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竹溪县特产菜籽油 湖北十堰竹溪菜籽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竹溪县特产菜籽油 湖北十堰竹溪菜籽油更新时间:2024-01-22 06:41:53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八大碗

八大碗是竹溪红白喜事常用的席面。何为八大碗?八大碗有些什么菜品?关于八大碗又有哪些传说?请看对竹溪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人士为你一一解读。

竹溪八大碗来源于哪里?

八大碗一直流传于竹溪民间,常常有人问起八大碗指哪八碗菜?吃八大碗有哪些讲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其实,竹溪八大碗来源于陕西八大碗或本省黄州八大碗,现在西安市就有长安八大碗有限公司,黄州也有八大碗专卖店。有学者倾向于陕西传入说,因为竹溪建县时“陕西流民有五”。

再往前追溯,我国的八大碗起源于满族八大碗。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它由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种菜组成。

八大碗做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清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八大碗往往用于宴请宾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满族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吃过八大碗的人都知道,八大碗味美,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有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

竹溪八大碗有哪些美丽传说?

关于八大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钟离汉“八仙”云游四海时,驾祥云一路从北向南,经过竹溪时,见竹溪河谷地绿意盎然,云烟氤氲,植物茂盛,一改西北之荒凉,便按下云头,遂化作百姓走进茅屋草舍。八仙见百姓生活清苦单调,饮食极为粗劣,于是分工在四周山上采来可食的椿芽、木耳、香菇等山珍,创造性地把各种荤素菜搭配在一起,煎、煮、烹、炸、炒,做出一桌桌丰盛的宴席来大宴四乡八邻百姓。

八仙之一吕洞宾高兴万分,拔剑在岩石上刻下七律一首:“古木丛林号白云,高岩更去谒观音。路逢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时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寻。”从此,有了竹溪八景之一的“云岩剑迹”。竹溪县现存的清同治版县志《艺文志》收录的《游白云岩》一诗,署名吕岩,而吕岩正是成仙之前的吕洞宾的真名。传说吕洞宾真有其人,没有成仙之前,名吕岩,故乡在今山西芮城。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中过进士,当过唐末地方官。后因厌倦乱世,抛却人间富贵,和妻子一起到中条山上各居一洞修行。其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济世济民。

八仙走后,竹溪百姓学会了八仙的烹饪方法,并将菜的原料采集分类,制成佳肴,每逢重大节日、祭祀活动等都用这种宴席招待四方来宾,为纪念八仙授艺,取名八大碗,于是形成了今天流行于竹溪河流域的八大碗菜系。

八大碗内容有何变化?

竹溪是移民建县,据《竹溪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建县时,竹溪人口构成“陕西之民五,江西之民四……今则四川江南山西广东湖南本省武昌黄州安陆荆襄之人亦多入籍。”目前现存的江西馆、湖南馆、黄州馆即是佐证。

特殊的人口结构,有利于文化相互渗透,使竹溪菜融合了川、陕、鄂等各地饮食习惯,兼收并蓄,形成了现在以四川的辣、山西的酸相融合的酸辣特色。八大碗落户竹溪以后,就约定俗成为四荤四素,荤菜常见的有红肉、大酥、小酥、卤水拼盘等;素菜有煎豆腐、煮粉条另加两个时令蔬菜。八大碗中蒸菜、卤菜、粉条、豆腐都可以头天准备,而竹溪的红白喜事多开“流水席”,灶里不断火,路上不断人。八大碗便于准备的优点自然被竹溪人所接受,成为红白喜事和年节的主打席面。

竹溪八大碗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富裕也在不断变化,八个菜内容因时而变,因口味而变。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汤,有的还把汤换成了蒸盆。(十堰晚报文、图/特约撰稿人陈耀林)

二.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南平煎粿

煎粿是地道的福建闽南地区的贺年食品。

材料:

皮:糯米粉,大米粉,红心地瓜(番薯),大约按照4:1:8的比例,

(注意:加大米粉是为了让煎粿不会太软,方便包和炸。地瓜多点会比较好吃,但是要看品质,粉的比较好,关于这个选择我也不懂。)

