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红河蒙自哈尼族特产 红河蒙自市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红河蒙自哈尼族特产 红河蒙自市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08-24 10:03:16

一.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云南米线

云南米线,即云南当地的米线,是著名食品,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著名的有过桥米线、鳝鱼米线、大锅米线、豆花米线等。

米线顾名思义是用米加工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加工米线用的大米一般都是相对不太好的米,或者是陈米,据说以前人们因为这些米不好吃,才把它做成米线的。

米线的意义

知道吗?米线是云南人的命,云南人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来解馋……

米线制作

制作米线有以下几个步骤:泡米(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磨面(放掉水,控干,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制粑(将米面加凉水合成耙),压线(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回生(将主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这样大众味美的米线就制作完成了。

“过手米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独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做法特别,吃法有趣。先把手洗干净,把少许米线放在手心,再把调料加在米线上,用手把米线包圆喂进嘴里,故称“过手米线”。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还有油炸的水发猪皮,有滋有味。

“鸡肉米线”要数弥勒、云县等地的比较有特色,米线中加入卤鸡汁、卤鸡块,香甜可口,富有营养。

“肠旺米线”主要内容有肠和旺,肠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卤熟;旺即血,可用羊血或猪血。“豆花米线”的配料为煮过的水豆腐脑,风味别致。

二.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泸西苦荞

泸西苦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泸西苦荞适宜生长在海拔较高的三塘、向阳两乡,一年生作物,产量较低。

苦荞面是一种调节人体各个部位气管的最佳绿色保健食品,它含有丰富充裕的营养及美容养颜功效,它的营养成份是玉米及其它农作物的2至5倍,苦荞的做法用途很多,可以做荞饭、荞茶、荞蒿、荞面条、荞粑粑等,荞粑粑的做法如下。

1、先把苦荞籽磨成面,放入盆中;放入清水适量加一点小苏打调合即可。

2、 用汤勺启适量放入铁锅中用小火慢慢双面炕黄即可。

3、 食用时可以蘸蜂蜜和其它调料均可,味道爽口特佳。

泸西苦荞粑粑是餐桌上招待贵宾的一道佳品

荞,又称鞑靼荞,是山区不施化肥和农药的绿色食品,分苦荞和甜荞两种,泸西人最喜欢吃苦荞,据说苦荞营养丰富,含人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保健养生,延年益寿有较好的功效,老百姓称之为“五谷之王”。泸西的荞系列产品主要有荞丝、荞玉片、荞自发粉、荞营养糊、荞奶粉、荞面条、蒸荞糕、荞饼、荞糕点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临床糖尿病治疗实践证明,苦荞麦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降低血脂,从而抑制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发展。因此,苦荞麦是糖尿病的主要营养食品。 泸西苦荞种植历史悠久,据清乾隆《广西府志》卷之二十“物产”中记载:本府:麦之属 “大麦 小麦 燕麦 玉麦 荞麦(有苦、甜,有早、迟)”。《泸西农业志》和《泸西县农业志》中记载:“民国2年(1913年)种植13000亩,民国23年(1934年)种植面积13851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年种植面积在1.7-2万亩之间,1954年种植43248亩,是最多种植年份,1958年因严重自然灾害被作为低产作物不准种植。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种植面积12117亩,2005年发展到87937亩。”按此推算,有25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 随着本县旅游业的发展,苦荞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创新,泸西苦荞迎来发展的机遇。由于泸西苦荞生态、优质、安全、保健等作用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如“阿庐”牌苦荞米、苦荞粉等系列加工产品)。泸西苦荞种植方法简单,多为骨灰与化肥混合拌种点播。中耕历史习惯从不薅铲追肥。收割为人工割秆晒干后用连枷脱粒。 泸西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规范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了优质、营养的苦荞产品,2003年4月阿庐牌苦荞自发粉、荞粑粑被云南省烹饪协会评为云南名小吃;2009年7月阿庐苦荞自发粉、苦荞米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苦荞产品主销广东、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地域范围

