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亭区源聚土特产店 山亭区土特产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亭区源聚土特产店 山亭区土特产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4-01-22 20:59:21

一.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博芳大姜

博芳大姜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以“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天然水源”为基础的种植模式,辅以严格的种植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生产出放心的“博芳”牌无公害生姜。

二. 河南省 开封市 龙亭区 薰鸡丝烩腐皮

薰鸡丝烩腐皮薰鸡丝烩腐皮为开封风味菜肴,其特点是腐皮光滑,薰香味鲜。制作时先将薰鸡剔骨,切成一分见方的长丝,腐皮切成一寸半长、一分宽的长条,放入开水盆里下碱面搅匀,换水除碱味后用开水养住备用。锅放火上,添入清汤,加进佐料。汤沸后勾入流水芡,放入腐皮,待汤沸时下入鸡丝即可食用。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猇亭区 三峡苕酥

提起三峡,当然不能缺少三峡苕酥。三峡苕酥是以三峡地区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精选三峡地区沙土鲜红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优质鲜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三峡苕酥保留了鲜红苕熟化后的特有香气和风味,口感酥脆,甜味适中,爽口化渣,老少咸宜。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包装古朴精美,地域特色显著,深受本地市民和来三峡旅游的中外游客的青睐。

苕酥典故:

嘉靖年间,章太后来到三峡夷陵郡游玩,见当地盛产红苕,突出启想。 她命夷陵、长阳、长乐(五峰县)所有食品作坊师傅三日之内做出“吃苕不见苕”的糕点。土家师傅詹多也是作坊的一员,其妻见他三日未归,便带煮熟的红苕偷偷送去充饥;夫妻俩互相推让,不小心弄破了红苕皮,摔入糍浆中,詹多忙品尝糍苕,味美馨香,便灵机一动,悟出了配方。众师傅齐心合力,采用红苕,糯米,鸡蛋原料做出了“有苕不见苕”的糕点。太后尝之,赞不绝口,遂提名为“三峡苕丝糖”。回宫后,她令人把“三峡苕丝糖”记入宫中食谱。

后来,詹多特将些配传于三峡民间,流传至今。

四.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寿字鸭羹

寿字鸭羹

原料:白煮鸭脯250克;瘦火腿40克;水发口蘑15克;鸡蛋清3个;水发冬笋15克

制法:鸭脯、冬笋切成丁;火腿切条;口蘑一片为二,与冬笋用毛汤汆过;蛋清打成泡糊,放入抹

好油的盘子,修成直径15厘米,厚1厘米的圆形,上面用火腿条摆成“寿”字蒸2分钟取出;勺内加入三套汤、鸭丁、笋丁、口蘑、料酒、精盐,烧开去沫,倒入汤盘,将蒸好的“寿”字推入盘内即成

特点:该菜为寿宴中主菜。菜品色彩鲜艳,做工讲究,口味清淡,肉嫩汤鲜,营养丰富。

五.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水泉地瓜枣

水泉地瓜枣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的。水泉地瓜枣是利用地瓜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美味保健食品,甜软韧香,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水泉地瓜枣因其上布满一层白粉霜,看似柿饼,吃如软枣,十分好销。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添加,是纯天然食品,产品大量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

水泉地瓜枣加工方法如下:

1、选料。选取经过一段时间贮存、淀粉转糖后的细长地瓜为原料,并要求无虫害、无病斑。

2、熟化。就是把地瓜煮熟。最好用大锅煮,煮时把大、中、小不同规格的地瓜分开煮,不要煮得过分 烂熟。煮时不盖锅盖,最好用一块无毒新塑料薄膜盖起来,围锅沿用绳扎紧。煮熟后待不烫手时即可趁热剥皮。

3、切片。已剥皮的熟地瓜冷透后可用刀切成宽4厘米、长8厘米的薄片。

4、晒制。将切片后的地瓜置于通风处晒干,也可以放到房上晒,但应注意防尘(最好在无风无灰尘的晴天晾晒)。也可以用烘干机烘。待8成干、手折弯而不断时,就可以收存了。注意不可晒至10成干,10成干的地瓜枣不能泌出白粉。

