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铅山河口古镇特产 江西铅山县河口镇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铅山河口古镇特产 江西铅山县河口镇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1 19:47:15

一.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黄河口草编

黄河口草编,作品采用黄河口盛产的红高粱秆、高粱苗、玉米皮等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植物为原料,经过造型,扎胚、剪、削、煮、烤、弯、粘等二十多道工序精心编制而成。运用了民间传统高超的“烤制”技艺制作而成,经过这一技艺制作完成的作品,不仅栩栩如生,而且牢固永不变形,可长久保存,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二.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河口吕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考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河口芒果品种主要有本地芒、吕宋芒和印度秋芒3种。均为优良水果品种,属热带亚热带水果。本地芒果的特点是:果形较短,果核大而厚,果肉纤维多,果质甜中带酸。它怕寒,又怕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二月开花,花甚繁,正值低温阴雨时节,因而一般结果少。群众流传有“芒果花假”的谑说。迄今剩下来树龄超过50年以上的本地芒母树,尚有100多株。丰年每株产量可达750公斤。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我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2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2株,1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1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养猪无大王;种果求良种。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3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1936年,谢的3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1斤2两(司码斤),长达7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3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2株树高各9米,有1株达10米。胸径分别为90厘米、110厘米、76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8分、4分、5分。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位于郁南县南部的河口镇,盛产芒果,以种植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闻名。目前,全镇有芒果面积1200亩,分布于全镇11个村委会,主要有本地芒、吕宋香芒、印度秋芒、紫花芒、粤西1号、红象牙、苹果芒等品种,品质以吕宋香芒、粤西1号、苹果芒为好,产量以本地芒、吕宋香芒、粤西1号居多。正常年景全镇芒果产量在400吨左右,丰产年达1000吨以上。( 云浮)

三.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黄河口大闸蟹

黄河口大闸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被1999年和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成为山东省的优势水产品之一。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水产品异常丰富,黄河口大闸蟹是其中的一大之一,是山东省的优势水产品。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大闸蟹个大体肥,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绝佳美食。

地域范围

黄河口大闸蟹地处东营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7′-119°10′,北纬36°55′-38°10′,所有的水域内自然生长的以及池塘、水库、苇田、湿地养殖的黄河口大闸蟹,总面积33333公顷,年产成蟹3816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气候情况:东营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境内气候南北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光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2692.5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123.6-127.6千卡/cm2。年降水量55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7-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

(2)水文情况: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6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

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年开始实现了不断流。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以上河流全部与渤海相通,均有黄河口大闸蟹的自然分布,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黄河口大闸蟹在河口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咸淡水区域0产卵,随着大闸蟹幼体的生长发育,逆河而上,进入内陆淡水水域生长。

(3)黄河口湿地:黄河从东营市中部由西南至东北穿越入海,境内长138千米。多年来,黄河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淤淀成了黄河三角洲。在黄河入海处,有一片153000公顷的滩涂湿地;汹涌的河水奔腾呼啸地从中穿过,汇入大海。近年来,黄河携带的泥沙以每年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入海,使3-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这就是1987年建立的,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距东营市政府驻地仅60千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区内水质优良,无污染,pH值在8.0-8.3之间,属弱碱性水,总硬度在2.16-5.56之间,属弱硬水,矿化度0.2-0.6g/L,含带大量营养盐,水草丰茂,饵料生物丰富,为黄河口大闸蟹的主要自然栖息地,也是黄河口大闸蟹人工繁育亲蟹的来源地。优质充沛的黄河水,丰茂的芦苇资源,为黄河口大闸蟹繁殖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此地大闸蟹品种纯,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个体大,成蟹个体体重可达150g-450g。

(4)人文历史情况:据史料记载,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黄河决清河后,遂由千乘入海(即今利津西界),至1642年黄河由开封改道入淮,历时1682年。其间黄河多次在本市入海,把大量泥沙搬运到入海口,

填海成陆。相传随黄河多次在本市入海,此地就有大闸蟹自然分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已把海岸线向东推至利津县的罗家屋子、老爷庙至垦利县的建林、下镇一线。

