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市江宁区里哪里能买特产 南京特产在哪里买合适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市江宁区里哪里能买特产 南京特产在哪里买合适更新时间:2023-08-05 21:11:20

一. 江苏省 南京市 玄武 辣油小馄饨

南京人传统的小馄饨是用老式柴火烧出来的,在吃馄饨的时候喜欢放点辣油,“啊要辣油啊?”

店名:冠安红汤馄饨

地址:玄武区鱼市街56,4号

二.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雾里清茶

雾里清茶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雾里清茶其品质特点是:条直似花瓣、犹如牡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雾里青,属绿茶类。宋代叫“嫰蕊”,1990年代称“雾毫”。明朝中叶,雾里青经京杭大运河销往俄国。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园1508年)“雾里青”茶被列为朝廷贡品。(如今,皖南深山中还蜿蜒着一条古徽茶道)。清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从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至瑞典,再分销其他国家。1745年,(三百多年前)哥德堡号商船广州启程回国,不幸的是在离瑞典歌德堡港口几百米的地方触礁沉没。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深深的海底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在打捞上来的青花大瓷坛中发现许多青花小瓷罐,里面装的是茶叶。令人震惊的是,被海水淹没了200多年后,这些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通过瓷罐商标和专家的考证,这就是产于中国安徽南部高山云雾之中的极品名茶“雾里青”。当年,雾里青在欧洲被视为茶中珍品,价格十分昂贵,贵族以品“雾里青”为时尚和荣耀。不惜用同等分量的珠宝交换。

二十年前,因为一位老茶人的苦苦搜寻,曾经失落数百年的“雾里青”野生茶树在千米高山上重现身影。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在这位老茶人的帮助下,于2004年恢复了这一历史名茶的制作工艺。在当今手工消失的时代,雾里青茶完全遵照当年十般手工,三十七道工序而达到经典,云雾、野花、富硒地,孕育了传奇雾里青茶的高贵品质。

雾里青,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安徽省皖南仙寓山原始森林。位于北纬三十点五度和东经一百一十七点五度的交汇处,四周山峰耸立,云遮雾绕,天地葱茏,原始古朴。野生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高上幽谷中,优美 生态环境里,每一棵茶树让人感觉到大自然一尘不染的纯净和清新;有种超凡脱俗的奥秘和神圣。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雾里青"茶树,终年与阔叶林,野花等植物相拥相伴,和谐生长。山谷水气蒸腾而形成云雾,一年之中达200天之多,正值“雾里青”茶树萌芽期,受云雾的滋润,加之花香的熏陶,从而造就了“雾里青”茶的独特品质。

雾里清茶的品质特征:

1、干茶用力捻即成粉末,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绿完整。 鲜叶标准为全芽,芽头肥壮,芽长15~20mm。

2、汤色青碧透明,回味甘醇,富含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特别以其“富含硒”和“野花香”而成绝于世。

3、冲泡在杯中的雾里青不仅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而且还有一缕白色的雾气缓缓上升,久而久不散。一根根饱满秀丽的茶芽开始渐渐竖立杯中,宛如一群仙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

雾里清茶的冲泡方法:

1、依个人口味加雾里青干茶(3g-4g)放入玻璃杯中,干茶与水的比例直接影响茶的浓淡,一般的比例在1:50或1:80。

2、加开水(80℃-85℃左右)约1/3茶杯,摇动后。

3、待茶叶充分吸水、舒展,再加水至7-8分满,即可趁热饮用。 4、喝至剩下1/3茶汤,再加开水冲泡,这样前后茶汤浓度较均匀。

冲泡小贴士:

1、泡茶前,先以开水洗杯,将杯具温热后,再放入干茶。

2、雾里青以全嫩芽头为原料,冲泡水温不宜过高,80-85℃为宜,一般饮水机的温度刚好合适。

3、冲泡时,建议使用透明玻璃杯。朵朵茶芽袅袅浮起,好比出水芙蓉,赏心悦目。

4、可反复冲泡3—4次,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以及口感。

三.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寻访南京消失的土。

“小时候每年能吃上点花香藕,已经成为家里过节一份特有的情趣”,家住在江东路,今年51岁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谈起自己小时吃过的花香藕,王先生似乎仍历历在目,“每年只要到了中秋节,家里大人们就会买上花香藕、菱角找欢松献溃颐呛⒆涌删驼徘劳炖锶强墒俏颐呛⒆邮贝羁牡娜兆印!

王先生说,“后来渐渐地市场上这些东西少了,我们家里也就很少吃花香藕了。前段时间,突然很想吃,于是就为了买上几根花香藕,我可是找了几天跑了好几家农贸市场都没有买到,难道咱们南京这些土真的已经吃不着了吗?”电话那头王先生遗憾地表示。

除了花香藕,还有多少曾经存在您的记忆中、现在却渐渐从生活中远离的南京土?这些土是否牵起了您对往昔生活的一段回忆……

四. 上海市 长宁区 上海崩瓜

上海崩瓜因皮薄而脆,成熟后稍受碰击即会崩裂而得名,外形长圆,中部略粗,似橄榄形的马铃,又称马铃瓜。单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绿色,有浅色花网纹,皮薄而脆,瓤色淡黄,籽血红,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



崩瓜植株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如选择排灌条件好的田块,施足基肥,结瓜后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浓肥、化肥,抗旱要开沟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时宜在午后,以减少破裂。

