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特产炒米泡汤 湖北炒米泡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特产炒米泡汤 湖北炒米泡怎么吃更新时间:2024-01-13 04:02:44

一. 湖北省 仙桃 仙桃美味黄鳝

仙桃美味黄鳝

我一直喜欢仙桃,不仅仅因为仙桃是我的故乡,更主要是那里的水乡人文不带俗气。后者是我到过不少的地方的悟道。

有朋友认为,是那里的‘沔阳三蒸’迷住了我,让我对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也敢一碗水端不平。

我喜欢吃‘沔阳三蒸’,尤其喜欢吃粉蒸黄鳝,与偏食无关。这是一个‘好吃佬’不好听的坏名声。鳝鱼其实是仙桃人们餐桌上最朴实的一道菜。

鳝鱼现宰现吃,可炒,可爆,可炸,可炖。在仙桃,黄鳝除了粉蒸,再就是烧排鳝,炒鳝丝,黄瓜炖鳝鱼汤。仙桃人精明能干,特别富有想象力,能让地方文化彰显无余。

仙桃黄鳝生长在一个波澜不惊,雨意绵绵的江汉平原水域里。这里的人爱吃它,不仅仅是它的肉嫩,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

当朋友们旅游仙桃,来到汉王陈友谅故里,观赏完莲花仙境,然后再到沙湖湿地公园,看无边无际的芦苇,仰视天空中各种水鸟……疲惫一天踅进一农家大院,看到水缸里养着肥大的黄鳝,顺势点上一个黄鳝多样吃法。

初夏的江汉平原,阳光和煦,雨量充沛。庄户人家的菜地里长出水灵灵的蔬菜。老板从菜园里抽来几根蒜苔,摘上几条黄瓜,还有青椒,洗净落锅。噼拍一顿爆炒,很快,鳝排的清香被蒜苔托着,弥散一屋。

老板把一盘烧好的蒜苔排鳝端到你面前,你悠然地呷着啤酒,狼吞虎咽吃着。而此时一盘青椒炒鳝丝又端了出来。随之盛来香喷喷的米饭。

黄瓜鳝鱼汤用柴火炖着,当地做法的妙,就在于黄瓜入鳝鱼的鲜味,没有黄瓜的脆嫩,哪有沙锅中的黄鳝油香鲜嫩润肠胃啊。

客人脸上泛着红晕,米饭打底,再每人来一碗热腾腾的黄瓜鳝鱼汤,汤入肠胃,冲淡了啤酒,噎下米饭,一点也不渴。这才酒足饭饱了。此时此刻是你在怎觉得;没看够仙桃美景,返身回来在美景中吃美味黄鳝,农家小院溪流曲径,真是人生中一份难得的风雅。

心情舒畅中,品尝着绿色食品一一仙桃黄鳝佳肴,‘莫笑农家腊酒浑‘的场景才能找到感觉。

我爱吃粉蒸黄鳝是在小时候就有了。端午节前后,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人们选端午节请客也是有的。没冰箱的年代,有鳞鱼不好放,只好买些无鳞鱼做菜了。如泥鳅,黄鳝。

把宰好洗净的黄鳝捶成片,切为一段一段,用米粉拌好后,放在蒸笼里用柴火灶蒸上一半熟,用碗捡起来。等客人到齐后,再用一空碗一翻扣,放进蒸笼里热一下,端出来浇上勾好的欠,撒些葱花就可以端上席了。米粉粘附字黄鳝上吃起来不油腻,色味俱全,又鲜又嫩,真好吃。粉蒸黄鳝就代替了‘沔阳三蒸‘中必须有的蒸鱼了。

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平常家里是很难吃上的。……

美丽富饶的仙桃,有水的地方就有黄鳝,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都人工养殖黄鳝了,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远销国内外。再也不需像我小时候拿着鱼篓到处去捉了。想吃方便了。

朋友,仙桃的黄鳝何止这几种吃法。如果哪一天你去游仙桃,临行前请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为你当一个游仙桃,吃黄鳝很精明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只是我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是想找机会回我的故乡去吃粉蒸黄鳝呢。

二.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东升西瓜

东升西瓜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东升镇的。东升西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西瓜有特色黄肉无籽西瓜黑沙皇、郑抗无籽4号西瓜以及纯黑皮无籽西瓜等。