馅料:冬瓜糖、芝麻、花生、白糖、少许猪油——做黏合剂;

皮的做法:1.地瓜蒸熟,去皮,捣成泥;

2.加糯米粉和大米粉调匀成面团;

3。做馅料:花生炒香去皮碾碎、芝麻炒香碾碎,加冬瓜糖碎、白糖碎,全部拌匀;

4.包制,好像包子一样包好,压成饼,下锅;

5.油锅烧热,用最小的火,一次下8个,慢慢炸到煎粿浮起来,最后转大火让表面变成金黄色就可以起锅了。狐狸叔叔再三交代,火要小啊,要有耐心啊,要不然很容易炸焦了外皮里面还没有熟的。

三. 广东省 湛江 遂溪县 遂溪鱼翅

遂溪鱼翅

遂溪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盛产鳝肚、鱼翅、珍珠、鱿鱼、膏蟹、沙虫等名贵海产品,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有着发展农业、打造地域特色美食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谓鱼翅(sharkfin),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珍品。

四. 江西省 抚州 资溪县 资溪竹荪

俗名有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竹荪隶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cm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μ。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的色彩艳丽、具有菌裙的大型食用菌,属鬼毛科(Phallaceae)竹荪属。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Fischer和D.dupllicata

(Bosc)Fischer,别名僧竺蕈、竹笙、竹参、竹菌等。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与其他食物共煮有防腐作用。每100g干品含粗蛋白质19.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60.4g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云南省昭通地区最为闻名。

竹荪于80年代由中国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食用方法:1、将干竹蒜50g用温水泡10分钟,洗净,切成一寸左右,将排骨500g切成方块形,和切好的竹蒜一起放入锅中,加入550g100℃的热水烧20分钟后加入盐,味精即可食用。2、将干竹蒜50g用温水泡10分钟、洗净,把切成很碎并加有盐和味精的细猪肉放入竹蒜的空心中,一条条摆好,蒸25分钟后,等50℃时切成方块即可食用。

保存上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不要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开封时请尽快食用。

五. 四川省 广元 苍溪县 苍溪脆李

苍溪脆李是苍溪名优特色水果,种植脆李是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苍溪县有着“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高山壁立,峡谷幽深,生态环境良好,苍溪县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苍溪脆李果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40g,果粉厚,果皮紫红色,独具芳香,质地爽脆,地域特色明显的独特品质。历年来,苍溪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凭借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优势,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决定》等扶持鼓励特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苍溪脆李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已有2000多户农民种苍溪脆李,带动面积达30000亩,以公司基地果园为载体,开展了苍溪脆李省级标准化示范,苍溪脆李已成为苍溪县农民致富的品牌产品,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是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0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

“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是将宋朝大0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寓意,和各地的“油炸桧”(油条)一样,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是松溪独有的名食。

小角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小角的主要原料是肥膘肉、白糖和地瓜粉。最早用蕨粉、山药粉,以后改用地瓜粉,现在进一步改进用的是面粉。先将肉白剁成肉泥,然后将鸭蛋打成蛋液,烙成蛋皮。烙蛋皮比较讲究,蛋皮厚薄要均匀,不能焦,甚至比春卷皮还要薄,金黄色,晶莹剔透。而后在肉白洒上糖和面粉,揉成馅,要十分粘稠而且还要加点水。因为,如果不加水,白糖不会融化,吃时就会嚼到糖块,口感不好。蛋皮要切成两半,蛋皮裹得太多层了反而会散开来。制作好后再包成长条形,然后用工程灶蒸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吃了。

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老百姓在自家办宴席,才能吃到小角。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改进。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

松溪县已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食,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南溪白鹅