泸西苦荞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境内,产地范围涉及白水镇、向阳乡、三塘乡三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 46′ 55″- 1030 58′25″,北纬24°21′49″-24°37′35″之间,东西宽14.8千米,南北长32.1千米,种植面积2992公顷,年产量8976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泸西苦荞株高60~120厘米,绿杆、有8~12节,茎直立,具分枝。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宽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微波状;下部叶较小。 总状花序腋生或项生,花被白色或淡粉红色。小坚果圆锥状卵形,具三棱,灰褐色,花果期9-11月;千粒重12~24克。 (2)内在的品质指标 泸西苦荞味苦、性寒,营养丰富。其中,总淀粉含量≥68 %,总黄酮含量≥0.9%,油酸含量≥37%,亚油酸≥29%,氨基酸总量≥7.0%,蛋白质含量≥9.5%。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泸西苦荞产地环境按照《NY 5332-2006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按照《NY 5301-2005无公害食品 麦类及面粉》产品质量标准执行,生产加工规范按照《NY/T5334-2006无公害食品小麦粉加工技术规范》执行。进入市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 云南省 红河 蒙自县 蒙自甜石榴

蒙自甜石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蒙自甜石榴以新安所、大新寨一带的为最佳。据传,蒙自新安所、大新寨的甜石榴,是从伊朗和阿富汗引进种植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蒙自甜石榴不仅籽粒晶莹似玛瑙,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至87%。蒙自甜石榴除鲜食为主外,可制药、制果酒和果汁,用途广泛。蒙自甜石榴在当地果农的长期栽培实践中,培育出甜绿子、甜沙子、甜白花等3个国内上乘品种。其中,以甜绿子为最优,其个头大如碗,籽实饱满,肉厚核小,晶莹如珠,汁多蜜甜。绿子石榴和沙子石榴同是农历七八月间成熟。白花石榴的成熟期稍晚一些,大约农历八九月间成熟。

历史上,蒙自甜石榴远销香港、河内、海防等地。建国后,长期运销昆明、个旧、开远等地的市场,少部分也曾远销香港、深圳、广州、天津等地。

1987年,蒙自甜石榴的种植曾赢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当年种植石榴4000多亩,种植范围由新安所扩展到红寨、多法勒等地。1990年,全县石榴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1994年增至2万余亩。新植的幼树已陆续挂果,产量逐年增加。

日前,蒙自县经推荐和专家评审,国家林业局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专家委员会授予云南省蒙自县“中国石榴之乡”荣誉称号。据悉,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者。

蒙自县是全国最大的石榴连片种植生产区,种植石榴历史悠久,据传蒙自石榴源于伊朗。至今,蒙自石榴种植历史已有800多年,经过多年的筛选培育,蒙自石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蒙自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积极引导、扶持广大农民发展果品产业,促使果品产业不断扩大规模,目前以甜石榴为主的园林水果面积达到20万多亩。同时,该县狠抓甜石榴质量提高,积极实施优果工程和标准化管理,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石榴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在此基础上,该县通过多种途径向外推介自己的产品,使蒙自甜石榴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1993年蒙自石榴曾获云南省优质水果殊荣,1999年参加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获世博会蔬菜水果类大奖,2001年和2002年荣获全国石榴主

产区科技协作优质果品奖,2002年,蒙自石榴被评为省名特优新水果,农业部南亚热作物名优水果石榴基地,蒙自石榴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水果定点批发市场,2003年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无公害产品认真,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004年,蒙自石榴综合标准通过国家备案实施。这次,经过国家林业局评审,认为蒙自县是闻名全国的石榴生产大县,种植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已初步形成基地化、产业化的格局。蒙自甜石榴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授予蒙自县“中国石榴之乡”荣誉称号。

现在,全县石榴种植面积已增至9.5万亩,占全县园林水果总面积48%,品种主要有甜绿籽、甜沙籽、甜白花等十多个品种,良种率达80%。发展石榴种植业,使农户尝到甜头,成为广大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了解,仅石榴一项,主产区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占年人均总收入约九成。

