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义贞丰特产有哪些东西 贞丰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义贞丰特产有哪些东西 贞丰特产有哪些土特产品更新时间:2023-11-02 14:47:03

一.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苗家腌食

腌 鱼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它色鲜味浓,吃起来爽口畅心。苗族人民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将捕捞得的鲜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 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甜酒抹上,或糯米粉放在鱼上面,一层鱼一层甜酒糟,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就可取出来用油煎吃,也可生吃。隔年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腌 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兴义刷把头

兴义名优小吃刷把头,因外型如刷把之头而得名。刷把头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其主料为竹笋、瘦肉、面粉、鸡蛋。优质竹笋经水氽漂,用猪油烹出香味。人工扦成的面皮,薄如甲纸,关似荷叶,合成时,先放瘦肉,再放竹笋,捍拢成型上蒸笼,猛火蒸数分钟即可。与刷把头匹配的蘸水淋入陷内,其味鲜美异常。曾评为贵州省名优风味小吃一等奖。( 兴义)

三.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兴义羊肉粉

兴义羊肉粉,风味异常,以羊肉煮熟冷却切成薄片,配以鲜羊旺及多种佐料,其味麻辣、鲜香。( 兴义)

四.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顶坛花椒

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顶坛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州顶坛花椒,顶坛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以其颗粒硕大、麻味纯正、清香扑鼻、颜色青绿,含有人体必须的

VB1、VB2、VE等维生素类黄酮、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及亚麻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料树种。

贵州顶坛花椒基本信息

学名:Top Chinese prickly ash green food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科名:芸香科 Rutaceae

贵州顶坛生态习性

顶坛青花椒植株较小,根系分布浅,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路旁、地边、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栽植。山地建椒园,一般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在山坡地中下部的阳坡和半阳坡,平缓地、梯田坎边、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石灰质土也是栽植花椒的好林地。 喜光,适宜温暖不太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抗干旱但不耐涝,长期积水地带可致死花椒树苗。

贵州提出顶坛花椒形态特征

顶坛青花椒的特征与识别顶坛花椒是竹叶椒的一个变种。常绿灌木,高2~2.5m,稀4~5(7)m;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扁,红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叶轴无刺,小叶背面均无小刺;小枝、叶及嫩枝均无毛或偶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11片,少数多至5~11片,翼叶明显,宽处约2—3mm;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通常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9em,1.5~2.5Cm,干后叶缘向背面明显反卷,顶端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最直,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青绿色,粗糙,边缘有不规则之疏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小叶叶柄短约lmill或无。聚伞状圆锥状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多花,有小花20一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约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丝细长,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药隔顶端过1天后变为黑褐色的油点;不育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不育雄蕊短线状,早落。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单个直径约4—5mill,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8月。

贵州顶坛外形与感官特征

一是花椒树冬天不落叶,四季常绿;二是顶坛青花椒经过长期自然淘汰和人为选择,形成了一个青叶椒的新变种。与竹叶椒原品种相比较,叶片的叶轴及小叶稀刺或光滑无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小花数目较多,果熟时果皮常为橄榄绿色,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香味浓烈,油多味麻,具有“吃在口里,麻在嘴上,热在身上但不上火却凉在心头”的特点,

贵州顶坛花椒分布和生长环境

顶坛青花椒是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湖南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 , 受其独特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 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 , 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由于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 ,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 因此 ,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顶坛青的这些特色资源 , 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 , 将对缓解这些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压力巨大的矛盾 ,... 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 , 改善地区生态、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顶坛花椒原产地及发展史

顶坛花椒原产地:贵州省兴义市贞丰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叫报功寨组29号人家姓冉名叫冉茂材的从1990年开始培育种子育苗逐渐改变花椒变种后来整个顶坛片区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花椒。

1991年称贵州贞丰县为“中国花椒之乡”,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属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1992年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顶坛青花椒的原产地顶坛青花椒茂材苗圃基地里每年都销售三百多万株顶坛青花椒苗圃出去,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2007年,贞丰县的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5.3万亩,已挂果6万多亩,花椒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 靠种花椒,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昔日岩石裸露的云洞湾村, 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为此,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随着顶坛花椒知名度的提高,市场上冒充顶坛花椒、顶椒的产品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顶坛花椒的声誉和当地农民的利益,给“顶坛花椒”品牌创建也带来不少威胁。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顶坛花椒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贞丰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1年成功注册“顶坛”商标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事实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关部门申请“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通过多年努力,日前,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黔西南州首个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序列的名特优农产品。

顶坛花椒产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 贞丰县北盘江河谷地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小小花椒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据统计,至2008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1.5亿元。核心产地顶坛片区单花椒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云洞湾村年人均收入则高达30000多元。

