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文山城市特产视频 云南文山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文山城市特产视频 云南文山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21 14:42:30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西枫斗

广南西枫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药典记载的石斛植物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5种。其中铁皮石斛(加工成品称铁皮枫斗)最为珍贵,是石斛中的极品,因其苛刻的生长环境要求和过度的采挖,资源已十分稀少。《本草图经》云:“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据《广南府志》记载,从明朝起,广南黑节草就开始外销,民国时期本地商人将鲜黑节草运销沪、杭等地。黑节草加工成西枫斗是云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是提取物制成“脉络宁”的重要原料。

“黑节西枫斗”的原料是黑节草(兰科石斛属),附生草本植物,茎多节,呈绿褐色,有明显纵向沟条纹,丛生。生长在海泼1000~2000米多雾的山林地区,附生在麻栎树或追栗树上。《本草纲目》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白软。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春末夏初或秋季,采摘草质最佳,每株草一年采摘一次。因限于特定的环境气候,生长数量少,优质草更少。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广南人民充分利用本地石斛植物资源,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加工环节和技术,生产出天然药用饮品“铁皮枫斗”。产品远销国内外,至今仍是云南省独特的名贵饮品。西枫斗的饮用方法跟饮茶一样,但比茶叶耐泡,可以连续泡用两至3天。广南西枫斗分“黑节西枫斗”和“吊兰西枫斗”两个品种。按质量分三个等级:一等品用优质黑节草鲜品全茎加工而成,一株草的茎部恰好可加工成一粒两圈半的螺旋状成品,经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每粒成品均可伸展出龙头凤尾状;二等品经开水冲泡后,螺旋颗粒伸展呈有龙头凤尾或有凤尾无龙头状,因系草茎下半部或上半部加工而成;三等品系茎的中部加工而成,在开水中浸泡后,只伸展出龙身,无龙头凤尾。西枫斗具有清热解暑,滋喉润声,生津散结,消散肿瘤的独特功效,主要用于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生物碱,如石斛碱、石斛次碱、石斛胺等,此外,还含有石斛多糖、总氨基酸等,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抗衰老、补五脏虚劳、改善糖尿病和萎缩性胃炎症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而名扬海内外。越南胡志明主席还与铁皮石斛有着亲密的缘分,在胡志明执政生涯中,曾经多次到过中国,与毛泽东、1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胡志明晚年身体状况欠佳,我国领导人对他的健康极为关注,于1968年派出国内最高水平的医疗专家赶赴越南。当时,这个来自中国的专家医疗组一直守护在胡志明身旁,照顾胡志明的身体。1969年8月下旬,79岁高龄的胡志明病情恶化。尽管中国医疗组全力抢救,可是1总理仍然不放心,于8月24日和26日接连派出了第2个和第3个医疗组。8月31日,1又派出当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专家吴阶平教授乘专机到河内送急救药品。其中急救药品中就有铁皮石斛(拯救仙草),并进一步了解胡志明的病情。1亲自听取了吴阶平的汇报,同时召集有关专家研究讨论,前后用了5个小时。最后,决定再派吴阶平教授率第4个医疗组,携带部分专家和器械、药品,于9月2日清晨乘专机赶往河内抢救。遗憾的是,第4个医疗组的专机刚刚飞到广西上空,就得知胡志明已于当天上午9时47分停止了呼吸。结果,飞机不得不掉头返回北京。

广南西枫斗是国内外知名的天然药用名贵饮品,一直都是外贸出口物资,由当时的广南县外经贸公司组织外贸出口收购及调运工作。而广南加工西枫斗,已有90多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西枫斗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到1961年,县外贸开始收购野生鲜草加工。据了解当时情况的陆永华老人说:“外贸公司成立了加工西枫斗的一个小组,有10多人,职工到公司领起收购来的野生黑节草,分散到每家每户进行加工,在规定的时限,上缴加工好的成品,而职工以加工多少记酬劳领工资。”这种方式从1961年一直持续到1985年结束。《广南县志》记载:1961~1965年收购加工的西枫斗211公斤;1966~1971年收购239公斤;1971~1975年收购280公斤;1976~1980年收购200公斤;1981~1985年收购148公斤;25年间共加工收购外调出口西枫斗1087公斤。广南的黑节草(西枫斗)草质最好,肉头厚实,年可零星收购鲜草1000公斤左右,全靠手工生产,加工细致而讲究技术,原料取舍按每株草的长短、粗细和质量取材,一般10公斤鲜草加工1公斤成品,优质草可达8:1。

