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红河蒙自特产商家 红河州蒙自市土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红河蒙自特产商家 红河州蒙自市土特产专卖店更新时间:2023-01-02 23:58:15

一. 云南省 红河 弥勒 南瓜焖饭

秋收时节,弥勒县的东西两山上种植的玉米成熟了,间种在玉米地里的南瓜也黄了,由于山地离村寨很远,彝族阿细人家为了节省时间,午饭往往就在地里解决——摘一个老南瓜当锅,焖一“锅”饭饱饱地吃一顿。阿细人说,收玉米不吃南瓜饭,干活打不起精神。

干上一段时间的活,地里的女人手搭凉棚看看天上的太阳,到了该做午饭的时候,便停下手中的活计,随意从玉米地里摘下一个脸盆大小的南瓜,从瓜把处用刀旋开一个碗口大的圆口,掏出瓜瓤,把在山溪里淘洗过的大米,在家切好的腊肉和刚从山上采来洗净的野菜一并放进南瓜肚子里,再加上适度的水和油盐,然后盖上瓜皮盖,放在三个石头做成的“灶”上,点燃枯树枝后便开始做饭了。半个小时后,“南瓜锅”便散发出扑鼻的香气,跟着主人下地干活的狗,也会跑到主人的脚跟前“汪汪”欢叫着报信。

此时劳作的人们到山溪里洗了手,把热气腾腾的“南瓜锅”捧到大树下,打开盖子,只见雪白的饭粒、金黄的瓜、火红的腊肉片、青翠的野菜,顿时让人胃口大开,一家人围“锅”而坐,吃饭时,总是年长者先动手,而他们总把好的留给儿媳或孙男孙女,一家人细细品尝,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说阿细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点也不夸张。酒足饭饱后,男人们便取下挂在树上的大三弦轻轻拨动,女人们随手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吹出悠扬的韵律……休息得差不多时,人们喝足山溪水,浑身是劲地下地干活。

二. 云南省 红河 个旧 个旧大草乌

个旧市人工开发种植生物药材大草乌有多年的历史,早在90年代中期老厂、锡城等乡镇就将野生药材大草乌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获成功后逐年在南部山区推广种植。

自2003年市委政府把种植以大草乌等为主的生物药材列入农业“六大”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发展以来,大草乌发展种植速度较快,当年全市大草乌种植面积2000亩,总产量40万公斤,平均每亩产值2200元,总产值达440万元,随后的几年间大草乌扩大种植规模在逐年扩大,到2008年,全市大草乌种植面积就达到2950亩,平均亩产达到363.86公斤,与2007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550亩,增长22.92%,平均亩产量增加了50.16公斤,增产16%,以2007年的大草乌市场平均价每公斤17元计,亩产值达到6185.6元。

2009年,个旧市的大草乌种植受2008年高额产值的诱惑,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000亩,达到了3100亩,比08年的2950亩又增加了150亩,增长5.1%,大草乌不仅成为个旧地方优势药材产品,而且成为个旧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小芒果

红河小芒果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红河小芒果,形如猪腰子状,成熟时色泽鲜黄,汁甜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红河县迤萨镇全部,以及甲寅、乐育、大羊街、浪堤等乡镇的部分辖区处于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借助自然优势,这些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芒果种植历史悠久。

红河县小芒果分为本地小芒果与鸡芒果两个品种,主要是野生种及栽培种。因果实外型美观,果肉细嫩、香甜、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据初步调查现在红河县野生和栽培型的小芒果,分布面积大约5000亩,10000余株,产量150万公斤,年产值300万元。目前,大量昆明、玉溪、红河等地的老熟客陆续前来品尝抢购。同时也是红河本地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四.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红河灯盏花

红河灯盏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灯盏花始载于《滇南本草》,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属于短亭飞蓬,归类菊科飞蓬植物。飞蓬属约有200种以上,而能入药的短亭飞蓬只有3种,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全年,传统采用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据资料记载,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份,生长在海拔1200-3500米的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和林缘地带。云南省能入药的灯盏花资源得天独厚占全国资源总量的95%以上,成为省内天然药材的主要资源。其重点分布在滇南和滇西的红河、文山、玉溪、楚雄、曲靖、大理、丽江等地。由于灯盏花对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改善微循环有特殊功效,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植物药材,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价值很高。2002年云南省0确定灯盏花产业开发列为发展“云药”产业的重点项目。

红河灯盏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关于对红河灯盏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的界定报告》(红政报〔2006〕11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弥勒县、个旧市、蒙自县、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等7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五.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紫米

紫米是滇南的,俗称“接骨糯”。其米呈紫红黑色,颗粒大小均匀,属糯米类,民间历来视为滋补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暧肝、明目活血”等作用。紫米蒸煮后色泽鲜艳,紫中带红,香糯软醇,食之香甜,甜糯而不腻口。紫米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核黄素、硫安素、叶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磷等人体所必需微量元素,为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滋补作用。

