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罗甸有啥好吃特产 罗甸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罗甸有啥好吃特产 罗甸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9 15:09:13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素剪粉

卷粉,作为一种寻常小吃,我省各地均有。但将“卷粉”称之为“剪粉”,全省唯有罗甸一家。究其原因,不仅因罗甸剪粉味道独特、富有多种营养而成为品牌小吃享誉省内外,也因其粉皮是用剪刀剪而不是像其他地区用刀切而得名。罗甸素剪粉作为罗甸各族男女老幼皆喜食的一种小吃,不仅是寻常百姓早餐的最好选择,也作佳肴上席招待四方佳宾。罗甸素剪粉之所以名传省内外,其因有三:

1、罗甸素剪粉的主料粉皮是用当地产大米经科学配制而成。其粉皮透明、柔软、筋丝好,口感极佳。

2、罗甸素剪粉的佐料(调料)极其丰富。主要有:姜、葱、蒜、花椒油、酸菜、绿豆芽、黄豆(或花生)、萝卜丝、味精、酱油、盐、醋、海带等。一道小吃由如此多的佐料调配而成,实属罕见。

3、罗甸素剪粉的主要佐料辣椒红油是用闻名全省的“罗斛辣椒”精制而成。其他地区所产辣椒有的香而不辣,有的则辣而不香,而“罗斛辣椒”又辣又香,味道纯正。更绝的是,将其切片后置于厨案,三天三夜不改其色其味,用来炒菜,辣椒鲜绿不变黑。用罗斛辣椒精制成的辣椒红油,颜色鲜艳,香气四溢,辣而不猛,可谓色、香、味俱金。

罗甸素剪粉历史悠久,据传已有上千年历史,为何所创制,已无法考证。

配方:罗甸本地产大米1000克,罗斛辣椒面制成的油辣椒50克,酸萝卜丁、蒜水、新鲜花椒泡制的油、葱花、酥黄豆、折耳根、绿豆芽、蕃茄酱、姜沫、香菜、海带各5克,味精、盐各3克,西红柿(蕃茄)汤50克,醋少许。

工艺:将大米放入水中泡10小时后,用石磨子把大米磨成米浆,取十分之一粉酱放入锅中煮成熟芡,后将熟芡放入米浆中拌匀,取长方形铁盘刷入底油(熟菜油),放入一层薄薄米酱,再将铁盘置于蒸笼,用大火蒸3分钟取出即成粉皮。将粉皮卷成长条,用剪刀剪成小条形放入盘(碗)中,最后放入所有调料即成。

特点:颜色醒目,粉皮柔软,筋丝好不易断,香辣味浓,油而不腻,口感极佳。

县城多数地方均有售 ,价格4元。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狗蹦肠

“狗崩肠”是罗甸红水河一带布依族独创的一道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美食,关于“狗崩肠”,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布依族喜食狗肉,早年间,他们在烹饪狗肉时,都是将狗的内脏、骨头、血等全扔掉,从不食用。有一年正月,寨子按例杀狗“扫寨”,以驱邪避灾,乞请神灵保佑全寨平安,而后全寨人在寨旁共进晚餐。“扫寨”的前一天晚上,月明风清,负责办理伙食的总管大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苦苦思寻如何将“扫寨”伙食办得比往年好,朦胧中,但见一位童颜鹤发白胡子布依老人笑眯眯地从半空中飘然而来,走到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做一道菜,既好吃又不浪费,保证大家满意。于是,老人将这道菜的创作全过程如此这般传给大爹,言毕又飘然而去,大爹急呼:“公,这道菜叫什么名字。”白胡子老人回头诡秘一笑:“明天你就知道了!”声如洪钟,大爹想再问,已不见老人踪影。猛一翻身,原来是南柯一梦。第二天,他按照老人的指教,杀狗后叫厨子剔下狗脊骨剁碎,加入网油、肺、连提、锤茸后加春芽末、狗血、花椒面、酒、姜葱末、盐制成馅,将洗净狗肠一头线捆好口,把馅从另一端灌入后用线捆好,再将灌好的狗肠放入沸水中煮熟起锅沥干,最后取平锅放入熟菜油,烧热放入狗肠用文火煎炸。在煎炸时,一厨子大喊:“大爹,你快来看,狗肠爆了!”嘲杂声中正忙于他事的总管大爹将“狗肠爆了”听成“狗崩肠”了,他顿时猛然醒悟白胡子老人诡秘一笑的含义了。吃饭时,一节节色泽金黄、外酥里香、味道独特的美食倍受全寨老少称赞,有人问叫什么菜名,大爹毫不含糊,随口而答:“狗崩肠”。从此,“狗崩肠”成为红水河一带布依族招待贵客的最好佳肴,世代相传,享誉省内外。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黄豆鸡