近年来,东升镇委、镇政府把发展西瓜产业作为培植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以石首市西甜瓜合作社为依托,从促近农民增收着眼,从推广科技增效着手,从规范市场行为、引导农民自主销售着力,优质西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已发展近30000亩。该镇1999年被中国瓜协定为“全国西甜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000年被湖北省瓜协评为“湖北省西甜瓜明星乡镇”;2001年,东升“两湖牌”西瓜顺利通过省绿办的审定,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全国唯一以地理标志命名的绿色食品商标;2006年,东升西瓜在长沙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质量奖”;2009年,在长沙首届洞庭西瓜节上荣获“优秀生产基地”。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土家炒米

土家族人的炒米,即爆花米。将糯米蒸熟放凉,晒干后,用细砂石在铁锅中炒0花而成;食用时用开水冲食外,也可以拌以苞谷糖或薯糖,做成饼糕炒米糖。

四. 湖北省 仙桃 仙桃藕梢子

藕梢子,又称藕梢、藕尖、藕带和藕鞭,仙桃人还有个稀奇的叫法——“藕肠子”。它是莲藕长大前连结荷杆基端最嫩、最脆时采集的一种水生菜,也是我们平原河湖地区生长历史悠久的一种土。历史上,就因莲藕一直是进奉皇帝的上等贡品,藕梢子也被人们视为席中珍品而闻名,尤其以湖泊野生的藕梢子生长期短,产量不高,最为难得,藕梢子到了莲蓬上市的季节,就难觅芳踪,是名副其实的时令菜。所以,物以稀为贵,最为人们所喜爱。

一入夏季,五月的仙桃,荷叶连天,花香遍野。如这个时节来到仙桃城乡大小菜市场,随处可见肩挑的、手提的、车拖的、塑料盆装的、摊子上摆的……比比皆是。鲜嫩如白烛,齐齐整整的藕梢子。引来买菜的大妈、大婶、大叔、大爷们围拢来观顾、购买。每个人篮子里买的藕梢子用稻草捆着,一把把的,弯个圈,水汪汪的藕梢子龙头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白亮晶晶,买一把回去可炒好大一盘。

小的时候,荒湖尚未开垦,藕梢子很多,不值钱。想吃,就下湖去抽,湖泊就好似家里的菜园子。

记得有一次下湖抠藕梢子,也是1,往南走几里路,就见百里排湖湖波荡漾,荷浪翻涌,清香宜人,一望无边。入湖,远远地,看到很多小荷,露出了尖尖角,有几只蜻蜓在那儿上下飞舞着,累了,就停歇在小荷尖上栖息,难怪南宋诗人杨万里吟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

在浅水处找到一株小荷尖,顺着茎杆,把手伸进淤泥中,触摸到横在淤泥中的藕梢子,掐断,用力斜着往上抽,就可抽出一根长长的藕梢子,在水里摆动,洗去附在上面污泥,然后拿出水面。有的地方水深,要把头扎下去抠,每露出头来,身边就会浮起许多小泡,现在才知道,那是躲藏在泥巴中的沼气。

渐渐地,抽的藕梢子多起来,小手已经拿不下了,就掐根篙草把藕梢子扎起来,放在平躺在水面的荷叶上,再继续抽。

肚子饿了,就吃几根藕梢子,细细一嚼,那份甘冽,那份清甜,仿佛和湖水一脉相连。偶尔,也有藕丝连在嘴唇与手里的半截藕梢子间,在阳光下,闪着纯白的光,不刺眼,但夺目。现在想来,才能体会到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诗句之妙哉。

俗话说:“好菜还得好手烹”。 藕梢子可做成多种菜肴,最常见的是清炒藕梢子,酸辣藕梢子。清炒时斜切,然后,用水浸泡片刻,这样炒出的藕梢子会是原色,依然雪白如梨。佐以少许大蒜、红辣椒等,嚼之清香脆甜,唇齿留香。

过去的生活是辛苦的,现在回忆起来,却永生难忘。藕梢子“出污泥而不染”,是湖区水乡的绿色食品,上品野味,是我家乡五月的时令蔬菜。我喜欢吃藕梢子,每当夹起一片藕梢子,眼前总是闪过那一抹莲藕白……

五. 湖北省 仙桃 沔阳咸菜

沔阳最负盛名的咸菜——盐菜、豆豉、鲊辣椒,虽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菜肴,可它们曾做过清宫的贡品,被称为咸菜“三鼎甲”,享誉大江南北,蜚声长城内外。

盐菜,通常用芥菜、榨菜、萝卜菜等菜叶和叶柄腌制而成,其中尤以芥菜腌制的最佳。腌制时酌情减少盐量,腌好后的盐菜菜色嫩黄,气郁香,味酸脆。因为它是用盐腌制而成,所以人们习惯叫它盐菜。

