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济宁临清特产介绍视频 山东济宁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济宁临清特产介绍视频 山东济宁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2-16 01:28:25

一.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圣府糕点

山东—圣府糕点,是孔子故里曲阜特色糕点。因原产于孔府(又名圣府),为孔子后裔世代袭爵衍圣公府内自制糕点,并自成体系,故得名,又名孔府糕点。孔府糕点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一种独具风味的糕点,圣府糕点分外用糕点与内用糕点两类。其特点是讲究现吃现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外用糕点主要作进贡及馈赠之用。选料讲究,造型华丽,风味独特。内用糕点分为应时、常年、到门、宴席、节用五类,各类皆独具特色。应时糕点用四时八节的季节性原料制成,其内馅甜软清馨,外皮酥脆油香。有春季的藤花饼、百合饼;夏季清热解毒的薄荷饼、荷花饼、绿豆饼;秋季的菊花饼、桂花饼;冬季的萝卜饼、豆沙饼等。常年糕点指四季皆宜的常备糕点,有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等。到门糕点指宾客上门,宴前所奉的茶点,如一口盅、棉花糖等。尤以“七夕”供月的巧果糕点最为著名。宴席用的糕点,是根据宴席的性质而做,如寿宴用“寿”字饼、“如意”饼等。节日糕点则有元宵、月饼、巧果等。孔府糕点以现烤现吃为最佳,历史上仅为皇室、权贵及孔府主人享用。

文化:糕点在我国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加之各地所用的原料不同,口味各异,故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其中主要有京式、苏式、广式、闽式、潮式、扬式、宁绍式、川式等等。

功效:糕点是指以米、面、豆类等为主要原料,并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后,再用烘、烤、蒸、炸等方法制熟的食品成品。糕点含有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点心”的意思,故它与餐饮行业中的面点小吃有些区别。糕点既可作为早点,又可作为茶点,还可以作为席间的小吃。糕点和餐饮行业中的面点可以说是同宗不同业,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食品加工技术,特别适合于机械化和批量化生产。

二.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漕河大蒜

漕河大蒜最早种植在甄家桥一带,清末民初便家家种植,至今已达百年之久。相袭成风,渐蔓延全镇,小具规模。1978年后,大蒜种植飞跃发展,已成漕河镇农业主导产业。漫步全境,片片蒜田,葱绿一片,收获季节,成瓣成堆,组成蒜的世界,远销省内外。漕河大蒜分紫皮、白皮、雌交蒜三种,后一种为国家科研成果,由本地蒜与洋葱杂交而成,植株健壮,根系发达,蒜头硕大高产,并耐高温,不霉变,易贮运,食之甜香美,为食客所称道。漕河大蒜因此而声名远播。

三.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北山大枣

北山大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北山大枣产于曲阜北部九山前的峪口、龙尾庄、大河崖等村,具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就成为鲁国君臣的进补品。根据《续修曲阜县志·物产》记载,清乾隆年间,北山大枣年产干枣达15万公斤之多。北山大枣有长红、圆红和脆枣之分,前两者多加工成干枣,后者以鲜食为主。北山大枣以长红质量最优,皮软、肉厚、核小,含糖量高,因维生素含量为诸果之冠,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生熟均香甜可口。2013年,在曲阜市工商局指导下,曲阜市吴村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在新鲜枣类注册北山大枣地理标志商标后,对商标统一管理和使用,使其知名度大增。如今,北山大枣不仅销往大江南北,还走岀国门,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囯家。

北山大枣

曲阜市吴村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13072966

枣(新鲜的)

四.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孔府宴

孔府宴,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以北方菜为基础,是山东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经广泛吸取全国各地烹调技艺,不断充实创新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独具风味的家宴。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清真宴

临清回民现有1.6万人,大部分居城区,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军临清,回兵营土兵爱这里民风淳朴定居于此,二是运河开通,回族同胞来临经商定居,三是部分汉族人皈依回教。数百年来,临清回汉两族团结友爱,相亲相助,共同创造了临清的繁荣。

伴随着临清繁荣,以“两把刀”闯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纳南北厨艺,形成高档宴席、特色小吃相结合、适合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饮食体系,成为临清运河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菜十二道

