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阜阳特产炸米花 安徽阜阳油炸特产麻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阜阳特产炸米花 安徽阜阳油炸特产麻叶更新时间:2023-02-14 12:37:51

一.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桔梗

太和桔梗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太和县李兴镇的桔梗根肥、色白、脆嫩,很受外来客商的欢迎,鲜桔梗和经过加工的干桔梗丝,出口韩国、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桔梗是太和县的,又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桔梗是多年生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祛痰、散寒、排脓等功效;同时,也是一种保健食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黄圣明介绍,与其他地区所产桔梗相比,太和桔梗具有色泽鲜亮、香气浓郁、无渣爽口,干物质含量高,且苦味少,适宜作蔬菜食品;加之富含桔梗多糖、桔梗皂苷、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低糖等。

目前,太和县桔梗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亩,总产量约12万吨,产值达7.2亿元,分布在县内31个乡镇566个村,种植农户达12万户,集中种植的有8个基地乡镇。预计到2015年,全县桔梗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总产量18万吨,产值达15亿元。

以太和县李兴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桔梗生产基地,位居全国三大桔梗生产基地之首。2005年,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6年被命名为市级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基地,2008年创建成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2012年6月18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授予太和县“中国桔梗之乡”荣誉称号。

二.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煎饼

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

三.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黄岭大葱

黄岭大葱

临泉黄岭一带,盛产大葱,名经霜葱,叶青肉厚,茎长白嫩,茎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护,耐严寒,抗霜冻,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烂坏。常食能体格健美,延年益寿。用于调味,气香四溢,可壮食欲,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黄岭镇大葱种植历史悠久,大葱名气也大,特别是注册<黄白>牌商标后,引得浙江、南京、西安等地客商纷至沓来。2006年黄岭镇平均亩产大葱近5000多公斤,亩产收入5000多元。

四.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杨湖扫帚

杨湖镇展洼村生产的小扫帚,具有葫芦密,扎的累,份量重,质地光滑,坚实耐用,式样美观等特色。

五.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古城泥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产于颍上县古城乡,该产品主要是用当地泥土,经制坯上彩,精塑而成,100多种泥人产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科技含量的增高,民间传统的行业有一种被冷落之感,尤其是地道的手工制作的泥人艺术。可是,颍上县古城泥人厂厂长史悠荣不信这个邪,倾半辈子心血,变着法子把手工制作泥人的技艺发扬光大,让泥人走向了世界。

史悠荣是浙江嵊州市人,原是一名下放知青,1979年回城后,出于对手工制作泥人的特殊爱好,聘请当地3位美术大师做技术指导,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泥人厂,几年下来,不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很丰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泥人厂被合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颍上兴办企业,使他心爱的事业得以光大,而且一干又是十几年。

1991年颍上水灾后,史悠荣的妹妹因嫁在颍上,1992年春节回娘家,叙说了家境的贫困和当地闭塞的经济环境。这不仅让史悠荣动情,而且他想到了一个商机。他告诉笔者,当时来颍上办泥人厂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可以照顾亲戚,让自己的妹妹等人尽快脱贫致富;二是颍上这地方贫穷,信息闭塞,不像浙江,只要你的厂子一办,很快就有人把技术学走后自己办厂,竞争力太强;三是颍上劳动力密集,工人工资不高。1992年底,史悠荣经过一番考察后,于古城乡办起生产泥人的工厂。由于他对当时的行情了解不够,在产品的做法上不够对路,连续三年亏损18万元,这使得他半辈子的积蓄全部砸了进去。

1996年开始,他带着生产的泥人走遍全国各地,边宣传边推销边征求客户意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泥人制作,既生产制作以无锡惠山为代表的变形夸张写意为主的南派艺术泥人,又生产以天津“泥人张”为代表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的北派艺术泥人。生产的泥人素材以历史题材、传统故事、四大名著为主,有反映我国56个1的作品,还有代表我国5000年文化的国粹艺术戏剧脸谱。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市场适销对路的,他都设计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小巧玲珑,价廉物美。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每月产量可达10万件,品种也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300多种。

史悠荣不断扩大生产规模,2001年在浙江开办鹿山泥人厂,让大儿子去管理,今年初又在颍上县城办了一个分厂。这样以来,他的产品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占了将近一半。颍河乡四里湾18岁的女青年范艳艳初中毕业后到外地务工,家里不放心,6月份来到泥人厂后,经过培训,每天彩绘泥人200多件,月工资800多元。

史悠荣的产品销售到国内许多城市,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产品走出了国门。建国50周年时,他的产品56个“1”被选为礼品赠送外宾;全国第三次戏剧节,泥人脸谱被选为大会礼品;许多国家级饭店、宾馆把他的产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客人,工厂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

