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的特产好吃 汉中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的特产好吃 汉中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1-04 12:23:21

一.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菜豆腐

菜豆腐是汉中人爱吃且百吃不厌的一种家常菜。

菜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泡涨的豆子磨成浆,磨好了浆,再细细滤去渣,之后倒进锅里,把豆浆烧开,放进切好的小白菜,就开始点豆腐了。

菜豆腐质量的好坏全在这“点”上,在汉中家家都有吃酸浆水菜的习惯,用上好的酸浆水点出的豆腐白细、软嫩,后味绵长,略带甘甜,不像用传统的石膏、卤水等化学原料点制的豆腐那样发涩发苦。

点要得法,每隔四五分钟点一次酸浆水,需一勺一勺慢慢点,性急不得,如此数回,待豆花一层层结块,水和豆腐泾渭分明时,轻轻捞起,用纱布包裹,再挤压成块状,豆腐块中间夹杂着青菜,色泽清白如玉,一股酸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然后将淘净的大米下入滤过豆腐的酸水中熬粥,小火慢熬,不时用铁勺在锅底轻搅几次。粥不能熬得太稠,也不能太稀,要汤浓米烂,这时再将豆腐切成小块,回锅与粥一起稍煮一下,一锅酸香四溢的菜豆腐就做成了。

菜豆腐食用时非常讲究,吃时还要配小菜,小菜的配法也极有讲究,一般是将葱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芝麻、核桃仁末、油泼豆瓣酱、咸菜、红油辣子等拌匀入盘下饭。这饭菜吃起来急不得,要有章有法,一口豆腐,一口汤粥,即一口浓香,一口清香,乱了招式便走了味儿。先小心翼翼地呷一口热汤,清香自然,浸润双唇,再用筷子夹上一些小菜抹于豆腐上,送入口中,细嚼慢咽,浓香宜人。豆腐的绵甜,汤粥的酸香,小菜的麻辣,那种难言之妙令人回味无穷。

二.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鲵是陕西汉中的。

汉中大鲵,是中国大鲵天然种群引种人工繁殖的珍稀养殖品种,源自中国大鲵原产地-陕西汉中,这里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是中国大鲵原生态繁育基地,汉中大鲵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陕西汉中在中国地理版图的最中心位置,有一片被绿色包围的盆地,这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的丰富,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汉中大鲵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由于大鲵肉嫩味鲜,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

汉中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汉中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江流域部分干流及支流内,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静,非常适宜野生大鲵的繁衍栖息,良好的生长环境。

汉中大鲵就是利用汉中野生大鲵生长环境,人工养殖的原生态商品大鲵,汉中大鲵有着以下的优点:品质优、生长快、搞病力强、体色鲜艳、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大鲵媲美。

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养殖环境,成就了优质的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

汉中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协会

10497893

大鲵

三.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大米

汉中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香纯。

汉中被誉为中国水稻最适宜生长地,汉中大米是同纬度地区生长的中晚熟籼稻品种,生长期较长,因此所产出大米品质也较好,米质达到2级以上,最高等级为1级。

汉中大米保护面积约有10万公顷,常种植水稻面积达118万亩,年产量50万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川、渝、鄂等地。

地域范围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水稻是汉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海拔450-750米的平坝、丘陵和浅山区。汉中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汉中市行政所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0县1区175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0′-108°16′,北纬32°08′- 33°53′,东到镇巴县巴庙镇,南到镇巴县盐场镇,西到宁强县青木川镇,北到留坝县江口镇。总生产面积10万公顷(150万亩),年产稻谷65.0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汉中大米为籼米,加工品质好,其0糙率为75-79%,整精米率52-56%,垩白粒率≤20%。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纯正;煮粥浆汁如乳,味甘醇香;蒸饭油亮溢香,柔韧不粘;冷饭成粒性好,不回生。2、内在品质指标:汉中大米营养丰富均衡,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6.0g/100g,脂肪含量0.3-1.5g/100g,氨基酸总量不低于5.8g/100g,直链淀粉14.0-20.0g/100g,硒含量不低于2.0μg/100g。3、安全要求:汉中大米标志使用人其生产基地和大米产品需达到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要求,批次抽检符合农办质〔2015〕4号文大米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太东乡的干豆腐

太东乡的干豆腐

干豆腐知识介绍:

豆腐丝也叫云丝,豆腐丝是半脱水制品,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

干豆腐营养分析:

1.

豆腐丝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

豆腐丝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3.

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干豆腐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1.

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食用;适宜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不足之人食用;适宜青少年儿童食用;适宜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咳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2.