贵州顶坛花椒栽培管理

花椒树栽植方法花椒树栽植方法应因地制宜:一般建园要坐北朝南。行距3米,株距2米,每公顷可栽850多株。考虑到花椒园产量和花椒采收期早晚搭配,花椒各品种成熟期的早晚要配置好。栽前要预先挖好定植坑。坑挖60厘米见方,上面表土放左边,下面生土放右边。表土加肥料,回填到坑底。生土填到上头,便于土壤熟化。栽植深度要照苗木原土痕栽。太浅了不抗旱,太深了不发苗。栽植方法要推广“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这些细小环节,对花椒树以后生长影响很大,栽植时要特别引起注意。顶坛花椒园株行距图,顶坛花椒园株行距花椒栽培,建园行向株行距。栽植密度要合理,株距要小行距大。每公顷可栽九百四(株),行向坐北朝南行。行距四米至五米,株距二米或三米。平地要多栽,山地椒园适当稀。 栽培花椒先挖坑—坑深30十(厘米)分两层,上层表土放左边下层生土放右边,/:层表土加肥料,肥料拌土拌均匀,肥土回填到坑底;生土填上好熟化,坟好灌水要沉实;栽树从上挖小坑.裁后填封细土栽植深度图,栽植深度正好2.太深3.太浅花椒栽培例,栽得浅了不抗旱,栽得深了不发苗,土埋深浅原土痕,冬季防寒埋土堆,栽植深浅要注意。栽后天旱树易死。小树埋深不透气。浇水过后培细土。翌春解冻刨土堆。栽植方法础出尝当之图“三埋二踩一提苗”栽植法花椒栽培例,树坑刨好作丘状,位置放好埋上土,再埋土来再踩实,最后埋满作树盘,栽植方法有讲究,再把树苗放丘上:埋土提苗用脚踩:三埋二踩一提苗:浇水渗后细土封。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橘颂饼

是东湖风景区听涛酒家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 武汉)

橘颂饼是湖北武汉地区的一种美食,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创制的名点,造型别致,色泽诱人,甜酥脆香,美味可口,饼形似橘,红中透白、颇具红橘傲霜之态。橘红是油炸的结果,霜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诗《橘颂》命名,颇有诗意。也是来赞颂屈原的名诗。

制作方法

制作原料:精白面粉二百克,盐十克,白糖半斤,香油五百克。

橘颂饼做法跟东坡饼有点类似,主要是油炸,多一道蒸的工序,味道更正点,不愧为武汉经典美食之一,本食谱由湖北网严伟索厨师经多年研究写出。

制作方法:用温水和面,直到面的湿度正好,不沾手,擀成直径为15厘米厚度3厘米的圆块,周围倒上香油,用手抹匀,然后相对地由两边向中间挤压,形成一段弧度,适当挤压顶部,使其有小面积的突起,再抹上一层香油,周围全涂上,用手捏一下,使面饼象橘子的形状。

将其放入油锅中炸1分钟,面色稍见黄色便捞起,周围洒上少许干面粉,撒少许白糖,再放微波炉里蒸5分钟取出,入盘,一个完美的橘颂饼就诞生了。造型别致,色泽诱人,甜酥脆香,美味可口。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义市 贵州醇

贵州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醇酒是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冽泉水,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精酿而成。酒香持久,加冰加水色味不变,优质实惠,酒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铁盒装更显高档,时尚,很切合现代年轻人婚礼时尚简约的风格产品。贵州醇开创了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先河,被称为中国白酒酿造工业史上的一次革命。荣获一九八四年中国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

贵州醇酒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冽泉水,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工艺精酿而成。贵州醇酒具有酒体清澈透亮,味醇绵甘爽,浓香馥郁,酒度低而不淡,加水加冰色味不变的特点

。是优质实惠,风格独特的豪饮佳品。“贵州醇”以其独特的风格一经投放市场,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贵州醇的研制成功,被称为中国白酒酿造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创了白酒优质低度的先河。“贵州醇”等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贵州醇,清凉或微黄透明、香气独特、优雅舒适、味绵甜细腻、香味协调、回味清爽、较悠长,具本品风格。作为贵州浓香型的典型代表,自1983年首度以35度贵州醇开创中国低度白酒先河以来,就一直为探索具有典型贵州特点的浓香白酒而努力。贵州醇背负着白酒业原本的浮躁和不理性,背负着新工艺白酒对传统工艺白酒的冲击,贵州醇始终在坚持传统工艺白酒的提纯和创新。
产品标签
净含量:750ml
特征:酒度低而不淡,酒味香而持久,加冰加水色味不变。
原料:水,高粱,小麦。
酒精度:35%vol
生产商:贵州醇酒

行业地位

2010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 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其品牌价值在200强中名列第86位,品牌价值为10.29亿。
2010年2月2日多彩贵州百强品牌颁奖典礼上荣膺多彩贵州十大名酒品牌排行第五位。

七.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东西湖葡萄

东西湖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西湖葡萄

武汉市东西湖区巨龙海葡萄种植协会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八.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特色为“皮薄、汤多、馅嫩、味鲜”。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 武汉)

。“四季美”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隆,越做做红火,由原址迁到汉江路与中山大道交汇之处,现在已有三层楼做营业专厅,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宾客如云。

九.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十.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九九夜来香鸭脖

九九夜来香的鸭脖子味道很不错,特别是辣味卤得很进,所以就算是微辣的就能让人辣得受不了,要是吃辣的说不定就会辣得跳脚了。这里除了鸭脖子还有不少卤菜的选择,比较喜欢吃这里的鸭舌,如果说鸭脖子是一道下酒的好菜的话,我个人认为鸭舌要比鸭脖子更适合下酒,因为鸭舌更脆更有嚼劲,而且这里的鸭舌肉还比较多,吃起来辣得很够味。这里的鸭肠也不错。这里的卤藕也很好吃,和周黑鸭的有的比,还有卤香干也不错,卤鸭汤的味道全渗进去了,很好吃。在这里的鸭脖子也有真空包装的,不过好像还是精武路的外地人买得比较多,毕竟那里对于外地人来说算是比较出名的。九九夜来香的鸭脖子的价格和精武路的一样,10元三根,不过要送人的话,还是牌子响亮点比较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