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牟平必带特产 牟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牟平必带特产 牟平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4-01-16 01:30:41

一.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老船夫三和宴

很多人听到了“涮”,可能会联想到传统火锅,不外乎羊肉、肥牛外加海鲜,抑或是山菌之类,其实并不然。传统的火锅、点菜外加烧烤,样样都能上桌,全部呈现在视野范围内,既有外焦里嫩的“烤” , 又有色泽鲜艳的“涮”, 还有煎炸烹调的“炒”,如此以来,一餐下来等于品尝了多个菜系。 在青岛老船夫大酒店的三和宴中,烧烤不是点缀那么简单,它们成为了一道道味美的大菜,锅里涮得是珍馐原汁原味,桌上摆得佳馔自然也是有款有型。色彩搭配也格外好看,嫩绿的鲜疏,油亮的荤菜。不仅这些,在锅里涮的也是澳洲网鲍、澳洲龙虾、鳄鱼肉、梅花鹿肉、雪花牛肉,以及象拔蚌等等,全部都是顶级之物,再配以经过十道功夫吊出的高汤,保证营养不流失,真正的原汁原味,体现出用餐的品级和考究。 老船夫三和宴中的“三和”,取义为和气、和善、和谐。烤、涮、炒的完美组合就形同与此。 此项菜品推荐的最大亮点是:吃的健康,吃的文明,吃的舒服。

二.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金锡镶工艺茶具

金锡镶宜兴紫砂茶具,是具有实用、欣赏、收藏等多种价值的仿古工艺珍品。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看到产品后,欣然题词:“中华紫金斋”。该产品属国宝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把它赠送给外国友人。宜兴紫砂茶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其独特的原料和科学的工艺,使紫砂茶具具有保持茶味、茶香、茶色的性能,使品茶者在味觉、嗅觉、视觉各方面都得到美的享受。

三.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金奖白兰地

    (原名“张裕白兰地”)产地:中国山东烟台

特点:色泽金黄,晶莹透明,优雅柔和

功效:适量常饮该酒有耐寒提神、解除疲劳、帮助消化、治疗伤风及轻微吐泻、 防止霍乱的功能

工艺:金奖白兰地采用优质葡萄经压榨、发酵、蒸馏而得的原白兰地为主,加入 部分由葡萄皮、甘蔗红糖发酵蒸馏的白兰地和特制的白兰地香料,再加入 蒸馏水和糖色,用老、大、小橡木桶交替贮存,长期陈酿,平均酒龄在三 年以上

奖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后,于1928年改名“金 奖白兰地”。1914年,在山东省物品展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南洋劝业会上 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上,被评为国家八 大名酒之一。1963年、1979年和1985年,在全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 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烟台)

金奖白兰地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参观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亲笔题词“品重醴泉”,对这家公司的产品“张裕金奖白兰地”等名酒予以赞扬。1914年,在山东省物品展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南洋劝业会上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八大名酒之一。1963年、1979年和1985年,在全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一并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功效:金奖白兰地采用优质葡萄经压榨、发酵、蒸馏而得的原白兰地为主,加入部分由葡萄皮、用甘蔗红糖发酵蒸馏的白兰地和该公司特制的白兰地香料,再加入蒸馏水和糖色等配制而成。在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比例混合,然后过滤,用新、老、大、小橡木桶交替贮存,长期陈酿,平均酒龄在三年以上,出厂前还要作低温处理。

金奖白兰地酒液色泽金黄,晶莹透明,具有本酒独特的芳香和优雅柔协的酯香,饮时口味醇浓微苦,爽口,回味绵长,还有浓郁的橡木香味。酒度四十度。适量常饮该酒有耐寒提神、解除疲劳、帮助消化、治疗伤风及轻微吐泻、防止霍乱的功能。如果与葡萄酒、汽水和柠檬水兑合饮用,更有特殊风味,是高级宴席上的佳酿珍品,可与世界名牌白兰地媲美。