因产品少而功效奇,价格昂贵,多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大多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为上流社会中高层人士享用,或为国内外一些著名歌唱家、京剧表演艺术家保嗓润喉的良药,一般市场上很难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广交会上与外商的成交价为每公斤上品3600美元,曾以每公斤兑换12吨小麦,从国外换回一批粮食。上个世纪80年代初,1元帅、杨成武上将曾先后通过有关部门指名购买广南西枫斗,从广南买去一、二、三等品各1公两。当时省委书记安平生曾专程到广南视察西枫斗的生产加工情况,并作了发展生产的指示。1983年6月,县林业部门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首次在广南六郎城后山人工栽植黑节草试管苗5688株。通过一个生长期后的调查,成活率为14.47%,为后来的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02年,广南县组建了鑫茂民族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合并整合为广南云大石斛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1月由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南县中医院共同出资成立云南南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完成了500亩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前期基础设施工作,规范种植大棚200亩,并按科学化、规模化种植铁皮石斛组培苗40余亩,成活率达到98%以上。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收集到了大量的石斛种质资源,年可育苗120万瓶,约6000万株,年产值1200余万元。如今,0广南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铁皮石斛列为该县的重点产业规范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种植奖励政策。并决定打造为铁皮枫斗药物经济园区,带动该地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的短、平、快项目。

广南西枫斗

广南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12756237

西枫斗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西畴县 西畴杨梅

西畴杨梅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西畴县杨梅种植品种为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种植地区主要为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

自1998年,西畴县从浙江引进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在西洒镇瓦厂林区试种460亩成功后,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群众收入,该县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林农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和群众种植杨梅积极性高涨的机遇,先后在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低热河谷地区规模化种植。

截至目前,西畴县共发展种植杨梅4000多亩,目前进入正常挂果期的有近2000亩,年产优质杨梅80吨,产值高达160万,远销北京、昆明等地,是赠送远亲贵友的佳品。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纯天然藕粉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湖中生长着野生巨荷。此荷的藕淀粉含量高,维生素含量多。普者黑藕粉就是在生长在普者黑湖中的野生鲜藕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精工提取,适当加入蔗糖,并按新的科学配方加入定量的人体容易吸收的乳酸钙加工而成,且不含任何添加剂、防腐剂。

普者黑藕粉有“水下人生”之美誉,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普者黑藕粉有颗粒状的,也有粉状的,经常食用能合理补充人体结构中钙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具有低糖、低热的特点,品质好,是居家、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西畴县 西畴阳荷

西畴阳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畴阳荷属野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的膳食纤维蔬菜。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有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阳荷形如小竹笋,又似大藠头状,中间着生一个幼嫩的红芽,外面一层层紫红的瓣,相互紧紧围抱在一起,非常美观。每年6-9月火红的果实从根部冒出,生长10-15天即可采收,第一批采收后,第二批又如繁星似的冒出土面,一般可采收3-4批。单果重10-15克,大的重30克以上,每窝可收获几十个,多的达近百个。一般第一年每亩可收获1000公斤以上,以后产量逐年提高,高产可达2000公斤/亩以上。

阳荷适应性强。耐涝抗干旱,栽种在深厚的沙壤里较好。无论山区、平原、丘陵、庭院均可种植,也可在果园中套种。栽种前将土 壤进行深翻,重施底肥,要求土壤疏松。阳荷以兜根栽植,株行距60*60厘米,亩栽1500-1800株,用种根100公斤左右。在春、秋季栽种(春季在3月中、下旬,秋季在10月下旬)。

阳荷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切成片状或丝状,与肉或辣椒炒食,色鲜、质脆、味香;也可将其煮熟、烧熟撕细凉拌,还可腌成泡菜等,深受广大消费青睐。

西畴阳荷产地范围为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境内西洒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兴街镇、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总生产面积5万亩,年产量7.5万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5′~23°37′,最高海拔1962.9m,最低海拔645m,相对高差1317.9m,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县境东南与麻栗坡县毗邻,西南隔盘龙河与马关县相望,西北与文山、砚山两县接壤,东北隔达马河与广南县相望。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文山87公里、省会昆明410公里、天保国家级口岸96公里。

