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方特产带货 大方县山里人家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方特产带货 大方县山里人家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8 17:39:57

一.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腐

产地:中国贵州大方。

工艺:以当地所产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高温熬浆、去渣过滤、分离结皮,将制成的豆油皮以人工卷制成棒状,然后经烧烤、干燥后,即得豆棒成品,一般每入根豆棒以竹签贯穿成排,便于保存、外运。每根长约50厘米,直径约4厘米,表色金黄,油润光亮,层次分明,表里如一。

吃法:食用前,先上锅蒸软,使之膨大,再切成所需形状,用开水煮或温水泡,洗净后氽汤,或与肉类炖、烧,其味鲜美。

特点:烹调成型好,不稀散,食味鲜嫩可口,软绵细致,味香清爽,咀嚼有劲。

二.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皱椒

大方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方皱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方种植辣椒历史悠久,线椒、皱椒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大方县志就有海椒(辣椒)的记载。据传,明朝贵州宣慰使、大方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带去大方干辣椒,朱元璋吃后感觉又辣又香,见大方辣椒浑身发皱,故称其为“皱椒”,从此年年索贡。因此大方辣椒又称“贡椒”为中国七大名椒之一。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以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从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以后,贵州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几省辣椒种植普片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大方)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

皱椒又名鸡爪辣、线辣,是贵州大方县内传统,其中又以大方鸡场乡的鸡爪辣最为出名。鸡场乡大部分的土壤、土质均非常适合皱椒生产,而且农户有种植习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本店大方鸡爪辣就是店主的老公专门开车到大方鸡场乡选购的。鸡爪辣维生素C含量高,颜色鲜红,体长多皱,肉质厚实,具有香味浓、辣味适度的优点,是佐餐调味的佳品,国内比较著名的贵阳老干妈品牌辣椒系列就是用大方鸡爪辣为原料的.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欢迎,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地域范围

大方皱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大方镇、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东关乡、竹园乡、响水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乡、牛场乡、高店乡、小屯乡、理化乡、鸡场乡、凤山乡、安乐乡、核桃乡、八堡乡、兴隆乡、果瓦乡、大山乡、雨冲乡、黄泥乡、大水乡、沙厂乡、普底乡、百纳乡、三元乡、星宿乡36个乡镇。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靠六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与纳雍县为界,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七星关区相连,大纳、贵毕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方沙、方纳公路东西延伸。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区域生长面积3502平方公里。大方皱椒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达3416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大方皱椒呈长线型,一级辣椒平均长度21cm,最长28.3cm,外观整齐、美观,弯曲程度不大,皱折均匀,颜色鲜红,外表光洁。 内在品质指标:大方皱椒入口后辣味适中,香味浓厚,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大方皱椒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益矿物元素,脂肪含量低,粗纤维含量较高。其中,粗脂肪3.2-4.8%,粗纤维21.48-31.2%,磷2700-3400mg/kg,镁1594-1950mg/kg,钙673.3-900mg/kg,铜9.0-11.3mg/kg,铁73.35-78.00mg/kg,锌18.00-28.93mg/kg。 红色素的含量在2.5%-3.0%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 (4)大方皱椒生产严格按照NY5229-2004《无公害食品辣椒干》、DB52/T462-2004《贵州省优质辣椒干》的规定进行生产。

三.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核桃工艺品

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又有万岁子或长寿果之称。据(民医别录)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植,移植秦中,渐及东土。"张骞将其引进中原地区时,名曰‘胡桃’据史料记载,公元319年晋国大将军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因其忌讳‘胡’字,故将‘胡桃’改为‘核桃’,此名一直延续至今。胡桃分为能吃的泡核桃和不能吃的铁核桃(俗称夹壳核桃)还有一种野生山核桃。中国人把什么都叫文化,其中玩也是一种文化,核桃也有它的文化,古时,人们把玩山核桃称作‘揉手核桃’又称‘掌珠’。中国人玩山核桃也有传统,至有历史追溯起来,它源于汉随,流行于唐宋,胜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承下来,形成了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文玩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玩山核桃达到鼎盛时期。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亲自操刀雕刻山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于民间。

