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丹东特产企业排名 丹东名牌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丹东特产企业排名 丹东名牌产品更新时间:2023-08-10 21:34:47

一. 辽宁省 丹东市 东港 东港杂色蛤

东港杂色蛤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港杂色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杂色蛤,是贝壳类海产品,隶属帘蛤科,学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称花蛤(huage),辽宁称蚬子(xianzi),山东称蛤蜊(gala)。

杂色蛤是丹东特色水产品,丹东大鹿岛生产杂色蛤历史悠久,滩质好,无污染,产品远销国内外。在产地食用杂色蛤可一饱口福。岛上冷冻加工的冻蛤、制作的罐头亦可在岛上买到,带回家乡馈赠亲友。在日本等地区,丹东产的杂色蛤是同种贝类中价格最高的。

贝壳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双闭壳肌。套线湾三角形或圆形或缺乏。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东港杂色蛤

地域范围

东港杂色蛤主要产自位于东港市境内的潮间带滩涂,地域保护范围:东界自东经124°05′25″,北纬39°49′44.18″至东经124°06′00″,北纬39°44′26.23″;南界为0米等深线; 西界自东经123°30′49.94″,北纬39°47′38.33″至东经123°30′52.81″,北纬39°45′24.56″;北界为陆地海岸线。面积2.42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 东港杂色蛤是一种海产小型双壳贝类,壳坚厚、卵圆形、极膨胀、壳高、壳长比例不一,小目面宽,呈椭圆形或略成梭形,韧带长且极突出,贝壳前缘稍圆,后缘略呈截形。(2)内在品质东港杂色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 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有多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含钙、镁、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东港杂色蛤每百克含蛋白质8.37克、 钙324毫克、铁75.9毫克、磷70毫克、硒0.63毫克、核黄素0.12毫克。(3)安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强化养殖管理,严格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97)、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菲律宾蛤仔养殖技术规范(NY5289-2004)等海水水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国家标准。

二. 辽宁省 丹东 振安区 丹东甜辣黄瓜

丹东甜辣黄瓜是五十年代初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创制的,选用带刺尚有花蒂的黄瓜,用盐腋成咸黄瓜坯,再将黄瓜切成1厘米宽,3至4厘米长的条片,用水浸泡,使其吸水膨胀,然后挤去水分,只留下淡淡的咸味,即装人缸内,加上各种调料,经过浸泡,使调料饱和地进入瓜的内部。出缸后再拌入熟芝麻,即为成品。甜辣鲜香、脆嫩适口,极受消费者欢迎。( 丹东)

三. 辽宁省 丹东市 宽甸 辽细辛

细辛是马兜铃科,属多年生喜阴性草本植物,主要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林区,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辽宁省的细辛主要分布东部山区的宽甸、凤城、桓仁、本溪、新宾等地。丹东是主产地,一般称“辽细辛”,是细辛中的上品,药用价值极高。在野生细辛已处于绝迹状况下,丹东从80年代初开始栽培,并获得成功。全市细辛栽培面积达3400余亩,年产量530余吨,全市适宜种植细辛山峦面积20多万亩。中医学上细辛以全草入药,性温、味辛、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齿痛、鼻渊等症,近几年保健品、装修材料也开始应用,并出口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行情:干货28元/公斤。( 丹东)

四. 辽宁省 丹东 振安区 贝类

贝类

丹东市有海洋国土面积525万亩,其中0-10米等深线106万亩,适宜贝类底皤增养殖面积50万亩;滩涂面积36.3万亩,适宜养贝面积18.8万亩。丹东近海有鸭绿江、大洋河两大河流注入,底质平坦、泥砂比例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是贝类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丹东贝类在色泽、规格、口感、肥满度方面均优于其它地区,深受外内欢迎。

全市共有海水贝类41种,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蜊、泥螺、青蛤、缢蛏、魁蚶、毛蚶、中国蛤蜊等十多种,经多年的发展,丹东贝类养殖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到2000年末,全市贝类增养殖面积达到59.1万亩,产量7.8万吨,产值4.59亿元。目前全市有贝类生产单位80家,贝类加工、经销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5万余吨。贝类养殖业已成为丹东渔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全省重要的贝类生产基地。

五. 辽宁省 丹东市 元宝区 凉拌黄蚬子

凉拌黄蚬子

凉拌黄蚬子主料是净鲜黄蚬子,配料是韭青,调料是酱油、芥茉、香油。将鲜蚬子洗净,用开水烫至开口时捞出;把蚬子肉取出,再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待用。韭青洗净,放入开水内烫透,用凉水淘凉取出,控净水分装盘。上面放蚬子肉,用以上调料兑好的汁,浇上即成。

六. 辽宁省 丹东 振安区 丹东朝鲜族打糕

朝鲜族打糕是以糯米为原料,用糯米饭槌捶打而成。 丹东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它的身影,黏黏糯糯、香甜可口、晶莹透亮的真得是难得的美食。

介绍:

制作时,(1)先要将糯米洗好,用清水浸泡十几个小时,直泡到用手指能把米粒捏碎为止,然后把米捞出滤干。(2)随即把米放入蒸笼用大火蒸半个多小时之后,(3)再把蒸好的糯米放在砧板上,用木槌边打边翻动,边翻动边用水擦砧板,否则,打糕就会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动,打的时候越匀越好。一般要打到看不见饭粒为宜,(4)最后,撒上豆沙或熟豆面便可以食用。喜甜食的,可蘸上糖;喜咸的,可佐上盐。此打糕粘润可口,味道清香。

如今,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宝山朝鲜族村,来宾会客时,还可看到这一有趣的生活画面。

