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北方有哪些地方有酱油特产 吃酱油最多的省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北方有哪些地方有酱油特产 吃酱油最多的省份更新时间:2024-04-14 09:09:11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黄滩酱油

1958年1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在-总理、贺龙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下访问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时,-总理把黄滩酱油作为礼物馈赠给金日成首相。

黄滩酱油的名贵,首先在于水。大富水在黄滩镇有一段回流处,取名义马河。这里河床土质优良,河水清澈如镜,底层有岩盐散发,河水富含各种矿物质,盛在碗里,能堆出碗面。用这种水再选上等黄豆和优质面粉为原料,经4年以上纯天然发酵,5年的日晒夜露,晒至酱缸里的油面结出一层薄冰样的物体,置在碗内摇晃一下就能粘住碗壁时,驰名中外的黄滩酱油就酿制而成。因酱油表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晶,故又名“冰油”。具有汁浓、香醇、味鲜、耐储、有光泽、无沉淀、营养丰富等特点,是炒、凉拌或卤制菜肴的上等调料,是湖北著名之一。据记载,黄滩酱油在清乾隆年间,就被钦定为朝廷贡品。

黄滩酱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乾隆年间,应城黄滩镇有个赶脚的庄稼汉杨盛,养有一匹枣红马。杨盛靠马吃饭,周全照料该马。天长日久,马通人性。有一年发大水,黄滩河堤溃口。枣红马驮主人穿过激流脱险后,精疲力尽,被漩涡卷走。义马救主的事传开后,乡亲们就把黄滩这段河取名“义马河”。杨盛自马死后,改做酱园生意。恰遇乾隆皇帝游江南过湖广,应城知县命杨盛酿制上等酱油进贡,吓得杨盛寝食不安。一日夜里,恍惚间只见枣红马进来,开口道:“主人莫愁,紫微星出来的时候,你去挑义马河的水做酱油,皇上一定满意。”杨盛睁眼,却是个梦。他按义马的嘱咐,在紫微星出来时,取义马河水酿制酱油,果然味道清甜奇鲜。用它做菜,色香味美,咸中带甜。乾隆尝毕大悦,称赞不已,即御点为贡品。从此,黄滩酱油名扬天下。

义马河黄滩酱油成为钦定贡品,记载于《光绪应城志》之中,是有史可据的应城著名。1981年,应城酱品酿造厂将其生产的黄滩酱油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义马河”牌。1985年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1991年被载入《中国当代名特优产品大辞典》,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在香港等地,供不应求。

二.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沙市酱油

沙市酱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市酱油

沙市区调味品产销协会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保靖县 保靖酱油

湘西保靖传统名产。精选黄豆、面粉、海盐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无色素和添加剂,原汁原色,红褐鲜亮,久储不变质,不浑浊,适用于烹饪、凉拌生食和制作罐头、酱菜等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酱香味浓,余味醇厚悠长,风味独特。

四. 四川省 内江市 隆昌市 隆昌酱油

隆昌酱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昌酱油质优味醇、香飘九州,成为了隆昌县特色产业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在隆昌县各级各界的精心保护传承下,这个古老的产业在新的时代正焕发出日益强盛的勃勃生机。

“酱油之乡”源远流长

隆昌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川渝两地的接合部与桥头堡。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县,明代取兴隆昌盛之意得名。从古至今,隆昌是连接川渝、辐射云贵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

历史上,隆昌也是一个大型的“移民之乡”。明末清初,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大批粤赣闽客家人随之西进,其中一部分人最终扎根隆昌,成为四川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区,并把客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这方土地上。目前,全县79万人口中就有超过25万人为客家人,至今仍有许多人会说“客家话”,有“西部客家第一县”、“川南客家大本营”之称。

隆昌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带有强烈的客家特征,其美食亦丰富多彩、百菜百味,如隆昌羊肉汤、苕丝糖、火锅、干锅、糯米饭、糍粑(糯米饭、糍粑为客家美食)、老鸭汤等等。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数“隆昌酱油”了。

数百年前,隆昌的客家祖先经过艰辛的长途跋涉,将酱油的制作工艺也带入了隆昌。至清朝时期,县城就有著名的天成酱园、天一酱园和立达酱园,响石镇有周家金钰酱园(上金钰)、陈家金钰酱园(下金钰)和叶家酱园,龙市镇有余家酱园和张家酱园等。