清朝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而且还将山核桃制品摆放在帝王神龛之上,因为核桃在民间被老百姓当做吉祥的化身,核谐音‘和(合)’寓意合家欢乐,和和睦睦,家和万事兴吉祥好运,逢凶化吉之说,所以帝王们将其作为驱邪呈祥,保佑平安之物摆放于宗庙之中。核桃工艺品在清朝盛行一时,制作工艺得到很大发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典上,中央赠送给特区政府的礼品中也有核桃工艺品。

在我黔中大地,核桃到处都有。在旧社会贫苦百姓买不起高档饰品,也有将核桃制成各种装饰品,就笔者所知的都有手链、胸饰、项链、葫芦等,还有将核桃制作成手搓陀螺等玩具。在民间一直都将核桃木当作吉祥之物制成新婚喜床,取意和和美美多子多孙之意。如今这些好意头仍一直被人们沿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核桃工艺品的加工技术也越来越精湛,品种也越来越多。核桃工艺品是精选优质野山核桃为原料,充分利用其外壳坚硬、耐磨,内部花纹自然、古朴的特点,经切片、挖仁、干燥、粘接、上漆抛光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所有的核桃工艺品都保留了核桃果的原始外形和花纹,使其造型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天然的美感和自然的镂空效果,是集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观赏性于一生的高档民族手工艺品,使之成为馈赠亲友、商务交往、室内装饰、家居陈列的首选礼品。

由于今后人们种植核桃考虑其经济效益,不在种植铁核桃,所以核桃工艺品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其加工工艺通学易懂,适于大批量生产,甚至出口创汇。如能得到政府支持,办成一个加工厂,也可解决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核桃工艺品打造成大方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也未尝不可,为大方的地方经济加一根薪,为奢香故里,古彝胜地添一抹色彩。

四.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阁丫黄粑

大方阁丫黄粑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阁丫黄粑成品呈杏黄色或樱桃色,口感上乘,软糯绵韧,滋润甘甜,食之颇能体味生活之甜蜜。

黄粑,是每一个大方人都享用过的小吃,它象征着五谷丰登和合家团圆的吉祥之意。古老的方法是将粳米、糯米、大豆等磨成浆,经大火蒸、文火旱而制成,故俗称黄粑为“旱黄粑”。如今有机器可借仗,便只需将上述原料打制成粉,加水加糖揉和成团,用玉米叶包好蒸、旱即可。

大方黄粑之中,“阁丫黄粑”享誉最高,邻近各县皆闻其名。

阁丫驿系奢香所开九驿之一,现属东关乡。此地出沙水,其味甘凉,惟因是故,做出的黄粑口感上乘。成品呈杏黄色或樱桃色,软糯绵韧,滋润甘甜,食之颇能体味生活之甜蜜。相传黄粑就是驿使的主要食品之一,因为黄粑便于携带,久存不干。阁丫黄粑之所以闻名,就是奢香九驿成就它的。

五.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大方臭豆腐干

大方臭豆腐干

大方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每个地方都有。但大方县的豆腐不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吃法多样,富有特色。

历史悠久的臭豆腐干就是大方豆腐中最有名的一种。臭豆腐干在大方存在了多久,当地的老百姓也很难说清楚。只是传说很多年前,县城一家豆腐作坊有一天豆腐做得过多,未卖完。到第三天取出来看时,豆腐已经发霉长毛了,可是却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抹上食盐用木炭火烤后出售,结果因其别有风味,很快就卖完了。这就是大方县“臭豆腐干”的由来。

“臭豆腐干”名曰臭,其实不臭,相反有一种独特的香味,颜色微黄,质地酥嫩细腻,食之清爽适口,并且还易于保存。

现成的豆腐干有炒食、炸食等多种吃法,烙锅豆腐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城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这样的小摊:铁炉子上支个烙锅,小板凳围在四边,嫩黄的臭豆腐在烙锅上烤着,掌铲的多是些大妈、大嫂。大姑娘、小媳妇们上下班的路上总会在路边的摊摊上要上几块。烤好的豆腐干,佐以辣椒、花椒、食盐等调料,味道更为鲜美。客人边吃边聊着家常,摊主则在一旁不时地给豆腐抹点菜油、翻动着已经烙好了的豆腐。就是在这样的小摊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近几年来,大方人又开始流行吃糍粑豆腐。糍粑豆腐就是臭豆腐烙过后,用小刀划破,塞入馅子,最后再在豆腐干外面裹上一层糍粑。这种糍粑豆腐,要求是现舂的糯米粑粑,用汤圆粉调制成的糍粑过稀,包的豆腐较难成型。糍粑豆腐,可烤食,也可炸食,炸的时候特别讲究火候,技艺较好的师傅炸出来的糍粑豆腐,外表油黄,口感酥脆,豆腐吃起来却有些软绵。

