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海区高档特产 南海特产排名前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海区高档特产 南海特产排名前十更新时间:2024-01-07 08:18:15

一.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苔生片

宁式片糕有几百年生产历史。苔生片是宁式片糕的代表品种之一。不少片糕生产季节较强,而苔生片却可长年生产,产品具有香、松、脆和苔菜咸鲜味等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原料配方:片粉22千克糖粉23千克花生仁5千克芝麻3千克苔菜1.5千克棉油1.5千克

制作方法:

1.搓粉:根据片粉和糖粉不同的干湿程度,按配方比例搓透。花生仁事先要用水泡透,沥干水分后用糖粉拌匀。

2.炖糕:取少量搓好的粉拌花生仁。其余分成三堆,第一堆打底,在铁盘上摊平揿实后,将一半花生仁放在揿实的底粉中间,然后放上第二堆粉,同样揿实摊平,再将剩余的花生仁放入,最后放上第三堆粉、摊平揿实。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四周高低相等。然后用刀开条,要求大小一致,不偏斜。

3.蒸糕:将切过条的糕连同铁盘一起蒸制,蒸糕时一定要蒸透,但又不能太熟或太生。

4.发片:把蒸过的糕进行切片,装盘。

5.烘烤:炉温为230~250℃,烘烤至米黄色可收片包装。

质量标准:形态:糕形方正,长宽均匀,厚薄一致。

色泽;糙米黄带浅绿色,嵌有白色花生仁。

组织:底、面层厚度一致,花生仁分布均匀,无糖块,无软绵现象。

口味:松、脆、甜中带咸,咸里透鲜,有苔菜清香和花生仁香味,不僵,不粘牙。

二.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西樵大饼

西樵大饼产于广东南海。大饼饼型圆大,色泽洁白,不起焦,清香甜滑,入口松软,食后不觉干燥,是可以与鸡蛋糕相比美的上品饼饵。刚烘制出来的西樵大饼,表面都有一层薄粉,它还有一点儿说道呢!入炉时,它能使饼不易粘锅,使操作的人容易判断饼的生熟,使饼保持洁白的色泽;出炉后,人们根据它判定饼的卫生,假如大饼外层的粉没有了,说明大饼已被人动过,内行的人就不会买,因西樵大饼一般是不准多动的

西樵山的大饼,已有300年历史,远近驰名。西樵大饼外型圆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两左右的小饼。它颜色白中微黄,不起焦,入口松软,清香甜滑,食后不觉干燥,可与鸡蛋糕比美。制作过程是,选上等白面粉,白糖、猪油、鸡蛋,配以山上甘泉水,以发酵,作成饼性,在炉中烘制而成。又因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明朝弘治年间,方献夫任吏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没拿上来。他到厨房一看,厨子迟了起床来不及做点心。方献夫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一会儿饼子烤好,方献夫用布包好,匆匆上朝去了。

方献夫来到朝房,见还有时间,便拿饼子就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员还探过头来问吃什么饼子。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散朝后,方献夫命厨子如法炮制,做了几十个大饼子,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同僚们边吃边啧啧称赞饼子可口,西樵大饼便在朝中美名扬了。方献夫也经常命厨子烤制,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10年,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来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

到了清未民初,西樵大饼做得最好的是离西樵山不远的民乐圩一饼家,它制出来的西樵大饼除了甘香、松软、清甜外,还有刀切不掉渣,暑天在桌上放上10天半月不变质的特点,广州、佛山的商人纷仿制,但色、香、味均无法与地道的西樵大饼媲美。

据有关书籍记载:入炉时,它能使饼不易粘底,使操作的人容易判断饼的生熟,使饼保持洁白的色泽;出炉后,人们可以根据它判断饼的卫生,假如大饼外层的粉没有了,说明大饼已被人动过,内行的人就不会买。因而西樵大饼一般是不准多动的。

三.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菱角

产品名称:菱角

产品别名:南西洋黄菱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性凉,味甘;人肠、胃经,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益气健脾

产品简介:菱角可以鲜煮食,又可制淀粉。菱角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皮脆肉 嫩算是佳果,亦可做为粮食之用。一般都以蒸煮后 食之,或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食之亦呵。 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崩萄糖。脂肪 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钙 ,磷、铁等元素。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 百病,已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 ,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瓯海区三洋乡南西洋菱角最为著名,人称“南西洋黄菱”,年产1200余吨。南西洋河宽、水深、泥肥,是种植菱角的好地方,种植历史悠久。菱角每年惊蛰前后(3月上旬)播于水田,清明前后(4月上旬)移苗于浅河滩,芒种至夏至间(6月)再移植至深水处,白露时(9月上旬)即可采摘菱角,每隔10天左右采摘一次,采摘期可长达2个月。近几年,在泽雅山区稻田试种获得成功。

