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顺市特产美食 安顺特产方便携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顺市特产美食 安顺特产方便携带的更新时间:2022-12-11 12:54:23

一.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板当薏仁米

贵州省紫云自治县板当镇薏仁米种植历史悠久,粒大色白、饱满浑圆,具有糯、甘、稠等特点,并含丰富蛋白质,被誉为“珍珠米”,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

板当薏仁米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单户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就有100余户,以硐口村为中心的薏仁米年种植面积达20000亩以上。该镇现有加工户30户,高峰时期加工量可达8000吨以上,已成为促进该镇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板当薏仁米品质优良,粗加工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和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成宴席的名菜和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原料。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相配套的产业格局,成为紫云自治县农业主要产业之一。

二.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踏哨馄饨

鸡蛋和面作皮,鸡、猪肉、鸡蛋、金钩作馅,并包成“翘宝”状馄饨,煮熟而成。汤汁清爽鲜美,馅味鲜香可口,皮薄质细,带有蟹味。

三.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肠滉面

肥肠加调料煨趴,猪肉丁炸成脆哨;另以水煮鸡蛋面,加鸡汤、猪血、肥肠、脆哨,淋调料而成。汤色鲜红,面条脆细,汤鲜肠趴,猪滉软嫩,味道浓香,肉哨脆香,虽辣不猛。已有百余年制作历史。

四. 辽宁省 抚顺市 望花区 琥珀

琥珀

天然琥珀,产于抚顺西露天矿,是中国抚顺的天然,久负盛名。据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探测,大约在五千万年以前,茂密森林被烈日曝晒,含油脂树缓慢渗滴出粘稠的树脂,在地壳变迁中被深埋于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年而成的一种化石便是琥珀。所形成的琥珀分、黄、褐、黑、白、花等颜色,有透明、半透明之分,含有昆虫的琥珀极为稀少,世上罕见,被视为珍宝。

琥珀雕刻制品的花样有:各种形状的项链、佛珠、佛象、小动物、面、内画,目前80%以上的制品是琥珀项链及佛珠。项链分圆珠形、菱形、八菱形、圆柱形、长方形、扁圆、椭形等。销往东南亚、南韩、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及欧美地区。

琥珀还具药用价值,具有镇静、避邪、清肺、利肠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上称,琥珀安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能配出十余种中成药。

五.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安顺破酥包

原 料:面粉1000克,酵面150克,猪油150克,熟面粉、碱、温水等适量。 调 料:猪夹心肉500克、料酒、盐、酱油、白糖、味精、胡椒粉、姜沫、葱花、骨头汤等适量。 制作方法:蒸。将夹心肉剁成肉沫,加调料拌匀,将骨头汤慢慢加入。用劲搅至起粘性成为鲜肉馅;将酵面用温水化开,加入面粉揉成稍软的面团,发酵好后加碱揉匀。然后将发酵面团擀开成面皮,刷上猪油,撒少许熟粉,卷成长条状,扯成85克重的剂子,逐个用手心压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圆皮,包入35克的馅心,边包边捏褶皱、收口成包子生坏,入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即成。 风味特色:包子暄软,馅心细嫩,味咸鲜香,因内有层次,故称为破酥,为安顺地区名小吃。 技术要领:包子收口要紧,掺馅时汤要分几次加入,搅至不吐水才行。( 安顺)

六.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紫云三宝

紫云三宝

紫云三宝(天麻、杜仲、灵芝):杜仲:能入肝补肾,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野生杜仲更是宝中之宝。该产品已经进入贵州省农特精品展位。

七. 台湾省 云林县 云林美食

云林堪称是台湾民风最淳厚的农乡,境内多为淳厚朴实的农渔村景色。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具有朴实无华、料好实在的乡土特质,麻糬、豆皮、麦牙酥、当归鸭面线……,完全以地道传统的美味为招牌,不需大肆宣传,食客照样远从南北而至。浊水溪孕育了名扬中外的浊水米,西螺人将其做成好吃的麻糬,其中尤以传承四代的正庄麻糬名声最为响亮;目镜仔麦牙酥乍看之下,与金门贡糖颇为相似,但口味及做法上略有不同;排骨大王除做工一流外,精选肉质鲜嫩多汁的温体猪肉,也是其制胜的关键;魏家当归鸭面线是土库镇上最有名的小吃店,店内仅卖鸭肉面线、冬粉、鸭血等几样料理。( 云林县)

八.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特产美食

北京美食

九.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安顺地戏面具

地戏在安顺地区广为流传。每年春节之后,十五以前,就可见到在露天平地上,农民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称为"玩新春"。在谷子扬花季节则演出"跳米花神",预祝丰收,同时也寄托着农民逐疫、纳吉的美好愿望。 地戏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戏、宫庭戏、军戏、寺院戏等4种类型。 安顺地戏的情节主要来源于历史事实,他们往往只演《三国》、《隋唐演义》、《杨家将》、《封神榜》中金弋铁马的英雄人物,却不演文戏,更不演儿女情长和"造反"气氛比较强烈的节目,成为汉、苗、布依等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剧。该戏曾于1986年赴法国参加59届艺术节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地戏面具又称"地戏脸子"这是代表角色身份的一种夸张面容的化妆手段。正戏中24个面具代表24个神;各有其名,称为"24戏神"。演员把面具顶在额头上,便于人们观赏不同人物的性格。 地戏脸子用白杨木和丁香木雕刻而成。既是地戏的精华所在和地戏的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绘木雕的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贵州地戏脸子,源于明代。相传,第一副脸子是朱元璋下属一姓汤的指挥官在征战中从南京带来的;沿袭了唐朝时期的[假面],后来逐步演化,成为一种装扮人物形象,以及诸如马、猪、狗等动物形象的艺术方式。 贵州地戏脸子生动明快、性格突出,是根据地戏脸谱提供的线索和剧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刻成的。如主帅,一般受庙堂形貌的影响,额头要求饱满,眼球要求突出,刀刻刚健,勾线夸张;而少将、女将则清秀、英俊、灵气,刀法也较为细腻、考究。地戏脸子与现时京剧的脸谱大同小异;但由于脸子代替了脸面,因而脸子较之脸谱装饰全面。如女将的耳环、帽盔,男将的胡须、头饰等,都与脸子脸面合为一体;其色彩描述正反统配、冷暖相宜、因人而异,正派人物脸子一般以红、黄、肉色为主,反派人物则以蓝、绿、黑为主。 贵州地戏脸子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木刻造型艺术,可以发展成为旅游产品和工艺品。一九八六年,当贵州地戏在法国、西班牙演出时,地戏脸子随之送展,受到法国朋友欢迎。( 安顺)

十.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炝炒剪刀菜

□原料

剪刀菜400克。

□调料

烹调油、干辣椒、花椒、盐、白糖、酱油、味 精、醋、姜、大蒜、蒜苗等适量。

□刀工成型

剪刀菜洗净,干辣椒去籽切成1厘米长的筒 状,姜、大蒜切成指甲片,蒜苗切成1厘米长的节。

□烹调方法

炝、炒。取一小碗放入白糖、酱油、醋、味 精兑成汁;锅洗净盛入少许油烧热,下入干辣椒、花椒炒至脆香,随即放姜、蒜片、剪刀菜、盐炒 几下,烹入兑好的味汁快速翻炒起锅装盘。

□风味特色

脆嫩爽口,香辣味浓。

□技术要领

炒时火要大,动作要快,才能保持菜质脆嫩。

□演变

用此法可制作炝炒莴笋叶、筒筒菜等菜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