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天水必买十大土特产送人 天水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天水必买十大土特产送人 天水必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1:34:49

一.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肉加馍

肉加馍

肉加馍又称肉夹子、卷子肉。制作时,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醋汁,配以花椒、大香、鲜姜、八角、茴香、肉桂等传统煮炖佐料,经过独特烹调工艺煮成腊肉,其肉质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色泽金黄。后用快刀将蒸熟的热馒头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肉片,猪肚切成肉丝,把肉片、肚丝夹入热馒头,形成四夹六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甘谷人很喜欢吃。在甘谷肉夹馍中,尤以卷子肉而著称。其软馍选择精制面粉,发酵成起面以独特的手工蒸成,既软又柔,俗称“刀把子”。肉为大卤肉,以肋条肉为最佳。将肉切成片状夹入馍内,撒盐少许食之,柔软可口,味美醇香。县内一些著名的老字号实行“一条龙”作业,蒸馍、选猪、宰杀、配料分工明确,严把质量关。炖煮卤肉采用多种原料,按比例加上陈年老汤秘制而成,“薄如纸,细如丝”是他们切肉时基本刀功的真实写照。

二.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丝毯

天水丝毯采用绢丝和昌丝,经过精心加工处理而成。产品精良,图案新颖。富含寓意,色泽鲜艳,立体感强。产品共有近二百种,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三.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砖雕

砖雕,俗称“花雕”,是一种独特的墙壁装饰物,它以砖为材料,不凭丹青,不借金玉,运用能工巧匠的双手,在砖墙刻出丰富多彩的立体图画,它的独特丰风采和典雅魅力,构成了我国民间艺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砖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就有砖刻的龙纹,到了明代,随着造砖技术的不断发展,砖雕工艺日渐兴起。据明代计成所著《园治》一书记载:“历代墙垣凭匠做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治”,可见当时砖雕流行之势。

甘谷砖雕的生产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只有简单的脊挑角和挑角装饰,到了宋代,砖雕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当时的砖雕墓穴中,就有砖雕的人物故事。明清时期是甘谷砖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砖雕广泛运用于寺庙、宅院、会馆等建筑中。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谷大像山,就出土有许多明清时期刻有龙凤、太极八卦等图案的砖雕残件。

甘谷砖雕艺术作品可分为宗教、民俗两大类。砖雕作品主要有“佛八宝”、“暗八仙”、“金刚罗汉”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暗八仙”应用最为广泛。

百姓院落的砖雕不同于庙院砖雕,主要体现的是甘谷的民俗文化,而且以花卉、动物居多,比如“福禄喜寿”、“五福临门”、“喜鹊闹梅”等,这些砖雕作品真实反映了甘谷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此同时,甘谷砖雕总是在较小的空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铜钱、佛尘、花蔓、李子等图案组成“前程万里”;笔、金锭、如意等图案组成“必定如意”;还有“十辈诸侯”、“十辈同居”等等。

甘谷砖雕是一种集书法、绘画、故事、传说、雕刻、建筑构图“六位一体”的民间艺术。在大像山鲁班殿规矩门上的一副对联:“其巧在古倕以上,所居介帝君之间”,刀法准确细腻,既点明了鲁班的历史功绩,又说明了鲁班殿在大像山石窟所处的位置,使人们在欣赏砖雕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祖国古老文明的伟大与神奇。

甘谷砖雕的技艺可分为浮雕、深雕、堆雕、透雕、圆雕和多层雕等,每件作品不仅可以独立成件,而且可以使一组砖雕作品相互组合,成为一件新的作品,看上去天衣无缝,丝毫没有拼凑之感。在用材上,甘谷砖雕十分讲究,要求所选的砖坚硬细腻,色泽黛青,“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是用材标准。在制作上,甘谷砖雕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打胚、粗雕、细雕、修补、磨光等多道程序。

四.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油炸洋芋

油炸洋芋

在甘谷县街头,常见一个个卖油炸洋芋片的小摊,油炸洋芋,其实甘谷人称之为油煎洋芋。他们把洋芋去皮后切成厚片或薄片,放在油锅中煎炸,待黄亮熟透后从油锅中捞出,稍凉一会,待变脆后,撤上用辣椒面、花椒粉、精盐等配制的调味品即可食用。这种油炸洋芋片,色泽美观,香味扑鼻,吃起来脆香可口,油而不腻。通常在街头卖的油煎洋芋是把洋芋切称较大块的,而还有一种是每年腊月时每家每户都通常煎些小快的,用来做汤菜。这用小块的也用于婚丧事中做汤菜。