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由钢瓦厢决口,经范县张秋镇,穿运河夺大清河道复由利津县入海以来,一百多年中(1938-1947年黄河由淮河入海)黄河水以其年均泥沙25.58千克/立方米的含量(利津水文站处泥沙含量),每年向黄河口输沙11.2亿吨,形成了以宁海为顶点,西起套儿河(徒骇河),南至南旺河(羊角沟)呈扇形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均年推进速度0.3千米,年造陆地达23.5平方千米,使三角洲的面积逐年扩大。

黄河自改道由东营入海,黄河三角洲地区就开始有大闸蟹的大量分布。黄河为地上悬河,无污染,水质好,营养盐丰富,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黄河口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当地农民很早就开始养殖大闸蟹。1992年,垦利县育苗场在全市率先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1994年,大闸蟹人工育苗开始规模化生产,推动全市大闸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提高。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俗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大闸蟹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的鸭绿江、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分布,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大闸蟹作为美味佳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明代李时珍赞云:“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清朝李渔更称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因此,素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称。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大闸蟹不但为食中佳肴,作为药用也有奇功。《本草拾遗》说:“其功不独散,而能和血也。”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

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蟹肉对各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又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儿童身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甲壳质,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黄河口大闸蟹。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执行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675-2007《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闸蟹(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之规定。

(4)产品采收: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生长期为15个月-18个月,公蟹达到150g,母蟹达到125g以上可收获。

(5)生产记录要求:东营黄河口大闸蟹采取溯源编号。编号以生产企业为单位,给与唯一的编码作为企业编号。每个基地全程记录生产过程,包括育苗、扣蟹培育、成蟹养殖等生产过程,以备日后查询。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特征:

黄河口大闸蟹按个体重的不同分成特级、一级、二级。可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商品蟹可数指标

项目个体重(g)畸形率(%)损伤率(%)

特级雄蟹≥175≤2≤5

雌蟹≥125

一级雄蟹125~175

雌蟹100~125

二级雄蟹100~125

雌蟹75~100

(2)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黄河口大闸蟹外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背甲淡青色或褐黄色,腹部呈银白色,基本无水锈斑。成蟹螯足具浓密的棕褐色绒毛,步足刚毛呈金黄色。第二步足长节超过眼球的位置,额齿间的缺刻较深而明显。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商品蟹体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商品蟹理化指标

项目雄蟹雌蟹

粗蛋白/(%)≥12.416.6

粗脂肪/(%)≥6.113.8

灰分/(%)≤2.01.45

水分/(%)≤74.664.1

(3)安全要求: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产地环境符合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产品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标签:销售包装的标签必须符合GB7718的规定,至少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等级、产品标准代号、净含量、生产者或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

(2)包装:任何包装应装足装实,包装容器应有透气孔。包装物应无毒无害。包装上应注明“黄河口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3)运输:空运时应预降温度,包装方法按照民航货物运输规定进行。任何工具运输,均应脱水保湿装运。

(4)贮存:贮存容器及场所应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四.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越南小卷粉

越南小卷粉

来河口旅游,一定要尝尝当地美食越南小卷粉,否则枉自来河口一转.

因为河口与越南就隔一条河,两国边民的生活相互影响,在河口你能吃到很多越南味,尤其是越南小卷粉,满街你都能找吃到。河口的小食店就开在街边,过往上班的人都在此停留吃早点,端上来的小盘子里整齐的摆放好了小卷粉,白嫩的皮面散发着热气,是一股清香味。

越南小卷粉是要品尝的,它是一种精细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却很讲究。面对桌上的好吃的越南小卷粉,一定要是好米做的,最好是河口、越南一带生产的,这样筋骨好,做出来才会白嫩、透明和润滑。卷粉还要包裹进肉沫和香菇,保证它的鲜美味,当然配料也很重要,肉汤、香菜、蒜、小米辣酱和柠檬等一应俱全,味道也就丰富了。

五. 江西省 上饶 铅山县 铅山竹编

铅山竹编 铅山传统手工业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明、清时期就饮誉大江南北。将造型结构与材料的质地及编织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作篮罐瓶篓、盘碟箱盆,造型美观;所编各种生物、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六.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河口香蕉

