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都锦秀江南土特产 宜都特产哪里有卖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都锦秀江南土特产 宜都特产哪里有卖的更新时间:2024-04-17 06:17:14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红花套”牌柑桔

    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果实圆球形,果皮墨绿,皮薄且韧,果肉嫩黄,多汁爽口,比其它无籽西瓜甜度高3个百分点。该品种三月下旬播种,七月上旬成熟。洋溪镇2000年引种成功,栽培面积500亩,总产量200万斤。    联系人:薛运财 0717-4640200    邮编:443302( 宜都)

红花套牌柑桔是湖北的。宜都市红花套镇柑桔属宽皮桔类,以鲜食为主,主要品种分特早熟、中晚熟。特早熟品种有宫本、大浦;早熟品种有宫川、龟井、兴津、国庆一号、光明13号、光明27号;中晚熟品种有硕大叶尾张、石川等。另外还有少量碰柑、官溪蜜柚和纽荷尔、朋娜脐橙。鲜果采摘上市期从9月份开始可一直延迟至次年3月份。我镇现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3万吨-5万吨,预计今年可产5万吨。我镇现种植水果注册商标为“红花套”,境内设有先进的选果、打蜡、包装生产线,柑橘产区交通便利,可直接在产区鲜销,现采现卖,也可分级包装依次论价出售。“红花套”牌柑桔品质优良,闻名遐迩,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石家庄、大连、包头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同时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国。

二. 广西 南宁 江南区 扬美豆鼓

扬美作为南宁的一个著名古镇,在明清时代独占水路便利的优势迅猛发展,成为南宁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时,作为商贸集散地的扬美,经济、文化非常繁荣,壮汉民族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使扬美这一江边小村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名镇。扬美豆豉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著名的手工艺制作的传统食品横空出世的。

豆豉古称“幽菽”。 昧稍辛、稍涩、有浓郁的浆香味。上好的豆豉光泽透亮,颗粒饱满,香味浓郁,含有丰富的由蛋白质转化的多种氨基酸和较多的维生素B1等元素。扬美豆豉因其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具有“纯天然、纯手工、纯绿色”的“三纯”和“手感好、口感好、质感好”的“三感”品质名扬天下,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清光绪年间,曾为清代御厨的首选佐料。一百多年来,扬美豆豉先后出现了 “广成号”、“建华号”、“杜家坊”等老字号的作坊,鼎盛时期年产量都在七、八万斤左右,远销至福建、上海等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外来的饮食文化的不断冲击以及人们饮食多元化的影响,扬美豆豉正面临濒危的境地。

近年来,江南区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与振兴扬美豆豉的措施。通过在“杜家坊”积极开展“传、帮、带”的培训活动,鼓励和扶持“杜家坊”的改造与扩建,并利用扬美古镇的旅游资源,推出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如“豆豉炒薯叶、豆豉闷排骨、豆豉炒苦爪、老友粉等),加大对扬美豆豉的推广与宣传,让扬美豆豉这一传统的民族食品的美丽小花开得更加灿烂多彩。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黑岩子蜜柑

宜都市黑岩子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由吴建平、陈昌炳、鄢华平等十二人发起,以从事柑桔种植、销售;牲猪、家禽养殖、销售;饲料销售;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的农户及组织为主体,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按照“自愿、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社员,于2011年6月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今年春,根据合作社发展需要,合作社成员又进行了扩充。8月15日,合作社召开成员代表大会,修订并审议通过了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合作社现已成功组织了成员50名,其中,有20名成员以现金出资入社,出资金额达50万元。

合作社以服务于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的出资额和交易量比例分配。围绕做大做强柑桔、牲猪销售产业,合作社大力宣传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全面推进柑桔和牲猪的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共同建设无公害柑桔基地,牲猪繁养基地,保护柑桔种植和牲猪养殖的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原料。宜都黑岩子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将对带动宜都柑桔品牌、品质的提升,牲猪的规模养殖,为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四. 广西 南宁 江南区 江南四季豆

四季豆是菜豆的别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光、耐旱、适宜在土层深厚、松软、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是豆科菜豆种的主栽品种。

四季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性甘、淡、微温,归脾、胃经,化湿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滞腻,为脾虚湿停常用之品,有调和脏腑、安养精神、益气健脾、消暑化湿和利水消肿的功效。鲜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脱水或制罐头。

江南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1.6℃,年平均降雨量达1313.1毫米,全年无霜日355天以上,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越,十分适宜种植四季豆。全城区常年种植面积约1.5万亩,主要分布在江西镇安平村、那廊村、同良村等,大量上市时间在4月-5月、10月-12月,产量1.85万吨,产品主要远销湖南、湖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地区。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天然富锌茶

宜都天然富锌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天然富锌茶又名高锌茶,因茶叶中含微量元素锌而得名。据卫生部门测定,我乡生产的富锌茶含锌量高达70-85mg/kg,比日本、斯里兰卡等高一倍。“天然富锌茶”在浙江农大博士导师、著名茶叶专家张堂恒教授、华农陆启清教授指导下研制、开发。1993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级新产品”、“湖北省优质产品”、“湖北省消费者满意产品金杯奖”、 “湖北省特种茶第一名”、“三峡地区首届名优茶十佳名茶”、“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湖北省地方名牌产品”等殊荣。    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防卫、创伤愈合有重要作用。饮用天然富锌茶不仅能生津止渴、 提神醒脑、清热解毒,还能防止男性性功能衰退、视力减弱、妇女闭经、孕儿畸形、智力发育迟滞、身材矮小等症,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饮料。常饮天然富锌茶,有美容、保健之奇效。    本产品条索紧秀匀整显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叶底嫩绿明亮。    联系方式:湖北省宜都市富锌茶叶开发总公司    邮 编:443309    电 话:0717一4735032( 宜都)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红工夫茶

