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沈阳老北市特产 沈阳好吃特产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沈阳老北市特产 沈阳好吃特产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08-10 08:16:01

一.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

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 “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类钞》记载:“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清帝除夕宴要上热锅一品,千叟宴则上生火锅,如嘉庆元年举办的千叟宴,有5000人入席,共用了1550个火锅(《中国历代御膳大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宴上,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大同铜火锅自古享有盛名,《民国大同志稿》有“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铜火锅有六件套,经过七道工序制成,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造型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1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席间,总统及随行的法国友人,对大同火锅风味之独特、器具之精美赞不绝口。细心的周总理在蓬皮杜总统别离之际,将一个雕有 “九龙奋壁”的铜火锅相赠,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声誉传遍了国内外。此后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饭店,纷纷订制,火锅宴席兴盛一时,铜火锅涮羊肉亦成为地方特色名吃。

与大同火锅齐名的,有尧乡火锅,早期以翼城或平定的砂火锅为器,将肉菜等食料先入锅后注汤,煮沸上桌而食。这种吃法唐代叫暖锅、清代叫热锅,宋代时则叫“骨董羹”。苏轼的《仇池笔记》记着这个出处:“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范成大有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晋南稷山金墓博物馆段氏墓穴出土有一块方砖,与段氏家传的一块方砖相合,组成一付完整的“贯通宴锅汤”方,类似今天火锅之煮与涮相结合的吃法。笔者曾三次亲往考察,亦曾品尝,食以鹿料为主,但汤方却秘而不宣,只出示了一幅描绘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古画。贯通宴锅汤曾在太原著名的全晋会馆销售过,现在又推出有木炭铜火锅,是老太原的吃法,层层码料,先煮后上,配以特殊的山野“麻麻花”香料,相传源于北汉。

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火锅还被应用于山西民间筵席的主菜,如晋中太谷的一品锅、三鲜盆,所用器皿与大同铜火锅有别,是1的平底圆形带盖的铜镀锡盆。三鲜盆内要有三等份的格,互相接通,如魏晋时候的“五釜熟”,三样主菜分放在各格,汤味因相互连通而调和。铜盆配一铜架,下方可安置一酒杯,食时点燃杯中酒,置于盆下,边烧边食,为过去晋商大户人家的吃法。

今天,火锅不再是稀罕之物了,在新生一代却言必川、渝,“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之种种,正渐渐式微。如此,山西老火锅亦需在根脉文化的复苏中,唱着《从头再来》,与时俱进。

二.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回头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沈阳)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制作方法:

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

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三. 辽宁省 沈阳市 皇姑区 沈阳玫瑰花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玫瑰比喻为美好的象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珍爱,很多国家把它定为国花。沈阳市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每当六月花盛时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妩媚多姿,芳香袭人,倍受沈阳人民珍爱。

玫瑰不仅有花型俊美、花色艳丽、花香馥郁的优点,同时它还有不畏严寒、不择沃土,把芬芳无私奉献给人民的精神。因此,沈阳市以玫瑰为市花。

现代科学证明:玫瑰花具有活血理气,美容养颜等功效,其花中含有各种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核酸、还原糖及磷、铁等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VC、玫瑰精油及玫瑰活性因子,有利于血管的健康,促进血液循环,是营养皮肤的佳品,它可以增强表皮细胞活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状态,使皮肤洁白细腻,保持自然红润。

四. 辽宁省 沈阳 和平区 延生护宝液

延生护宝液出自公元1266年元朝宫庭秘方《御药院方》。该秘方于1936年遗失于日本,1980年,在日本宽政活字本影印回中国。该药是元朝太医许国祯所制。

五. 辽宁省 沈阳 新民市 铁板烤鸡架

铁板烤鸡架

铁板烤鸡架也是沈阳的特色小吃,鸡架就是去掉鸡肉的鸡骨架,将洗干净的鸡架用盐等调料奄好,放在两个大铁板之间一夹吱啦吱啦一响,香味扑鼻,将鸡骨头都炸香后放入孜盐、辣椒,就可以吃了。在夏天许多东北大汉,一个鸡架一瓶雪花啤酒就是一顿饭了。让你看起来吃的很香,很馋人。