五.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徐里石榴

萧县徐里石榴

萧县孙圩子乡徐里村地处山区山坡地发展杂果享有盛誉,“萧县葡萄,砀山梨,徐里的石榴盖满集”就是有力的左证。经过多年的发展,徐里现有石榴3000万亩,年产量达600万斤,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特殊的小气候,为石榴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产石榴个大、皮薄、汁多、味甘,历史上曾有贡品。徐里石榴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之一,据北京食品质量监督检查所分析,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有18种是人体所必须的,尤其是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含量较多,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多,每百克含有11毫克,最多可达24、7毫克。石榴可以止泻化淤、消渴祛火。研究表明,石榴皮、根对各种杆菌、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有一定疗效。酸石榴籽泡在优质白酒中,常饮,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常食石榴或常饮石榴饮料可有效的地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石榴成熟之际,适逢国庆、中秋两大节日。石榴还是人们全家团聚、宴庆佳宾、赠亲友的时令珍品

六. 甘肃省 兰州 安宁区 油炒粉

油炒粉为用卤猪油炒制的晾粉。凉粉为夏令应时佳品,可以充饥解渴,去燥消暑。在冬春之际,油炒粉热气腾腾,则更合时宜。凉粉为四时皆宜的美味食品。 昔日兰州上沟朱家庙、城隍庙的油炒粉风味最美。先在平底铁锅内烧开卤猪油,再把切成麻将牌大的方块粉分次放入锅内,加糖色、葱花、精盐、不断翻炒,直至金黄烫热,即可盛碗备食。依各人口味,调以辣椒油、麻酱、陈醋、蒜汁、精盐,即可食用。( 兰州)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八. 江苏省 苏州 张家港 弄里芹菜

弄里芹菜是凤凰镇凤星村(现金谷村)朱家弄种植的水芹,品质优良,在上海曹家渡、苏州南门等市场上享有盛名,称“弄里芹菜”。

弄里芹菜,历史悠久。相传宋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带兵驻守庆安,被金兵围困,军中缺粮,梁红玉率部遍寻野菜,至弄里一带见有大片野芹,味清香,采食充饥。以后,人们把野芹移植家种,称为“玉芹”。继后世代栽种,精心培育,一直至今。品种有大青种、小青种、红种、麻栗等,具有嫩茎(俗称白头)长、叶柄青、质地脆、香味浓、存放时间较久等特点。无论是清炒或与豆制品素炒,或与肉类混炒,都味道鲜美,各具风味;若在开水里稍烫后,浇上酱油、麻油等作料,拌作冷菜,则香脆、鲜嫩、爽口,能去腻、舒胃。是苏、锡、沪—带家庭日常生活和便宴常用的菜肴。

目前,弄里芹菜种植面积有100多亩,年总产值近150多万元,亩效益达万元以上,今后,弄里芹菜重点将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使传统特色产业得到保护、传承和开发,并且得到壮大,让当地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九. 广西 南宁 兴宁区 老友湿面

老友湿面是比较独特的一种食品,就是用和面了以后切成面丝。老友面(粉)本身源于邕宁的,故邕宁人在煮老友面(粉)时比较有心得。十个面摊十种不同的佐料,但是都是一样好吃。假如是煮八珍老友湿面,那个味道真的是“牟得顶”。人民旅舍旁的“肥妈宵夜档”也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现在也是第三代掌勺人“揸FIT”了。营业时间16:00——次日3:00,老板心情不好时不开档。

制作方法

取蒜末、豆豉、辣椒、酸笋、肉末用油爆香后,加少许酱油、糖,加入高汤烧开,放入湿面稍煮片刻,起锅,撒上葱花上桌。

来历

老友面(粉) 南宁市著名的传统小吃,是酸、辣、咸、香兼备的鲜香面食,有祛风散寒,通窍醒食和兴奋精神的作用。关于“老友面”的来历,民间众说纷纭。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食客经常去中山路一间小吃店就餐,久而久之,主客成了朋友。有一次,食客外感风寒卧床不起,店师傅听说后便给食客做了一碗面,放上酸笋、辣椒、豆豉、姜、葱等,食客吃完后大汗淋漓,全身感觉舒畅放松,连打一串喷嚏后风寒全好了,高兴之下给小吃店送去一块1“老友常来”牌匾。“老友面”从此得名。老友面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将精面粉加鸡蛋和面,反复搓揉,用竹杠反复压打,切成细面条,再以爆香的蒜泥、豆豉、酸辣椒、酸笋、碎牛肉、醋、骨头汤等配料与之烹煮而成。风味独特,闻之酸辣鲜香,诱人食欲;食之开胃解腻,回香无穷,并有祛除风寒之功。主料用米粉的,称“老友粉”。五六十年代起,一直由南宁第二饮食公司主营老友面(粉),其中以位于中山路的中山饮食店最为著名,老友面又称“中山老友面”,香港《文汇报》、广东《羊城晚报》和《南宁晚报》等媒体曾对其进行专题介绍。该公司制作的老友面曾获1997年杭州烹调大赛“中华名小吃”称号。南宁市制作经营正宗老友面(粉)的饮食店有:大同饮食店、共一饮食店、共东饮食店、杏花村饮食店、建政饮食店、安源饮食店、亭子饮食店等。

十. 上海市 长宁区 烘山芋

烘山芋”也称烤白薯、烤地瓜,上海人特别喜欢吃。特别是进入冬季,上海街头随处都可见到外乡人的烤山芋出炉。由于烤食山芋的甜度增大,格外香甜,远远即可闻到烤山芋的焦香。近年上海街头也偶见新的吃法,即将山芋入油锅炸,外脆内软,撒上少许酱料,十分鲜香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