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新田县特产美食的作文 京山的特产美食介绍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新田县特产美食的作文 京山的特产美食介绍作文更新时间:2023-02-20 04:10:45

一. 河北省 唐山市 玉田县 玉田白菜

玉田白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田县被誉为“中国大白菜之乡”。玉田包尖白菜种植历史悠久,加之当地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蔬菜品质,特别是玉田包尖白菜,它因耐贮藏、产量高、不抽苔、叶色深绿、叶脉细密、味甜嫩脆等特点而闻名中国,素有“玉菜”之称,是白菜中的上品。

玉田地处燕山南麓,渤海之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地下水中偏硅酸和锶的含量达到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标准,独特的地理条件、清澈的水系、丰饶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成就了玉田包尖白菜上乘的品质。

玉田白菜,特别是包尖白菜具有耐贮藏、不易抽苔、叶甜脆等特点,蛋白质、VC、全糖以及铁、锌、硒六种营养成分含量高,营养丰富,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效;菜叶做馅,清鲜宜人,去油腻,引人入食,菜帮溜炒不乱汤;更为独特的是,嫩叶和菜心可生食,甜脆鲜嫩,清心爽口,有去油腻、解酒醉之功能,是酒席宴上的美味佳品。据2009年经天津市质量监督检验站第十九站检测,包尖白菜蛋白质、VC、全糖以及铁、锌、硒等六项营养物质含量高于其它同类产品,特别是硒含量达到0.02mg/kg,达到了富硒蔬菜的含量标准,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富硒白菜。

据2011年统计,该县白菜面积稳定在8.3万亩左右,以露地种植为主,品种主要有玉田包尖、北京新三号和天津青,平均亩产16000斤,每亩效益在50元。2011年秋季种植大白菜8.5万亩,照往年增加0.2万亩,其中北京新三号5.4万亩,天津青1.6万亩,玉田包尖白菜1.5万亩。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江苏、江西、广东、湖北、山西、内蒙等22个省、市、自治区。玉田包尖白菜是玉田县传统特色农产品,2011年优质玉田包尖白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7.5万吨。玉田包尖白菜11月上旬开始采收,除销往京、津、唐以及广州、深圳市场外,还打入福建超大集团和香港百利高公司的销售网络,进入了北京超市发、华润万家、天津傲绿和唐山华盛、八方等京津唐知名超市,部分产品还销往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2002年玉田县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省大白菜之乡”;2006年被中国果菜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大白菜之乡”称号;2006年“玉康”牌包尖白菜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玉田包尖白菜被全国工商联农业商会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超市推荐精品”;2008年玉田包尖白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成为河北省唯一注册的蔬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玉田包尖白菜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有机产品认证,2010年金玉田大白菜获“中国著名蔬菜品牌”称号,并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并于2010年9月1日执行玉田包尖白菜DB1302唐山市地方标准。

经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审核评定,玉田县被命名为“中国大白菜之乡”。 玉田包尖白菜种植历史悠久,加之当地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蔬菜品质,是白菜中的上品。目前,全县包尖白菜常年栽培面积1.5万亩,总产量8000万公斤。

北省玉田县玉田镇、虹桥镇、杨家套乡、亮甲店镇、彩亭桥镇、郭家屯乡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河北省 唐山市 玉田县 玉田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环抱在京、津、唐中心地带,以“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

玉田泥塑从清光绪年间形成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孕育、形成、兴盛、抢救、复苏以及开发等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玉田民间泥塑正处于繁衍流传的成熟、兴盛期,集市上泥塑摊点长达一华里,形成了泥人一条街,来往于京、津、东北等地的商贩争相购买。

玉田泥塑1986年进入抢救、复苏以来,有了所创新和发展。1993年12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玉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

玉田泥塑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音响上分,有口吹类;从韵致上分,有手动类;从品种上分,有神话故事、飞禽动物、古装戏剧、现实生活等四大品种。在上述品种中,口吹类占350多种,手动类占80多种。

玉田民间泥塑,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以玉田县城东南的戴家屯刘凯(1870-1961年)为源,即而传承给其子刘俊祥(1909-1973年),其孙刘广田(1947年-)以及西高丘村的吴玉成(1934年-)等的传承体系。

