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兴安岭夏天有什么特产 大兴安岭有哪些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兴安岭夏天有什么特产 大兴安岭有哪些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10-26 22:32:01

一.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漠河县 驯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形体奇特,肩高1米多,头似马,身似驴,角有许多叉枝,蹄宽大如牛,与麋鹿同有“四不像”的俗称。性情温驯,能负重物,冬天于雪地上奔走迅速,是拉雪撬的能手。乳汁可制奶茶、奶酷等食品,鹿茸有补气益血、强筋壮阳等药用价值。皮可制衣帽鞋靴,保温性能良好。

二. 北京市 大兴区 群酥之冠——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有外商称赞说:“红虾酥,不仅美国的王牌——金丝酥比不了,其他国家的酥糖也比不了。”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在制作上集中了传统工艺的精华,用料考究。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因酥糖表面光亮、外形饱满,还镶有白褐相间的条纹,宛若一只虾的中断,故名“红虾”
( 北京)

三. 北京市 大兴区 洪村大枣

洪村大枣,大兴区 , 又称“洪村脆枣”、“贡枣”,因产于黄村镇洪村而得名。个大皮薄,核小肉多,质细甜脆 , 果实呈圆柱形 , 果皮红褐色。单果重 7 克,纵径 3.15 厘米,横径 2.21 厘米。清嘉庆年间,洪村大枣已享誉京城。慈喜太后曾将此枣赐予外国使臣和朝中大臣,故洪村大枣有“贡枣”之说。此枣分白色和黄色两种 ( 村民称白口、黄口 ), 尤以白口为佳 , 果实酥脆 , 坠地即裂。百克鲜果含果糖 10.9 克 , 蔗糖 14.33 克 , 全糖 25.33 克 , 维生素 C437.18 克。现有 500 余年大树。洪村大枣是北京市政府正在挖掘和抢救的果树品种之一。

四.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加格达奇区 笨鸡炖尖蘑

笨鸡炖尖蘑

毛尖蘑中国唯一产地是大兴安岭。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慈禧太后派人到东北大兴安岭深山沟谷中进行采金生产。六十年后,人们惊奇的发现,在采金迹地——毛尖石上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蘑菇,清香溢人,采摘食用后,口感鲜美,味道极佳。由于产量极少,被地方-做为进贡食品,供皇宫享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人们对其成份进行鉴定后证实,毛尖蘑所含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是普通蘑菇的几倍至几十倍,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肉”、“蘑菇之圣”,是人们馈赠送亲朋的最佳礼品。

五.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呼中区 红烧猴头蘑

猴头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味道也特别鲜美,氨基酸种类多过16种以上,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矿物质成分。猴头还含有很多药效成分,它还具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及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病的功效。同时,猴头还含有多种糖类物质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曾被誉为“八珍”之一的猴头蘑,是东北大小兴安岭深山老林中的一种鸳鸯对口蘑,一般产在相对的两个山头之上。猴头蘑体呈圆形,似拳头大,菌盖有圆筒须刺,须向上像猴毛,根略圆尖如嘴,似猴头形状,故名猴头蘑,多数生长在深山老林的柞、胡桃、树等干枯部位及腐木上,喜低温。新鲜的白色,干后呈褐色。明、清时只茶宫廷王府中享用。解放后其制法在东北得到传播,各家饭店都经营此菜。因为它是稀有食物,又富有营养,因此“扒猴头”、“烧猴头”之类菜肴很快就驰名各地。北方地区的高级宴席上必用此菜。

六. 江西省 鹰潭 余江区 余江夏天无

余江夏天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夏天无”是一种原产自江西省余江县的中草药材,由于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节.就枯萎而难觅其踪,故得名“夏天无”。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夏天无的块茎中含有能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化学成分,对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中风偏瘫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余江县有记载的用药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年间。余江县是全国最大的夏天无种植区,2008年人工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药材450多吨。.

余江夏天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杨溪乡、马荃镇、春涛乡、平定乡、潢溪镇、锦江镇、黄庄乡、画桥镇、高公寨林场、洪湖乡、余江县水稻原种场、刘家站垦殖场等13个乡镇场所辖行政区域。.

七. 北京市 大兴区 蝴蝶酥

原料:面粉、白糖、白油、蜂蜜、桂花掌故说明:北京的特色风味小吃,蝴蝶酥因其状似蝴蝶而得名。其口感松脆香酥,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桂花香味。制作方法:将糖用水化解,再加入白油和面粉进行揉搅,至面团均匀滋润不粘手为止,用白油、蜂蜜将糖化开,放入面粉和桂花,搅拌均匀制成馅料待用;将面团摘剂擀成皮,包上馅料,封严系口;将包好的半成品擀成薄圆饼,用刀切成平均的四条,较大的一条面朝上,并将四条条面的两侧中点刷上水,把四条面相互粘牢,呈皮馅分明的蝴蝶状;将蝴蝶酥坯料送进230度炉温的烤炉中烤成表面乳白色出炉即成。

八.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呼玛县 飞龙鸟

产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飞龙鸟,属于鸟纲松鸡科,体形很象鸽子,体重在六两到九两之间,肉质洁白细嫩,前胸肌脯硕大丰满。它的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就象龙爪一般,故取名“飞龙鸟”。飞龙鸟多栖息于灌木丛或松桦树混交林中,雌雄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有“林中鸳鸯”的美称。

