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甘孜州泸定特产 四川甘孜州主要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甘孜州泸定特产 四川甘孜州主要特产更新时间:2022-12-05 07:58:41

一. 四川省 甘孜 甘孜县 甘孜奶渣

传统的饼干小吃“推”,由奶渣和酥油制成。

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      

如今,在迪庆藏区各家食店餐馆均有煎奶渣的菜谱,其制作过程已经非常精细。

二. 四川省 甘孜 理塘 松茯苓

茯苓为生长在松树根部的寄生真菌,四川较早栽培的药用菌。又称松茯苓、茯灵。属担子菌纲多孔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含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等多种 成分,有利尿、健脾、安神等作用。是传统中药材,也可配制成糕点,是老年人 和幼儿的滋补健脾食品。

三. 四川省 甘孜 理塘 理塘牦牛

理塘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理塘牦牛

理塘县畜牧站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吕氏春秋》中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也是当地畜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牦牛作为一种“全能”家畜,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对人类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四. 四川省 甘孜 甘孜藏黄牛

甘孜藏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主要特征:体型矮小,发育匀称,骨结实、肌肉紧密。毛色较杂。角形多种、短而粗大。公牛头宽额平,颈粗短,垂皮友达;母颈稍薄长,垂度不发达。等腰平直;母牛0中等大小而整齐,无副0。

品种性能:屠宰率为48.6%。产肉性能较低。藏黄牛的泌乳性能9~11岁产奶量最高,且相对稳定。多数牛为3年2胎。犊牛平均成活率为86.8%。

五. 四川省 甘孜州 得荣 得荣树椒

得荣树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得荣树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树椒是得荣县特有的一种无污染的大众化绿色食品,—般在3月份开花结果,4月份采摘青椒,7月份陆续成熟,可持续采摘到12月份,亩产一般能达到800公斤。

得荣树椒,也称“树海椒”,四川省得荣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品种树椒椒果肉薄、辣味浓,可开胃健脾,维生素E、钙、硒维生素C、核黄素含量高,保健和医药价值很高,曾入藏药。

因树干木质化而形成小树俗称“树子海椒”,是多年生植物。最初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从印度引进,后经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长期栽培选育出的一种原始的地方辣椒品种。该品种头年以种子育苗移栽,当年开花结果,可以露地越冬,经冬不死,每年春季又可发生新芽开花结果,植株高可达数米,叶片披针形,果实短角形,顶端稍尖,成熟后果实金黄鲜亮,其椒果肉薄、辣味浓,可开胃健脾,曾入藏药,而其树寿命可长达上百年。

得荣县位于金沙江下游,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树子海椒”区。经过千年基因变化及长期栽培选育,成为该县一种原始地方辣椒品种。但由于效益因素,21世纪前的数百年时间里,树子海椒只是零星而散落地生长在当地一些乡村的山沟地边。2002年,得荣县开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大量调研和科学论证,树子海椒作为当地被纳入推广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让当地适宜种植树子海椒地区的农户选种。2003年,得荣县其他乡的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种植树椒,当年规模达到30亩,2005年,树椒走出得荣,顺利在周边几个县域市场内销售,树椒价格开始从每公斤3元回升到4元钱的价格。为了将品牌做强,2006年5月,经过严格认证,得荣树椒又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加上周边销售市场的不断开发,拥有品牌的得荣树椒的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倔起,远销到上海、广州等地市场:当年,得荣树椒价格就从每公斤4元上涨到10元,每户种植户因此至少多获利2000余元。品牌效应市场价格上涨给当地树椒种植户带来了甜头。从最先的不愿意种到零星种植,再从零星种植又不想种,然后到自发种植,树椒种植规模开始当地适宜地区迅速发展。2007年该县种植规模达到200多亩,产量达到75吨左右,但还是供不应求。.2008,得荣县树椒种植规模达750多亩,如果按亩产750公斤计算,得荣县树椒产量大概在562.5吨左右。.2010年树椒种植在得荣已形成规模化,该县5个乡、镇先后建立起了树椒种植基地。.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得荣树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4月26日起对得荣树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得荣树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得荣县人民0《关于得荣树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植区域的说明》(得府[2005]10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得荣县子庚乡、古学乡、曲雅贡乡、日龙乡、徐龙乡、贡波乡、八日乡、奔都乡及松麦镇等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六.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彝族坨坨肉