打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制作的白打糕,一种是用黄米制作而成的黄打糕。打糕的制作方法是: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槌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于是,一份香粘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朝鲜族人民喜食打糕的历史悠久,每逢年节、老人寿诞、小孩生日、结婚庆典等重大喜庆的日子,打糕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一旦见到哪家的妇女喜气洋洋地忙着做打糕,就知道这家肯定有大喜的事。打糕不仅用来自己食用或招待客人,更是亲朋好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同时,打糕还有保健的作用,朝鲜族的一句俗语“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参”,就说明了这一点。

七. 辽宁省 丹东市 凤城市 凤城板栗

凤城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板栗是凤城市特有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凤城板栗以其个大,味醇,营养丰富享誉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商品。近三十年来,凤城市的板栗产业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实施国家、省、市等重点工程、项目和竞赛活动的推动下,通过采取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分户经营、样板引路的经营模式,规模逐年扩大,品种趋向合理,效益明显提高,板栗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凤城市因此被评为全国“板栗两高一优示范基地”和“中国板栗之乡”,也是全国板栗主要出口基地。申请“凤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必将促进“凤城板栗”生产、经营,提高商品质量,维护和提高“凤城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八. 辽宁省 丹东市 宽甸 石柱参

石柱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几百年历史的丹东石柱参是中国国参之冠,一般需15年以上成货。石柱参的药用价值很高,对被正气、生津液,以及充实体内阴阳气血、扶助衰弱脏器功能有疗效,被称为延年益寿之宝。这种人参只产于宽甸县的石柱村,所以愈加名贵。( 丹东)

九. 辽宁省 丹东 振安区 虾爬子

虾爬子,学名虾蛄。土名有很多,比如东北叫“爬虾”,北京叫“皮皮虾”,天津、大连和丹东都叫“虾爬子”。据说这种生物生活在海底,但是并不安分,常在晚上魂不守舍地往岸上乱爬,来“开月光舞会”、“吃自助餐”、“搞情人幽会”,还用扇尾在海滩上留下密密匝匝的“舞步”痕迹,故此被戏称为“虾爬子”。

虾爬子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美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别诱人的鲜味。每年的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秋天也有一拨,但不肥)。惟一的缺点是皮多肉少。也正因为如此,记得小时候,它并不值钱,还记得有10块钱3斤的时候。听老人说,当年,没有吃它的,都是用来沤粪用。眼下这个季节,正是虾爬子最肥的时候,也是最贵的时候,又肥又贵,不过,今年丹东的价格并不高,1公斤不过30元左右。瞧市场上那些活蹦乱跳的虾爬子,你就知道其有多新鲜了。

虾爬子的做法有清蒸、水煮、油炸、熬汤、炸酱、包饺子、下火锅等多种。我觉得吃得最过瘾的就是水煮了。先把爬虾洗净,放入锅中(对于活蹦乱跳的虾爬子来说,这是要一点技术的),加上一点水,撒上几把盐,开上几开就好了。新鲜的虾爬子味道极其鲜美,比之对虾、鹰爪虾等有过之而无不及。

吃虾爬子讲究也有很多,怎样能够从满是坚硬甲壳和倒刺的盔甲之下,吃到鲜美的肉,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具体吃法有三种:掀盖,去腹,侧挤。掀盖当然是最慢也是最容易伤手的吃法了,无用说新手,就说我这吃了N年的人不小心的时候也能被刺得手破血流。去腹的技术要求就稍高,你要会撕掉腹皮,同时尽量少弄掉肉。至于侧挤则是技术最高深的了。通过用牙齿挤压,将肉挤出来。当然没有高深的技术嘴是很容易被刺扎破的。有人也许要问,这么难弄,还有谁会包饺子呢?这个其实也简单,将生的虾爬子去掉头,用擀面杖一擀,肉就出来了,包饺子的味道那是相当鲜美啊!

最后提醒大家,你若不常吃海鲜或者肠胃不好,吃虾爬子时一定要喝白酒或吃大蒜,否则……

如何挑选肥美的虾爬子?

选虾爬子要注意一看二捏,首先要挑选母虾爬子,要注意它的黄特别多,背部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实线,尾部都是黄色的。 其次,要选择肉质厚实的虾爬子。用手轻轻捏一捏虾爬子,感觉肉质丰厚的好。

十. 辽宁省 丹东市 振兴区 黄蚬炒米叉子

黄蚬炒米叉子,以米叉子为主料,以黄蚬子肉、韭黄、胡萝卜、元葱等为辅料,加蒜沫、香油等调料,煸炒而成。色泽金黄,口感滑嫩筋道,味道鲜美干香。乃丹东最具特色小吃之一。

米叉子是由满族食品“酸汤子”演变而来的。“酸汤子”是满族家庭最常见的主食。《奉天通志·礼俗三·饮食》载:“取二斤玉米粒放入缸内,加水沤泡至酸(不要变臭),捞出,遂用磨推成水粉,再用吊包布滤出残渣,滤过的水粉沉淀后,放在铺了一层硝灰(草木灰)的吊包上面,用硝灰吸干其水分,然后倒在盆里用温水调解均匀,遂用汤子套将面团攥成面条形,下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盛在碗内,拌以调料即食。”

“酸汤子”酸味较大。后来,为了适应大多数人口味需要,生产工艺有所改变。就在“酸汤子”的基础上演变出了米叉子。米叉子没有“酸汤子”那么酸。米叉子富含粗纤维、蛋白质等,可炒可煮,是丹东独有的食品。金秋时节,丹东沿海“大黄蚬子”正是鲜肥味美之时。取其肉,配以少许韭黄,与米叉子合炒或合煮,实为经济实惠的佳肴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