5、封存上粉。将8成干的地瓜枣放入缸中,用一木盖盖住缸口(不必密封),放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待缸内地瓜枣长出一层白粉时,地瓜枣就制成了。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龙亭区 灌汤小笼包子

灌汤小笼包子包子是开封的传统食品,早在北宋东京市场上已有售卖,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东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东京第一"。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

本世纪20年代,名厨黄继善创办"第一点心馆",主营灌汤包子。30年代,他适应市场需求,对包子的制作方式加以革新,将原来用半发面制皮和瘦肉掺猪皮冻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面酱、小磨香油等制馅,改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精为馅提鲜。通过"三硬三软"和面,使面皮筋韧光滑,不漏汤,不掉衣。还改大笼为小笼蒸制,就笼上桌,旋吃旋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热度和形状的完美,又便于经营,备受顾客欢迎,此即为灌汤小笼包子。

建国后,灌汤小笼包子得以发扬广大。尤其是黄继善开创的"第一楼包子馆"所经营的灌汤小笼包子,经过名师的不断改进,更具特色。其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远近闻名,吸引了大批开封市民和中外游客,多以品尝此名食为乐事。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第一楼"先后发展了系列产品"小笼包子宴"和"速冷包子"。"小笼包子宴"又称"什锦包子宴",依馅料不同分为鸡丁、笋丁、韭菜头、鱼仁、虾仁、山楂、三鲜、南荠、麻辣和灌汤十大风味。"速冷包子"先后投放本市及郑州、洛阳、杭州、北京等市场,受到欢迎。此后,各地要求联营或设店经营灌汤小笼包子的客商越来越多,至1996年底,已在外地设连锁店20余家。1989年以来,"第一楼"小笼包子先后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和中国烹饪协会认定的"中华名小吃"等荣誉。

七.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伏里土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伏里土陶产于枣庄西集镇伏里村,相传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故里,距今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

西集镇伏里村世世代代流传的伏里民间土陶艺术品,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型制、汉代和南北朝浓郁的风韵、明清吸收其他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等特点。1978年,由该镇文化站站长甘致有抢救、发掘、整理、研究、创新至今。伏里土陶有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计39个品种。据村中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汉、唐、明、清墓葬发掘,论证该村土陶生产史有六千年,且各个朝风尚印清晰。

几千年来,在伏里村发展、形成了自己荒诞不经、反其实的艺术造型和花纹饰缀特色,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1982年冬,39个品种共600件土陶艺术品进京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一九八二年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三天之内,被抢购一空,轰动了国内外高层学术界。伏里土陶流入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玩具博物馆、日本人型玩具学会收藏,被誉为山东土陶艺术品种之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是传流于地面的稀有土陶文物。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美国《国际日报》等多家新闻煤体予以报道。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著的《中国造型艺术辞典》、《中国民工间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史陶资卷》、美国出版的《黄河流域神话艺术》等典籍和专著都有收录、介绍。作品曾批量出口美国和随中国民间艺术展览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巡展。其中,大站狮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次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铜奖。目前,其创新产品“孔子像”、“墨子像”、“孩儿枕”、“东夷族神”、“西周水牛樽”“蟾蜍”等,已成为旅游热门产品。

2009年,伏里土陶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7月共有123件伏里土陶被选中参加上海世博园《民艺绝技》板块的展览,甘致有荣幸地应邀前往世博园,在活动周期间代表山东的土陶艺人现场为游客展示伏里土陶的制作技艺。

伏里土陶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现辖行政区域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将伏里土陶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山政字〔2010〕33号 枣庄市伏里土陶研究协会企业标准:Q/0400FLT001-2010《伏里土陶》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龙亭区 风味火锅宴

风味火锅宴火锅起源于南北朝,流行于唐代。北宋时期东京(开封)市肆间火锅宴已较为盛行,清代更盛。本世纪80年代,开封回族食品楼的风味火锅宴颇有名气,该楼有三种知名火锅食品。

