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南平买什么特产好玩 南平特产有哪些能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南平买什么特产好玩 南平特产有哪些能带的更新时间:2023-10-11 05:52:22

一. 福建省 南平 浦城县 鼠菊

清明前后,百姓常到田野里采集鼠菊草(菊的一种),除去根和粗茎,留下嫩茎、叶和黄花,洗净后于沸水里稍煮,掺和到用糯米蒸、捣而成的米中,再捶捣,用压模压成有花纹的圆形或方形状,冷却后,稍干,再用来加工食用。 鼠菊略带草绿色,有菊香,芬芳适口,是清凉解毒的食品,为春夏之交民间手工加工的点。因鼠菊草要用时令鲜草,所以老百姓称它是“时令贵”。( 南平)

二.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南海金莲

南海金莲是福建南平的特色风味菜。这个菜色彩艳丽,造型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非常精美,口味清香,口感软糯。

原料:

豆腐500克,水发莲子50克,冬笋50克,水发冬菇50克,凉薯50克,盐9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番茄沙司40克,白糖20克,醋5毫升,长城干白酒25毫升,植物油150克。

做法:

1.凉薯去皮洗净切粒。冬笋切粒。水发冬菇去蒂洗净切粒。

2.炒锅上水洗净加油放入切好的冬菇、冬笋及凉薯粒翻炒,烹料酒,加酱油、味精、白糖及清汤少许,烧入味,加水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备用。

3.豆腐去皮,碾成泥状,过细罗放入汤盘中,加盐、味精调匀。取小汤匙25个,抹少许油,将调好的豆腐放入小匙中,再将炒好的馅放入豆腐中间,上面盖一层豆腐泥,做好后上笼蒸10分钟取出。将蒸好的豆腐从小匙中取出。

4.炒锅洗净上火,加花生油烧至6成热,下入蒸好的豆腐炸呈淡金黄捞出,沥净油。

5.取大碗1个,抹少许油,将炸好的豆腐旋放在碗内,从底码在碗边,中间放入蒸好的莲子,上笼蒸20分钟,取出,扣入大盘内。

6.炒锅洗净,上火加底油少许,下入番茄沙司煸炒,加清水少许,加白糖、盐、白醋调均,加水淀粉少许勾芡,淋热油少许,调匀,浇在蒸好的豆腐上。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福建莲子心

福建莲子心:又名莲蕊,主产于建阳一带。以个大、色青绿、未经煮者为佳。味苦,性寒。具清心去热、止血、涩精之功效,治心烦少眠,口舌生疮,止血,遗精,高血压等症。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武夷王酒

武夷王酒——大潭佳酿三家崭

武夷王酒,原称“建兰香酒、九种兰酒、九兰香酒、建平李叶青等”。据建阳地方史料记载,建兰香酒为建阳县久负盛名的古代名酒,盛产于宋代,为李姓人家(延宾)首创酿造,因其酒香味道独特,得大家称道,故人们称其为“李独家”。据考证:建兰香酒曲种须以石缸封存,并以雪水配上建溪河畔(史称锦江)的龙井石罅清泉酿制,后以石缸封存于地窑,在春夏秋三季的九个月中,每月开坛,酒香都会更换一种特有的建兰香味。史有“品冠京华,醉李独家”的记载。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诗云:“大潭佳酿三家崭,石酝陈缸九种兰。玉液琼浆不足喻,锦江沁酿誉京杭”。足以说明“建兰香酒”当时在京城杭州的知名度。自明清以来,由“建兰香酒”演化而来的名酒尚有:建南檀酒、大潭金酒、潭阳苏合酒等名酒,史有“锦江沁液”的美称。据《建阳文史资料》黄金德记载:“民国期间,潭城酿酒名家首推黄炳林、黄金德父子,其酿造的河清酒、金樱酒、金盘露酒、绿豆烧酒等知名度很高”。其经营的“恒有酒店”生意兴隆。此外,潭城酿酒名家尚有詹家和吴家,他们的制酒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潭城历来所有酿酒名家中,惟李家(延宾)名望最高,其“建兰香酒”被誉为“一品七醇九种兰”。至明清以后,此酒渐渐失传。共和国50年代后开始,建阳酒厂恢复了此种传统制酒业,一度名声远扬,引来了全国制酒现场会在潭召开。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研发,传统的建兰香酒逐步被“武夷王酒”“武夷特曲”系列名酒所取代。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福矛窑酒

建瓯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名牌产品,享有“福建茅台”之美誉,该酒酱香幽雅,酒质醇正,口感柔和,空杯留香,荣获巴黎国际名优博览会金奖,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名酒”称号,并被指定为省政府宴请用酒,方毅、卢嘉锡、费孝通等国家领导人先后题词盛赞。( 建瓯)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白茶