1、醋溜肝尖:马本斋是近代著名的回民将领,曾在临清、莘县一带抗击日寇,使敌人闻风丧胆。平时,他喜爱吃的菜肴就是醋溜肝尖,意寓和朋友肝胆相照,抗日到底。

2、扒口条:扒口条是回民的特色菜,因为选料精致、烹饪考究,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3、烤羊腿:烤羊腿是传统的清真名菜,从烤全羊演变而来。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明清时期,波斯商人往来于运河之上,犹喜食此种吃法,竟将此菜引至波斯国。

4、蒜爆肉:现代医学证明,“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临清的清真名菜蒜爆肉有力佐证了临清人讲究营养的生活方式。此菜的烹饪技艺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和明代记载清真菜肴的书籍《事物绀珠》等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至明末清初,为社会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5、芝麻羊肉:明代有一钦差大臣来临清视察钞关税银征收,在马祥兴洪兴楼预订了“八大八小”规格的筵席。后厨做到最后一个酥炸羊肉时,发现食油将尽,上街采购已来不及了,厨师情急生智,把羊肉粘上芝麻,用油少许,煎制后端上桌,不料非常受欢迎。后来,芝麻羊肉成了清真斋名菜。

6、炸素鹅脖: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听说临清中和园的素鹅脖很有特色,便微服前往。当康熙皇帝品尝一口外酥里香的素鹅脖后说:“此鹅脖非彼鹅脖也,味道鲜美极了。”从此,临清素鹅脖名声大震。

7、炝羊蹄筋:此菜用临清山羊蹄筋,辅以济美酱园调料制成,晶莹剔透、脆嫩爽口、富含胶质、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

8、西芹拌虾仁:永乐园是临清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饭店。第一任掌柜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人清白,做事本份,买卖公平。每逢家人喜庆或节日庆祝,他总是亲自到卫运河打捞青虾,到菜园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下厨烹饪。此菜入口清爽,营养价值高,深受回汉民众喜爱。

9、捶鸡面:为清真特色菜之一。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10、炒鸡丝:1994年,我市回民厨师刘志广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族厨艺大赛,他按传统工艺制做的炒鸡丝和捶鸡面、炸素鹅脖、扒肉条获大奖。炒鸡丝称为临清保留菜肴。

11、醋椒鱼段:明洪武元年七月,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临清,偶感风寒,身体虚弱。回兵营为他做出醋椒鱼段这道菜,常遇春食用后,食欲大开,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他称醋椒鱼段为开胃菜,能强身健体。于是,这道菜在临清及运河沿岸其他城市名扬数百年。

12、鸡蛋松:为一道甜菜。味道鲜美,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二、小吃

水爆肚: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炖全羊:临清地方特色小吃。回民小本经营者,用挑子一头挑热锅老汤,一头挑木柜盛放的熟羊下水,可供客人随意挑选入锅,热后食用。在河边、路口经营,常至深夜。冬夜寻着昏黄的灯光,迎着扑鼻的香气,喝上一碗滚烫的全羊汤,真有说不出的舒坦。北京炖羊杂即临清炖全羊,为临清人初始经营。

三、汤六道

1、羊肝名目羹

食羊肝可以名目,加上临清汤特有的风味,此汤既有营养又味道独特。

2、冬瓜四宝:用冬瓜、虾仁、海参和蟹肉切丁熬制,汤汁肥美,入口醇厚,富有营养。

3、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4、萝卜鱼汤

又称秀才双清汤,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5、酱闷豆腐

将闷制好的豆腐切成条状,加以佐料制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6、黄瓜杏仁汤

黄瓜切丝,加入杏仁,绿白相间,汤清见底,清香满口,味美、清火、去油腻,为宴席上不可缺的清口汤。

三、主食

1、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先生犹爱食之。

2、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3、烧饼夹肉:为临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在烤熟的烧饼内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炉稍烤一会儿,味道更好。其特点是皮酥肉香,口味浓香。

4、锅贴:“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六.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大黄眼药

兖州的眼药,自明万历年间研制成药至解放前夕,有着400余年的历史。在医药科学尚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种专治眼疾的药品,以其效力大、治愈率高而闻名全国。

