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州亚运会打包特产 广州打包回去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州亚运会打包特产 广州打包回去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1 07:23:41

一.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西山乌榄

西山乌榄

乌榄,是增城市名优土,其中荔城镇西山村所产的品质特佳,历来闻名中外。西山乌榄因果身尾部有点偏左,故又名“左尾”。它与其他品种乌榄相比,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用西山乌榄制成的油榄豉是一种地道的乡土美食,享有“山蚝豉”之美称。此外,西山乌榄出仁率高,每担榄仁比一般品种多出半公斤多,为取榄仁的最好品种。

西山乌榄始种于明朝万历年间,在荔城普遍种植。近年每逢收获季节,个体商贩设点收购,经过加工后出口及转销外地,产量供不应求。

二.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全牛宴

牛除了牛毛、牛蹄壳、牛角不能吃外,其它东西都能做成菜,名曰全牛宴。有老火双鞭汤、香浓牛肉饭、弹牙牛肉丸、牛脑蒸蛋、萝卜牛腩煲……每每牛宴菜品上桌,有令人震撼之感,加之,饮土法泡酒,回味无穷,因而回头客极多。

其中,牛鞭汤最为出名。它对男士具有强肾根治不育,益髓精等功效:对女士皮肤柔嫩光泽富有弹性,留住青春,延援衰老,具有神疗。是现代人健康的绿色美食。

冬天是吃全牛宴最好的季节,也是人气最旺盛的季节,所以提前预定是您明智之举。

三.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 广绣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

文化:据唐人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载:“唐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以上《杜阳杂编》记载的正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

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英国商人带服饰图样到广州加工刺绣,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 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乾隆期间,广州刺绣业成立了行业组织—锦绣行。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绘画、刺绣、雕刻等技艺。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

发展:1955年5月,广州市组建了由新滘区大塘乡19位绣花外工组成的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第一刺绣社,两年后更名为新滘刺绣社。

1956年,广州刺绣业实现全行业合作化。

1957年,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在配备绣工、设立实验工厂的同时,吸收一批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和美术专业人才从事绣稿的设计和绣制。

1965年,新滘刺绣社与其它刺绣社合作,抽出人员专门从事珠绣品生产,从来料加工逐步向出口外销发展。

1978年9月,新滘刺绣社转为合作工厂,1979年改名为广州珠绣品工艺厂。

陈少芳 陈少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唯一传承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刺绣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荣获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代表性传...... 详细>>>

四.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王富来腊肉

王富来腊肉为广式腊肉,选取新鲜猪肉、白糖、盐、汾酒、酱油深加工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依照民间习俗天然生晒,腊肉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咸甜味协调,具有糖、酒与肉混合后的醇香腊香味。2002年,王富来成为增城腊味生产企业第一家申报国家商标的私营企业。2005年,王富来腊味厂顺利通过国家QS认证,成为增城同行业中最先获得国家QS认证的企业。2009年增城腊味行业中首家获得”广州市著名商标“。

“以人为本、健康食品,做良心企业”为宗旨,提升品牌知名度,让王富来腊肉成为餐桌上一道佳肴。

五. 广东省 广州 荔湾区 广州南乳花生

南乳花生是广东,为清末广州一个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创。南乳又叫红腐乳,是用红曲发酵制成的我国豆腐乳,以开胃消食、风味独特著称。盲公德住在广州西关多宝坊(今多宝路前身),原为一厨师,一次炸油角,妻子不小心将煎堆掉入油锅,飞溅的油花溅入他双眼造成失明。但盲公德在失明的情况下创造了“南乳花生”,以甘香酥脆、风味浓郁著称,使南乳花生顿成南粤名食,身价百倍。从此西关盲人多以卖南乳花生为生计。以南乳调味的做法也在西关美食界流行,产生了不少以南乳调味的著名岭南小食,如咸煎饼、鸡仔饼、磞砂等。

广州人称花生米为“花生肉”,南乳花生米也就被称为“南乳肉”,故旧时广州街头常有盲公叫卖:“卜卜脆,南乳肉。”南乳花生成为南粤一绝,岭南风味美食。

六.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煎芋饼

芋头去皮煮熟后磨成茸,加入鲮鱼肉茸、虾仁、芫荽、葱粒等配料拌匀,用饼模刻成饼状,在油镬中煎至金黄色即成。芋饼皮脆馅香,是番禺地道的风味小食。( 番禺)

七.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益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龙眼在从化主要是石碣这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具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干具有性味甘平,归心脾经,补血益智,养血安神。南方的妇女和老人会用冲泡的方式,最大限度吸收它的营养。

八.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黄皮

从化黄皮品种有酸皮、臭皮、甜皮、白鸡心皮、黄鸡心皮、白糖皮、独核黄皮、鸡心独核黄皮、从城黄皮等多个品种,以鸡心黄皮和从城黄皮(从化城内独核黄皮)为优。

鸡心黄皮是黄皮之中的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从化灌村、城郊、江埔等地,鸡心黄皮果大,鸡心形,平均单果重12克,果粒均匀。成熟时呈金黄色,足熟时古铜色。可食部份占68%以上。皮薄肉厚,甜酸适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4-17%。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38毫克。7月果熟的季节每年有许多外地游客到从化品尝鸡心黄皮,评价鸡心黄皮果大、风味极佳。

从城黄皮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7月果熟,果穗长,果大核少,皮薄、肉滑、味甘甜、芳香。( 从化)

九.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白水寨番薯

白水寨番薯是增城市农产品中特有的品牌,以派潭独特的水土培育,营养丰富,一般为紫色芯,淀粉含量特别高,淀粉颗粒小,肉质细滑,含糖量高,具有筋少味甜,黄肉绵紫肉香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后口感更显香甜。该品种在客家地区山坡上种植,在山区镇种植面积较大,山区纯朴的自然条件,以有机肥为主的客家种植方式,给予各种农家产品最优质、最天然的品质保证。经科学研究发现,蕃薯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钙、钠、磷、铁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其中胡萝卜素含量等同胡萝卜,维生素含量相当于柑桔,整体营养素质高于其它农作物,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抗癌防病保健功能。而紫薯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它含有20%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其中包括维生素A、B、C等8种维生素和磷、铁等10多种矿物元素,是优质的养生保健食品。因此说蕃薯是集粮、果、蔬于一身的保健食品和悠闲食品。

十. 广东省 广州 越秀区 广州檀香扇

广州檀香扇,以名贵的檀香木制成。扇之幽香馥郁,辟秽怡神,且香气隽永,有“扇存香存”之美誉。檀香扇属工艺折扇,多采用印度的贡香、印尼的地扪香及澳洲的雪梨香等三种檀香木制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