五.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打卤面

先将芹菜、木耳、黄花、豆腐干、大肉等原料,不带汤炒成臊子,浇上稠糊状芡汁。再用麦粉扯面条,面宽2厘米以上,煮熟扯面,捞人大碗中,浇上臊子,调入油泼辣子、醋、盐等佐料即成荤打卤面。臊子中不放肉则为素打卤面。特点是面宽、臊子大、碗大、臊子稠,与面条紧紧粘在一起,味美可口,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

六.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酥圈圈

酥圈圈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泽金黄、香酥脆绵、油而不腻、耐存久放之长处。据传,酥圈圈是由清代大像山镇蒋家庄一姓李的厨师创制而成。王明玖是清朝末年伏羌(今甘谷)有名的厨师,以制作南式点心和酥圈圈而出名。他制作的点心、酥圈圈做工考究,点心甜而不腻,很适合当地的口味,因而方圆百里名声远播。他的名气被一位天水道台所闻,道台大人在某一年中秋节宴请政界名流,并请王明玖到府上治席,大家品尝他治的席后一致赞赏,这位大人非常高兴,脱口而出:“王明玖制作的点心和酥圈圈多像今晚的月亮。”从此,“王月亮”的名声传遍天水。

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环面呈橙红色。其制作工艺、用料十分考究,烤时掌握时间与火色,不焦不黏,熟透为止。鏊烤是酥圈圈制作常用的方法。在甘谷农村,金山酥圈圈制作亦相当普遍,一些农户制作的酥圈圈,虽制作工艺简单、粗糙,但风味别具一格。他们先用优质酵水提前发面(也叫起面),再用猪油、植物油和制油面,并上锅熟一碗清油备用。制作时,将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进干面粉和适量碱面,用力反复揉压,使面柔软绵韧而不沾手,再揉入适量清油、花椒粉、姜面、食盐等,以形成饼子的层次、颜色、味觉。烤制时,将揉好的面分成若干小团,然后做成轮胎状,用刷子蘸油在上面,就可入屉上鏊。有些农家妇女在烤之前,面内加适量鸡蛋,风味更佳。

七.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菜豆

菜豆是人们喜食的家常蔬菜,可供煮食、炒食、凉拌,还可进行干制、速冻等加工,是一种鲜嫩可口,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优质蔬菜,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甘谷菜豆生产基地位于南后山区,空气清新,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农田用水以自然降水为主,施肥主要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复合肥,且基地四周无污染源,产地环境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采用地膜覆盖种植,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 油菜后复种菜豆于6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收获上市。其产品色泽嫩绿、肉荚肥厚、皮色青翠诱人,纤维素含量极低,新鲜菜豆嫩荚富含叶绿素91.93mg、VC133.62 mg、有机酸172.0 mg、蛋白质含量高达4.27%、总糖为3.12%,含水量为90.24%,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提高免疫能力等药用价值,单位种植效益是当地小麦效益的10—15倍,其产品外销陕西、兰州、宁夏、青海等省区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八.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凉粉

秦安凉粉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考究,佐料独特。用荞麦制成的凉粉柔软滑爽,用豌豆制作的凉粉晶莹透亮,还有用扁豆、粉面等制作的凉粉。其中用荞麦制作的凉粉工艺复杂,风味俱佳。吃起来清爽可口,往往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九.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下曲葡萄

下曲葡萄产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下曲村,面积10018亩,年产葡萄约16000吨,形成了下曲葡萄万亩基地,基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土质纯净,土壤无污染,属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地区,基地所产葡萄以其色泽鲜艳,果形美观,香甜爽口,营养丰富,耐贮运等特点而远销国内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下曲葡萄”已有三十多年的种植史,由于多年来的规模化管理,已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自2002年以来在连年检测中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并颁发证书。选送的下曲(巨峰)葡萄在2002年中国农学会分会主办的全国首届贮藏保鲜葡萄品评会上荣获金奖,2003年“下曲葡萄”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已获专用商标权。

十.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天水凉粉

天水凉粉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考究,佐料独特。用荞麦制成的凉粉柔软滑爽,用豌豆制作的凉粉晶莹透亮,还有用扁豆、粉面等制作的凉粉。其中用养麦制作的凉粉工艺复杂,风味俱佳。荞麦凉粉是先把荞麦碾成荞珍子,去衣后,把荞珍子用手工碾成粉末,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用马尾编织的细罗过滤,滤出的精华部分入锅用文火熬煮,熬成稀粥状后舀入盆中,冷却后逐渐变得软硬适宜时,即可食用。食用时,可削成长条形薄片,也可用专用的“捞捞”捞成长粉条状,盛入碗中,调入油泼辣子、芝麻酱、醋、酱油、芥末、蒜泥、精盐、花椒面等佐料,吃起来咸、酸、香、辣、鲜诸味俱全。特别在盛夏时节,一碗凉粉下肚,全身凉爽,暑气全消。在吃主食时,配以凉粉,往往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