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沙道土特产 恩施土特产大全干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沙道土特产 恩施土特产大全干货更新时间:2024-04-20 07:05:45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干锅兔

干锅兔 配料:

原料:兔肉;

辅料:笋子、藕、胡豆;

佐料:盐、鸡精、白糖、料酒、生抽、干海椒、干花椒、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姜、葱、蒜;

干锅兔 制作方法:

1、兔肉洗净、切块、焯水

2、起油锅、调糖色、糖色起泡时将兔肉下锅上色,加料酒、姜、蒜爆炒去腥味,加干海椒、干花椒炒香,后加辅料,葱段一并炒熟(可依据个人口味加海椒面、花椒面、孜然粉),加鸡精、生抽起锅。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红

利川市毛坝镇兰田村地处星斗山腹地,常年云遮雾绕,深山里,一片片茶园青翠。这里的各种茶成了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渠道,也就是这里的茶,经过采摘,加工,装箱,漂洋过海,来到德国汉堡,最终走进欧洲的家庭。

毛坝镇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利川红茶业集团组建,完善其标准体系建设,申报“利川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武汉、北京、广州等地建立“利川红”茶叶旗舰店和连锁店,主推毛坝茶产品,抢占国内市场,打造中国“宜红”第一乡。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天上坪高山甘蓝

利川天上坪高山甘蓝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齐岳山天上坪一带的。利川天上坪甘蓝(俗称“包菜”)呈扁圆形成圆头形、叶色深绿、脆嫩,叶片间连接紧实,味甘,口感细嫩。齐岳山天上坪一带曾被定为上海世博会蔬菜特供基地。目前,天上坪甘蓝已远供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等大市场,颇受欢迎。

利川自古有种植高山蔬菜的传统习惯,据利川市志记载(1986—2003)“尤其以齐岳山天上坪村发展最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山蔬菜第一村,有歌谣为证:齐岳山、雾沉沉,几股凉风吹死人;天上坪、天上人,满坡蔬菜爱死人。萝卜、白菜、包包菜,富了乡村惠百姓……(这里包包菜就是指利川甘蓝)。2003年,利川高山蔬菜形成六大高山蔬菜板块,面积近30万亩,以甘蓝、大白菜、白萝卜为主栽品种。利川包包菜(甘蓝)已成为利川高山蔬菜品种,涉及种植户近5万户,惠及农民近20万人”。 “利川天上坪甘蓝”,2011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利川种植甘蓝历史悠久,到2010年全市高山蔬菜面积52万亩,产量130万吨,产值13亿元,其中甘蓝面积达12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3亿元。利川天上坪甘蓝种植区均在1200m以上,特殊的山地冷凉气候,及广袤肥沃的土壤条件,成就了“利川天上坪”甘蓝特有的品质。2009年8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高山蔬菜现场会在利川市隆重召开,国家工程院院士方志远、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杜永臣亲自在利川天上坪甘蓝基地举行了“利川10万亩生态型高山甘蓝基地”揭牌仪式。并对利川生态型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提出殷切希望和指明发展方向。 2010年9月,利川市10万亩甘蓝基地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专家组验收,正式成为全国绿色食品蔬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历经20多年的发展,“利川天上坪甘蓝”正成为利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到2011年5月底,全市已有蔬菜龙头企业22家,蔬菜协会及蔬菜专业合作社38家,仅由利川“天上坪甘蓝”产业涉及带动农户达20万人,惠及运输、包装、营销等各行业,真正实现一业兴百业、百业联一业的良好格局。