四.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

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据《红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境内山区已有棕树种植,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有所发展”。红河县哈尼族、彝族棕榈种植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很久以前哈尼族的祖先就会用棕片缝成蓑衣,是人们外出劳作理想的防潮防寒必需品,更是红河人南下“走坝子”的行装之一。后来,棕片在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中用途极广,也就开始人工驯化、培育和大面积栽培种植了。所以,红河县境内哈尼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都与棕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棕榈制品,至今流传有“年青人不砍棕榈树,只有老年人才能砍棕榈树”的习俗,人们歌颂棕榈树说“不吃你的饭,不穿你的衣,每年还送上一层皮”,也就有了“千年桐,万年棕,世代儿孙吃不穷”的美名,当下,用棕片加工棕丝做成高档床垫,是人们享受健康保健睡眠最理想的绿色家居产品,深受消费者青昧。 阿扎河是红河县棕榈树的原产地。据说远古时候,在红河洛孟和哈普后山经常有老虎出没,曾有人被老虎紧追不放,危急之时,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红河县棕榈种植源远流长,采剥棕片加工棕丝是哈尼族、彝族传统的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在哈尼族、彝族居住的山区就是一片棕榈林园,如今,棕榈树成为了哈尼族、彝族一种富贵、祥和、幸福的圣树,并把棕榈树称之为“红河哈尼梯田卫土”。平时,哈尼族和彝族老人都会讲“蓑衣圣服”、“年青人不吹棕树”的故事;每逢哈尼族、彝族六月年和十月年,无论男女老少都去街上跳“棕扇舞”,唱“棕榈山歌”;每年冬春季节可尝棕笋、棕苞、棕花菜果等美食,四至五月可品棕米饭或棕米粥等有机食品。每蓬街天,可欣赏和采购琳琅满目的棕榈工艺品作纪念。勤劳朴实的哈尼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棕榈文化,我县《棕煽舞》舞蹈、歌曲《棕榈情愫》已成为红河流域哈尼族聚居地区民族节日活动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表演节目。散文《棕榈》、《棕榈情》、《棕榈林间也耕田》《棕榈树与哈尼族》等文献是红河县棕榈文化之乡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可产纤维的棕榈科植物超过16个属100余种,但红河棕榈纤维是自然界最耐腐蚀的天然纤维,品质优良,用途极广,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建筑、海产养殖、民用等方方面面。云南省80多个县(市)出产棕片中,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棕片及棕丝纤维产量及质量均居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生产基地县。红河县是有名 “棕榈之乡”。“红河棕榈”已成为红河县的一张名片。对此,中央电视台在农业综合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于2011年4月对我县的棕榈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红河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红河棕榈”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为组长,农科、林业、棕业公司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红河县棕榈产业科技开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棕榈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到“十一五”末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县林业局统计数),县内棕榈企业有棕丝加工、棕丝软垫加工和棕机械加工三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12月,全县棕个私企业有1800余户。在此基础上红河县制定了《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最终使全县棕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年产棕丝30万吨左右,棕丝软垫系列产品10万立方米,建成全国棕榈纤维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努力把棕编工艺产品技术开发培育成为红河县、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民族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名牌之一。我县现已申请和批准的棕制品商标有“红榈”、“红河迤萨”、“阿姆山”和“棕榈之乡”4个。下一步我县还要加大对红河棕榈棕花、棕果的食用及红河棕榈药用的利用开发。 红河棕榈纤维用途广泛,可用于编织各种工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生产垫、毯、刷、帚以及绳索,如棕榈床垫、座椅靠垫、地毯、棕榈绳、棕榈扫把、棕榈衣等,红河棕榈出丝率高,棕片出丝率达70%以上,棕板出丝率达30%以上,纤维长而粗细不一,纤维长度在15~60cm,最长达100cm以上,外观呈棕色、红棕色或褐色。纤维不蛀虫,具有拉力强,耐磨擦,耐腐蚀,耐水湿等特点。生产出来的坐垫、床垫、枕头等产品,具有舒适性、透气性、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产品远销昆明、贵州、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上海等地。

红河棕榈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红河县棕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红河棕榈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涉及辖区内迤萨镇、阿扎河乡、石头寨乡、洛恩乡、甲寅乡、宝华乡、乐育乡、浪堤乡、架车乡、大羊街乡、车古乡、垤玛乡、三村乡,共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02°37′,北纬25°05′~23°26′之间,东西长81km,南北宽40km,种植面积66666.7公顷,棕丝年产量为30万吨。

五. 云南省 红河 建水县 建水洋葱

建水洋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水洋葱是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建水县洋葱主要有红葱和黄葱两大类型,是建水外销量最大的大宗蔬菜,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和华北各地,近年更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

建水县是蔬菜之乡,特别是冬春早熟蔬菜在省内外小有名气,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品种资源,使得全县的蔬菜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是县内产值上亿元的支柱产业之一。洋葱是全县冬春蔬菜中的拳头品种,种植面积大,总产高,规模连片,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3万亩之间。2010年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下,全县的种植面积仍然达到1.83万亩,总产量3.66万吨,总产值6588万元。2011年预计全县种植面积2万余亩,预计总产5万吨,预计总产值7500万元。主要分布在县内的面甸、临安、西庄、南庄、青龙等乡镇。其中主产区面甸镇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是省内仅次于元谋的主产地,种植洋葱给当地的广大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面甸镇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95%以上的洋葱产品均为外销,主要销往东北、华北、华东、港、澳、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其内在品质和商品外观均得到中外客商的普遍赞赏。