五.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茶叶

茶叶喜生长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马关县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适宜茶叶生长。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捞乡、八寨镇、篾厂乡、仁和镇等地。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全县共建有茶叶初制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400吨。

近年来,马关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引入茶叶种植大户9户,带动600余户2500余人发展茶叶种植1.62万亩。引导业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投资80余万元对2000余亩老茶园进行改造,引进“云抗—10号”、“福云6号”、“云瑰”等高产优质品种,使现有优质茶园达到0.5万亩;农科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提升种植水平。探索茶叶生产新模式,组建茶叶协会2个,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即:由茶叶加工业主出资,农户出土地,出劳力种植管理茶叶,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支持茶叶加工企业走品牌之路,创出“盘古王”等茶叶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万亩茶园投产,年可生产茶叶20万千克,实现产值近700万元;茶农实现收入500余万元,茶农户均实现收入8000余元。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丘北紫洋芋

丘北的洋芋,淀粉含量高,切开有一圈一圈紫色的花纹,因而叫紫洋芋。

在丘北,紫洋芋产于舍得。舍得是典型的高原高寒山区,雨多,雾大,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多为黑土壤,土质含沙量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特别适合洋芋的生长。在过去很长一希时间里,紫洋芋曾是舍得一些村寨解决温饱的主要食物。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紫洋芋由主食逐渐转变成一道当地有名的天然生态菜,上至高档宴会,下至平民百姓的餐桌上,紫洋芋的魅力不断彰显,而且吃法花样繁多,烧、焖、煎、煮、炒,麻、辣、酸、香、甜,样式繁多,口味齐全。

你看,这道菜是紫洋芋焖土鸡。它的配料是紫洋芋切成大块,土鸡一只切成小块,油,姜(拍碎)、花椒适量、干辣椒一把切成段,葱,盐,少许味精。先将姜、花椒和干辣椒段放进油锅慢炒出香味,再将鸡块放入爆炒,几分钟后将紫洋芋倒入锅中合并翻炒,待锅中还有少许汁水时放入葱、盐,味精翻炒几下,盖上锅盖,换用小火焖熟至起锅。一盘色、香、味俱全,麻辣爽口的紫洋芋焖土鸡闪亮登场。

这道洋芋圆子也频受青睐,它的做法是把紫洋芋整个煮熟后去皮,碾碎,用土鸡蛋,淀粉、盐、少许白酒等调料搅成糊状。然后,做成像汤圆一般大的圆球放到油锅里用文火炸,待表面泛黄即可捞出装盘,根据喜好还可以浇上红艳艳的番茄汁或其它酱汁,皮酥肉软,香甜可口的洋芋圆子最受老人的喜爱。其它的还有:洋芋烧排骨、酸菜洋芋汤、干焙洋芋丝、老奶洋芋、紫洋芋粉、洋芋焖饭、洋芋猪蹄汤、凉拌洋芋丝、红烧牛肉洋芋、拔丝洋芋等等,数不胜数。

紫洋芋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洋芋皮下的水分多,它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含有人体必须的21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C以及胡萝卜素、纤维素、钙、磷、铁、钾、钠、碘、镁和钼等,和苹果相比,它的脂肪少、热量低,苹果所含的维生素与紫洋芋所含有量是不可比拟的,各种矿物质的含有量也是苹果望尘莫及的。

有资料证明,紫洋芋淀粉在人体内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疗蔬菜;它含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在肠道内可以供给肠道微生物大量营养,促进肠道微生物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水分,有预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

常食紫洋芋,还可以降血压,增强体质,提高记忆、改善人的精神状况。还有愈伤、利尿、解痉、防治关节炎、神经痛等药效。除此,紫洋芋还有美容功能,它能减肥、抗衰老,呵护肌肤,保养容颜,对美白亮肤有显著功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来洋芋凭据品种的多样化和产量高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但舍得紫洋芋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是其它洋芋不可比拟的,它的身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倍增,它风采依然,魅力无限……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砚山三七

砚山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砚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

砚山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能体现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三七,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名贵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一直被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而应用至今,故有“金不换”之誉。据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含有20多种皂忒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以及高达8.56%粗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多糖等,这其中包括活性硒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物质。被医学专家赞誉为“人参之王”。还有“北参南七”之说。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就是三七。其独具补益强身、止血活血、散淤消肿等功效,对抑制癌细胞,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血糖等有特效。