酸盐菜炒肉,其味美不胜收;做扣肉时用酸盐菜垫底,不仅肉菜双佳,而且可使肥肉不腻人,被视为宴中佳肴。

豆豉,是用大豆蒸熟或煮熟(用蚕豆则需炒熟去壳),经过发酵,再加盐浸泡曝晒而成。制作时掺以适量的生姜、辣椒、花椒、芝麻、香油等佐料,不仅成为上好的调料品,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菜肴。细品之,久有回味。

豆豉炒虎皮辣椒、豆豉炒回锅肉等等,堪称菜中上品。

沔阳豆豉,尤以郑场镇生产的最好,它的制作工艺已达炉火纯青境地。

鲊辣椒,是将鲜辣椒剁碎,拌以适量的米粉和盐,入坛压紧密封,半月即成。食用时用油炕熟,其色焦黄,辣丝丝,香喷喷,越嚼越有味。制作时如果掺些肉丁或鱼丁之类的东西,其味道就更加醇美无比了。

盐菜、豆豉、鲊辣椒,其原料广,价格廉,制作简单,易于存放,算不了什么山珍海味,可它们是怎样进入宫廷,受到皇帝和娘娘们青睐的?这得从乾隆游江南说起。

有一次,乾隆皇帝巡视江南,微服游览沔阳的湖光水色,中午时分,行至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肚中饥肠如鼓作响,再也走不动了。正在为难之际,迎面来了一农妇,手提竹篮,篮中有饭菜香气飘出。这妇人急匆匆,边走边朝远处张望,看样子是给犁田的丈夫送饭去的。乾隆饥饿难忍,便借问路而向农妇行乞。农妇厚道大方,恭恭敬敬慷慨献食。

乾隆挑了一筷子麦米饭放到嘴里嚼了嚼,怎么也咽不下去,扑嗤一下吐了出来。他贵为天子,何时吃过这等粗粮饮食?到了这个时候,吃吧,咽不下去,不吃吧,又饿得慌,无奈何,又试探着夹了一筷子盐菜尝尝,觉得有味,接着又一一尝了豆豉和酢辣椒。这一尝非同小可,顿时胃口大开,那又酸又辣、又香又美的三咸菜,使他口中津液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本来难以下喉的麦仁这时也“顺流而下”了。只见他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和农妇拉家常,得知农妇姓杨名秀英,其夫谢文静,乃一佃农。不一会,把个饭篮里的饭菜吃了一半。他放下碗筷,抹了抹嘴,道一声谢,便坐在道边休息。杨氏女惦记着在地里干活的丈夫,急忙收拾好剩余的饭菜,朝田里一路小跑而去。

再说正在犁田的谢文静,眼见正午将过,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不见妻子送饭来。他停住活,手搭凉棚朝家里方向眺望,见远处有一妻子模样的女人和一男子相向坐于道旁,男子正吃着饭。他放开嗓门高声喊叫不见应答,急得直跺脚,于是丢下活路,两手叉腰,目视女人,立在田边等候。

杨氏告别了乾隆,两脚生风地来到丈夫跟前,将剩下的饭菜端给他吃。丈夫一看饭菜少了一半,心中甚是恼怒,但因急于填肚肠,一声不吭,端起碗呼啦啦地吃了个精光。只见他把碗筷往地上一丢,粗声说道:“人是铁,饭是钢,吃个半饱了好打婆娘。”说着伸手朝杨氏打去,他边打边问:“今日的饭菜为何少了一半,刚才那个男人是谁?”杨氏耐心解释,农夫才肯住手。谢文静这边打杨氏,乾隆在远处看得清楚,心中大惑:“这样好的女人,其夫为何打她?我定要问个明白。”于是原地等候。

杨氏受了委屈,并不生气。收拾了碗筷,含着眼泪朝回家的路上走来。乾隆见杨氏走近时便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道:“这位大嫂,刚才你丈夫为何打你?难道是因为咱吃了你家的饭不成?”