产品历史: 宋·杨万里。《食老菱有感》;“幸自江湖可避人,怀珠韫 玉冷无尘。何须抵死露头解?荇叶荷花老此身。” 明·李时珍:家菱种于破塘,叶、实俱大,角软而脆,亦有两角弯卷如弓形者,其色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 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 清·黄媛介。《采菱》:“轻舟放浆喜温暖,碧柳丹枫薄日间。欲采湖菱愁指滑,背人先自脱金环。”

四.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金银彩绣

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又称仿古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尤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因工艺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包金绣、垫金绣和网绣三大类。其制品有床罩、绣衣、靠垫、门帘、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种。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当代著名学者赵朴初题赞为:“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宁波绣品厂创作的金银绣“百鹤朝阳”立屏,在1989年夺得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珍品奖之后,于1990年3月又获得国家金杯(珍品)奖,这是目前全国刺绣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最高奖的产品。( 宁波)

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因工艺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包金绣、垫金绣和网绣三大类。其制品有床罩、绣衣、靠垫、门帘、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种。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五.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蚂蚁虾皮

蚂蚁虾皮

虾皮是由各种小鲜虾晒制而成的干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舟山渔区均有出产,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蚂蚁岛虾皮,含水量少,含盐量较低,色泽晶亮,肉质坚实,体型完整,少杂质,宜存放,堪称上品。

蚂蚁虾皮分为熟皮和生皮两种。鲜虾经烤煮后摊晒的干品称为熟皮,未经烤煮直接摊晒的鲜虾干则称生皮。虾皮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39.3%,脂肪3%,钙2%,碳水化合物8.6%,以及多种维生素。采用小包装,携带和食用都很方便。还可作药用,对儿童、孕妇、老人的缺铁性贫血、脑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六. 广东省 江门 江海区 外海海鲜

外海海鲜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外海大桥至外运码头的大堤上和江滩上自发形成了食海鲜一条街,由于食肆是用松皮棚搭建或用运输船改建而成,过去人们称之为“柬埔寨”。最鼎盛时,有18间食肆。食海鲜最旺的夏天,这里人如潮涌,江堤上的汽车排出一公里长龙,蔚为壮观。“柬埔寨”带旺了江海路食海鲜一条街,也带旺了外海镇的饮食,外海因以食海鲜而出名。

为利用外海镇西江堤岸的风光,规划建设沿江海鲜食街,首期建设规划已获市规划部门批准,随时可投入建设,首期规划用地193亩,投资7313万元。

七.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松香黄鸭

松香黄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肉蛋兼用型新品种。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佛山地区。该品种自1964年起,以北京鸭为父本、广州金银灰鸭为母本,经级进杂交育成。该品种在南海县平洲大茧围佛山地区农科所畜牧场建有松香黄鸭品种核心群,在三水县建有松香黄鸭鉴定群基地。

外貌特征:公鸭羽毛以灰色头、灰色尾、棕色腿、白色腹为特征,喙、胫、蹼橘红色,少数鸭喙青色,虹彩蓝色,皮肤黄白色。母鸭羽毛以黄红色为特征,喙、胫、蹼、虹彩及皮肤的颜色与公鸭相同。镜羽灰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55克;60日龄1875克;90日龄2125克;120日龄2300克;150日龄2550克;成年鸭3125克。80日龄仔鸭经10-15天填肥,体重可达2500克以上,高者达3000-3500克。填肥前(50日龄)公母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75%,填肥后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0%。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45天,最早者124天。平均年产蛋200枚,平均蛋重80克,高者达100克。蛋壳乳白色,少数青色。公母鸭配种比例1:12。平均种蛋受精率88%,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2%。种鸭每年自然换羽1次,从夏季天热时开始至秋季天冷时换齐,但一般在5-6月间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停产35-40天。

八.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大沥沙皮狗

沙皮狗,产于大沥一带,是世界名狗之一。

沙皮狗身高4656厘米,体重2227公斤,背短,头部比身躯大,黑鼻,舌头呈深蓝色,面部及全身的皮肤褶皱,耳小而下垂,毛短而刚硬,头似河马,嘴似瓦筒,三角眼。由于其皮肤褶皱,故称之为沙皮狗。“沙皮”,意为鲨鱼皮或砂纸的意思。

沙皮狗又名“大沥犬”或“中国斗狗”,是世界稀有狗种。大沥沙皮狗已与细犬、藏獒并列成为中国三大名狗,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犬界公认的十种纯中国狗种之一,也是世界上尚存数量最少的狗种之一。