建阳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阳市最独特的外销传统名茶。具有明目清心、清热解暑之功效,其色、香、味、形独树一格,产品品质优良,丽久不衰,深受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华侨的喜爱。全市现种植白茶近万亩,年产量200吨。( 建阳)

建阳白茶又称水吉白茶,是福建传统名茶。其主要产品有寿眉、贡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外销市场主要是港澳和东南亚等地。

在1985年之前,福建白茶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5%,其中过半源自建阳,而建阳茶厂毛茶原料90%出自漳墩,由于每年生产大量的白茶,当时的漳墩被称为“万担公社”。

据了解,漳墩镇白茶种植面积1.65万亩,每年产茶8000多担,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该镇每年都要向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出口100多吨白茶,国外市场供不应求,但其白茶销售主要还是依靠原料出口,有量无价。为了打开白茶国内市场,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当地茶农增收,该镇从产业上扶持企业,积极出资为企业注册了“建溪春”贡眉白茶商标;聘请茶叶种植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种植户开展全面技术培训,采用现场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和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同时把茶叶产业培育成为企业增效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漳墩“贡眉白茶”是福建特有的名茶类之一。其制法独特,不经炒、揉,直接萎凋而成片叶茶,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属轻度发酵茶类。因它采摘嫩度要求高,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它独特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建阳白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七.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稞仔

稞仔”,独树一帜的五夷山风味小吃,由上等早米磨浆沥干后,做成小姆指状条块,再调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备的猪肉片,火蒸而成。形态美观,色、香、味俱全。

八.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南平香菇

香菇 亦称香蕈、香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人工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吕氏春秋》和《本草纲目》均谈到香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武夷山区农民有种香菇的习俗,其中的椴木香菇质量最优。购买香菇时,一是照类别进行挑选,花菇最好,厚菇次之,薄菇第三;二是看菇形,形态整齐,圆形铜锣边(卷边)菌肉厚的为优,花菇指的是菇盖上有明显花纹的香菇;三是看颜色,一般黄褐色为正常;四看是否会发霉变黑和香味是否正常;五是根据菇盖大小定级,直径6厘米以上为一级,4厘米─6厘米为二级,2. 5厘米─4厘米为三级,以此类推。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芋饺

芋饺也称“枷鞑仔”“嘎拉泽”。发源于福建省建瓯市并主要盛行于建瓯北部乡镇,主要是东游、水源、川石等地。不选用芋头而用芋子,其质细腻、软糯,嫩滑,浓稠,有粘性。做成后,芋饺肉馅非常鲜美,芋饺面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绝煮芋饺的汤汁,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小湖杨梅

小湖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湖杨梅——龙睛乌果诱流涎

小湖杨梅,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属杨梅科,别名龙睛、珠红、树梅。成熟于初夏时节。小湖杨梅也称大种杨梅、大乌杨梅,或称“回瑶仔”杨梅,明清时期就已知名。产于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的回瑶、山后、井后、南山、岭头等地,水吉、漳墩、徐市镇部分山村和回龙乡半天霄村也有种植。据建阳地方史料以及刘建《大潭书》记载,小湖镇回瑶村的“回瑶仔”杨梅,以大种、大乌闻名,大个“回瑶仔”十五、六个就一斤,产量高者每株可达百余公斤。成熟季节,满山碧树点红,满树红中映绿,个个红里带黑,尉为奇观。粒大核小,肉厚汁多,味甜微酸。杨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干、果酒和糖水罐头等,是人们喜爱的名果产品。文化名人刘建诗云:“龙睛乌果诱流涎,入口甘甜齿不酸。假令贵妃知此味,不求鲜荔到长安。”建阳女词人高荣娇有《采杨梅》五律诗一首:“妍丹碧翠中,纤手点梅红。腰系藤条篓,头披荷叶篷。篷随倩影动,叶映娥眉彤。难得闲暇日,深山做小童。”清末民初,小湖杨梅产量已达数十吨。新中国1958年产量达100余吨。“文革”期间,农业“以粮为纲”,小湖杨梅几乎绝种。1980年后恢复大乌和大种“回瑶仔”品牌,还从浙江引进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嫁接,促使小湖杨梅高产高质量。1982年产量达150吨,1990年后上升至600吨以上。至2000年,小湖镇马坑村全国劳模徐承云带领村民大力开发优良品种,全市产量已过1000吨,质量不断提高。

小湖杨梅

建阳市小湖镇三农服务中心

11083255

杨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