砚山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具有最适宜三七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砚山三七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世界第一”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已有500多年,从本世纪50年代起就设专人研究三七,60年代即是全国唯一的三七生产基地县,县内还有省州三七药材场,三七研究所试验基地,并建立了三七生产技术指导机构,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三七技术学校。1994年,砚山县将三七列为县的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外引内联、挖潜改造的探索,加大三七产业的开发力度,成立了砚山县三七管理局,组建了以云南金不换集团有限公司和砚山县金凤凰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三七产业开发企业,建成了占地36000平方米的三七交易市场,吸引了各地客商。研究开发出40多种集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三七系列产品。其中部分产品荣获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银奖和云南省“受消费者信赖产品”称号,三七原料及加工产品在全国各地有售,并远销港、澳、台地区,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国家。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

2012年,全县三七在地面积共30425.3亩,比上年增1.96倍,预计实现三七种植业产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以上。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西畴县 阳荷

西畴阳荷属野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的膳食纤维蔬菜。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有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阳荷形如小竹笋,又似大藠头状,中间着生一个幼嫩的红芽,外面一层层紫红的瓣,相互紧紧围抱在一起,非常美观。每年6-9月火红的果实从根部冒出,生长10-15天即可采收,第一批采收后,第二批又如繁星似的冒出土面,一般可采收3-4批。单果重10-15克,大的重30克以上,每窝可收获几十个,多的达近百个。一般第一年每亩可收获1000公斤以上,以后产量逐年提高,高产可达2000公斤/亩以上。

阳荷适应性强。耐涝抗干旱,栽种在深厚的沙壤里较好。无论山区、平原、丘陵、庭院均可种植,也可在果园中套种。栽种前将土壤进行深翻,重施底肥,要求土壤疏松。阳荷以兜根栽植,株行距60*60厘米,亩栽1500-1800株,用种根100公斤左右。在春、秋季栽种(春季在3月中、下旬,秋季在10月下旬)。阳荷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切成片状或丝状,与肉或辣椒炒食,色鲜、质脆、味香;也可将其煮熟、烧熟撕细凉拌,还可腌成泡菜等,深受广大消费青睐。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底圩茶

底圩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底圩茶(Dixucha),云南省广南县特有的地方优良茶树品种,原产于驮娘江和西洋江发源地的“九龙山”山脉,200多年历史,因最早出产于底圩乡而得名,是优质中国名茶之一。

茶叶

地域范围

底圩茶产于云南省广南县底圩乡、坝美镇、莲城镇、者兔乡、者太乡、珠琳镇、旧莫乡、杨柳井乡、董堡乡、八宝镇、板蚌乡、南屏镇、黑支果乡、曙光乡、珠街镇、篆角乡、那洒镇、五珠乡18个乡镇和石山、堂上两个农场,其中:最适宜区是底圩乡、坝美镇、者兔乡、者太乡、莲城镇和石山、堂上两个农场管理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23′~24°33′,东经104°25′~105°39′。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103公里。种植面积为3.33万公顷,年产量5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底圩茶属山茶科、茶属、白毛茶变种,为有性群体品种。自然生长的植株为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嫩枝多毛;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背多毛,叶身内折,叶片蜡质少,嫩叶无光泽,叶缘微波,芽叶持嫩性强。适制绿茶、黄茶、白茶、红茶、紧压茶等。底圩茶(绿茶)产品品质特点:具有优质茶品质特征,绿茶外形紧结清秀,干茶色绿显毫,绿白相间以白为主,毫香宜人,内质汤色黄绿明亮,香高味醇甘,叶底嫩匀。2、产品内质指标:底圩茶毛茶含茶多酚≥22%, 水浸出物≥30%,咖啡碱≥2.2%,游离氨基酸≥3.9%,水分≤7%。3、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底圩茶产地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标准,底圩茶原料生产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18-2001)标准。底圩茶原料生产及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农药及物品。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香蕉

马关香蕉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香蕉是马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马关的香蕉销到国内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从2010年开始,马关香蕉还卖到了俄罗斯,并深受俄罗斯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县内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和农户到古林箐、都龙、小坝子发展香蕉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有的乡镇形成了“万亩香蕉连成片”的新景象。

2012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4.9万亩,收获面积达11.9万亩,收获商品蕉21.42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