。

安贞旌鼓

永安市槐南镇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

13776367

鼓(乐器)

四.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茶油鸡

茶油鸡,到了四会不可不试的东西是茶油鸡 ,吃的地点必须在贞山。而贞山六祖祠是供奉六祖惠能真身的千年古刹,附近多有乡间食肆, 茶油鸡 是鸡中上品, 野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产量极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种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其营养价值甚至超过橄榄油,更具有生津通络、活血解毒的功效。在古时它是金创药的主料,瑶族人素来就用作产妇的补养品,颇受珍视,历来被作为贡品。茶油沸点高,用茶油烹饪的茶油鸡具有鲜香、嫩滑、无腥味的特点是四会的一大名吃,从现代营养学与药理学的角度来说更是滋补、美容、解毒的绿色健康产品。

五. 江西省 上饶 德兴 德兴红花茶油

德兴红花茶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红花茶油,以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野生红花茶籽为原料,经冷榨、全物理精炼而成。红花茶树开红花,其油茶果大小为普通白花山茶果的三倍有余。因其生长具有高海拔的独特性,将其移至海拔800米以下,只开红花不结果,数年后其花呈白色,已不具红花茶树的特征。红花茶油因其野生生长,数量稀少,尤显珍贵。高海拔区无农耕作业,无农药化肥,无工业污染,真正天然绿色。高海拔区长年云雾缭绕,红花茶果承受雨露滋润的时间更长,因而其营养更为丰富,实为茶油中的上佳之品。

德兴市红花茶籽主要产自新岗山镇占才村十八亩段的高海拨地区,其它如龙头山乡、皈大乡也有少量生产。德兴市源森茶油有限公司是国内从事有机山茶油生产销售的骨干企业,创建于2005年,公司现拥有6万余亩有机山茶籽林原料生长基地,投资1200万元引进先进的物理冷榨生产设备,年产优质茶油3000吨,产值达6000余万元,规模居同行业前列。

地域范围

德兴红花茶油地理标志地域范围为德兴市新岗山镇、海口镇、皈大乡、龙头山乡、李宅乡、张村乡、泗洲镇、银城镇、花桥镇、绕二镇、万村乡等11个乡镇。产地位于东经107°23′-108°06′,北纬28°38′-29°17′,介于海拔150-600米之间,东接浙江省开化县,东南与玉山县、上饶县毗邻,南和横峰县、弋阳县相接,西接乐平市,北连婺源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低山为主,东南部为怀山低山丘陵,西部丘陵区多狭长谷地。为怀玉山脉之腹地,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大,形成多种不同的小气候区域。植被覆盖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5.1%。境内南北长70千米,东西宽50千米,土地总面积2101平方公里。生产规模1040公顷,年产量150吨。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磨浆果

先将大米加水浸泡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一个直径约为2--4CM 的圆子,置于放有香草的竹篮中入锅蒸熟,便可食用
( 永安)

七.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山茶油

巴马山茶油

活了100多岁的巴马长寿老人从小到大常吃山茶油,这是事实;从小到大吃山茶油的人不一定能活100多岁,这也是事实。在这个微妙关系中,巴马山茶油闯出了名气,食可健身,用可美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罗乜政,女,瑶族,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尚勤村么妹寨人。1990年5月5日上午,她吃了一碗饭,喝了约200克米酒和一碗开水,躺回床上无疾而终,享年130岁。《巴马县志》记载,罗乜政身高168厘米,有几次挑100公斤的石灰到42公里外的燕洞圩卖,不觉得很累。罗乜政食量很大,最多的一餐可以吃一公斤米和1.5公斤鸡肉,平时常吃的油料包括当地产的山茶油。

许多媒体采访巴马长寿老人时,往往离不开饮食话题。长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巴马长寿老人有吃山茶油的习惯,巴马境内的所略、那社、燕洞等乡镇是山茶油原料——茶籽的主产区。广西医科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山茶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且相对于橄榄油,山茶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很少。与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猪油相比,山茶油的油酸含量最高,达80%以上。油酸是食用油中一种重要营养成分。

产茶籽的树在当地叫油茶树,有开红花、白花两种。开红花的油茶树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区,巴马的油茶树多见开白花的。

当地有人一早起来,梳洗完毕,不给头发上护发水,也不往脸上擦化妆品,而是往头发上或脸上抹一点山茶油,头发即刻油亮,脸也光滑。以前,茶籽榨油后剩下的茶麸是民间的洗衣粉或者洗发水。巴马茶籽的出油率较高,100公斤茶籽最高可以榨出30多公斤的油。

1982年以前,所略乡福乡村人榨油用的是土造榨油机。当地人在介绍这种机器时,可用“张牙舞爪”来形容——介绍者的普通话不怎么样,说的时候一帮人特别兴奋,所以每个介绍者各自做着不同的“动作”,不等别人明白头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往前说下去。其间,有个人突然站起来对记者说:“给你画个图,就明白了。”

唰唰几笔,一幅榨油示意图呈现在记者眼前:大大的圆木(已被掏空“肚子”)旁站着一个人,那人举着一把大铁锤,直往大圆木上面的尖形木块砸去,一锤一份力,力从尖木底部传递到圆木“腹腔”内的木塞,木塞顺势挤压圆木内的茶籽饼,茶油就从圆木下方的孔里漏出。木塞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直到把油榨干。

