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抚州市临川区有哪些特产 江西抚州临川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抚州市临川区有哪些特产 江西抚州临川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3-08-10 00:56:03

一. 山东省 淄博 淄川区 张庄香椿

张庄香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庄香椿”又称红香椿,素有“黄金蔬菜”之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张庄地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无霜期225天,降水量750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秋凉爽,夏季多雨。淄河、孝妇河、范阳河纵贯南北,山间瀑布成群,溪流清澈,常年流淌。因为远离城镇和工业区,张庄依然保持着难得的田园风光,是山东省著名的生态旅游区。

张庄的野生香椿满山遍野,高山矮丘,溪流水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充溢着香椿特有的芳香。因为昼夜温差大,张庄香椿比普通香椿晚熟10天左右。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张庄香椿的优良品质:芽苔粗壮,呈棕红色,芽叶肥大,脆嫩多汁,香气浓郁,软嫩适口。经科学方法测定,张庄香椿的营养价值优于普通香椿,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水果的数十倍,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还要高。即使经过煎炒、油炸或腌制后,张庄香椿的各种营养成分依然能保留95%以上。

张庄家家户户一直保持着饲养家畜家禽的习惯,禽畜的排泄物成为张庄香椿极好的有机肥料;香椿具有特殊气味,极少滋生病虫害,和其它香椿相比,张庄香椿抗病虫性更强,从不需施用农药。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张庄香椿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

淄川区发挥资源优势,重视发展特色农业,已建成有机香椿芽基地4,000亩。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张庄香椿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带动当地种植户年增收超过2,000元。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农民愈发意识到保护张庄香椿知识产权对于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经营等措施,确保张庄香椿的特有品质,维护市场秩序,塑造张庄香椿统一的市场形象。

2010年4月23日,“张庄香椿”通过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新闻发布会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标志着张庄香椿特定的人文价值、资源价值和地域环境价值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山东省政协常委、省工商局副局长蔡福安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工商行政机关认真做好张庄香椿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培育发展更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进入四月份后,张庄香椿又迎来最佳采摘期,今年的香椿每斤销售价格都在20元以上,最高达到了每斤50元。

二. 甘肃省 金昌 金川区 金昌灰香豆

金昌灰香豆是甘肃著名的风味小吃,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灰香豆是选择优良黑豆,佐以蓬灰煮煎,温凉后调入食糖,味色俱佳,食之清热凉血,是解署消渴的风味小吃。

三. 山东省 淄博 淄川区 西河煎饼

西河煎饼

查史考证,西河镇玉皇山原名天际山,此地山灵人杰,民风淳朴。自宋始就有摊煎饼之记载,手艺独特,堪称一绝。

西河煎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天际山系列煎饼系采用青石山地所产优等小米、玉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营养成分,引入淄河优质地下水,采用传统工艺精工制成,保持原料的色泽香味和营养,薄如纸、色如玉、甘如饴,素雅柔韧,风味独特,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是酒店、旅游、家庭必备之美食。

推荐主要理由: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纯手工制作,是山东大煎饼的代表。

西河煎饼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纯手工制作,粮食要经过多次淘洗,一夜浸泡,然后放入1/3或一半的孰料,这样磨出的糊子才好烙,摊的煎饼才更爽口。磨糊子是件很费工夫的事,二三十斤粮食要花两三个小时,往磨眼添料也得是有经验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的糊子才细腻均匀。摊烙要求的技巧性极高,想练成这一绝活就得先会使用西河人的“三件宝”:鏊子、刮耙和油擦。鏊子,铁制,圆形,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刮耙,木制,版状弧形,有柄,把糊子舀到熟鏊子上用它薄薄地左右摊匀。油擦,又称油搭子,是用十几层白布缝制的方形擦子,蘸上食油擦鏊子,防止煎饼粘在鏊子上揭不下来。

概括来说,煎饼有四大特点:一是薄如纸,极易成熟或加热,食用方便,还可卷上各类菜肴一起吃。二是纯粮制作,富含纤维,无糖,便于人体消化吸收。三是存放时间长,不宜变质,不需添加防腐剂。四是硬度和韧性高于其它面食,咀嚼时间长,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还能带动面部神经运动,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敏锐性,延缓衰老,不失为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过去,煎饼以玉米、小麦和豆类居多,而今西河百姓又开发出大米、小米、芝麻、高粱、红枣、蔬菜等30余个品种供客商选择。