兖州眼药最早研制者系明万历年间鲁王府御医徐郎中。此人治疗眼疾有独到医术,鲁王赐“壶天再世”匾额,因而名气大振,求医购药者络绎不绝。为解除病人痛苦,徐郎中积极配制药物,以满足病者需求。其后人依法炮制,遂成祖传秘方,几经发展,至解放前夕达到兴盛时期,兖州专营眼药的店铺就有14家之多,主要为徐、王、宋三家。徐氏店号“滋生堂”,以双槐为记,制销“清凉散”,专治火眼;王姓开设“全育堂”,以葫芦为记,制营“拨云散”,专攻云翳;宋家药品“宏济堂”,以金炉猴为记,药名“清宁片”。以上三家虽各有验方,然而眼药之主要原料为冰片、炉甘石、麝香、卤沙、珠子等,其炮制方法大同小异。

兖州眼药中有“十五蒸大黄”,亦是徐、王、宋三家制作的内服攻眼疾的药品,其制法为:将生大黄轧成粉末,用笼蒸后,捏成窝状,掺黄酒共蒸十五遍,然后再掺入几味中药即成。眼疾患者点上眼药再喝进“十五蒸大黄”,其效果就更为明显。

七.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进京豆腐乳

济美是临清城里一家酱园的名号,那酱园历史甚是悠久了,名气也大,深得本地人的信任。那个时候,我们那儿没有人知道北京城有个“六必居”,也决不相信王致和的臭豆腐会比得上济美,更别说保定府的“槐茂”和济宁的“玉堂”了。后来,济宁的玉堂酱菜不用说了,王致和的豆腐乳和臭豆腐,好像也吃到过,味道怎样呢,就不说了吧,可是以我个人私见,总还不济美的对口味。

如今想来,豆腐乳和臭豆腐,不过是底层百姓的罕物,属于寒俭一类食物。八十年代初,史铁生小说《午餐半小时》里,街道工厂的师傅们,在午餐的半小时里,吃的就是白馒头夹臭豆腐。那时铁生先生还年轻,言下似不无嘲讽之意。其实吃点豆腐乳臭豆腐,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贫寒人家,就不能有自己的快乐么。以我的经验,对食物的选择,似乎与人们体力的付出有关。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时,则不喜质地干硬、味道浓烈食物;若体力付出的多,则就看不上稀软淡雅的东西。村里人半日的重活儿干下来,汗出过几个通身,已是腹中空空,回到家里,洗手净面,到得饭桌之前,新出笼的白面馒头,从中间轻轻裂开,将豆腐乳或者臭豆腐放进去,抹匀,然后用手捏实,这中国特色的三明治,吃起来确实让人过瘾。当然,此乃粗人的感觉,不足与绅士淑女言也。

八. 山东省 济宁 泗水县 虹鳟鱼片

泉林虹鳟鱼生鱼片选用新鲜的泉林虹鳟鱼,以绿芥末、醋、酱油等为蘸料,其做法是把新鲜的虹鳟鱼杀掉后去骨,切成薄薄的鱼片,摆放盘中。然后把绿芥末、醋、酱油、味精?等放在一起拌匀,做成蘸料,把生鱼片放入蘸料中一蘸即可食用,此道菜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清新爽口、营养丰富,为泗水独特美食,倍受食客赞誉,有“游泉林不食虹鳟鱼片诚为一大遗憾”之说法。

九.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油泼豆莛

【油泼豆莛】孔府传统名菜。相传,乾隆皇帝到孔庙祭孔时,因终日吃山珍海味感到腻口,食欲不振,衍圣公甚感不安,即传话到厨房,想法调制适口的菜品。厨师们经再三思考,决定用清脆的绿豆芽进行烹制。制作时将豆芽掐根去芽,仅留中间的梗,厨师称其:“豆莛”,用热油加花椒数粒浇泼,立即送上。此时豆莛仍保持其洁白脆嫩的质感。乾隆品尝之后,顿感清爽,赞不绝口。从此“油泼豆莛”便定为孔府传统名菜。为此,在孔府众多的“役户”中,又专门增添了“掐豆芽”的劳役,名曰“掐豆芽户”,该户姓陈,世袭相传。因祖辈为孔家掐豆芽而得以留传下来。

制法:首先选用新生的短粗形豆芽菜,掐去两头,洗过。放在漏勺里控净水分;然后把炒锅放火上,加入花生油(掺部分香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放花椒炸过,然后将盛豆芽的漏勺放锅上,同时用手勺舀热油往豆莛上浇,反复浇泼几次,边泼边颠翻豆莛,并少撒些精盐。油控净后将其倒在平盘中即成。此菜上桌,宜即刻食用,不可久停,不然,易回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