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萍乡市土特产店有哪些 萍乡特产一条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萍乡市土特产店有哪些 萍乡特产一条街更新时间:2023-01-13 12:44:32

一. 江西省 萍乡 湘东区 芹菜炒肉

本菜原料:芹菜2或3棵,瘦肉2两。新鲜的红辣椒2个。



本菜做法:



1、摘取芹菜杆,掐掉有叶子的一头,再把芹菜末端的根切掉。然后切成小段。瘦肉则切成小片,红辣椒去籽切成小片。



2、在锅内多放点油,待油开后,将大蒜和姜爆炒,下芹菜段和红辣椒片,加盐和味精,炒熟后装盘,但千万不要加水



3、再放少许油,下瘦肉片,放酱油一小勺,翻炒一下,再把炒好的芹菜和辣椒重新倒入锅内和瘦肉一起炒。这里也不要放水。肉片熟了马上起锅,装盘。

二. 河南省 新乡市 牧野区 新乡优质小麦

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1.3万公顷左右,占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打造出了新乡优质小麦这一知名品牌,实现了全国第一单优质小麦的出口,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

三.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省汉族传统小吃之一,腊八节节日食俗。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并受到季节制约,一直无法成为消费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腊八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功能性短肽、大豆异黄酮等生理活性物质,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发酵食品

饮食文化

腊八来历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食品

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还有红枣、桂圆、薏仁、红豆、黑豆。

腊八食品是中国西南地区广大居民的传统食品之一,据传已逾数百年历史。 腊八这天,我国北方地区有制作腊八食品的习惯。

四.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武功茶油

武功茶油是取之于森林中的油茶树种子中,经现代科技提取,精制而成的高级营养保健性食用木本植物油,纯度高达99.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9%以上,高于西方的橄榄油。

五.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芦溪油茶

芦溪油茶是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的。芦溪县列入全国百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县。

芦溪县油茶产地主要分布在宣风、银河、源南等丘陵和长丰、南坑、张佳坊、新泉、麻田、华云等山区。每年油茶产量约五十万公斤。

六. 河南省 新乡市 封丘 封丘石榴

封丘石榴是河南省的著名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曾作为贡品进献。

七. 河南省 新乡市 牧野区 新乡罗锅肉

罗锅肉的制作方法为:选用65公斤左右的健康肥猪,宰后晾放20小时(根据季节变化灵活掌握);取带皮肉20公斤,将肉洗净切成长12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块状,放入80摄氏度的热水中汆一遍,捞出刮净,冲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盛入老汤(经过沉淀清理过的),埋住肉即可;加佐料、花椒30克、八角60克、桂皮50克、丁香50克、草果20克、玉果20克、良姜40克、枇卜20克;先用武火(大火)开锅后改用文火(小火),中间翻肉2次,煮3小时出锅。出锅后分开摆在案上晾凉,以保持成形不变样。罗锅肉的特点是:肉质酱红,色泽鲜艳,味道鲜美,五香可口,肥而不腻,熟透而不烂。

为什么叫罗锅肉呢?据说是有名堂的:1944年有一个卖卤肉的人,在新乡新荣街开设了一个店铺,他制出的卤肉选料讲究,色泽鲜艳,味道鲜美,颇受远近食客的欢迎。但店铺没有字号,只知道业主叫熊明月,驼背弯腰,是一个罗锅。于是,人们就根据他的特点,给他制作的卤肉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罗锅肉”。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在新乡传开了。现在的产品在原来十几种的基础上,又发展为20多种,成为罗锅系列酱肉。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河南省 新乡市 延津县 延津小麦

延津小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延津小麦

延津县金粒小麦协会

延津小麦,河南省延津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延津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土、肥、水以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小麦生长。延津县位于中国小麦黄金走廊核心区,豫北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656.3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的70%;全年无霜期220天,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左右。有着小麦第一县的美誉,正延津县地处黄淮地区黄河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具有良好的农业耕作基础,工业项目少,生态环境优良,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近年,延津小麦已成为该县的亮点,"优质麦经济"、"延津模式"享誉海内外。在全国,已形成"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的初步共识和良好印象。

九. 河南省 新乡市 延津县 延津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节奏加快,烩面已成为中原地区有口皆碑的佳肴,经营羊肉烩面的饭店林林总总,遍布华街冷巷,乡镇、农村也陆陆续续开起了大大小小的烩面馆。更有不少家庭把烩面当作主食,隔三差五来一顿,香喷喷、热乎乎,回味无穷。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潭酱油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