圆木直径有大有小,较大的直径达五六十厘米,长6米左右,一次可榨约75公斤的茶籽。这种土法榨油,要先把油茶籽碾碎蒸熟,压成月饼状,一一塞进圆木“腹腔”。最初,每块茶籽饼约有10厘米厚,油被榨干之后,“瘦身”成一块薄砧板的样子。如此榨一次油,要花半天时间,且需五六个人帮忙,轮流挥锤,耗时耗力。

土法榨油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仅福乡村就有5台土造榨油机。每台榨油机一有声响,油香就满村飘,大人、小孩闻香赶来,守在油房旁,为的是得到一点茶油或者茶麸,用来吃或者洗头、洗衣。

1982年,福乡村拥有第一台电动榨油机。从这一年起,土造榨油机在该村慢慢消失。电动榨油机榨油不用什么技术,把晒干的茶籽直接倒入机器,等着盛油就可以了,出油率比土法榨油高出一倍。

村里人常常带了原料,叫当地人榨油。奇怪的是,村里人不但不用交加工费,还可以得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酬金,条件是村里人要毫无保留地留下茶麸。原来,茶麸的卖价不便宜,曾一度达到每公斤约4元的价格,榨油者就靠这些茶麸挣钱。

巴马种植油茶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朝中期。1962年,全县茶籽产量为51万公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年产量。到上世纪70年代才得以恢复,年产量稳定在100多万公斤。据巴马林业局统计,目前该县有37.6万亩油茶树,年产茶籽约600万公斤,产量依然不算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油茶树没有进行改良,亩产量只有几十公斤;二是油茶树过于亲密接触,树的光照不足;三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在收获油茶籽时,要刨平树下的地面。

为何要刨平地面?巴马林业局的干部说,此举实际上是农户为了方便捡籽。捡籽是当地收茶籽的传统习惯,即茶籽熟了,自然落地,人工从地上拾捡收回。刨平树下的地面虽然提高了拾捡速度,但造成了水土流失,加上农户一般不对茶树追肥,所以影响次年茶树生长。有的农户更“出格”,在收获前一个月就把树下地面刨平,其实这时候还属于当季茶籽生长期。这样“捡”回来的茶籽自然不够饱满,出油率大打折扣。这些年来经过宣传,不少农户改变了“捡籽前刨地”的不良习惯。

周涛是福乡村委支书,也是当地一名油茶树种植大户,拥有80亩油茶树林。凭借茶籽,他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现在他像村里许多人一样盖了平房,把收回来的茶籽挑到屋顶晾晒,楼上还盖了小屋,存放干茶籽,十分方便。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晾晒茶籽就没有这么快活。

那时候,周涛家里没有平房,能晒茶籽的地方不容易找,只好在室内烤茶籽。整个房间,甚至连着几个房间,全部立起支架,支架之上放置大大小小的竹筛,或者仅放一个房间那么大的竹筛,筛上铺满四五厘米厚的生茶籽,然后在支架下方烧微火烘烤,隔一段时间让茶籽打个翻身。几个翻身之后,用脚一踢,茶籽互相撞击的声音嘭嘭闷响,说明还得继续烤;要是声音啪啪作响,就表明已经烤干,可以入库或者出售。烤完一批茶籽,视天气情况而定,短则几天,长则两周时间,是一件很折腾人的事情。而且如此烤出来的茶籽,好像到煤矿里走了一遭,“皮肤”变得更黑,所榨出来的油也会丧失光泽。

所略乡农户收获茶籽有两种方式,一是捡籽,二是摘果。摘果是一种省事的做法,在茶籽还未自然开壳落地之前,就将其摘下,晒干后取出壳里茶籽。相对而言,捡籽更能保证所榨茶油的品质,摘果之法会增加茶油的泡沫,且油色不够明亮,出油率低一些。

不管价格多么高,福乡村的村民都会在家里存留50公斤左右的茶籽,等有空就拿到村里加工点榨油,用来自己吃。原始的山茶油带黄色,装在瓶子里,就像花生油一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新工艺可以把山茶油提炼,形成透亮的山茶油,也就是今天在超市内看到的透明的山茶油。这种山茶油除了食用,还常常被人用来美容。

茶籽价格最好的那一年是2007年,当时外地老板与本地老板抢购巴马茶籽,每公斤价格由8元抬至11元,11元的价格是外地老板开出的。实际上,这一现象暴露了巴马人今天的困惑:深加工企业人士认为,原料不够,所以影响到山茶油加工;而管理部门人士及农户却说,事实并非如此,外地老板的收购价高,巴马的大部分油茶籽流向外地就顺理成章。以福乡村为例,该村60%的茶籽被外地老板买走,这些外地老板来自湖南、江西等省。这意味着,巴马山茶油加工企业之所以遭遇原料不足,关键在于自己的收购价上不去。此外,这些企业目前还没有建成属于自己的大规模油茶树林。

八.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含笑馅饼

含笑馅饼

九.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芋包

软润香滑的永安民间传统小吃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 永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