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教师过年发土特产福利标准 在编教师过年有什么福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教师过年发土特产福利标准 在编教师过年有什么福利更新时间:2024-01-23 05:17:09

一.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灵芝

利州自古盛产灵芝.利州地处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利州就产灵芝。境内野生灵芝分布较广,海拔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在阴暗潮湿的阔叶林里,枯树腐枝和伐桩周围都可见野生灵芝生长,药农一直把野生灵芝的采集作为挖采中药材的一个重要品种。

利州灵芝人工栽培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0年2月,县科委农科所引进灵芝栽培技术,并在利州区白朝乡、荣山镇开展灵芝栽培试验,两地共有41户参加,种植灵芝12亩,灵芝夏季出菇,长势良好,产品全部售出,小范围试验获得成功。1992年5月,外地公司与利州食用菌种厂合作,采取赊销灵芝菌种的办法在白朝乡开展灵芝短段木栽培生产,并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姓王的农户当年灵芝子实体收入5000元,灵芝孢子粉收入25000元,在利州区农民中引起轰动,从此,灵芝生产在利州区迅速推广。1995年,白朝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100户,产量达10余吨,广州、江苏、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利州灵芝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1996年,利州灵芝栽培区域从白朝扩大到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镇、三堆镇等乡镇,灵芝产量105吨,孢子粉14吨,产值680万元,其中白朝乡灵芝产值为360万元,是利州灵芝总产量的48%左右。1997年,全区增加了几个乡镇栽培灵芝,灵芝产量510吨,总产值1650万元。1998年,白朝乡灵芝达到高峰期,年产灵芝620余吨,产值2800万元,全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400元,四川省内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白朝乡成为“全省灵芝第一乡”。2003年,全区灵芝总产量1250吨,其中孢子粉300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之后利州区调整灵芝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持续发展的原则,年规模控制在550万棒,产量550吨左右,仍是四川省最大的段木灵芝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利州灵芝发展较早,在全国有很高知名度,年利州灵芝交易量达千吨。

二.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大葱

利州大葱是利州区特色农产品,有多年种植历史。利州区生地理气候环境优良,所产大葱植株高大,一群体长势好,整齐度高、抗病、抗寒、抗倒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地块亩产10000公斤左右。利州大葱经过多年发展,先后培育了10余种优良品种,生产中实行全过程无污染控制,严格按标准化组织运作,所产利州大葱单株较重,葱叶翠绿艳丽,葱白洁白而长,葱白部分最长可达到70cm,大葱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用途广泛。目前全区已种植利州大葱2万余亩,年产大葱10万吨,产值超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并带动了大葱营销、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相关行业收入近50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嘉士利饼干

嘉士利饼干

嘉士利饼干由开平市嘉士利饼业公司生产,其中多个饼干系列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如鸳鸯夹心饼1994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营养早餐饼、“B”字饼、花式威化饼等获1994年全省轻工业优秀“四新”产品奖,鲜葱梳打饼1997年获部优质产品奖。现嘉士利饼干远销美国、加拿大、中东及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四.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蜂蜜

利州农民养蜂历史悠久,早在元初时期,就有农户用黏土、树枝、竹条或圆木制作饲养蜜蜂的容器,将这些容器悬挂在树上、屋檐或放在地上,引诱分蜂群进入,在自家屋檐下零星自然小量饲养。利州区因处在植被良好,森林覆盖广,山上植物种类多,有天下“避暑胜地”之称的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白龙湖、凤凰山等风景名胜之中,所产蜂蜜品质最佳远近闻名,利州蜂蜜因此而得名,利州蜂蜜虽有名气,但零星饲养不成规模。

解放后,在历届利州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利州蜂蜜得到了迅猛发展。1960年代初期,利州区养利州蜂蜜4000多群,年产利州蜂蜜220多吨。1976年—1982年,利州区养蜂业发展到1.38—1.88万群之间,年产利州蜂蜜300吨,产量最多的年份—1982年达408吨。1976年,利州区被四川省定为利州蜂蜜基地县。1980年代后,由于蜂蜜价格走低,利州养蜂减少,1988年后利州养蜂业下跌至6523群,产利州蜂蜜85吨。利州区1990年养蜂户为300户,14591群,年产量为341吨;发展到1998年全区养蜂户为555户,24250群,年产量为471吨。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加快利州蜂蜜业的发展,逐步使利州养蜂业走向产业化生产,利州科协在省、市科协和省昆虫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从1990年代末起,分别在利州区的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等镇,组织蜂农进行集中养蜂技术免费培训。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后,1999年,养蜂户已发展到713户,40123群,年产利州蜂蜜872吨;2000年735户,40798群,年产利州蜂蜜896吨;2001年866户,41675群,年产利州蜂蜜1205吨;2000年1052户,43345群,年产利州蜂蜜1421吨。对比开展技术培训前的1998年,全区养蜂户增加了497户,养蜂群数增加了19095群,年产量增加了950吨。2010年利州区养蜂户为23018户,蜂群211390群,年产利州蜂蜜3500吨,产值突破7000多万元。

五.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杜仲

广元杜仲,广元地方。具有量多、皮细、肉厚、外表纹细、内棕黑色、丝浓密、拉之长韧等特点。( 广元)