四.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牟平兔毛

【牟平兔毛】 牟平兔毛洁白光亮,坚韧耐酸碱,尤其具有柔软绵长(长达1.7寸有余)的特点,

成为出口加工兔毛纱的好原料,这一优势曾吸引着大批外商通过广交会超额定货。牟平县兔毛出口每

年均在9万公斤以上。

牟平县的山丘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饲草资源丰富。该县饲养长毛兔始于60年代。1967

年,当时的解甲庄公社孔辛头村每人平均养兔4~7只,全村当年就向国家交售兔毛万斤以上。1978年

以后,孔辛头村的养兔经验在全县广泛推广,养兔专业户应运而生。他们引进日本、联邦德国长毛兔

与本地兔杂交,培育更新良种。1982年全县每人平均养兔1~4只,全县向国家交售兔毛9万公斤。迄今,

养兔专业已遍及山区各村。 1987年全县向国家交售兔毛12.5万公斤, 其0口兔毛9万公斤,创外汇

110万美元。

五.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宁海脑饭

宁海脑饭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的特色小吃。宁海脑饭,始创于1927年,以其制作精细,味美可口而闻名于胶东,因此胶东流传有“文登包子,福山面,宁海州里喝脑饭”的民谣。

宁海州即今牟平区,历史上有过很多名吃,像脑饭、益香斋老石烧肉、兔子洞饺子、王家伙食、崔家包子等。在这些名吃中,最富特色的就是脑饭。

宁海脑饭始于1927年,因属于家庭作坊式副业,并无固定的门面,都是流动经营。民国年间,摊点主要设在县衙门口附近,当年卖脑饭的还有于瑞祥、李老秋等人。牟平解放后,县城还有卖脑饭的。1953年歇业后,至今没有恢复。

脑饭的主要配料有小米和黄豆。制法是,将小米淘洗干净,泡奓后,放水磨上磨成米汁,用细布包住,挤出汁水,倒锅里小火煎熬,馇得非常粘稠时盛出。黄豆同样磨成豆汁,用盐卤点卤,做成豆腐脑。成品豆腐脑上面的腐皮取出来,加红根菠菜末用油煸炒一下。食时,将豆腐脑挖到碗里(约占一半),舀上米粥,放上点菠菜腐皮,配着咸菜末、辣椒酱拌食。脑饭质感细嫩滑软,清爽可口,咸中略带辣味。

脑饭属于小吃,因是传统豆腐脑和小米稀饭的合成品,故得此名。制作稀饭的小米需选用当年产的,特点是油性大,质软味香。由于小米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构成不平衡,富含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而赖氨酸含量则较少,所以与豆类混合烹食,能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

六.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烟台海肠

烟台海肠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而鲁菜之中闻名遐迩的“韭菜炒海肠”恰恰就起源于芝罘岛,此菜系由岛上渔民的“长久有余财”经历代厨师逐步改进而成,传承至今。远在六百年前的明朝,生活在烟台芝罘岛上的渔民,每逢大年,家家户户都要用韭黄、海肠、猪肉、鲜鱼为主料熬制成一个菜品,取其谐音“长久有余财”(肠、韭、肉、鱼、菜),以寓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后来,此菜传至饭店,因原菜系杂烩之类,将四种原料混为一肴,颇不称美,于是厨师们将其改进,单取韭黄与海肠两种食料,烹炒成为韭黄炒海肠。海肠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产品,在明清时代的地方志中已有记载。清朝康熙《福山县志卷之五》中将海肠列为“食货”,对其描述较为详细:“海肠,形色似肠,故名。其味可比闽之江瑶柱,独邑之海滨有焉,有之必值冬月夜晴徙,值风狂迷其归穴,随浪漂泊至岸,土人拾之,货于市,非可力致也。”