六.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阜阳凉粉

原料是豌豆粉,晶莹剔透的像果冻。“凉粉的吃法一般有两种凉拌和煎粉。凉拌的时候并不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圆形的象浅勺般上面布满圆空的的铁皮(阜阳人人叫锼子)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空0来,然后装在碗里,加上红色的辣椒水、绿的的荆芥、麻油、香醋、细盐、大蒜汁等调料。煎粉和凉拌相比有点复杂,一般卖煎粉的并不卖凉粉。煎粉要有炉子和锅的,卖煎粉的炉子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真正的农家柴火炉子,用泥巴打成的炉膛,不用煤炭做燃料,只用麦干、豆秸之类。锅是平底的黑铁锅。卖家先将凉粉切成2~3方块,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盐葱姜之类,用文火将凉粉煎成金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

七.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李老庄枕头面

手艺独特枕头面

其实,李老庄不仅只有卤猪蹄一种美食,李老庄的枕头面也在当地赫赫有名。李老庄的枕头面颜色发黄,宽厚均匀,比机压的面条还要薄,吃起来十分劲道,甚至可与阜阳的格拉条相媲美。当地人介绍,枕头面的创始人是当地农民李进广,今年80多岁了。几年前,他一直靠在李老庄集卖面条为生,他的面条需要在头天晚上掺碱面、盐和好,发酵一天后第二天用擀档使劲擀,擀出又薄又劲道的面条。一次,李进广和周围群众打赌,说他的面条放在枕头内睡一晚上后第二天照常下锅,结果他那枕头面的名声就这样出来了。李进广说谁愿意和他学这种面条制作工艺他让谁学,结果只有李老庄李飞卤猪蹄店和王楼一家饭店学会。让人有些担心,这门手艺以后会逐渐失传。

八.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贡椿

贡椿

香椿是安徽省名品,相传已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太和县志》对太和椿芽有如下记载“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尤以谷雨前椿芽品质优良,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清脆无渣而被称为“太和椿芽”,佳誉驰名中外。腌制后的椿芽经岁不变质,畅销国内外,最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太和椿芽营养含量极为丰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都为人体所需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九. 安徽省 阜阳 界首 李宏亮烧鸡

烧鸡是我国传统的家禽熟制品之一,色泽鲜艳、油光闪亮、香气四溢、风味独特,特别适合旅行和野外工作人员携带,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品。

十.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黄岗柳编

黄岗柳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岗柳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岗柳编和郜台板鸭同为阜南名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据文献所载,洪淮两岸有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着大片喜湿之柳。柳制品之兴起缘于十七世纪末。明末清初,柳编业兴旺。据明正德《颖州志》记载:“淮濛盛产水荆(注:当时把杞柳称为水荆),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
黄岗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是因为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北方用于编筐编篓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柽柳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多种,在盐碱地和沼泽地都有出产。其中数阜南黄冈地区的柳编最为出名。

富裕、民主、文明,农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阜南县杨寨村的领导干部植根乡村实际,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有效途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和谐发展路子。

一排排米色与橙色相间的二层楼房,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整洁;一户户院落里的村民舞动着手中的柳条,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柳编工艺品,欢声笑语荡漾其间……12月25日,记者在阜南县黄岗镇杨寨村采访时,被这里农民和谐幸福的生活场景深深陶醉。

杨寨村背靠淮河分洪道,低洼地连成了片。千百年来,这里的农民因地制宜,在河滩上种植了大量耐淹的杞柳。前些年,当地一些脑瓜灵活的农民,改变传统柳编编织方式,创新产品样式,编出了“花篮”、“器皿”等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受到“老外”的青睐。这种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工艺制品,卖出了大价钱。后来又经过不断摸索,黄岗柳编农户逐渐掌握了许多全国一流的编织技术,能生产20个大系列、上万个柳编新品种。随着市场的打开和知名度的提高,黄岗镇建立了大小36家柳编加工厂。如今,杨寨村“家家户户是工厂,男女老少都能编”,一般的编织户每年收益都有五六万元。农民勤劳又灵巧的双手,创造出“立编”、“经编”、“拧编”等全国一流的技术,增大了产品附加值。去年,黄岗镇柳编销售收入达1.9亿元,其中1.1亿元留在农民自己的手里。

富裕起来的杨寨村不久前与相邻的二郎村合并成为杨寨村。记者到村民家串门后发现,这里不少人家已有了电脑、手机,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阳能热水器。没事儿上上网,在杨寨村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少村民还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这个村在进行旧村庄整理改造的同时,还另外选址,请县里的专家对新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村民们亲切地把新居住地称作“新庄”,喻意为新时代、新景观、新气象。村支书孙传付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庄的楼房经过县建筑设计院专家设计,效果就是不一样,村里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嚷嚷说比城里的别墅也不差!”

黄岗柳编产地范围为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郜台乡、中岗镇、张寨镇、曹集镇、老观乡、王家坝镇、于集乡、王化镇、朱寨镇、焦陂镇、地城镇、柳沟镇、苗集镇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