布依族人民勤劳、热情、好客,千百年来,他们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其中,罗甸布依族所创造的“黄豆鸡”便是誉享省内外的一道美味佳肴。关于“黄豆鸡”,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早年间,有罗姓和王姓两户人家紧邻想居,有一天,两家都来了客人,罗家条件较好,杀鸡待客;王家条件较差,炒黄豆迎宾。快到吃饭时,罗家主人得知王家也来了客人,便亲自上门邀请王家主客到他家相聚。王家不推辞,端着炒好的黄豆混在一锅,将铁锅置于炭火上,不多时,黄豆吸入鸡汁,变得干脆清香,而鸡肉由于浸入炒豆香味而更加鲜嫩味美。主客惊喜,开怀畅饮,大醉方休。这道菜一传十,十传百,世代相传,成为布依族待客的最好佳肴之一。

黄豆鸡特点:色泽红亮,鸡肉辣香味浓,黄豆酥脆味美。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到罗甸采风,在罗悃镇品尝“黄豆鸡”后,赞不绝口,摄制组拍摄了“黄豆鸡”制作全过程,通过电视,让这道奇特的美味佳肴从罗甸走向世界。

关于“黄豆鸡”,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早年间,有罗姓和王姓两户布依人家紧邻相居,有一天,两家都来了客人,罗家条件较好,杀鸡待客;王家条件稍差,炒黄豆迎宾。快到吃饭时,罗家主人王家也来了客人,便亲自上门邀请王家主客到他家相聚。王家不推辞,端着炒好的黄豆前往罗家。到了罗家,他们将炒好的辣子鸡和炒好的黄豆混在一锅,将铁锅置于炭炎上,不多时,黄吸入鸡汁,变得干脆清香,而鸡肉由于浸入炒豆香味而更加鲜嫩味美。主客惊喜,开怀畅饭,大醉方休。这道菜一传十,十传百,世代相传,成为布依族待客的最好佳肴之一。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妻罗甸采风,他们在罗悃镇品尝“黄豆鸡”后,撮制组拍撮了“黄豆鸡”制作的全过程,通过电视,上这道美味佳肴从罗甸走向世界。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琥珀糕

琥珀糕,俗称合叶粑,又称搭梁粑,是罗甸布依族群喜食的传统食品。因其色、香、味、形独特,极富民族特色,故享誉省内外。合叶粑历史悠久,为何人创制,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每年“7 月半”节(农历14日),罗甸地区布依族家爱都必制作合叶粑。由于民族想到交融,本地汉族群众亦过“7月半”节,并制作合叶粑。

合叶粑因用芭蕉叶包裹(合叶)而得名。刚出笼的合叶粑很烫,人们在食手前将其搭放于竹杆上,故又名“搭梁粑”。

合叶粑色泽自然(紫红色),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香气扑鼻,沁人肺腑;食之糯而不腻,不粘牙,味道可口奇特。

因紫叶,芭蕉叶仅产于热带、带热带地区,故合叶粑也只有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群众方能制作。由于色、香、味、形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罗甸合叶粑名传省内外,四方佳宾到罗甸心品尝之;当地群众也常将其作为馈赠礼品送给居住在省城、省府等远方的亲朋好友。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芝麻鲣

“芝麻鲣”(学名班鳠),极其珍贵的淡水鱼,仅产于罗甸境内河流及红水河流经罗甸几十公里的河段内。为何仅产于罗甸,此谜至今未解。芝麻剑无鳞,形似剑,鳍锋利,因身上有芝麻壮斑点而得名。