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干豆腐食疗作用:

适宜体虚,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适宜糖尿病人、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血管硬化者、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食用。

五.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浆水面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蔫,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黄色,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水面条人工擀作,页宽、条长、片薄。熟面条调上浆水菜臊,浇上辣椒红油。其色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六.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醪糟

汉中人非常喜爱醪糟。汉中市知名书法家徐永基先生说,不仅过年过节必定要自己做了吃,平时也有做了吃的。特别在汉中坝子,以水稻为主的地区,老百姓都要用一块地专门种酒米,以备做醪糟之用。公社化那时,不能自己种,也要设法兑换一点,至少春节时是非做醪糟不可的。万不得已,用大包谷糁子也要做。妇女临产时,家里必定做醪糟,因为吃鸡蛋醪糟对产妇极富营养。红白喜事,盖房上梁,也要有醪糟招待客人。制作时一样先将酒米蒸至八成熟,一样拌以酒曲,一样晾到温凉时入罐,一样用被子盖起来,冬季须放在火炉旁。不同的酒曲与用量的多少,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决定了醪糟的酸甜度。总以甜中略带点酸为好。吃时除可打鸡蛋花或荷包蛋外,还有许多独特的方法:一是泡了麻花吃;二是把柿饼撕开,投入醪糟汤,一同煮好了吃;三是将核桃仁切碎。拌猪油,与醪糟一起煮着吃;夏天吃凉水醪糟,一勺子醪糟,加些冷水,喝起来打心里感到凉快,一天的暑气都消除掉了。

醪糟也是一种酒,不过味较淡,一般不会醉人。但若吃得太多,而又是吃那不经加水煮制的醪糟醅子,醉了时会更深沉,更难醒。明人李实在《蜀语》中说:"不去滓酒日醪糟,以熟糯米为之,故不去糟,即古之醪醴、投醪。"《庄子·盗跖》和《后汉书》中都有关于醪糟的记载,可见确实历史久远,秦汉已经有之。

原料配方:上等江米5000克酒曲50克

制作方法:

1.把糯米5000克用清水淘洗干净,泡1小时后,倒入筲箕内沥干。

2.在蒸笼内铺好纱布,把沥干的江米倒在上面,用旺火蒸1小时后,倒入盆内,用电扇把米温吹降到20℃-40℃时,再将适量的凉开水倒入盆内,用手拌匀。将酒曲研成粉末放入盆内,再一次拌匀。

3.将拌匀的糯米倒入缸内,用手在中间掏一个小窝,再将余下的酒曲粉末加少许凉白开水,洒在江米表面。然后用木盖把缸盖紧,用棉絮包好,放入草窝里面,3天即成醪糟。

七.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藤编

南郑藤编

南郑县黄官镇水井村具有悠久的藤编历史,全村家家户户都在发展藤编生产,把藤条加工成藤编桌、凳、茶几、沙发、躺椅等13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1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2600多万元、出0易额达580多万元,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

八.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棕箱

汉中棕箱是陕西传统名优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系以杉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作里衬,外用精选棕片包裹,最外层用头发丝或染色的棕丝细绳编织而成。

棕片是棕榈科常绿乔木的箨皮,即棕树叶簇的叶柄基部包围树干的红褐色纤维网鞘,也称包干纤维。它是棕树的主产品,纤维丰富,质地坚韧,拉力强,耐磨擦,耐水湿,抗腐性强。汉中地区地处北亚热带,盛产棕片、杉木、樟木。棕箱则用当地棕片,剪去棕板、棕毛,纯用网状棕布片和细棕丝编织于木箱外层的工艺实用晶。其生产工艺经选料、制木箱、捻棕丝绳或头发绳、包裹棕片,再以棕丝绳与发丝编织成各种图案等15道工序制成。其图文可随着顾客选择,以陕南秀丽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英雄人物、书法名句等图案为主,并配以精美的电镀金属包角、包口、箱锁、箱扣、提环等。使产品更坚实耐用、古朴大方、古香古色,富于天然之美。具有防潮、防鼠咬、.防虫蛀等特点。适于贮存衣物、皮毛、丝绸麻布、及书籍文献,不长霉、不生虫、不掉毛、不回潮、不变质、不褪色。汉中棕箱始于清代,盛于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汉中地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以手工编织生产,是汉中地区诸县农家重要副业。其规格较多,四大规格为一套。大者长达3尺,小者仅及尺余,亦有制成尺寸依次缩小装入一箱内的套箱,风格各异,携带轻便。

新中国成立后,汉中地区各县都建有棕制品厂。汉中棕箱发展为半机械化生产,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扩大生产,使汉中棕箱这一传统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还出口美国、日本、中东、西欧、港澳等国家与地区。在世界各国“回归大自然”和“反朴归真”的热潮中,汉中棕箱这一天然工艺品,深受外国朋友的欢迎。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十.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御贡香米

汉中御贡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