宜红工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宜昌地区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山南茶之首。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61年汉口被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1876年,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声誉极高。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宜红一落千丈。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门设点收购宜红。后来,随着各地茶厂的建立,宜红的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目前,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茶叶总产量的1/3。

宜红功夫产于鄂西山区的宜昌、恩施两地,邻近的湘西石门、桑植、慈利等县亦有部分生产。这里崇山峻岭,山林茂密,河流纵横,年均气温13°C一18°C,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无霜期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大部属微酸性黄红壤土,适宜茶树的生长。宜昌人杰地灵,屈原就诞生在宜昌。湖北省宜昌县邓村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坝址仅23公里,邓村茶叶就生长在这崇山峻岭的海拔800~1200米山坡上,是湖北省著名茶乡。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长江及其水系的水文气象效应,山中云雾统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大独厚的生长优质茶的优越生态环境,所以邓村茶叶品质十分优良,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邓村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5.76%,茶多酚、氢基酸比例恰当,是生产名优茶的最适基地。宜昌邓村是中国的古老茶区,“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比较了全国各地茶叶品质后,认为“峡州上”,给予宜昌邓村茶叶以高度评价。悠久的制作茶叶历史,先进的机械设备,使邓村人总结了一套完善、科学的制茶工艺,造就了一批技术精湛的现代制茶师队伍。生产的邓村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绿润,内质栗香悠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叶底绿亮,是炒青绿茶中的名品、精品,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宜昌邓村非常重视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历年来创制了一大批名优茶如:“邓村绿茶”、“宜红功夫茶”、“裕茗碧剑”、“三峡春螺”、“三峡剑毫”、“邓村云雾”等名优茶,分别多次获市、省,国家质量评比金、银奖。

冲泡宜红工夫茶的技术对于品鉴宜红茶叶品质至关重要,按照正确的冲泡方法饮泡宜红,能够将宜红茶叶本身携带的香气口感冲泡至最佳。

冲泡宜红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品饮时要细品慢饮,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上品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双飞粉

双飞粉由王畈矿粉厂生产,厂址位于王畈横冲,产品广泛用于建材、化工等行业。年生产双飞粉5000吨,现主要销住荆沙一带。该厂还生产石灰粉,年产量可达1.5万吨。联系电话;0717-4780721传真:0717-4780502( 宜都)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都宜红茶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宜都宜红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滇红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基于宜都宜红茶巨大的影响力,《宜都县志》将其收录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宜都宜红茶的发展,几经风雨后,于195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原苏联在宜都援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茶厂——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开始了宜都宜红茶的收购、精制加工与销售工作。该茶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湖北特色名茶等称号。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光绪年间,就大量出口,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解放后,由于国门封闭,宜红茶出口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宜红茶才逐渐恢复出口。

宜红茶的特殊历史地位,也成就了它特色的品牌地位。宜都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由于品质稳定,深受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2013年,宜都市宜红茶协会申报的“宜都宜红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宜都宜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宜都市全境包括(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松木坪镇、枝城镇、陆城街道办事处)产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5′55″—30°36′00″,东经111°05′47″—111°36′02″之间。规模10万亩,产量1.3万吨。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日本洋香瓜

日本洋香瓜,又名厚皮甜瓜,瓜味香甜,皮色金黄,表面的纹理,外形美观,是食用和馈赠的佳号。洋溪目前引进“伊丽莎白”,六月下旬收获,栽培面积500亩,总产量200万斤。联系人:薛运财邮编:443300联系电话:0717-4640200( 宜都)

十.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江南丸

江南丸 又名元宵丸、上元丸。曾荣获省、地风味小吃特别奖,分甜、咸两种口味。先将糯米磨成粉后和水制成皮,以糖、芝麻、研碎的花生仁制成的皮里,成汤圆状,放沸水的锅中煮熟悉,即可食用。特点是皮薄、肉鲜、味美。

主料以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葱头及果味作馅,在糯米粉中团皮,下滚水中煮熟。元宵丸皮嫩,馅甜,是冬令佳点。备受游客欢迎。

闽南侨乡元宵之俗,主要有吃上元丸,点上元灯和当夜吃润饼菜之俗。上元丸,亦称元宵丸,以细糯米粉为皮,以炒花生仁末拌人细冬瓜碎、葱头油、白糖和桔皮碎、黑芝麻等拌和为馅,制成比余甘大一些的圆团,食用时裹以糯米粉皮,用开水煮至丸浮水面为熟,吃起来皮嫩、馅香、十分可口。我国吃上元丸之俗由来已久,宋代周必大有《元宵煮圆子》的诗作。说明吃上元丸之风俗于宋以前即已有之,至宋大盛而有诗人之咏吟。

闽南侨乡之俗,上元丸早已春节期间即已备就,新正亲友来访,常以上元丸待客,但在上元节清早,人人均吃上元丸,以兆一年完满吉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