杨氏女不仅贤惠善良,而且十分聪明机智,见客人发问,料定刚才之事已被他看见,想瞒是瞒不住了,但又不能当着客人的面道出真情,她灵机一动,笑脸巧言道:“刚才之事,乃丈夫责怪奴家待客不周所致”。乾隆不解,又问道:“克己待人,何以待客不周?”杨氏答:“丈夫说,既是客人,就应该请到寒舍好生款待,为何在路上这般草率?这是待客不恭,并且,既是待客,就该让客人吃饱,为何将饭菜留一半?这未免太吝啬了,故此动怒”。

乾隆一听这话,敬意之心油然而生,钦佩与感激,叹息与怜悯,一齐涌上心头。心想,在这穷乡僻壤,远离京城教化之地,尚有如此慈仁笃厚之人,沔阳人淳朴厚实的道德风尚可见一斑了,孤定要重奖于她。于是,他摆出一副大官架式对杨氏说:“等秋收完毕,你把这几亩租田退还东家,我送几亩田你们种”。杨氏不以一饭图报而谢绝。乾隆以为杨氏嫌其馈赠轻微而不纳,接着又说要奏明圣上,封谢文静为黄堂四品(相当于府官的品级),封杨氏女为掌印的夫人。杨氏不信有这等好事,乾隆便解下编龙金丝腰带交给她,叫她以此为凭,于八月十五日到府台处办理文书事宜,说完告辞而去。

乾隆在江南玩了个够,秋日回到北京,想起这一饭之恩,尤其想起了沔阳的三咸菜,便下诏宣杨氏夫妇进京,并特意指示钦差,令杨氏带上盐菜、豆豉、鲊辣椒前来见驾。

杨氏夫妇接到圣旨,怎敢怠慢,立即带上这三样咸菜,日夜兼程,来到北京,叩见皇上,献上贡品,出示编龙金丝腰带。杨氏抬起头来往上一看,见上面坐的这位皇上竟是当初那位寻乞之人,心中又惊又喜,连连叩头,口称万岁,谢主隆恩。

乾隆命内待将杨氏所献之物交给御膳房加工制作之后赐给三宫娘娘、六院嫔妃及后宫百千粉黛们分食,以示恩宠。

三宫娘娘都是北方人,其他嫔妃人等也是出生东北西北者居多。中国幅员辽阔,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在口味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南咸北酸,东甜西辣”的习惯,在宫廷中也体现出来。这三咸菜,酸咸辣各具特色,深受后宫粉黛们的喜爱,人人赞不绝口。

乾隆见大家都说好吃,于是问道:“众爱卿,这三种咸菜哪个第一好吃,哪个第二好吃,哪个第三好吃?”这一问可把大伙问住了。大家只知各有千秋,可没注意到哪个第一哪个第二,再说各人的口味不同,好爱有异,怎好把它们排个名次?故难以作答。

乾隆见众人迟疑,便把目光转向正宫娘娘富察氏皇后,她是乾隆一生中最宠爱的皇后。“皇后,你说呢!”

富察氏皇后是北方人,爱吃酸的,她略加思索后答道:“回陛下,妾妃以为盐菜第一,豆豉次之,鲊辣椒再次之”。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后是掌管后宫的统领者,其他嫔妃平日不仅要揣摩皇上的意思说话,还要多看皇后的脸色行事,怎敢同她唱反调?听皇后这么一说,有不同看法的人也不敢多言了。再说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如随声附和,落个人情:“娘娘说得极是,我等也是这么认为的。”

乾隆哈哈一笑:“皇后说的是,朕也是这么认为,这盐菜、豆豉、鲊辣椒,按名次可谓状元、榜眼、探花,堪称咸菜中三魁首,是未经科考的‘三鼎甲”。

众人一听,齐声喝彩:“还是陛下说得好。”

就这样,沔阳咸菜三鼎甲,盐菜、豆豉、酢辣椒,很快传遍了宫廷内外,朝廷上下。一些王公贵族、文武大臣纷纷遣人来沔购食,一时间,京城至沔阳的驿道上,车马塞途,船帆蔽日,咸菜交易十分火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小的实惠。

六. 湖北省 仙桃 回族酥饼

回族酥饼始于清朝,系回民蒋益大杂货店首创。后来,以答翠香的酥饼最为驰名。

酥饼以熟面、精糖、芝麻、桂花为主料,用适量的清净温水兑进香油将面粉调和,再用精糖拌少许熟面作包心,手工操作,捏成小圆铜板形,表面抹上麻油后,用文火炕烙而成。

酥饼不仅是沔阳回汉人民食品中的珍品,也是旅居荆州、宜昌、武汉、上海等地回民的珍馐。他们每次回乡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总要带一些回家去馈赠亲友。

回民酥饼声誉之高,还有一段传说。某年,乾隆奉母后,携百官再游江南,驻骅杭州行宫,览遍六桥风光,果觉湖山秀美,乐不思归。

一日,忽报海宁陈阁老遣子接驾,乾隆不无踌躇,母后欣然劝驾临幸。这陈阁老是谁?乃乾隆之生父也!当年在朝得子,被雍(正)亲王妃钮祜禄氏略施小计,命人抱入宫中,以同庚已女易之,故陈阁老之遣子接驾自无虚情,尤为钮祜禄氏首肯。