罗甸境内名鱼多,如大名-----有鳜鱼,美味可口的猪嘴鱼(学名铜鱼)赫赫有名的中华倒刺鱼,肉多刺少的扁嘴鱼(学名云斑鱼),水中游动的可见内脏的银鱼,生活在山洞暗河里终年不见天日找茬 岩鲤鱼等。这些鱼虽有名气,但却没有芝麻剑名气大,何故,这是因为芝麻剑不仅肉质鲜嫩,肉多刺少,营养丰富,常食可补脑、美容、遍地开花体、延年益寿,更因其有别于其它鱼类烹饪特点而大受美食家青睐---久煎不散、久煮弥嫩,吃进嘴里,有淡淡的神奇的香味溢出,令食者心旷神怡,过口难忘。俗言世上美食当数“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一种似鼠的小动物),水中的芝麻剑”,此言不假。

芝麻剑产于罗甸,量少,难铺(它生活于深 水中),故愈发珍贵(在两广餐桌上其价格令人咋舌),它是罗甸人招待贵客的最佳菜肴,“不吃芝麻剑,枉自到罗甸”,外乡人到罗甸,未品尝到芝麻剑,那真是人生莫大遗憾。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荷叶粑

琥珀糕,俗称荷叶粑,又称搭梁粑,是罗甸布依族喜食的传统食品。每年“7月半”节,罗甸地区布依族家爱都必制作荷叶粑。由于民族交融,本地汉族群众亦过“7月半”节,并制作荷叶粑。刚出笼的荷叶粑很烫,人们在食用前将其搭放于竹杆上,故又名“搭梁粑”。

荷叶粑色泽自然(紫红色),观之赏心悦目;闻之香气扑鼻,沁人肺腑;食之糯而不腻,不粘牙,味道可口奇特。因紫叶,芭蕉叶仅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故荷叶粑也只有居住在热带、亚热带的群众方能制作。由于形、色、香、味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罗甸荷叶粑名传省内外,当地群众也常将其作为馈赠礼品送给居住在省城、省府等远方的亲朋好友。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茶叶

罗甸茶叶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的。罗甸县茶叶品质优良,是贵州省唯一能生产出口红碎茶二套样的地区。

罗甸县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无霜期334天,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特别是大叶种茶树。罗甸县春茶采摘时间较早,比全省其他地区提前15天以上。且由于热量丰富茶树生长期长,采摘轮次多,我县茶园亩产茶青达1000公斤以上。全县26个乡镇都有栽培茶树、制作茶叶的习惯。宜茶非耕地资源丰富,经调查统计,全县可开发茶园土地面积达25万亩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罗甸县规模发展茶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3211”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计划每年新增茶园1万亩。全县现有茶园3.5万亩,并分别建有加工能力10000但和5000但的茶叶初、精加工厂各一座,生产设施齐全、工艺成熟。上隆茶果场、纳见茶场是我县主要茶叶生产厂家,有优质茶园1万余亩。

为加快我县茶产业发展,2009—2010年由县财政出资在逢亭镇新光村,木引乡丛里村、速进村新建万亩茶园基地。该基地距县城35公里,且土层深厚,土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茶叶种植标准进行定植,栽培品种以福鼎大白和云南大叶为主。现茶园已进入后续管护阶段,茶苗长势良好,罗甸人民热烈欢迎有志于发展茶叶产业的企业及各界人士到罗甸进行考察交流、租赁承包和投资建厂。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芝麻剑

“芝麻剑”(学名斑鱯),极其珍贵的淡水鱼,仅产于罗甸境内河流及红水河流经罗甸几十公里的河段内,为何仅产于罗甸,此谜至今未解。此鱼无鳞,形似剑鳍锋利,因身上有芝麻状斑点而得名。

罗甸境内名鱼多,如大名鼎鼎的鳜鱼,美味可口的猪嘴鱼(学名铜鱼),赫赫有名的中华倒刺鲤鱼,肉多刺少的扁嘴鱼(学名云斑鱼),水中游动可见内脏的银鱼,生活在山洞暗河里终年不见天日的岩鲤鱼等。这些鱼虽有名气,但却没有芝麻剑名气大,何故,这是因为芝麻剑不仅肉质鲜嫩,肉多刺少,营养丰富,它含有多种人类生存必须之微量无素,常食可美容、壮体、延年益寿,更因其有别于其它鱼类,烹饪特点而大受美食家青睐——名煎不散、久煮弥嫩,吃进嘴里,有淡淡的神奇的香味溢出,令食者心旷神怡,过口难忘。俗言世上美食当数“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一种似鼠的小动物),水中的芝麻剑”,的确不假。

