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那曲卖特产 那曲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那曲卖特产 那曲的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4 14:34:05

一.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吧啦饼

吧啦饼又称吧啦藏饼,为西藏风味的酥油糕点。历史上吧拉藏饼在满蒙地区流传。以后传入北京地区,现已成为京式糕点的传统风味糕点。

原料配方:

特制粉50千克白砂糖25千克核桃仁5千克瓜仁500克桂花2.5千克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水均适量

制作方法:

1.调制面团:先将糖、水和碳酸氢铵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再放入熟猪油、桂花和桃仁继续搅拌,呈均匀液状,最后放入面粉,碳酸氢铵应先用水溶化,以防和面时混合不均,碳酸氢钠可随面粉缓缓放入。

2.顶剂:用顶钟迅速顶出定量的面剂。

3.成型:将每块面剂团按平,在表面印附3个瓜仁、中心按一凹状的圆坑、打印红戳,即可码入烤盘。

4.烤制:将盛有生坯的烤盘放入炉烘烤,入炉温度为170~180℃,出炉温度为210~230℃,烤制12分钟左右便可出炉。

质量标准:

色泽:深麦黄色,底面浅黄褐色,裂纹处呈乳白色,不焦边,火色均匀。

形态:扁圆形,摊裂均匀,面上附有3个瓜仁,红戳清晰。

组织:起发均匀,疏松,不青心。

口味:酥松,油润利口,有桃仁和桂花香味,无异味。

二. 西藏 那曲 藏北雪莲花

雪莲花,为菊科凤毛菊雪莲亚属草木药用植物,生长于海拔4800-6000米永久性积雪区岩缝间。有除寒、壮阳、暖宫等功能,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背酸腰痛、肾虚阳痿、妇女崩带、月经不调、子宫寒冷及外伤出血等症。为雪域高原名贵药材之一。( 那曲)

三. 西藏 那曲 聂荣县 藏族“擦擦”

藏族“擦擦”

藏传佛教模制的泥质小佛像、塔,藏语读做擦擦。无论是用单面模具印制的浮雕,还是用双面模具脱范而出的圆雕佛像、塔,均称为擦擦。

藏族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是为了积攒善业功德,制成的擦擦多用来为大佛塔和大佛像装藏而置于内膛,也多作为禳灾祈福的聖物,供奉于擦康、雪山、神湖、山颠、洞窟等清静之所在,以求福荫。

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是藏族先民奇迹般留给世人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西藏 那曲 班戈县 藏族头饰

藏族头饰规范、严谨、风趣,又因地区、年龄、婚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说起来饶有兴趣,下面例举几种头饰,以飨读者。

姑娘的头饰。藏族姑娘同汉族姑娘一样辫一根独辫子,辫子的根部用红头绳扎成约四寸长的发枕,藏名叫“呷纠”。唯独不同的是藏族姑娘独辫子成三角形盘于头顶,更显得美观、大方、素雅。

已婚妇女头饰。姑娘是独辫子,已婚妇女则是双辫子,没有发枕,红头绳长于发辫,然后将两根辫子从脑后左右交成圆形盘于头顶,显得端庄、大方、成熟。

牧区妇女头饰。牧民妇女头饰没有婚否标记,不管老少都辫成若干细辫子,象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一样,然后将若干细辫子分为两根,并配以大红大绿的头绳,将珊瑚、蜜纳、松耳古、九眼珠等昂贵珠宝尽其串在两根发辫上,从后背拖齐裙边,若盘在头顶,盛似一顶珠光宝气的桂冠,非常气派。

守孝头饰。汉族守孝男女均戴黑纱,藏族则不同,只有在妇女头饰才能辨别。当年守孝辫发辫用绿头绳(姑娘亦如此),翌年用淡红色头绳,第三年恢复用红头绳。

老姑娘头饰。藏民老姑娘头饰既不同于已婚妇女,亦区别于青春年少的姑娘,老姑娘亦是独辫子,配以淡红色头绳,盘于头顶,只是没有发枕。

男式头饰。藏民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子,他们将头顶上的头发留着长辫,而将头顶以下的发剃去,男子的辫子不用红头绳,而是用黑头绳,同头发融为一色。辫法亦不相同一般妇女的辫子分为三小束辫就而成,而男子的辫子则分为四小束或五小整辫就而成,所以男子的发辫成扁平的编织型,显得紧卷有力。

五. 西藏 那曲 安多县 多玛羊毛

多玛羊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玛羊毛是西藏那曲安多县的。

绵羊是西藏主体畜种之一,尤其是地毯毛是西藏特色产品藏毯的重要原料,粗羊毛和藏毯也是西藏传统出口拳头产品,多玛绵羊是西藏粗毛羊的典型代表,具有毛色白、纤维长、净毛率高等特点。

多玛羊毛

西藏自治区安多县雁石坪镇、玛曲乡、岗尼乡、玛荣乡、多玛乡、色务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多玛羊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安政发〔2014〕45号

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多玛绵羊养殖技术规范》的通知,安政发〔2013〕32号

六.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贝母

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七.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克什米尔山羊绒

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

八.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白肠

大米煮熟,与羊血、羊油、羊(牛)肉丝加调料拌匀,装入洗净的绵羊(牛)肠内,扎紧两端,煮熟。食时切成短节或切片,煎后而食。

九. 西藏 那曲 索县 酥油桶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董”,这种桶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只有30多厘米高,宜出门时用。

酥油桶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桶筒;一部分是搅拌器,叫做“甲罗”。酥油桶的制作十分讲究,桶部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一般大,外围用钢皮箍,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显得精美、大方。“甲罗”制作比较简单。先做一块比桶口稍小的圆木板,木板上凿4个小孔,以便在桶内搅拌时,液汁和气体可以通过孔上下流动。圆板的中心安上一根比桶长30厘米的本柄,木柄同样用铜箍在把手部分,作为酥油桶的装饰。

做酥油桶的木料,一般用红桦木或红松,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红桦本,更是做酥油桶的好材料。

十. 西藏 那曲 尼玛县 娘亚牦牛

娘亚牦牛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

数量:1996年存栏12万头。

主要特征:毛色较杂,纯黑约占60%。头粗重,额短宽,颜面稍凹。公牛鬐甲高、宽厚,母牛相对较低,腹大不下垂,尻斜。四肢强健。母牛一般3.5岁开始配种,两年产1犊。母牛繁殖利用年限为15岁。7、8月是配种旺季。犊牛成活率为90%,产乳高峰期为每年草质最好的7~8月份。公牛屠宰率为55%,母牛为49%~54%。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