六.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糍粑豆干

糍粑豆干是以豆干延伸的一种,先做好拌料,然后将拌料夹在豆干里面,最后又用糍粑未干之前把豆干包住,就这样一层层的包裹,上火烤上一块,有馅料的辣味,有豆干的香味,还有糍粑的软糯。。。

七.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棒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豆皮紧裹成棒,风干后即可,吃的时候拿下一根,用水泡开,然后切成片,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可是,这切豆棒可是个费力活。。

八.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豉

大方豆豉是其豆制品系列产品中最独具特色的一种产品,具有“食一粒而知其味,尝一箪而恋其香”的传统风味。豆豉的制作也很有讲究,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以后才开始做豆豉称腊八豆豉,正月后做的豆豉称桃花豆豉,夏秋两季也可制作,但质量都次于腊八豆豉。豆豉既可以制成蘸水,也可以用作火锅底料等多种食用方法,能增进食欲,有益健康。

大方豆豉粑是用豆豉加工而成,在豆豉未干之前打成的,没逢做油辣椒的时候切上一块放入里面,可谓是飘香四溢!

《贵州通志·风土志》载:“豆豉各州县产,以大定(大方)为最佳。”

九.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海马宫茶

海马宫茶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右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茶园三面临山,一面通向河谷,海拔高达1500米左右,山高云浓,溪水纵横,年均气温13℃左右,全年有效积温4670℃,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为贵州省较寒冷的高湿茶区。然而茶园三面环山却构成一幅天然屏障,阻挡着寒冷空气的侵袭,再加上境内植被茂密,形成小区气候条件独特。而且海马宫茶园成土母质为砂页岩,土质疏松,钾元素含量丰富,达127ppm,pH4.6—4.9,适于茶树生长。

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一级条为一芽—叶初展;二级茶为一芽二叶,三级茶为一芽三叶。这与清光绪(公元1890年)《铜仁府志》所说的:“茶叶以背有白毛者佳,宜谷雨前数日采之”相吻合。

海马宫茶加工工艺分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再复炒、再复揉、烘干、拣剔等工序。具体做法是:

杀青,在锅径35—50厘米平底新锅内进行,锅温140℃左右,投叶量700克左右。要求杀透杀匀,当叶面光泽消失,茶香透露,起锅乘热进行初揉。当芽叶成条即进行渥堆,就是将茶叶捏成小团,用干净白布包裹好,放在盆内,压紧渥堆24小时,揉捻叶在渥堆的湿热条件作用下,形成了海马官茶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渥堆好的茶叶,再经反复二次揉捻和炒干,达到揉紧条索、蒸发水分、增进香气的目的。最后的烘干工序是在灶上进行,采用文火慢炕,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以达到香高味醇和足干的目的。足干叶经过拣剔过筛,剔除组叶杂物,筛去碎末,分级包装贮藏。加工海马宫茶全过程历时30多小时。

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香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十.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豉粑

大方豆豉粑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大方豆豉粑具有健脾开胃,助消化,促进食欲的功效,是烹调调料之一,在贵州省内外颇有名气。

豆豉粑是豆豉的衍生品,豆豉一年四季均可制作,但一般以在冬季其香味、质量最佳,其他季节由于气温高,豆豉发酵酵快,味差并稍带苦味。豆豉制作应选择粒大饱满、无虫蛀、无霉烂变质的大豆,用清泉水浸泡24小时后用大火蒸制20小时之后选择竹筐类易散发热量的容器,铺垫豆豉叶,让其自然发酵,成熟后将豆粒放入石碓中加入一定量食盐捣细,再发酵1个月左右。待天气晴朗时,将发酵好的豆豉取出捏成长方形的小块并抹光滑,放置在太阳下晒,随时用少量菜油抹面,并用木板轻轻将每面拍紧再晒,使之紧实不开裂。当水分降到20一定程度即可包装贮藏在通风干燥地方。 即成为豆豉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