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省五华县有何特产和美食 梅州五华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省五华县有何特产和美食 梅州五华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09 20:24:14

一.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厂口板栗

栗是山毛榉科栗属中的乔木或灌木总称,大约有7-9种,原生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大部分种类栗树都是20-40米高的落叶乔木,只有少数是灌木。各种栗树都结可以食用的坚果,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10-30厘米长,4-10厘米宽,边缘有刺毛状齿。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为5-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7个坚果。

美洲栗原来是美国东部的主要树种,但被一种真菌病传染几乎灭绝,欧洲和西亚的栗书树种类也容易受感染,但中国和日本的栗树种类对这种真菌有抵抗力,所以现在被美国引种,培养能抗真菌的杂交树种。

二. 广东省 湛江 霞山区 广东鲍鱼

广东鲍鱼:主要分布于市郊海域及陆丰、惠阳至阳江等地沿海。品种有杂色鲍、耳鲍、半纹鲍及羊鲍等,以耳鲍最为名贵,唐代以来均为贡品。

三.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地花菌

特征习性:菌盖直径4~10cm,平展或漏斗状;菌盖土黄色至橙黄色,近圆形或扇形,边缘初期内卷,后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较厚,近白色,菌管延生;菌管面黄褐色至奶油色;管口多角形,每毫米3~5个;菌柄中生或稍偏生,2~5×1~2cm,近圆柱形,与盖表同色,夏秋季节生长于针阔混交林地上。

利用状况:营养丰富,食味鲜美。

烹饪方法:烩炒、煲汤、火锅均可。

信息来源:南华县政府办公室

四. 广东省 中山 广东腊肉

广东腊肉,是中国广东省的当地,别具一番风味,此为广东民间风味,家家会做,日味咸香,肥而不腻,受到普遍欢迎。腊肉呈显金黄色,味香鲜美

制法:将猪肋条剔净硬骨、奶脯等,切成长40厘米的条。

洗去浮油,放入“调料液”(按每5千克肉计,用砂糖300克、曲酒125克、上等酱油500克、盐150克、硝10克调和而成)中,浸泡8--10小时取出。

挂在竹竿上,用青炭火烤3昼夜,即成色泽金黄、味香鲜浓的腊肉(也可利用日光暴晒,至晒干晒透晒出油时止)。

特点:食用方便,蒸熟、切片均可,是下酒佳肴;如果炒着吃,味道更好。

工艺关键

五花肉改成长40厘米、宽3.5厘米的长条形,放一盘中,用以上调料拌匀,腌七天后取出

在每条肉厚的一端,连皮带肉斜刀拉一小口,将线绳穿过系上,挂于竹竿上,放置阳光下通风处,干后盛盆装起,放在干燥处。

食用时洗净尘土,用旺火蒸约25分钟取出,斜刀切成片即可。

将干的腊肉放在盆内,置阴凉干燥处贮存。在洗尘土时可用毛刷刷洗。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苏派美食

苏派美食

六. 河南省 周口市 西华县 田口黑木耳

河南周口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农民离开土地巧致富,利用棉壳、玉米芯等农作物废料,在废闲地上种植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去年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0000元。该村还被评为“全国小蘑菇种植先进村”。

滩上村紧靠贾鲁河,2900多亩地大多是河滩地,沙化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滩上村党支部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多次召集群众研究调整种植结构,认定发展食用菌种植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1987年,该村开始零星种植食用菌。他们利用大量的农作物下脚料,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栽培食用菌,充分利用废闲地,变废为宝、寸土生金。该村还加大科技、资金、人力投入力度,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先后邀请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省市县科协专家来村传授技术、指导食用菌栽培;采取集中办班、组织现场观摩、传帮带、热线答疑等形式推广科学栽培;乡村两级投资20多万元新建标准生产棚100座,积极引进鸡腿菇、白灵菇、茶树菇等10多种“名优特珍稀”品种。在食用菌栽培管理季节,除全村人全力以赴栽培、管理外,还高薪聘请附近村农民帮忙。该村成立了食用菌协会,为菌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时间装袋、统一价格销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积极培养代理商、批发商、经纪人等中介人员,为食用菌产销提供保障。目前,全村有60多人常年从事食用菌销售,产品远销山东、江西、辽宁、湖北、郑州等省市,经过精挑细选的无公害黑木耳已经打入全国农贸市场和超市。20多年来,食用菌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日益提高,效益逐年增加。