所谓大沥沙皮狗,其实与-形象代表的“肉嘴”沙皮狗不同。原产地的沙皮狗小时候也是浑身褶皱,但成长过程中褶皱慢慢消失,躯体长出极短而竖立的单层毛,大沥人形象地称之为“马毛”。它们身形精瘦敏捷,嘴部貌似“瓦筒”,被叫做“骨嘴”,用以区别外国沙皮狗褶皱众多的“肉嘴”。一些香港养狗人认为,早期的沙皮狗具有较轻的骨量和比较长的腿,身上布满密密的马毛,头部也只有很轻微的褶皱。“骨嘴”沙皮狗在吻部的肉垫很少,整个吻部看上去瘦,从正面看两边的面颊消瘦,像被饿了好几天。“肉嘴”沙皮狗的吻部肉垫很厚,骨量也重,而轻骨量的沙皮狗在结构上很难承受这种头部硕大的“肉嘴”沙皮。

在大沥狗市场,沙皮狗的行情也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看涨。特别是1997年,香港人买得多,多数人希望买到的沙皮狗的皮越皱越好,于是,杂交沙皮狗的行情远远好过纯种沙皮狗。沙皮狗的行情在1997年至1999年达到最高峰。

在大沥,有一个坚持饲养大沥沙皮狗的黄柱华。在黄柱华的名片上,注明自己是国宝原种“骨嘴”沙皮狗饲养者,是大沥沙皮狗的传人。每当有人走到黄柱华在宠物市场的摊位时,他就会向大众说明:大沥沙皮狗完全不是国外皱巴巴的“大笨狗”的样子,它们灵活善斗,非常健康,是很好的家庭犬。

黄柱华认为,要培养一只好的沙皮狗,在它的成长过程中至少要参加四次狗赛:狗从三到六个月、六到十二个月、一到两岁、两岁以后,都应该让沙皮狗去参加比赛。黄柱华说:“其实和养小孩一样,从小就带狗去见世面,它就会与众不同。”

如何走出目前大沥狗市的低迷困境?业内有识人士认为,为了弘扬大沥沙皮狗的知名度,早日打造成国际名犬,有关部门应规范大沥沙皮狗市场,定期举办大型狗展,从而向国内外推介沙皮狗,以拓展销路。同时,要定期对外发布沙皮狗商情,及时反馈信息,减少经营盲目性。此外,要运用科学技术改良狗种,提纯沙皮狗,推动纯种沙皮狗繁殖,并根据市场需求,繁育新一代袖珍沙皮狗。这些都是使大沥沙皮狗走出低迷困境十分重要的举措。

九. 广东省 江门 江海区 黄沙蚬

黄沙蚬现在是难得的食材,其产量不高。黄沙蚬的特色在于肉质肥美、色白质脆、蚬味鲜香。

黄沙蚬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的,蚬身大,肉肥嫩,清甜味美,远胜于一般的泥蚬,远近闻名。西江支流经睦洲镇之前,水流湍急,把大量的细沙和蚬冲到睦洲,停留在江河里。蚬在黄沙里 “安居乐业”,享受西江水赐予的自然环境,长得又肥又嫩,成为睦洲的。睦洲又以石板村产蚬最多,质量最好,有“本地鲍鱼”的美称。

十. 广东省 江门 江海区 外海面

外海面(食)

在江门街头,一讲到面食,人们好自然就会想到外海面。以外海面做卖点的面食档在江门真是随处开花遍布大街小巷。外海面之所以可以做到街知巷闻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它食落爽滑兼“弹牙”,并伴有靓面加鲜鸡蛋的清香,口感十足。据师傅讲,做外海面除了用靓的面粉加鲜鸡蛋按一定的比例精心配制外,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面后用“竹升”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就弹性十足。

外海面的手工制作技艺从清朝末年起已在外海盛行,流传至今,有着至少1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外海的摊贩就流行挑着担子、边走边敲着竹板叫卖,当时的流动面担商贩,穿街过巷时敲击着两块竹板,发出“笃得”之声,不绝于耳,吸引邻里。

到上世纪30至40年代,街市上出现“前店后厂”的面铺,还有一些卖外海面的大排挡,所用的外海面都是自产自销,风味地道。那时,很多外海人喜欢吃外海面,有人甚至每晚都要吃一碗外海面才能安睡。

外海面与其他面条最大的不同在于打面(即擀面)的方法不同。制作过程主要用鲜鸡蛋、靓面粉等作原料,反复搓匀,将一条长2米的粗竹杠(当地人又称“竹升”)套在拴于面板上的藤圈里,将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用“竹升”对面板上的面团反复地弹压,直到起“筋”(粘性)为止。待面块薄如布匹后,再用利刀把面切得细如银丝,最后将面放在太阳下晒一两天,保存即可。

外海面制品生产主要以家庭式生产作坊为主,规模小、产量低、产品主要属初级加工产品,加之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导致难以做大做强。外海面发展至今,已有一些老字号走向了机械化批量生产道路,当中独占鳌头的当属“黎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