羊肉火锅:亦名羊肉涮锅,俗称涮羊肉。特点: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佐料精美,火候适当。制作和吃法:选取上月每、三叉、磨裆诸部位的羊肉,切成不超过一毫米的薄片;把腐乳、麻酱、料酒、酱油、麻油、辣油、虾油加香菜末、葱丝、韭花制成酱汁。在餐桌上摆上紫铜火锅,炭火烧红,使锅内鲜汤滚沸,用筷子夹薄肉片,入沸汤中轻轻涮上几下,掌握好火候,使之不生不老,在酱汁中蘸食。再以鲜白菜心、糖蒜头、粉丝、菠菜佐食,更加爽心利口。涮罢肉片的汤水配入酱汁,又是味道鲜美的高汤。

什锦火锅:亦称一品火锅,取"一品当朝"味压全席之意,常作宴席上最后一道菜。其因地而异,名目繁多。因选料不同,分南北两大派系,回族食品楼的什锦火锅属北味之列,为清真什锦类。制作:将白菜填入锅底,再逐层加入熟鸡块、羊肚、牛百叶、肉丸、熏鱼、海米、鱿鱼片、海参、香蘑、笋片、金针、木耳等,兑入高汤后,引着炭火,汤沸后数分钟即可食用。什锦火锅汤鲜肉美,醇香味厚,是餐桌上的珍味佳肴。

菊花火锅:菊花火锅盛行于晚清宫廷内,传入开封已有近百年历史。用料及制法考究,以鲜鱼为主,有"四生"和"八生"之区别。制作:火锅内兑入鸡汤,滚沸,取白菊花瓣洗净,撕成花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味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烫熟,蘸汁食用。其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被视为火锅家族中之上品。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龙亭区 开封菊花茶

开封菊花茶是河南省开封市的。开封是一座驰名中外的菊花名城,开发出了开封菊花红、开封菊花黄、开封菊花白3个系列8个产品。开封菊花系列茶不仅口感好,而且还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保健功能,是药用和饮用佳品。

开封是一座驰名中外的菊花名城,种植菊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宋时期,开封菊花的品种、数量、栽培技艺独领1,宫廷和民间养菊、赏菊之风蔚为盛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菊艺专著——《菊谱》,记载菊花35个品种,数量空前。目前,出自开封的菊花已有1000多种,菊花花会也已成功举办过29届。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封不愧为“菊城”。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开封人在为菊花而骄傲的同时,心中也为此而有些许纠结。面对观赏、药用、食用、礼仪扦插等等菊花的多种功能,开封的菊花实用结构却较为单一,基本是观赏“一枝独大”,难以真正形成菊花产业。尽管我们也曾在菊花宴、菊花酒、菊花饮料上付出不少努力,但有的规模不够,有的则昙花一现,作为更深层次的菊文化,自然也出现了羁绊。一个有着4000多名菊花从业人员的菊花大市,陷入了难以成为菊花强市的尴尬。

2012年9月24日,开封市举行“开封菊花产业化成果展示——菊花系列茶”新闻发布会。会上展示了开封菊花红、开封菊花黄、开封菊花白3大系列茶,共8个品种。

开封市经过一年时间的攻关研制,开发出了开封菊花红、开封菊花黄、开封菊花白3个系列8个产品。开封菊花系列茶不仅口感好,而且还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保健功能,是药用和饮用佳品。

金黄的花瓣在茶水中绽放,散发出淡淡菊香。在菊花节会进展到第30个年头之际,闻名天下的开封菊花第一次将它的产业链条延伸到花茶领域。

十. 山东省 枣庄 山亭区 王庙红椒

王庙红椒,果大,长灯笼形,一般果重40g,大果达65g,果实大小为10cm×4.5cm,味微辣,皮厚肉嫩,食之无渣,口感好,能促进食欲,具有开胃功效。食用可煎炒,煮食,研成粉末服用或生食。

目前,王庙红椒已注册“久红”牌商标,种植辐射到周边26个村,面积达1.2万多亩,大棚总量8000多个,年产红椒40000多斤,年实现利润1.5亿元,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红椒基地。

红椒基地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红椒的科技含量,促进红椒不断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100%,被列为“山东省培育富硒红椒种植基地”。同时,王庙红椒基地被北京市认定为“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地,取得了进入全国大中城市超市的通行证。

信息来源:桑村镇政府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