六. 辽宁省 沈阳市 沈河区 岩明火勺

第一次听说“火勺”,感觉应该是火烧一类的饼,结果是很象小时侯吃的酥饼那样,外皮焦酥,内里软嫩,还夹着馅料。好的东西,总有它令人称道的地方,你看这火勺,一个个金黄饱满,外酥里香,无比诱人,那种香香的、酥酥的、甜甜的感觉,让很多吃过它的人赞不绝口,难以忘怀。

外焦里嫩是火勺的一大特点。吃火勺一定要选择表面有些微微焦糊颜色的,只要往嘴里就那么一搁儿,立时满口的喷儿香酥脆。那小焦渣儿顺着指缝往下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享受。吃这种火勺,最好找个安静的所在,一个人独享,因为它实在酥得太过入骨,一口咬下去,酥层早已哗啦啦地散落下来,弄得人手忙脚乱,口唇之上,更是粘满了火勺的碎屑,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尴尬。

如果在中午或者晚上去吃的话,人多的都要排队才吃的上。别看这个火勺样子很一般,外脆内嫩,有肉馅的,还有豆沙、枣泥馅,总有你喜欢吃的。有的外面还粘上一层香香的芝麻,吃到嘴里就是一个字:香!

七. 辽宁省 沈阳 皇姑区 不老林糖

非常受欢迎的糖果,沈阳,九十年代初曾经风靡大江南北,通常都是春节的必备糖果。主要的成分是糖浆、淀粉、各种干果仁、吃起来又香又甜,老人小孩都喜欢。包装为带有彩条的塑料纸,正面印有发明者林瑞丰的头像。

不老林糖是由"北方制糖大师"林瑞丰基于毕生所学的精湛制糖技术和经验而独家创制的糖果,是不老林系列糖果中的主打产品。本品自1988年诞生以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其选料质优精细,工艺上乘考究、口感香醇细滑、回味甘美馨,二十年来风靡全国并荣获大量奖项,是沈阳人引以为傲的家乡。配料:白砂糖、葡萄糖、炼乳、可可、花生米等口感独特,甜而不腻,软硬适度,老少皆宜,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就会忘不掉!不老林酥心糖系列为林瑞丰大师的另一力作,为我国糖业首创机械成型酥糖,其糖身压制有不老林字样更为国家专利。不老林酥心糖不仅工艺先进、造型独特,其口感更是香甜酥脆、回味悠长。不老林水果糖系列采用俄罗斯传统工艺,其独特的糖浆香气蕴含浓郁的异域风情。本品酸甜可口、果香四溢,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八.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马烧麦

马烧麦原称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九.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熘肝尖

熘肝尖

材料:猪肝50克,胡萝卜ZO克,黄瓜ZO克,酱油、料酒、食盐适量,味精少许,烹调油10克,葱、姜、蒜末少许。

制法:

1.将猪肝切成3厘米见方的片。

2.将黄瓜,胡萝卜切片备用。

3.将食盐、料酒、酱油、葱、姜、蒜未对成碗汁。

4.锅内放油加热至八成热,放入肝片滑开,放入胡萝卜、黄瓜片和碗汁,大火炒熟即可。

十. 重庆市 武隆 武隆老咸菜

武隆老咸菜源自于久负盛名的鸭江老咸菜,以大溪河流域无公害基地的优质茎瘤芥、红辣椒为主要原料,选用多种名贵中药香料调制而成。蓝群老咸菜系列产品采用传统配方和传统工艺,运用现代化加工技术精心制作。老咸菜是武隆有名的土,被武隆旅游局指定为武隆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特色旅游产品。产品营养丰富,鲜香可口,风味独特,余味悠长,深受社会各界赞许和消费者喜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