“利川天上坪甘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商品具体以下品质: 1、利川天上坪甘蓝(俗称“包菜”)呈扁圆形成圆头形、叶色深绿、脆嫩,叶片间连接紧实,味甘,口感细嫩。 2、利川天上坪甘蓝(谷称“包菜”)的理化指标:每100克甘蓝,含热量22.00大卡,碳水化合物4.60克,脂肪0.2克,蛋白质1.50克,纤维素1.00克,维生素C40.00毫克,镁12.00毫克,钙49.00毫克,钾124.00毫克,磷26.00毫克,钠27.20毫克。 3、“利川天上坪甘蓝”食用方法与其它甘蓝相同,主要有爆炒甘蓝,包菜肉丝,可清炒、煨汤等。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沙地油栗

沙地油栗产于恩施市沙地乡,系恩施市林特局通过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从板栗地方种中决选而成的板栗良种。

沙地油栗树冠紧凑,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圆头形,中果枝,叶大呈倒卵形,叶面有光泽,总苞椭圆形,中等大小,苞皮薄,成熟时呈十字开裂,出实率大于45%,实果平均单果重11克,果面粽红色、油亮、外形美观,涩皮易剥,果肉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据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测试,内含蛋白质8.9%、糖18.8%、8脂肪%、淀粉64.3%,含硒、锌、铁、钙等20余种微量元素。该品种适合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微酸性黄壤和砂质壤土种植,每亩种植55-110株为宜。

沙地油栗于19世纪年代在恩施市沙地乡大池村被发现,而且当时在该村进行了小规模开发。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恩施市林科所开发研究,选育成地方优良品种,恩施市科委将其定名为“沙地油栗”,并通过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测试,其品质优良。1998年以来,沙地乡政府依靠科技、合理规划,对沙地油栗进行了产业化规模开发。一是与湖北民院联姻,在板栗的储藏保鲜、病虫防治、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效果;二是办好了大池村和长脚坡林场两个沙地油栗生产基地,面积达1万亩;三是为“沙地油栗”正名。1999年,经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属地方优良品种,并正式定名为“沙地油栗”。2000年9月下旬,在湖北民院和恩施市政府主办、沙地乡政府和湖北民院园艺系承办的“恩施市板栗生产学术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种地的30多位知名干果专家对沙地油栗进行品评和学术交流,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沙地油栗富含硒、锌、钙等微量元素,属地方优良品种,可在长江中下游或南方大部分地区示范推广种植”。自此,沙地油栗踏上了快速、高效、科技含量高、规模开发的产业化建设轨道。目前,沙地乡已发展沙地油栗3.2万亩,年产量达11万公斤。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湖川山地猪

湖川山地猪是一款优良的地方猪品种,因猪肉品质好,获得国际优良肉质标准,因屠宰率较高,脂肪多,皮薄而著称。是制作火腿和熏肉常见的猪种,适宜山区养殖。

因产于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重庆市交界处,四川盆地东边所属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当山、荆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

历史调研

据对四川巫山县大溪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家猪左下颌骨和陶制猪头的考证,该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饲养家猪,至今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1980年在湖北、四川、湖南三个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中国猪品种志》编写组和有关省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鉴于湖北的鄂西黑猪、四川的盆周山地猪和与湖南西部接壤地区的猪种,所处生态条件类似、猪种主要特征特性较一致,历史上猪种间有一定的交往,将其归并,统一命名为湖川山地猪。2007年重庆市在猪种资源调查时,在该市合川县发现了合川黑猪,在潼南县发现了罗盘山猪,在丰都县发现了渠溪猪,经分析,这些猪种的生态条件和湖川山地猪类似,分布范围也在湖川山地猪范围之内,应是湖川山地猪中的几个类群。四川的丫杈猪是盆周山地猪中的一个类群。

湖川山地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时湖川山地猪分布于40多个县,主产区约有繁殖母猪20万头(不包括合川黑猪、罗盘山猪和渠溪猪)。近年来,由于该地区引入外国猪种,湖川山地猪的饲养量有所减少。原有的类群之间也较少发生猪种交流,某些类群的猪只有在交通较闭塞的山村中才能找到,数量也已不多。