玉田民间泥塑,在京东一带占有着重要地位,是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其学术价值在河北泥塑中首屈一指,发掘、抢救和保护玉田泥塑将会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泥塑史。其实用价值,对促进玉田经济繁荣,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作用。

玉田泥塑作品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1987年2月,吴玉成和刘广田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1990年,刘广田的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受到专家肯定。刘广田的代表作《小狮子戏绣球》和吴玉成的代表作《骑毛驴走娘家》分别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很多泥塑爱好者前往观摩学习。玉田泥塑誉满京城。

三.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临汾美食霸王别姬

洪洞县靠汾河一带盛产甲鱼。甲鱼即鳖,俗称“王八”,既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品,又是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等病症的良药,具有活血通络、消症化积功效的名贵药材。

当地人用甲鱼作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名菜。用甲鱼和鸡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别姬”,色鲜味美,营养丰富。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苏派美食

苏派美食

五. 湖南省 永州市 新田 新田血灌肠

血灌肠,是盛行于新田等地的一道地方名菜,逢年过节谁家宰了猪,主人总要炒几大碗血灌肠来吃,送客时,还要割一段血灌肠给客人带回家。

血灌肠,是将猪的大肠小肠翻转后清理干净,然后将加水搅匀的鲜猪血或加米粉、姜丝、辣椒粉调成的血浆灌入洗净的肠内,扎成一节节,用文火煮熟。形状像藕,表面滑溜溜,油亮的招人喜爱。

血灌肠价格便宜,花上六七元钱就可买回2公斤,或宽切,或窄切,横切面呈褐色且油光发亮,那像一块块饼子的血灌肠片煞是令人喜欢。拌些辣椒萝卜条或酸豆角之类,或炒或焖,又香又脆还带着几分甜味;也可拌些瘦肉片加上韭菜、葱之类,煮上一大碗,像炖母鸡汤一样香甜可口,尤其是那刚出锅的血灌肠,热乎乎、香喷喷,夹起一段塞进嘴里,咕噜地吃个痛快,别有一番趣味。

血灌肠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它味道好,还因它有独特的清肺润肠、辛凉解热的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肺炎、便秘以及咽喉炎等症状的作用,尤其是从事粉尘作业和受灰尘污染地区的人,血灌肠更是必食的食品。

六. 新疆 和田 于田县 于田麻鸭

于田麻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于田麻鸭是蛋、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力强,易饲养和管理,产蛋量高,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优点。主要分布在于田县,年产鸭肉23吨,产蛋45吨。存栏12861羽.

新疆

于田县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于田县所辖奥依托克拉克乡、木哈拉镇、阿热勒乡、英巴格乡、加依乡、科克亚乡、阿日希乡、兰干乡、兰干农场、先拜巴扎镇、斯也克乡、-农场、托格日尕孜乡、西窝勒乡、拉伊苏良种场、国营羊场、喀尔克乡、老城区共18个乡镇(场、区)。地理坐标为东经81°09′~82°51′,北纬35°41′~39°29′

七. 新疆 和田 于田县 大叶紫花苜蓿

于田县是大叶紫花苜蓿的产地,该县地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管辖地域,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南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于田县在全地区七县一市中的叶紫花苜蓿长势、品质最佳,种类最齐全,因而,于田县以大叶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及产量为闻名,在于田县山区就有种植40余年的大叶紫花原种苜蓿,据最新数字表明,大叶紫花苜蓿在我国西部的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于田县的地形是南北长,成带状。地势南高北低,具有鲜明的垂直地带差异。东西为砾1壁所环绕,水平差异不太明显。南部山区有草原,山间河谷开辟为农田。中部平原绿洲,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北部沙漠区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和荒漠天然森林。

于田县南靠雄伟的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日吐县。北临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沙雅县接壤,东连民丰,西邻策勒。克里雅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形成南北长约466公里,东西宽30至120公里的长带牛腿形状。土地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折合为5925万亩,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38%。绿洲面积1773平方公里,合356.95万亩。现有耕地3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5亩;总人口20.97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城驻木乃尕拉镇,距和田市177公里。沙漠和戈壁占全县总面积的62.7%,山区占总面积的31.3%,绿洲占总面积的6%。