地域范围

烟台海肠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烟台市辖区海域范围内。自北纬37°8′- 38°23′,东经119°34′- 121°57′之间的环绕烟台北部沿海的莱州湾、太平湾、桑岛、蓬莱新港-刘家旺-初旺、套子湾、芝罘湾、崆峒岛-养马岛-金山港的海域。地域保护面积1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体呈圆筒状,体前端略细,后端钝圆。体表有许多疣状突起,略呈环状排列。吻能伸缩,短小,匙状,与躯干无明显界限。体色鲜亮,体壁光滑、柔韧,富有弹性,通体呈紫红色或棕红色。 2、内在品质指标:烟台海肠肉质细嫩,口感柔滑,食味鲜美,富含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鲜佳品。烟台海肠鲜品每百克含蛋白质≥9.5克、脂肪≤0.25克、钙≥160毫克,每千克含硒≥2.0毫克。 3、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以上“3特定生产方式”中所提到的产地环境、育苗和养殖中的技术要求从事生产经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烟台海肠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品质量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按照上述各项标准要求,制订质量管理细则,强化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烟台海肠的质量安全。

七.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养马岛焖子

养马岛焖子菜以地名,是典型的岛上渔家菜,以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成为烟台焖子中的一朵“奇葩”。关于焖子,过去养马岛上有个有趣的传统,就是“传媳妇不传闺女”,因为传给媳妇是能做给儿郎吃,传给闺女就把方儿带到别家了,由此可见养马岛人对焖子的钟爱。制作养马岛焖子首先重选料,准备适量的五花肉,一定不能太瘦了,瘦肉太多做的焖子会发硬。用刀把五花肉拍松切碎,同时加相当数量的海毛菜(学名石花菜)剁上一番。肉菜均匀之后就在深沿盘里涂一层花生油,把剁好的馅状平摊入盘,上笼隔水蒸透,冷却后切块保存。养马岛焖子的最大诀窍就在于肉菜的搭配比例,多肥的肉配多少的菜相当讲究。菜少了不出量浪费肉不说,吃起来像肉饼一样太硬;菜多了不成形,不抗焖,做炖菜时一炖即散上不了席。上好的焖子,琼脂形状,酱肉色泽,入口后肉香加海味,异常鲜美,因此养马岛人把焖子也作为一道待客的海鲜。

八.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沼菜黄瓜

牟平区“沼菜”牌黄瓜

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

“沼菜”牌黄瓜是由烟台市牟平区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采用“四位一体”种植模式生产的绿色蔬菜,主要种植品种为富士皇冠3号、优秀二号、白玉春等,种植面积300亩,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牟平区莒格庄镇曲河庄村、崖子村、西仙姑村等,是烟台市第一家“四位一体”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沼菜”牌黄瓜整个生产过程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施肥(沼渣沼液、有机肥)、除虫防病(沼液、黄板)到采收等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黄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操作,聘请烟台市有关蔬菜专家为技术顾问,强化品牌意识与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产品质量由牟平区环保站进行全程监督,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措施,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保证黄瓜产品品质优、口感好,真正达到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于2009年6月注册了“沼菜”牌商标,并取得了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绿色食品”认证。

九.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烟台抽纱

抽纱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刺绣工艺。它是以亚麻布或棉布为材料,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然后用针线加以连缀,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故名“抽纱”。

从隋、唐时代庙宇、祠堂的帷帐、桌围、伞盖等文物考证,远在公元六世纪,胶东民间刺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明、清时代的绣花被面、枕头、衣裙、轿衣、座垫等刺绣品上,各式针法已达20多种,当时,民间还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其编织方法与现今勾针和针结相类似。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洲的民间刺绣和编织工艺传入烟台。据1915年出版的《直隶实业杂志》记载:1894年,烟台始有手制缕花。到民国初年,抽纱花边的生产已遍及胶东各地。据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出版的《中国重要商品》一书记载:“中国花边工业之中心,以山东省烟台及其附近一带为盛。”

它是在麻或棉布上,采取抽、勒、雕、结等方法,或者纯用棉纱进行编织,形成几何图形的装饰纹样。产品多为台布、餐布之类。通常有格子花边与网形花边两种:格子花边多销往澳大利亚,网形花边则以美国为主要市场。图案造型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布局均衡,构图新颖,手工针法富于变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