湖川山地猪-地理分布

湖川山地猪(鄂西黑猪)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恩施、郧阳、宜昌地区;四川省的达县、宜宾地区,重庆市的万县、涪陵,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共40多个县。

品种特征

湖川山地猪头稍长,额部皱纹浅,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尾部有白毛,0数5~6对

品种性能

湖川山地猪成年公猪体重128.35±3.66公斤,体长136.73±1.54厘米,胸围119.30±1.11厘米,体高70.32±0.91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94.04±0.98公斤,124.01±0.40厘米,106.65±0.29厘米,61.47±0.21厘米。母猪头胎产仔数8.69±0.18头,二胎产仔数10.27±0.18头,三胎及三胎以上产仔数11.33±0.13头,产活仔数11.39±0.28头。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芸豆

芸豆产于海拔1400-2000米的高寒地带,生长期长达180天,主要品种有大白芸豆、小白芸豆和紫花芸豆几种。利川鄂西芸豆主产区,年产2000余吨。利川芸豆具有颗粒饱满、清洁光滑、肉质细腻、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经省农科院专家测定,利川芸豆含碱量达0.25ppm,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分别达25-31%、39.1%和11.3%,同时还具有人体所需的钙、镁、铁、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芸豆主作菜肴,与排骨、猪蹄、鸡鸭肉等一起炖、蒸或单独煮熟后与肉食品烩炒,香甜酥软,其味极佳。芸豆还可作西式点心主要原料,被列为中国粮油出口主要商品之一。( 利川)

营养成分

芸豆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芸豆含蛋白质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 6.9克、钙76毫克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鲜豆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从所含营养成分看,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肉,钙含量是鸡的7倍多,铁为4倍,B族维生素也高于鸡肉。

食用价值

芸豆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过其籽粒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被破坏,所以食用芸豆必须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其营养效益。嫩荚约含蛋白质6%,纤维10%,糖1~3%。干豆粒约含蛋白质22.5%,淀粉59.6%。鲜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脱水或制罐头。

芸豆还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这个特点在营养治疗上大有用武之地。芸豆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金丝桐油

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丝桐油”是湖北省来凤县著名土,其浓度大﹑色泽橙亮金黄﹑可牵拉成丝,故有“金丝桐油”之美称。“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获湖北省“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金丝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好、不导电、抗热潮、耐酸碱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军工、电器、化工以及家具、工艺品等行业。金丝桐油的医药价值很高: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效果较好。民间还用桐油治疗小孩肚疼,将桐油搓热后直接敷在小孩肚脐上便可,更具杀菌之功能。

来凤县是湖北省油桐基地县之一,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 图2 来凤县种植的金丝油桐

.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早在清朝同治年间,来凤县就有“万担桐油下洞庭”的赞誉;1953年中国国家政务院给“金丝桐油”颁发了“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锦旗;1968年,来凤“金丝桐油”在湖北省桐油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1984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中国27个地区的桐油进行抽样化验,认定来凤“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并在《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上对来凤“金丝桐油”作为土珍品进行介绍,堪称土家族聚居区的物华天宝;2005年在湖北省第二届林博会上来凤“金丝桐油”获得了“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2009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湖北省来凤县申报的金丝桐油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

保护范围

金丝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乡、胡家坪林场、大河镇、旧司乡、革勒车乡、三胡乡、翔凤镇等9个乡镇、林场所辖行政区域。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灰灰菜

鹤峰灰灰菜是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的。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灰菜多生长于地边、山野、路旁及房前屋后。

灰灰菜性味甘平,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据测定,100克嫩苗中含蛋白质3.5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克,粗纤维1.2克,胡萝卜素6.35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生素B20.29毫克,维生素C69毫克以及多种无机盐,含钙量高达209毫克,含铁量0.9毫克。