和田大叶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维生素和矿质含量丰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动物必须的氨基酸含量高,适应性好,各种家畜喜食,嫩苜蓿可以做为畜禽良好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料。

八. 湖南省 永州市 新田 干锅腊味河蚌

干锅腊味河蚌

腊味过水,切条,河蚌过卤水入味,腊味过油,放入配料翻炒出香味,加入鲜河蚌。

基本特点:创意极佳,味香鲜可口,下饭佐酒之佳肴。

九.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十. 湖南省 永州市 新田 新田大豆

新田大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田大豆是湖南永州新田的。

具有“三美”之称的湘南新田,境内生态良好,风景宜人,空气和水资源质量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全境土壤富硒,盛产美食,是养生长寿的绝好地方。新田出产的水稻、大豆、水果、蔬菜、草鹅等名优都富含硒元素,尤其是具有高钙高蛋白特点的新田有机富硒大豆,蛋白质含量居全国之首,成为养生益寿的最佳保健食品。新田大豆以质取胜,占尽天时地利,具有开发高品质、高品位、高品牌高端产品的绝对优势。新田大豆产业迎来了提质、提速、提效的发展春天!

新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热量充足,是“湘南温室”县,同时具有“饭石土之乡”的美称。经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新田进行地球物理抽样调查与评估,县域全境处于含硒或富硒生态环境中,硒含量适量指标(≥0.2mg/kg,<0.4mg/kg)面积达431.4平方公里,占43.23%;含量丰富指标(≥0.4mg/kg)面积达566.6平方公里,占56.77%。而且富硒地层厚、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还伴生“锌”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且未受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染。因而,大面积的饭石土农产品富含有机硒,为发展非转基因高蛋白富硒大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经权威机构检测,新田大豆的硒含量高达0.15mg/kg左右,蛋白质含量高达46%以上,居全国之首。新田农民具有种植大豆、制作大豆制品的传统习惯,形成了“豆-稻轮作”、“豆-薯套种”耕作模式,全县已建成年产2万吨的10万亩高钙、高蛋白富硒大豆原料基地。全县野生大豆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深受专家垂青,可为国家研发大豆提供珍贵而丰富的种质资源。2011年,新田荣获湖南省“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研究基地”称号。新田美食在今年长沙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湖南)山乡美食大赛中大展风采,夺得了四项荣誉,尤以石羊醋水豆腐最抢眼球,其中“富硒大豆系列产品”获大赛“指定产品”荣誉称号。

新田大豆产业正面临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绿色引领”为理念,充分利用富硒土、富锶水的资源优势,打造立足本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原生态硒锶”品牌。对富硒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实行“五统一管理”,促进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争创名牌产品和原产地标志。加强“硒锶”产品的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着力提高新田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县依托科研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实行“产、学、研”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田县大豆协会与华南农大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先后承担12批次、100多个国家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引进10几个优质大豆新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示范,合作建立优质大豆种子繁育基地,均取得可喜成绩。以年海为主的华南农大技术团队,8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为新田大豆产业献计出力,给予新田种源支持、技术指导、工作帮助,积极承担了“提高新田五月黄增产性能”的技术课题,多次邀请和陪同国内外专家到新田考察指导工作,为新田大豆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湖南省科特办委派湖南农大蒋立文博士担任驻新田科技特派员,专门指导新田大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田积极实施“品种改良、耕作改革、技术改进”三大技术举措,实现了大豆种植“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三大效益目标。8年来全县共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3万亩,优质品种率达到95%以上。据永州市科技局对新田县优质高产大豆引种、示范、推广及配套技术应用项目验收结果表明:粤春03-3大豆新品种平均亩产为228.5公斤,比本地“五月黄”大豆(单产139.5公斤/亩)每亩增产89公斤,增幅达到63%以上。■胡土舜

新田大豆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新田县行政区域内的骥村、冷水井、龙泉、莲花、毛里、枧头、十字、金盆圩、三井、茂家、大坪塘、知市坪、新隆、高山、新圩、石羊、陶岭等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新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新田大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新政〔2013〕138号

新田县农业技术规程:HNZ008-2013《新田大豆生产操作规程》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