“飞龙”常作为上等汤菜,肉雪白细嫩,味道鲜美异常,沁人心脾。

飞龙鸟,属于鸟纲松鸡科,体形很象鸽子,体重在六两到九两之间,肉质洁白细嫩, 前胸肌脯硕大丰满。它的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就象 龙爪一般,故取名“飞龙鸟”。它身上的羽毛色泽光亮美丽,特别是雄鸟,头上有几 根主翎,如凤冠在头,毛色也比雌鸟好看。由于飞龙鸟飞行能力差,一般一次飞行 二三百米就要落下,所以,为了适应环境,以防天敌袭击伤害,飞龙鸟的局长毛颜 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春夏之时,呈红褐色,上有红、白、蓝、黑色小斑遍 布全身,与大兴安岭棕色森林的自然色彩相似;秋季,其毛色最漂亮,羽毛五彩缤 纷,七色斑点布满全身;到了冬季,羽毛全变成 了褐色,正好与松树、白桦树混交 一起的颜色差不多。这样,飞龙鸟在大自然界生存,就很难被发现。飞龙鸟多栖息 于灌木丛或松桦树混交林中。雌雄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如丧偶,另一只就会终身 独守,矢志不移,故有“林中鸳鸯”的美称。飞龙鸟被人们誉为“禽中珍品”。

在大兴安岭地区,“飞龙”常作为上等汤菜。其肉主要用于做汤。做时,将“飞龙” 肉切成丝或小片,待清水煮沸后,将肉下锅,加少许盐,再烧开即成。用一般动物 的肉做成的汤,都呈乳白色,而“飞龙”汤则是清汤。做一锅“飞龙”汤,无须加 任何佐料便满室飘香,打开锅盖,汤水清澈见底,“飞龙”肉雪白细嫩,味道鲜美异 常,沁人心脾。如将飞龙鸟肉与其它肉一起烹调,则它肉亦有“飞龙”肉之香。

九.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漠河县 马爬犁

马爬犁是北极村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它不仅用于倒套子(采伐树木),也同时用于冬季其他运输之用,也是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马爬犁在漠河几乎每家都有,它早已成为北极村人冬季生产生活时刻不离的运输工具。

爬犁制作比较复杂,主体部件由爬犁挺、爬犁底、爬犁脚、爬犁盖子、爬犁腰子、斜拉杆、横梁、拉杆构成,附属部件有:垫墩、爬犁翅子、倒挂子、滑圈等。

爬犁挺是马爬犁的主体,由桦木制成,10厘米见方,长约2米,宽80~90厘米。头部翘起成半圆型,高80厘米左右。顶部有横梁连续。爬犁挺下由钉固定有爬犁底,爬犁底是两片与爬犁挺同宽的长铁板,早期由铁匠打制而成,现在多用汽车废弃的弓片子改制而成。爬犁挺上等距离凿铆安设爬犁脚,每侧4~5个,高约20厘米,每侧4个,爬犁脚上安设爬犁盖子,爬犁盖子为两块14~15厘米左右的桦木板,后面与爬犁挺后部略齐,前面大约与圆弧相抵。爬犁腰子是连接两侧爬犁挺的关键部件,由直径6~7厘米的柳木制成,制法早将鲜柳木砍回,经水煮或火烧,将其软化,刀削至半,碱扣于两侧爬犁脚上端。一般与爬犁脚数同,两侧绕回后,重叠捆紧。为了加强弯起的爬犁头,还要于两侧自爬犁顶与第二个爬犁脚之间各加设一根斜拉子。用于套马的拉杆也由绳索系于第二个爬犁脚下部,拉杆上前部与下中部各有一铁环,用于套马。

爬犁翅子一般用于拉草等散碎物,类似于车的护栏。垫墩则专用于拉圆木,材料为一根与爬犁同宽的木头,高约30多厘米,中部砍成凹形,便于稳妥地放上木头。在拉6或8米原木时要带上倒挂子,使整根木头悬空,马拉时可省力。倒挂子就是一张简易的小爬犁,长约1米,宽与马爬犁相同。由两根削成高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左右的桦木方子做挺,下面也钉有爬犁脚,前后各有一根腰子或凹槽,或凿铆镶嵌于爬犁挺上,中间放置垫墩。连接马爬犁与倒挂子的是两根等长交叉的棕绳,棕绳之所以交叉,目的是为了转向同步。

马爬犁是倒套子的主要工具,所谓倒套子就是早年北极乡农民上山采伐,运木头。在倒套子时,马爬犁头部的横梁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环型皮套和一条一头带铁钩,另一头为铁环的铁链。环形皮套是用来插斧子的,在行进途中或不用斧子时,可将斧子把插于皮套之中;那条铁链则名叫“滑圈”,它的用途主要是在爬犁装上木头下山时,套在爬犁底上,起到增大摩擦,减缓下山速度的制动作用。避免因坡度大产生的巨大惯性导致溜坡等危险。

近几年来,随着小四轮车大量普及,马爬犁在北极村人的生产生活中作用有所降低,但由于在冬季启动小四轮车极不方便,因此,马爬犁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旅游业的兴起,乘坐马爬犁在森林雪原中驰骋,成为北极村冬季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受到游人的普遍喜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