建水洋葱种植始于八十年代初,应用地膜复盖栽培始于1982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洋葱已成为建水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更是加大了洋葱产业的发展。加之农业技术部门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综合标准来规范洋葱生产,使全县的种植规模和品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进一步稳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我县加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力度以来, 2001年在主产区面甸镇率先实施无公害洋葱基地150亩,较好地打造和提升了洋葱的品牌和品质。使之成为该县冬春蔬菜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种植面积较稳定的一大品种。

建水洋葱具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县内和源公司注册的“和源”牌、天第公司注册的“天第牌”洋葱已获无公害蔬菜认证。全县无公害洋葱生产基地面积16150亩,总产量40375吨。县内种植的洋葱主要有红葱和黄葱两大类型,(其中本地自育的红皮葱占65-70%),主栽品种为本地红葱、美国金太阳、哥比、红罗、日本的超级502、503、504等。近年来由种子部门先后引入美太阳806、509、美太阳一号、高华703等新品种进行试验试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是适宜该县栽培和推广的优良品种。目前的主栽品种生育期较短,产量高,味甜,此类品种的销售地是东三省和韩国、日本、俄罗斯。本地红皮葱生育期长,产量低、但品质好、葱味浓,该品种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地。

六.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酥茄盒

酥茄盒是泸西餐桌上一种美味独特佳品,茄盒是用新鲜的茄子和精致的碗豆粉面加工酥制而成的美食佳肴。

制作方法:

1、购买新鲜的茄子,洗干净用刀切成薄片放进食用盒中。

2、把精致加工好的碗豆粉面放入切好的鲜茄子上面调匀。

3、加上食用盐调韵即可放入油中炸。

4、把油锅烧热,再把调好的茄和碗豆粉面一起放入油锅中炸脆即可食用,酥 好的茄荷香、脆、鲜、美味级了,各大餐馆均可订购。

七.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葛根粉

红河葛根粉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红河生产的优质葛根粉,获得2008年全州优质旅游产品殊荣,一鸣惊人。

在红河县的崇山峻岭中,生长着一种不大起眼的续生藤本植物,浑身毛绒绒的对生网状复叶和长长的藤子或互相缠绕或攀沿其周边灌木,它的名字叫葛根。

葛根主要食它的块茎,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凉解毒的功效。如果将它加工成淀粉,又是一种最佳保健食品。每年深秋为采挖葛根的最佳季节,人们把它挖回加工成淀粉拿到市场上出售,又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生长年限越长的葛根块茎就越粗大,五六年都未挖过的葛根可长到1米多长、一二十公斤,刨起来就相当费力。

加工葛根粉工艺简单,先把它洗净粉碎,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杂质后让它沉淀于缸底后,将水滗干,取出淀粉晒干,擂成粉末,就成了白生生的葛根粉。

八.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烤鱿鱼

烤鱿鱼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鱿鱼干。鱿鱼大小随顾客自己挑,鱿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压成又长又大的薄片,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作料,卷起来吃。

九.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包谷饭

包谷饭是用石磨将包谷磨碎,筛簸去皮,于簸箕内洒水拌湿,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内再洒水拌匀,至互不粘连为宜,再装甑蒸到熟透。节庆或有亲朋来访。较富裕的仡佬族人家用大米与包谷面混蒸。包谷色黄,大米色白,俗称“金银饭”。包谷饭营养虽好,但于散,难于吞咽和消化,因而常以酸菜佐餐。

十.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五彩饭

五彩饭

在滇南红河一带的奕车青年,就要按照前辈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欢度一年一度的节日———仰阿娜。据说,早期的奕车先民们,由于长期从事简单枯燥的农耕劳动,极度的身心疲劳使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不高,以至时常延误生产,影响收成。为了调节身心,解除疲劳,振奋精神,聪明的奕车人便自发地组织既不影响生产又能让人快乐的休闲娱乐活动,仰阿娜便是其中之一,哈尼语的意思就是:众人在农闲时欢歌游乐。

红河县的羊街、浪堤、车古三个乡是奕车人的主要聚居地,共有奕车人2万多人,其中羊街乡就占了一大半,为此,红河县大羊街也被称为奕车之乡。羊街离红河县城有65公里,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前行,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像万级银梯,依着山势,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它们不仅满足了哈尼族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成为滇南最动人的景色。每年有数不清的摄影爱好者从国内国外来到滇南,用他们的镜头瞄准这壮观的人间仙境,不过,奕车人的民族风情和奕车女子奇特的服饰却是我们此行的关注目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