南溪白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溪白鹅

四川南溪白鹅作为四川白鹅原产地之一,四川省南溪区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河、溪、堰、库纵横交错,水域面积63万亩,当地农民自古以来,不但有饲养白鹅的传统,也有吃鹅的习惯。“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位列白鹅保护品种之首。近年来,南溪区一直着力打造“四川白鹅之乡”这一品牌,白鹅产业快速发展,位于罗龙镇石马村的‘四川白鹅’育种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四川白鹅”资源场。在鹅产品深加工方面,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保种选育、种鹅发展、种蛋保护价回收孵化、鹅苗投放及成鹅保护价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链式”生产经营模式。

在四川南溪区,几乎每家餐馆都会烹饪鹅肉,富贵石榴鹅、锅巴玉米鹅、脆皮鹅、一品比萨鹅、香辣鹅唇、菊花鹅舌、水晶鹅肝蛋、香酥鹅皮、一品鹅脯、红烧鹅、竹荪鹅汤、香卤鹅、水煮鹅、鹅肝、鹅肠、鹅血等做成的“全鹅宴”,已经成了一块独具特色的金字招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吃到太极图。那就是“太极鹅肝羹”——将鹅肝碎磨成泥,与鲜汤烩培成褐色鹅肝羹与白色的浓汤羹一起放在汤碗内,造型为逼真的太极图,看之养眼,食之则咸鲜清爽。白鹅宴的凉菜有卤水鹅翅、双椒伴鹅肝粒、香卤鹅心等,热菜有富贵石榴鹅、水晶鹅肝蛋、小煎鹅内丝等,汤菜有太极鹅肝羹等。对于制作方法,如具有干香鲜咸味的富贵石榴鹅是把鹅肉切丁,与韭菜粒同炒,包入威化纸内扎成石榴状,将其底部抹上鸡蛋液沾入芝麻,入油锅将芝麻煎香;如具有清香咸鲜味的水晶鹅肝蛋是把熟鹅肝粒、虾仁粒与调好味的热皮冻汁放在一起搅匀后灌入鸡蛋壳内,冷后成形去壳即装盘。

在餐饮的拉动下,鹅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可以卖出好价钱,利润可以成倍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四川白鹅的养殖,南溪县每年出栏商品鹅480万只,实现总产值达到2亿多元。鹅肉干的选料和制作工艺:取自白鹅后腿及胸脯肉,经过清洗、剥离、卤制、分割、伴料等十多道工序,目前已开发出香辣、麻辣、五香、泡椒、烧烤等数种风味。记者了解到,从白鹅的孵化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早已兑现了流水作业的一条龙服务承诺。作为南溪的鹅肉干系列产品,还包括了鹅脆肠、鹅胗等10多个品种,经过精心烹制后的成品色泽鲜、香味浓,记忆悠长。

南溪白鹅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南溪白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南府函〔2015〕8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0/Txx-xxxx《地理标志产品南溪白鹅》(草案)

八.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金溪蜜桔

金溪蜜桔是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的。金溪县蜜桔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

金溪县土壤、水质、气候等条件都适合蜜桔生长,金溪农民种植蜜桔的历史已有500余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蜜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8.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4万余亩,今年总产量达4.1万吨。

九.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金桔饼

金桔别名罗浮,金枣,长金柑,牛奶金柑,枣桔等,金桔的最大特点是果皮和果肉可以一起吃,不过很多人习惯不了金桔皮的味道。建议适当的吃,金桔有很好的食疗功效,有理气,补中,解郁,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可以治疗和辅助治疗不少病症。金桔80%的维生素C集中在果皮上,每百克高达200毫克,果皮还可提取芳香油。金桔除鲜食外,也可泡茶饮用。金桔另一个较大的用途是加工成白糖金桔饼、甘草金桔饼、果酱、桔皮酒、金桔汁等。



金溪金桔饼也多次评为省优产品,获得过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畅销不衰。

十.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松溪火烧饼

松溪火烧饼,吃过许多地方的烧饼,比较一下,松溪的烧饼确实是最好的 香脆可口,油嫩鲜滑,特别是刚出炉的,但是天气热的时候吃,容易上火。是居家旅行必备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