客家饮食讲究本汁本味,不使用过浓佐料,清淡可口、利于消化,因此,客家人开办的酱油作坊生产的酱油不添加色素、自然天成,酱香浓郁、酯香突出,酱油色泽红褐色,是客家美食必备的调味品,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客家中心副主任李映发描述的四川客家文化非常适合于隆昌酱油:“源起东晋下及宋元明清传美味,技承中原以达川闽粤赣酿奇香。”

隆昌人对酱油情有独钟是有传统的,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过去,不少家庭一年四季都找不出一粒盐巴,但厨房、灶间却堆满了酱油瓶子;当地不少人炒菜烹饪多不用盐,而是以酱油代替。用酱油与少许猪油炒饭,几百年来都是这里老少皆宜、深受喜爱的传统美食。该县酱油生产企业之一——四川省山乡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兴明告诉记者,他们除了依古法生产传统酿造食品,还开办了一个餐馆,酱油炒饭就是一道招牌菜,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常百姓均“好这一口儿”,常常供不应求。其原因说来也简单,就是除了酱油炒饭本身的味美以外,它还使人想起了儿时的记忆、“0味道”。

经过数百年发展,隆昌全县现有大小酱油生产企业及作坊40多家,年产隆昌酱油达4000多吨,产值达4000多万元,生产厂家的数量位列全省之首,据说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在隆昌,大小酱厂星罗棋布、新老字号品牌林立。知名酱油品牌有“山古坊”、“天一”、“美美”、“群生美”、“罈子山”、“金鹅”、“金燕”牌酱油等。其中“天一”牌隆昌酱油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美美”牌隆昌酱油1991年获得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94年被授予“四川省最受群众喜爱食品”称号;群生酱菜厂“美美”牌隆昌酱油2002年获“四川省群众喜爱产品”称号;“山古坊”系列产品荣获西部博览会“最受观众喜爱展品”奖。

如今,隆昌酱油不少远销全国各地,但也有的“足不出户”,如响石镇的群生酱菜厂生产的酱油因质量好、产量少、价格廉,常常供不应求,仅是周边几个乡镇的消费者就抢购一空。

虽有众多优势,但随着时代发展,隆昌酱油产业也显露出了一些不足,如生产分散、规模化不大、品牌意识不强,有“小富即安”思想等,制约了其做大做强,面对国内外“酱油列强”的冲击,隆昌酱油这一特色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为保护特色产业,传承历史文化,隆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隆昌酱油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县质监局更是发挥职能优势,全力帮扶其质量提升与品牌创建,继“隆昌土陶”、“隆昌夏布”、“隆昌豆杆”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又联合其他部门开始共同推进隆昌酱油地标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岁月悠悠,酱香绵长。相信在隆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指引、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更经过各酱油生产主体企业的不懈努力,隆昌酱油产业一定能再上层楼、续写辉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隆昌酱油

四川省隆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隆昌县人民政府关于隆昌酱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建议的函》,隆府函〔2014〕6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000/T20-2014《隆昌酱油生产技术规程》

五. 重庆市 合川 合川酱油

“合川牌”酱油创始于光绪年间,最初由合川人戴大成在外孝义街开办大成酱园作坊,生产“口茉酱油”。接着江北人邹甫臣在北门外三步梯,开设民利权酱园作坊,生产“珍品酱油。”当时以戴大成酱油最佳。在清末民初,四川民间就流传着“合川酱油保宁醋丰都盛产豆腐乳”的民谣。20年代末,邹甫臣之孙邹莹洁从日本留学归来,与父同袭祖业,把科学酿制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民国21年,民利权的珍品酱油,在四川省物展会上荣获优质酱油银质奖章和奖状。由此合川酱油声誉提高,销量信增。


解放后,1956年3家私营酱国厂合并成立合川市公私合营酱园厂(后更名国营合川酿造厂)。随后不断扩建厂房,新修酱油车间、培菌室和化验室,配有全套分析检测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合川牌酱油具有独特的酱香和脂香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态氮,味鲜回甜、汁浓澄清、后味绵长,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加营养的作用。1982年在永川地区同行业评比中荣获优质酱油称号。1985年1月在重庆市同行业评比中荣获重庆优质食品称号。同年4月,在全国酱油评比中以97.5最高分名列前茅,荣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