六. 云南省 红河 蒙自县 蒙自甜石榴

蒙自甜石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蒙自甜石榴以新安所、大新寨一带的为最佳。据传,蒙自新安所、大新寨的甜石榴,是从伊朗和阿富汗引进种植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蒙自甜石榴不仅籽粒晶莹似玛瑙,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至87%。蒙自甜石榴除鲜食为主外,可制药、制果酒和果汁,用途广泛。蒙自甜石榴在当地果农的长期栽培实践中,培育出甜绿子、甜沙子、甜白花等3个国内上乘品种。其中,以甜绿子为最优,其个头大如碗,籽实饱满,肉厚核小,晶莹如珠,汁多蜜甜。绿子石榴和沙子石榴同是农历七八月间成熟。白花石榴的成熟期稍晚一些,大约农历八九月间成熟。

历史上,蒙自甜石榴远销香港、河内、海防等地。建国后,长期运销昆明、个旧、开远等地的市场,少部分也曾远销香港、深圳、广州、天津等地。

1987年,蒙自甜石榴的种植曾赢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当年种植石榴4000多亩,种植范围由新安所扩展到红寨、多法勒等地。1990年,全县石榴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1994年增至2万余亩。新植的幼树已陆续挂果,产量逐年增加。

日前,蒙自县经推荐和专家评审,国家林业局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专家委员会授予云南省蒙自县“中国石榴之乡”荣誉称号。据悉,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者。

蒙自县是全国最大的石榴连片种植生产区,种植石榴历史悠久,据传蒙自石榴源于伊朗。至今,蒙自石榴种植历史已有800多年,经过多年的筛选培育,蒙自石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蒙自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积极引导、扶持广大农民发展果品产业,促使果品产业不断扩大规模,目前以甜石榴为主的园林水果面积达到20万多亩。同时,该县狠抓甜石榴质量提高,积极实施优果工程和标准化管理,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石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在此基础上,该县通过多种途径向外推介自己的产品,使蒙自甜石榴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1993年蒙自石榴曾获云南省优质水果殊荣,1999年参加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获世博会蔬菜水果类大奖,2001年和2002年荣获全国石榴主

产区科技协作优质果品奖,2002年,蒙自石榴被评为省名特优新水果,农业部南亚热作物名优水果石榴基地,蒙自石榴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水果定点批发市场,2003年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无公害产品认真,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004年,蒙自石榴综合标准通过国家备案实施。这次,经过国家林业局评审,认为蒙自县是闻名全国的石榴生产大县,种植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已初步形成基地化、产业化的格局。蒙自甜石榴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授予蒙自县“中国石榴之乡”荣誉称号。

现在,全县石榴种植面积已增至9.5万亩,占全县园林水果总面积48%,品种主要有甜绿籽、甜沙籽、甜白花等十多个品种,良种率达80%。发展石榴种植业,使农户尝到甜头,成为广大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了解,仅石榴一项,主产区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占年人均总收入约九成。

七.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开远甜藠头

开远甜藠头是云南著名,系当地腌菜师王宝福在1914年首创,已有近80年的历史。

开远甜藠头,颗粒整齐,金黄发亮,香气浓郁,肥嫩脆糯,鲜甜而微带酸辣,具有增食欲、开胃口、解油腻和醒酒的作用,是佐餐的佳品。有人作诗赞它:“久食龙肝不知味,馋涎只为甜藠头;碗中有颗甜藠头,胃口顿开食欲增。”

藠头又称藠子。开远甜藠头用的鲜藠头,个大色白,晶莹如玉,皮软肉糯,脆嫩无渣,微辣回味,当地称为“糯藠头”。开远甜藠头,按藠头100、辣椒5、红糖36、食盐8、白酒1的比例配制。制作时,先将藠头剪去根须洗净,去老皮凉干;将鲜辣椒去柄,洗净剁碎;加上配料搅拌均匀后入瓦罐腌制。在瓦罐外口盛满清水,套上瓦盖,每周洗净罐口,更换清水;半月后在罐内表层再均匀地铺撒一层红糖,并淋入少许白酒,密封贮存。两个半月成熟如不开罐,可保鲜存放两年。每百克成品含全糖25.4克,食盐9.7克,总酸1.9克。***************************************( 红河)

八.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烤鱿鱼

烤鱿鱼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鱿鱼干。鱿鱼大小随顾客自己挑,鱿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压成又长又大的薄片,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作料,卷起来吃。

九.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开远木棉

开远木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一种多年生木本灌木,开远有人称之为“洋棉花树”。此种植物发现于开远,繁殖于开远,推广于开远及周边地区,为全国仅有。此种木棉所结棉桃与草棉相似,但棉花纤维较之草棉细长且韧性好,可单株种植于山坡荒野或屋旁路边空地,且一年可采收两次。

文化典故

开远木棉是上个世纪初我国科学家在开远区域内发现的一个珍稀植物资源,发现至今已将近百年。开远木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多种原因荒废后,经过五十多年的沧桑变迁,已濒临灭绝。

十. 云南省 红河 金平县 苦叶菜果

植物形态 木质大藤本。茎有皮孔;枝条灰褐色,有小瘤状凸起。叶宽卵形或近圆,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戟形或浅心形,无毛或几无毛。伞形聚伞花序腋生,着花多,花冠黄绿色,有香气。茸荚果披针状圆柱形,外果皮被白粉,具多皱棱翅或纵肋。种卵形,扁平,有薄边,棕黄色,顶端种毛长约4.5cm。花期4—9月,果期7—12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