信息来源:西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转水红曲、酒饼

转水红曲、酒饼

红曲、酒饼是酿酒的必备原料。我县的转水镇青西、新民二村有生产红曲、酒饼的传统习惯,已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生产的红曲、酒饼产量高、质量好,远销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内外。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现青西、新民二村共有160户农户生产红曲、酒饼,一般年产红曲20-30吨、最高达100多吨,年生产酒饼500-1000公斤。

八. 广东省 东莞 咸丸

咸丸

咸丸是东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表示合家团圆之意,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糯米粉制作,随意捏成团,不加馅。用鸡作,佐以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碎粒、咸菜鲜甜美味,是东莞传统美食。

九. 广东省 东莞 莞香

莞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莞香{Aquilaria sinensis}别名:牙香树、女儿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历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种植,历来是东莞的地方,近几年东莞市十分重视发掘地方,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的莞香不久将“香”遍莞邑大地。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牙香树,别名女儿香,莞香(广东东莞)。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易剥落。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叶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花白色。种子圆形、黑色。花期三月份至四月份,种子成熟期六月份。本种生长六、七年后伐其正干,后越五、六年,乃凿香头如马牙状,通称“牙香”。

据史书记载,木香(莞香又名白木香,土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所以又名莞香。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就以香市、药市、花市和珠市形成著名的四大圩市,其中以买卖土沉香的香市最为兴旺。明代,广东每年的贡品都有莞香。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国内,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远销东南亚,据说香港因之而得名,可见“香港”之名源于莞香。

莞香树高8——15米,从香苗长到香树直径20厘米,高3.5米左右,要7~8年时间。第一次凿采木香,称“开香门”,每年农历12月是凿采木香的季节,是在活树上凿取。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凡初开香门的为“白木香”,是香中最低等;旧香口凿出来的香块叫“镰头香”,这种香较为广用,但木质花纹少无油质,价格比白木香高;“沉香”是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无油质部分铲去,留下油质部分便为“沉香”,是国家医药部门收购的中药之一,有镇定安神止痛之功效。“牙香”凿自多年开采的老香树,富有油质,香农精心地凿成一条条马牙形,如手指大小,其价格比“镰头香”高几倍,是莞香中之精品。已凿取木香的莞香树仍继续生长,一般几年凿取一次。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香说》中云: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莞香燃烧时无烟,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

莞香历来是东莞的,大岭山、寮步等镇是主要产地,特别是大岭山镇明代以前已广泛种植,以鸡翅岭、龙岗,马蹄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一带较为知名。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圩市为主要集散地,以寮步的香市最著名。莞香虽然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但在解放后的二、三十年,工业不发达的时代,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由于滥砍滥伐,曾经满山披绿,作为一方的莞香树木寥寥无几,濒于绝迹。1980年后,市药材公司为培植药用“沉香”,又发动群众在鸡翅岭、龙岗等村重新培植莞香树。近十多年,东莞市十分重视保护莞香这稀有的地方特种植物,鼓励群众种植莞香树,2003年将莞香列入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50株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

值得一赞的是大岭山镇鸡翅岭村77岁高龄的老人汤焕洪,祖辈都种植莞香,十多岁就跟着父亲种植、开凿、售卖莞香,对莞香怀有特别的感情。几十年来勤耕不缀,十多年前又在其村后山坡辟荒垦地种植莞香树,现香树已高达5~6米、除被一些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移植,尚存近百棵,成为东莞目前较大的香林,他还精心育莞香苗提供给热心的单位和人士栽种,为重振莞香不遗余力。

值得一书的是东莞市植物园,为了挽救莞香,2001年在其建立的珍稀植物园内特设了一个莞香园,已成功育苗4000多株,并且对莞香进行了专题研究,将为推广莞香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8月16日,我市10多名考上清华北大等大学的优秀学子,自发组织并邀请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一起来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种植莞香树,每棵莞香树系上学子的名字,表达了青年一代关心家乡建设和感谢家乡培育的浓厚乡情。

值得一颂的是2002年11月东莞中学百年校庆,校友名人政要商贾云集校园,而最让前来恭贺母校百年寿辰的校友们惊喜的是:莞城区政府赠送的礼物――两株莞香树,如此厚礼,一时成为莞邑百姓的美谈

值得一喜的是:近几年,花几百元购买一株莞香幼苗作为赠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在东莞城乡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十. 广东省 梅州 五华县 五华三黄鸡

五华三黄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