六.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凉面

广元凉面是四川省广元地区传统特色面食,在四川凉面中,最好吃最有名的要数广元凉面,这种凉面耐嚼、爽口,清凉宜人,川味十足。广元凉面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深受大众青睐的民间小吃,其色泽之诱人的、香气之热烈、口感之优美,堪称三绝!广元凉面的畅行仰仗于她的地道之味。它既饱口福又很养人,它畅行的原因来源于它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用广元之水、广元之稻谷、广元之烈火,三者合力而作,经过精心简约的手工制造,成就了普通膳食的绝美之香。久而久之,厨师们便全心全意地打造出了无可复制的民间品牌!它得天独厚、卓尔不群;她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它浓烈的地方特质烙着土壤里泥土的芳香,让它倍受追捧,永久传承……时代兴替,斗转星移。广元凉面的流行很深,这种米制的小食品,已经演化为一种时尚而简约的大众小吃!广元凉面“广元制造”的含金量在于,它源起于热锅起面、现做现吃、凉面热吃而得名,是广元人早餐里最好的食物之一。深厚的饮食思想和吃客的广泛众多,在彰显原产地品质和大众化品牌的同时,广元凉面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七.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酸菜

广元酸菜,是四川省广元市的著名,广元人将酸菜和泡酸菜进行了严格定义和区分,广元酸菜在制作工艺和泡酸菜上有很大差别,成品具有鲜咸酸香的特点和开胃、助消化之功效。

现在国内的酸菜种类很多,然而却少有人知的是属于广元酸菜;在广元当地,将酸菜和泡酸菜是严格定义和区分的;在广元最早出现的是酸菜,至于泡酸菜则是从外地引进的。广元酸菜在制作工艺和泡酸菜上有很大差别,广元酸菜是取油菜作为原料,当然还有别的菜系也可以,将选取的油菜叶用刀切成一段段的,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入锅中用水抄一下,大概五成熟,过滤掉多余的水分,装入坛子内,在顶部加入酸水,盛放一夜左右,便可取食;使用方法很多,可以炒,也可以凉拌,同时还可以直接放入稀饭中,都是不错的选择。XBV

广元酸菜的具体做法:

1、采菜叶。早上8-9点钟的时候到菜地里去采摘莲花白(注意要青叶子)、或者是油菜叶、或者是萝卜叶等青叶菜。在8-9点时候的菜特鲜,做出来的菜味道好。

2、洗、剁。把采摘回来的菜叶一片一片用井水洗干净,并用菜刀把青菜剁细,剁成1厘米见方的小叶片。XBV

3、焯菜叶。用大锅将水烧开,并凉至80-85度的时候,马上把菜叶放入水中焯一分钟后捞出滤干,并装入陶瓷缸内。XBV

4、后每天早上加入适量的饭汤。一般要七次,即可食用。

广元酸菜的食用方法:

可炒酸菜干饭、做酸菜鱼、酸菜面条、酸菜稀饭等,亦可作为小宾俏烹制菜肴。

八.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贡米

利州贡米

据考证,早在周代古巴子国时期,利州区就已经种植水稻,并且大米已成为利州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此后,本地的稻谷品种经过了漫长的自然繁育和无数的挑选,终于有一个品质特优,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的长粒,籼型、常规稻谷品种被选定,并在利州区的中低山区得到大面积种植。清代末年,这种稻谷已经成为该地种植的主要稻谷品种。“利州贡米”就是以这种稻谷加工而成,米粒细长、整齐饱满、晶莹润泽、饭粒爽口、柔韧软滑、米色及粥色微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以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将士在这里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军经过反国民党军队的“三八”、“六路”围攻后,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10余万人,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利州贡米”就成了当时数万红军将士赖以生存的主要给养之一。

解放后,生产“利州贡米”的稻谷一直在利州区适宜的中低山区大面积种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由于大力引种高产型杂交稻,该稻的种植规模一度减少,面积缩小到仅集中在大石、宝轮片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利州贡米”这一历史厚重,特色明显的地方传统产品重新获得了市场商机。利州区紧紧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把“利州贡米”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突破口,按照“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利州贡米”原料这一独特品种和利州区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种植自然资源,以利州区蜀粮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利州贡米”的品牌优势为牵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的积级性,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经过不懈努力,“利州贡米”的原料基地已经发展到8个乡镇,面积3500亩,稻谷产量达2.6万吨,农业产值达5680万元。2004年基地农户仅靠龙头企业的优惠价格,就增加收入350万元,每亩平均增收450元。

为保证“利州贡米”的质量和特色,利州区委,区政府还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技术指导、基地建设、加工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种植与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二是生产实现了标准化。产品从稻谷生产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都按“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水稻种植技术规程》和《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三是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九.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四川大足冬尖

大足冬尖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据《大足县志》记载,清朝末年,大足县“裕盛通”酱园出产的冬尖,由于品质优良,名扬于世。 特点:成品冬尖色泽油褐,质地鲜嫩,香味浓郁,质脆回甜,营养丰富,冬尖既是烹饪调味佳品,又有开胃、增加食饮的作用。

十.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贡梨

利州贡梨

利州贡梨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了。利州贡梨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利州地处川、陕、甘交汇处,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是利州贡梨的理想产区。全区境内年均无霜期263天,平均气温17℃,利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在5—10月份,利州贡梨通常在4月上中旬开花,这样就保证了其坐果率;另外,利州年平均日照时数1342小时,一年中以4—9月份日照数最多,这就有效地保障了利州贡梨含糖量;祁县土壤属褐土和沙壤土类型,其县内干湿季节交替明显,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这些,很好地保障了利州贡梨独有的品质特色。现在,利州贡梨种植主要集中在区辖行政区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等8个乡镇。

近年来,利州贡梨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总面积达到7000多亩。为支持和鼓励利州贡梨产业,利州区委、区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利州区质量技监局积极制定标准,组织梨农培训。他们还在果树种植中心大石镇、荣山镇等地建立优质利州贡梨示范园,以新品种、高投入、高科技、标准化、高效益为全区贡梨生产做榜样,从而带动全区贡梨生产更新换代,推动利州贡梨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在,每年有6万吨利州贡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远销到北京、广东等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2007年以来,为推动利州贡梨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利州区有关部门积极申报利州贡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