芝麻剑仅产于罗甸,量少,难捕(它生活于深水中),故愈发珍贵(在两广餐桌上其价格令人咋舌),它是罗甸人招待贵客的最佳菜肴。“不吃芝麻剑,枉自到罗甸”,外乡人到罗甸,未品尝到芝麻剑,那真是人生莫大的遗憾。

井水芝麻剑做法:芝麻剑500克,西红柿50克,盐 、 葱、姜各5克、天然井水1500克。

工艺:1、芝麻剑宰杀,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2、泡椒切成2厘米长的段。

特色:鱼肉细嫩、汤汁鲜美。

酸汤芝麻剑做法:芝麻剑500克,西红柿50克,盐、味精5克,料酒3克,湖椒3克,葱、姜各5克。

工艺:1、芝麻剑宰杀,洗净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2、泡椒切成2厘米长的段。

锅内盛酸汤上火,汤开下芝麻剑,取锅前撒葱、味精、盐等配料后即食。

特色:鱼肉细嫩、汤汁鲜美。

备注:酸汤的制作:香茄5千克,老姜500克,蒜米250克,小米椒1千克,盐500克,米酒250克,甜酒250克,放入坛子中盖上盖子,坛沿上水,15天后即可用,食用时用刀剁碎即可。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边阳杨梅

边阳杨梅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镇的。罗甸县边阳镇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

罗甸县边阳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镇,土地总面积14000多亩,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史有“贵州四大旱码头”之称,是罗甸县杨梅大镇。

截止2011年4月,该镇共种植杨梅7000多亩(其中:2010年新发展杨梅面积2000多亩,4000多亩已达挂果期,涉及新街、岩脚、前进、下坝、新庄、黄泥坳、罗木、打讲等8个村),品种有东魁、荸荠、东方明珠1号、东方明珠2号、碳梅1号、碳梅2号等;初步形成了以惠罗公路沿线为主线的“杨梅长廊”。2010年4000多亩杨梅,产量6000多吨。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荞灰豆腐

罗甸县边阳镇制作的荞灰豆腐,全国独一无二,是极富盛誉的地方副食品,用它制作的菜肴,清香、细嫩、口感好,由于风味独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荞灰豆腐仅产于边阳镇街上,若在他乡制作,其质地、口感均无法与原产地正宗荞灰豆腐相比,这犹如茅台镇上生产的“国酒”一样,非此地、此水不能酿制此酒;同样,非此地、此水、此荞灰亦不能生产此荞灰豆腐。何故,有待专家破解。荞灰豆腐煎、炒、炸、熘均可,因其风味独特,口碑极佳,畅销周边四县,走销州府、省城,由于至今仍用传统手工和产,量少,故常年供不应求。

关于荞灰豆腐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早年间边阳街上有一小户人家,男主人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主妇除了干农活外,还不辞幸苦推豆腐卖。一天中午,主妇上街卖豆腐前,留下一块放豆腐放在一木盘上准备回家自用。傍晚时分,卖完豆腐回家,磨子上的木盘不见了,豆腐也不翼而飞,主妇好生奇怪,此时,只听房梁上传来猫叫声,抬头一看,两只猫正在房梁上追逐嬉戏。“难道是这两只猫搞的鬼?“主妇走近磨架一看,木盘掉在磨架旁,那块豆腐掩埋在磨架旁的装满荞灰的筐子里,白豆腐变成黑豆腐了。主妇哭笔不得,弃之,可惜,食之,又不知可否。犹豫再三,主妇还是舍不得丢掉,她将豆腐上的荞灰用水洗去,切块上锅用油煎,顿时,香气四溢,食之,清香、细嫩、爽口,其味独特。主妇惊奇,但不知食后有何不良反应,惶惶不安。明天起床,口爽神清,精神焕发,主妇大喜,如法制作数次,皆有此奇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荞灰豆腐成为边阳一道特色副食品,享誉县内外。

2004年12月,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到罗甸风采,专程到边阳品尝荞灰豆腐,食后,赞不绝口。采摄组拍摄了荞灰豆腐生产的全过程,凤凰台通过电视,把神奇有的荞灰豆腐推向世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