四. 山东省 淄博 淄川区 淄博池梨

淄博池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池梨又称淄博酥梨,属白梨中的优良品种,在淄博市淄川区东南山区栽培历史悠久,是地方名产。.淄博池梨因原产于太河镇池板村而得名,故名池板梨,简称池梨.。淄博池梨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淄川区口头、峨庄两地(均隶属于太河镇),山清水秀,水流域治理好,白昼与夜间温差大,光照充足,且雨量充沛,年均降水720.3毫米,土壤属于淋溶裼土类,其保肥性强,微量元素含量高,为池梨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这里种植出来的淄博池梨品质优良,金黄色,外观美,果实呈椭圆形,果面光洁,无锈斑,果肉洁白,内质细腻、渣少,香脆甜适口,果点小,果心小,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达到400克,耐贮存。含维生素C在3%以上、含糖量在10%以上、含酸量在2%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在10%以上;每百克淄博池梨含锌大于0.5毫克、含钙大于6.0毫克、含铁大于3.0毫克。还具有帮助消化,润肺凉心,消痰止咳,退热解疮毒和解酒等功效。.
据史料记载,该镇的池板村自明洪武年间就开始栽培,迄今有600余载,相传,有年乾隆去泰山路过此地,有人献上池梨,他吃后感到甜脆可口,随之被钦定为贡品,每年晋贡朝廷。池梨原为佳梨以味最甘而得名。民国初年,池板村农民将池梨挑到博山出售,买者就共把而劈之,梨就随之而开,再劈亦然。尝其味,甘美。遂问其产地,答曰池板,因而有池板梨之称。又因池板村为淄博市境,故外地俗称淄博池梨。.
淄博池梨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截至认证时止,获准使用“淄博池梨”证明商标的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淄川区太河镇幸福溜领域14个村(梦泉、双井、杨家、本齐、幸福、南股、永泉、桑杭、陈家、池板、西股、东等、东坡、小口头村),海拔600米左右的种植区。.

五. 甘肃省 金昌 金川区 金鱼发菜

以甘肃发菜作主料,以鸡茸包发菜制成金鱼形,用火腿改刀做鱼鳍,用黑、白木耳做鱼尾,樱桃做眼睛,上笼蒸熟后摆人长盘,加抢葱、姜丝、料酒、食盐、味精、明油、高级清汤即成。此莱色泽绚丽,鲜香味美,是宴席上有名的地方佳肴。

六. 江西省 抚州 临川区 临川菜梗

临川菜梗是江西临川的传统民间,它以“不怕辣”而著称,以芥菜梗为主要原料并配以辣椒、大蒜等辛辣佐料腌制而成,风味独特,以辣为主,五味兼备,可备蔬菜淡季佐餐所需,也是平常解荤除腥开胃的最好小菜,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它还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属粗纤维食品。临川菜梗,口感清脆、咸甜适中、沉香诱人、生津开胃、食用方便、卫生安全,是居家旅游佐餐之佳品。

相传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出任平章事(宰相),平时爱以家乡菜梗招待同僚进餐,美誉传至宋神宗于是命(宰相)家乡进贡来,尝后大悦御批为“天下一绝”。

饭菜无处不在,菜梗不可取代。临川菜梗在出外求学的临川才子们心中的地位绝不会亚于“才子”本身的称谓,许多在外求学的才子们经常把临川菜梗当零食吃的。而且还冠以它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相思梗”,这也意味着吃它时欲罢不能,吃过一根还想着第二根,虽然很辣,但吃起来却很爽,十分开胃,而且辣得过瘾! 只要吃上一小根,就能让你吸上半天的凉气,却又是让你欲罢不能,一根一根的接着吃下去,说也奇怪,如果不停的吃,并不能让你感觉受不了,但是只要一停下来那滋味~~~~眼泪掉下来都不是夸张的,个中滋味,只有超极辣椒FANS才能体会。

七.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是昆明市的著名小吃。“摩登”一词源于法语,意为时髦,昆明人当漂亮讲。因此品种的创制者是原昆明绥靖路的姐妹俩,当时他们年青漂亮,经营有法,制作的粑粑卫生可口,销量日增,不几年后人们就把这家小吃店称为摩登粑粑了
入口表皮称有香脆,多部分柔软易嚼,口感中甜不腻,兼有奶油的鲜香可口。( 昆明)