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另外,全草还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因此,灰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仅为寻常百姓采食,而且登上了宾馆、饭店餐桌。灰灰菜是含有卟啉类物质的光感性植物,过多服食或接触,并受数小时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炎症反应,这样就会皮肤红肿、发亮,混身刺痛、刺痒,所以灰灰菜一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后或接触后应避免强烈日光暴晒。

食用方法:用沸水焯后,再用清水漂泡,可炒食、凉拌或做汤,也可晾干贮藏。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恩施麻鸭

品种名称 恩施麻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又称利川麻鸭。属小型蛋用型品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南山区的利川、来凤、宣恩、恩施、咸丰等地。

外貌特征:前躯较浅,背腰平直,体态清秀匀称,羽毛紧凑。公鸭头较粗短,额部略高,前躯微昂,胸腹较宽而扁平,羽毛细致紧密,脚短、蹼大,-旺盛,举动灵活。母鸭头小而清秀,额平,颈细长,前躯较窄,后躯丰满,腹部深广,脚短,蹼薄。成年公鸭头颈绿黑色,颈中部多数有一圈白毛,背部、腹部呈青褐色,每片羽毛的边缘有极细的白羽毛,远看像鱼鳞片状,-口上部的羽毛为黑色,尾部有2-4根卷羽上翘。成年母鸭颈羽与背羽的颜色相同,多为麻羽,故名。每片羽毛中央有一黑带,边缘为淡黄色者称“红麻鸭”,背部羽毛青色者称“青麻鸭”。趾黄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30日龄m6克;60日龄275克;90日龄900克;120日龄1202克;150日龄1322克;180日龄1400克;成年公鸭1362克,母鸭1615克。羽毛生长速度较快,60-70日龄已全部长齐。4月龄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3.40%,母鸭78.85%;4月龄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3.52%,母鸭66.84%;成年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92%,母鸭84.34%;成年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6.99%,母鸭75.63%。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65天。平均年产蛋183枚,平均蛋重65克。平均蛋形指数1.38。蛋壳白色,少数青色。公鸭性成熟早于母鸭。公母鸭配种比例1:20。平均种蛋受精率80.8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4.47%。公鸭利用年限1-2年,母鸭3-4年。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宣恩贡茶

宣恩贡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鄂西宣恩有贡茶,茶叶之宝甲天下;当年捧茶献天子,‘皇恩宠锡’传佳话。如今茶香飘四海,色香味浓谁不夸;远方的朋友亲爱的客,请喝一杯宣恩茶。”这里所说的贡茶产地就是地处宣恩县城东15千米处的伍家台。

伍家台,因伍氏人居住此地而得名。伍氏祖籍湖南长沙府,迁来宣恩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伍氏始祖人称启老,启老年近八旬,到宣恩娶了一房年轻妻室,八十一岁喜得一子,取名之良。伍之良有三子,长子文海有一子名昌臣,伍昌臣即是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

起初,伍昌臣家境贫寒,在屋边开了六丘田,靠种植蓝靛出售度日。他种蓝靛的地方,原是一片茶栎树山,在开垦这块土地时,发现有几十棵野生茶苗,昌臣如获至宝,便将这些野生茶苗培育起来,以后便成了茶园。

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此茶若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故有“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一时间,远近驰名,引得官吏豪绅争相求购。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山东昌乐举人刘澍到宣恩任知县,他品尝了伍家台茶后喜不自尽,于是将伍家台茶送礼给施南知府迁毓。迁毓亦觉该茶水色清冽,芳香四溢,于是便向喜茶的乾隆帝贡奉。乾隆皇帝喝后赞不绝口,亲赐“皇恩宠锡”。于是,伍家台茶以“碧翠争毫,献宫廷御案而得宠”,扬誉海内外。

伍家台一带为紫色山地,总面积约5000亩,海拔700~800米,其地处富硒区,硒含量为0.305ppm。宣恩县政府目前正在伍家台、大坝沟、香树林、马鞍一带打造万亩贡茶生态观光点。昔日的贡茶飞入寻常人家已为时不远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