陈家列席接驾,摆开两百多桌。满桌山珍海味,无一稀物不备。可惜皇上食欲不振,使“为父的”左右为难。次日早膳,陈阁老突发奇想,进以民间点心——沔阳州红庙酥饼。未及言明此乃清真上品,乾隆闻香而喜,取之咬下半边,顿觉酥脆甘甜,落口即消,油而不腻,余味绵长,连吃八个,其味无穷,甚赞“斯乃民间美食,朕愿与民共享”! 回族酥饼,难得乾隆一尝。自此身价百倍,越发走俏江南,从红庙直发苏杭的货船,满载红庙酥饼,穿梭于大江之上,何其得意于当年哉!

七. 湖北省 仙桃 荷花集锦炖

原料:熟鸡脯肉150克、熟虾茸蛋卷100克、熟火腿25克、熟冬笋25克、净鳜鱼肉50克、鸡脓50克、猪腰50克、油发鱼肚50克、浆虾仁50克、水发冬菇25克。 熟鸡蛋150克、青菜心30克。葱30克,姜25克、绍酒40克、熟鸡油15克、盐12克、味精4克、鸡汤150克。

制作步骤:鱼肚用温水泡软,洗净挤干,放入锅中加鸡汤、绍酒、葱姜烧沸,捞出放入品锅中。鸡肫剞菊花纹,猪腰剞麦穗花纹、鳜鱼肉批成片,冬菇批成片,连同虾仁分别放入沸鸡汤锅中汆熟,捞出。将火腿、冬笋及虾茸蛋卷、鸡脯肉均切成片,排齐成刀面在鱼肚上摆?quot;十"字形,四角空隙处摆上鸡肫、猪腰、鳜鱼片及冬菇。葱汁姜水加绍酒调和后,分别洒在肫花、猪腰、鱼片上,菜心剖开,头朝里摆放在四角的衬料上。熟鸡蛋去壳,用小刀在鸡蛋的小头处雕刻成花瓣形,火腿、冬笋均切成花瓣形的片,分别插入蛋黄中,中间缀以虾仁,撤上葱末成荷花蛋,用一个荷花蛋摆放在菜头中央,其汆分别整齐地放在品锅周围,舀入鸡清汤,上笼蒸;20分钟,取出。炒锅上火,放入鸡清汤烧沸,加精盐、味精,起锅从品锅边徐徐倒入,淋入熟鸡油即成。

特点:造型美观,原汁原味,鲜美可口,为民间筵席的上等肴馔。

八. 湖北省 仙桃 醋溜藕片

原料:嫩藕400克,酱油半茶匙,醋2汤匙,盐、味精各适量,水淀粉1茶匙,花椒油半茶匙,葱末、姜末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将藕去节、削皮洗净,顺长一剖两半,再顶刀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略烫,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油3汤匙,烧至温热,下葱末、姜末,马上烹入醋,加入酱油、盐和清汤4汤匙,加入藕片略炒,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翻炒均匀后出锅即可。

特点:味道鲜美,酸甜适口.

九. 湖北省 仙桃 螺蛳蚌蛤

“三月螺蛳四月蚌,五六月间光蚂蝗”,这是沔阳的民谚;邻邑天门,潜江也有“正月螺蛳二月蚌”之说,都是指农历而言。它提醒人们,要吃螺蛳蚌蛤,可别误了大好季节。

江汉平原腹地的沔阳,虽然所有的河湖沟渠,都是螺蛳蚌蛤的栖身地,而要吃上一顿它们的肉,也并非易事。蚌是一个个从水里“摸”来的,螺蛳是一个个从水里“捡”来的,这摸、捡,都得下到水里去。乡下人管蚌叫“蚌憨子”,它呆在水塘的。,绒泥地里,一动不动,又把那坚硬的外壳大半暴露外,让请摸蚌人的手和脚一触到它即可拿获,你说憨不?但三四月间春寒料峭,摸蚌人在凉飕飕的水里劳作,全身冻得起满鸡皮疙瘩;有时还得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用脚摸,摸到后,没入水中,以手取蚌,也够受啊!相比之下,螺蛳大都产在只没脚脖子深的水田里。水清澄澈,见一个,捡一个,俯拾可得。

只是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乡里卖蚌的农民们也发了一点小财。

十. 湖北省 潜江 黄湾藕

黄湾藕是潜江市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曾有很多外地人试图引种黄湾藕,都没有成功。为了保护这一名贵土品不变质,黄湾人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不让藕池受到任何污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