六.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酱油

泰和酱油

泰和生产酱油已有160年的历史,其配料精当、制作精细、味道咸中带甜、浓度高、烹调菜肴色泽和润。品种有建设、生产两种普通酱油,还有制作技术比较复杂,用料、工艺要求较高的富强特级酱油,近年来又在富强酱油基础上配以泰和乌骨鸡,制成营养丰富、香味醇美的乌鸡酱油。产品远销省内外。民国初年,泰和沿溪渡的酱油在美国芝加哥国际酱油评选会上获优质奖;50年代,富强酱油在上海华东调味品协作区评比中被评为优等产品;乌鸡酱油在1989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好评。

七.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中坝酱油

中坝酱油是绵阳江油市的。酱油以优质大豆为主料,日晒夜露,天然发酵。色淡汁稠,体态澄清,豉香浓郁,滋味鲜美,久存不生花、不变质,适用于烹制各种菜肴,尤其适合日常炒菜,属上乘调味佳品。

中坝酱油产自于四川省绵阳市管辖的江油市,据史-载,川北中坝,自古为酿酱之乡,其品味之冠以北门清香园为属。明末清初,已为闻名遐迩之。用口蘑为配料精心酿制的酱油汁稠色艳,咸甜适度,天然鲜香,营养丰富,取名为“中坝口蘑酱油”。Trd

道光初年,江油著名的酱园清香园园主之子韩铣中举,道光七年官居道台,韩铣赴京谢恩之际,携家酿酱油极品为贡。御厨用清香园酱油贡品烹饪御膳,道光皇帝品之不由叫绝。欣喜之余,道光挥毫赐名“中坝酱油”。中坝酱油由此得名,并被指名为贡品,其时一八二八年。Trd

其后,清香园后人对产品精益求精,以本地传统酿造技艺为依据,在保证中坝酱油天然鲜味的同时,加入长城以北,张家口以外的蘑菇作为重要配料(因其产于张家口外,故称口蘑)。这种蘑菇营养丰富,顶圆肉厚,状似圆钉,又称钉子蘑菇,其味醇香浓郁,恒久不变,具有温中理气、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宽胸止痛等功能,对人体健康均有裨益。虽价格高昂亦不以其它菌类代用。Trd

“清香园中坝酱油”被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餐饮协会、中国烹饪协会联合评出“中国川菜十佳调味品”之唯一酱油产品,并获得了“国家原产地理标记注册认证”证书。Trd

八.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贵德地方特产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九. 重庆市 合川 “合川牌”酱油

创始于光绪年间,最初由合川人戴大成在外孝义街开办大成酱园作坊,生产“口茉酱油”。接着江北人邹甫臣在北门外三步梯,开设民利权酱园作坊,生产“珍品酱油。”当时以戴大成酱油最佳。在清末民初,四川民间就流传着“合川酱油保宁醋丰都盛产豆腐乳”的民谣。20年代末,邹甫臣之孙邹莹洁从日本留学归来,与父同袭祖业,把科学酿制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民国21年,民利权的珍品酱油,在四川省物展会上荣获优质酱油银质奖章和奖状。由此合川酱油声誉提高,销量信增。解放后,1956年3家私营酱国厂合并成立合川市公私合营酱园厂(后更名国营合川酿造厂)。随后不断扩建厂房,新修酱油车间、培菌室和化验室,配有全套分析检测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合川牌酱油具有独特的酱香和脂香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态氮,味鲜回甜、汁浓澄清、后味绵长,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加营养的作用。1982年在永川地区同行业评比中荣获优质酱油称号。1985年1月在重庆市同行业评比中荣获重庆优质食品称号。同年4月,在全国酱油评比中以97.5最高分名列前茅,荣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 合川)

十. 四川省 广安 广安区 天登酱油


天登酱油:是应用传统工艺与国内外现代技术相结合,利用黄豆、胡豆和麦麸为主要原料精制加工而成。口感醇朴,色、香、味俱佳,是炒菜、面食、凉菜的主要调味佳品。


天登香醋:是以优质大米、玉米、中药等为主要原料,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发生产的新产品。酸味柔和、回味甜酸、芳香扑鼻,具有增食欲、促消化、助气血、降血压、消毒杀菌等功效。该品既可与饮料调兑服食,更是烹调、拌菜、煮汤的理想调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