八. 甘肃省 金昌 金川区 宁远堡西瓜

宁远堡乡下四分村:西瓜

九. 四川省 达州 通川区 顺江薄饼

顺江薄饼,面食,特点:麻辣咸鲜,脆爽利口。烹制法:烙。

面粉下盐制成软子面,烙制成薄饼。酱油、醋、红油等调味待用。

取薄饼一张,抹芥茉适量,放入拌制好的粉条、豆芽、红萝卜丝、葱白丝,卷成筒形,一头封口,一头敞开,淋入调好佐料,便可食用。

操作要领:烙制薄饼,用云板锅小火摊制。

十. 甘肃省 金昌 金川区 双湾食葵

双湾食葵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人文历史情况。金昌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壬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到元初的千余年间,曾设弯鸟、番和、显美、番禾、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金川区究竟何时开始种植食葵,历史上无详细文字记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年),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 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近代记载,向日葵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中国,是作为观赏植物和小油料作物零星种植,新中国成立后才转向大面积栽培,从上述史料中看出中国种植向日葵的历史久远,大概“双湾食葵”种植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据考证,金川区种植向日葵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有记录的种植食葵的历史可追潮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从建国后到2000年以前葵花种植方式主要在田埂、地头点套零星种植,种植品种有黑葵花子、白葵花子、花葵花子、伊犂早熟、三刀眉、新疆大葵花子、内葵杂1号、内葵杂2号等常规种子。据老年人回忆,解放前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有限,只有少数富户人家零星种植,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食葵的种植面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很有限,且产量低,以自食为主。故当地有“亲戚来了炕上让,一盘瓜子炕桌上端”的待客之礼。每逢过节和办喜事、白事待客,餐桌上总是要提前摆上一盘子混合有花糖的葵花籽,供客人在就餐前聊天时食用,葵花籽点缀着节日和喜事的祥和气氛。食葵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融为一体。 2.现时状况 ⑴新品种与新技术配套优势 悠久地栽培历史和当地农户种植食葵的传统经验,以及种植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双湾食葵因品质上佳而享誉省内外,金川区也因此获得了“向日葵之乡”的美誉。为了使双湾食葵生产尽快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当地农业部门自2000年开始引进美国DK119、欧洲油葵、康地等油葵复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2004年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同时,又引进杂交食葵品种种植,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种植品种有RH 3738、RH3708、RH118、737C等杂交食葵新品种,亩产25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高于当地西瓜、玉米等优势作物。从2006年开始,我区农业部门为进一步提高食葵经济效益,培育和壮大食葵产业,本着产量高、商品性能高、口感好、子粒大、饱满、抗病性强等特点,先后引进试验示范、种植推广LD5009、先瑞316、SH815、RH316RT、SH363等许多新品种,亩产量高达350公斤左右,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随着食葵种植面积逐年大幅度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种植食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食葵产业已成为我区目前主要经济特色产业之一,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田野的绿色食葵已象征金昌大地呈现自然、生态、生命和充满生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和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土专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食葵产业的行列中,全区现有农业推广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8人,助理农艺师:11人。伴随着食葵产业的大发展,急需充实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⑵食葵生产显现产业规模优势 为了更好的将双湾食葵打造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金川区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一个以双湾镇为主要产地向四周辐射的食葵生产基地初步建成,并作为金昌市特色产业和金川区的支柱性产业,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立项对食葵产业进行扶持,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食葵丰产配套技术、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间作套种等科学种植技术的研究、示范以及对加工企业的扶持,“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2010年金川区申报的《金川区食葵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作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2011年2月得到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项目正在实施中。近年来,金川区紧紧抓住临近城郊的地域优势,按照“典型示范,规模发展,科技支撑,协会带动”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真抓实干,食葵产业呈现出基地型规模发展态势。目前,金川区种植的食葵产量高、效益好,极大地调动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全区涌现了一批从事食葵产业生产、营销的专业队、专业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金川区食葵种植面积达到1600公顷,年产食葵6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建成食葵加工企业2家,金园瓜子、马记瓜子在我省各地均由销售,深受请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年产炒制瓜子均在80吨左右,销售额140万以上;成立食葵销售专业合作组织36个。食葵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食用葵花生产技术规程》作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使食葵生产过程具有全套的技术标准,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保障和体系保障。主要种植区域为双湾镇陈家沟、新粮地、许家沟、金河、康盛、营盘、天生炕、古城、龙口、龙源、龙寨、三角城、九个井以及宁远堡镇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等村。近年来,随着金川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双湾食葵的种植面积也稳步增长,金川区政府特别注重食葵的示范村建设,加大标准化种植的示范作用,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示范区严格按照食葵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同时,在标准化示范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区生产所需的农资产品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方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此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属阿拉善台地,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全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3052 米,最低点1327米,平均海拔1500米。属残丘平川地带,境内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充足,有靠祁连山雪水形成的东、西大河和永昌县城郊泉水形成的金川河流经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辖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万亩,总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69%。区内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葵的生长。“双湾食葵”久负盛名,有“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藏擁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之说。双湾食葵的种植区域在金川区行政区域内,包括双湾镇的龙口村、古城村、营盘村、金河村、康盛村、许家沟村、陈家沟村、天生炕村、新粮地村、九个进村、三角城村、龙源村、龙寨村等13个村和宁远堡镇的新华、油籽洼、下四分、新安四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5′至102°43′,北纬38°15′至39°00′,是金川区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双湾食葵一年一季,种植面积维持在1600公顷左右,总产量达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⑴外在感官特征 “双湾食葵”品种感官特点概括起来是:该产品籽粒长锥形,黑皮白边有不规则白色条纹,籽粒长2.0-2.2CM,横径0.9CM左右;籽粒饱满,千粒重180g左右;加工性能良好,干籽不脱皮,品质上佳,口感香脆,食用之后齿颊留香,香而不腻。 ⑵内在品质指标 “双湾食葵”食用型籽粒较长,果皮黑白条纹占多数,果皮厚,约占种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百粒重≥14.0g,皮壳率≤44.0%。脂肪含量≥41.0g/100g,蛋白含量≥29.5g/100g,棕榈酸含量≥1.2g/100g,亚油酸含量≥10.5g/100g,a-亚麻酸含量≥0.02 g/100g,硒含量≥16.0ug/100g,钙含量≥75.0mg/100g,锌含量≥3.70mg/100g,营养价值高。 ⑶安全要求 双湾食葵产地环境按照DB62/T 798—2002(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质量)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319-2006(无公害食品 瓜子)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 1960-2010(金昌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葵花)和双湾食葵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