河口香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热带果树。1958年从越南引入河口县(今河口市)栽种。是云南60年代以来的香蕉栽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口、元阳、金平、红河、新平、景洪等县(市)。1995年栽培面积1600公顷,产量2.87万吨,分别占全省香蕉栽培面积和产量的11.2%和33.5%。河口香蕉喜高温多湿,适宜在海拔800-1000米的地区栽培,植株高大壮,叶片短宽而厚,叶色浓绿。果形较短而弯曲,先端尖不充实。丰产性好,平均株产15千克。适应性和抗倒伏能力强。果实肉质柔滑,味香甜可口,可鲜食,也可炸食或用做馅饼的布丁等。果皮进入成熟阶段有褐色小斑点,故当地俗称"芝麻蕉"。产品销往北京、四川、昆明等地。

河口香蕉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镇、南溪镇、瑶山乡、莲花滩乡、老范寨乡、桥头乡。

《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河口香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界定的请示》,河政发〔2016〕14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河口香蕉》(草案)

七. 广东省 云浮 郁南县 河口呂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

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

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河口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两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两株,一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一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 养猪无大王; 种果求良种。

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三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

1936年,三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一斤二两(司码斤),长达七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三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两株树高各九米,有一株达十米。胸径分别为九十厘米、一百一十厘米、七十六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八分、四分、五分。

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

八.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烤鱿鱼

烤鱿鱼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鱿鱼干。鱿鱼大小随顾客自己挑,鱿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压成又长又大的薄片,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作料,卷起来吃。

九. 江西省 上饶 铅山县 烫粉

铅山“烫粉”声名远播,经久不衰,百吃不厌。

铅山“烫粉”选用优质早米压榨成新鲜湿米粉。每天凌晨,榨粉作坊榨好米粉后,用篾筛把一圈圈毛线似的鲜粉送往各烫粉店。然后,粉店厨师用温水把湿粉洗开,盛入兰边碗内,再用一口大铁锅把事先熬好的肉骨头汤放入盐、回香、米酒(去糟)、酱油、姜等调料烧开后,放入淀粉勾芡好的肉丝煮熟后用细火保温,另外用一口沙锅盛入清水烧开置于旺火上备用,待客人进店后,把米粉倒入漏斗放入沙锅内烫2-3分钟滤水倒回兰边碗,摆上味精、香葱或香菜、熟猪油,浇上肉丝粉汤即成。食客在食用米粉时,可根据各自的口味,另外放入辣椒粉、米醋等调料,用油条或腌萝卜丝、炒芋头丝等小菜下粉吃。

铅山“烫粉”味道鲜美,方便快捷,具有不粘不湖、清爽滑口的特点,而且经济实惠,每碗米粉约1.5元即可吃饱。一年四季,每天清晨,晨练的老人、上班簇、学生在众多的早点中首先“烫粉”作为早餐,就近食用。铅山“烫粉”不仅是一道美食,而且是一种产业、一种品牌、一种文化,县城河口街头巷尾拥有“烫粉”店上百家,粉店就象蛛网一样遍布九弄十三街,生意较为红火。早上,六万多市民多半都要食用米粉,有的上馆店吃、有的买米粉回家加工,于是,郊区形成了榨粉专业村,有些失地农民加入了走街串巷卖米粉的队伍,形成了米粉产业链,每年可转化粮食约五百万公斤,产值达二千多万元。铅山人不仅把“烫粉”店开到上饶、弋阳、横峰、鹰潭等周边县市,而且把“烫粉”店开到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受到广大食客欢迎

十.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相如古镇麻花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相如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相如古镇的下河街有一户姓姚的人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当街门前的街沿上,摆上两根条凳,搭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摆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姓姚的师傅在案板前坐下,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那面团其实头天夜里就已揉制完毕,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其实平日里,就听姓姚的师傅闲来无事的时候聊过,那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卖好久都可以。
接着姚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接下来,姚师傅便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尺余长的细面绳了,只见他摇动手腕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地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面上了。接着,他用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