彝族招牌菜坨坨肉,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其肉为30市斤以下以非现代饲料喂养而成的小猪为原料,辅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称“坨坨肉”,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嫩。

彝族人吃坨坨肉的历史几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样古老。坨坨肉可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顾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着吃。凡猪、牛、羊、鸡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种坨坨肉中,以崽猪坨坨肉最负盛名。


坨坨肉要用强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捞出。放进大盆内趁热加盐、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并将其翻动均匀。要做一顿好的崽猪坨坨肉,在用料、宰杀、火候各方面都特别讲究。传统的做法是:选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猪,宰杀放血后俯卧于干净处;用清水浇透崽猪全身,再用晒干的厥鸡草覆盖,然后点燃。适当时用木滚去掉草灰,用刮片或刀刮猪身。皮毛湿透又经烧烤后,猪身一刮能去掉猪毛和污垢。然后用厥鸡草烧烤全身,使其呈焦黄色脆皮并再刮洗干净,然后剖开砍成2寸见方的肉快,最后用冷水下锅煮。这样,坨坨肉就做好了。另外,彝族讲究主食肉食搭配。如猪肉配米饭,羊肉配荞饭,鸡肉配燕麦等等。

七. 四川省 甘孜州 乡城 乡城藏鸡蛋

乡城藏鸡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鸡蛋由长期生长在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下的藏鸡产出,由于藏鸡具备了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特性,在特殊的饲养方式下所产藏鸡蛋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鸡蛋中铁、铜、锌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鸡蛋,也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强体免疫的功效,因此在某些方面,藏鸡蛋具有比普通鸡蛋更高的营养价值。2012年乡城藏鸡蛋获有机产品认证。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乡城藏鸡蛋 四川省乡城县沙贡乡、水洼乡、尼斯乡、青德乡、青麦乡、然乌乡、洞松乡、正斗乡、定波乡、香巴拉镇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乡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乡城藏鸡蛋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的函》,乡府〔2012〕116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336/T01~05-2012《乡城藏鸡蛋》

乡城藏鸡蛋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藏鸡。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500至4100米之间的半高山地带,年均气温10.7℃,土壤中富含铁、钙、镁、锌、钾、硒等矿物质元素,土壤pH值6.5至7.5。

三、饲料

育雏期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蛋期以野外虫、草为主,辅以玉米、稻谷、青稞、黄豆(炒熟)、杂粮等饲料。

四、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白天放牧散养,晚上入舍,早晚补饲 。

2.饲养密度:产蛋散养区每667㎡(亩) 饲养100至200只,舍内饲养密度≤5只/㎡。

3.产蛋期:母鸡210至240日龄开产,年产蛋60至80枚。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蛋壳颜色以黄色和白色为主,蛋壳较厚;蛋形较小,呈椭圆形;鸡蛋蛋白清澈粘稠、有弹性。蛋黄较大,呈橘黄色或橙红色。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蛋重(g/个) ≤

50

脂肪(%) ≥

11

镁(mg/kg) ≥

100

铁(mg/kg) ≥

25

钙(mg/kg) ≥

44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四川省 甘孜州 甘孜县 甘孜老腊肉

甘孜老腊肉是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的。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

制法:

(1)将盐炒热、晾凉,加硝和香料拌匀,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内,把剩下的盐和香料,均匀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出缸,洗净晾干。

(2)将腌好的肉放入“烘房”内(房内温度保持在113℃左右),烘1--1天半左右,待皮干硬即成。

特点: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

九. 四川省 甘孜 石渠 石渠牦牛

具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的石渠,仅牦牛就达45万头,每年可提供牦牛皮 11万张以上。而牦牛皮具有浓、柔软的毛发特性,生产出毛革一体的产品具有即能防油、防水、防污的新功能,又能生产一系列诸如地毯、床上用品、服饰服装、鞋、帽、工艺品、护腿、护膝、护腰等产品,并还可仿制野生珍稀动物裘皮和各种动物标本。

石渠牦牛因其肉质鲜美,且生活在绝对无污染的天然草场,被冠之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食品“。

十. 四川省 甘孜 甘孜县 甘孜水淘糌粑

甘孜水淘糌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孜水淘糌粑是四川甘孜甘孜县的。

糌粑是整个藏族人民的主食之一,营养丰富,携带食用方便,是藏区旅游者的最佳食品。身居牧区一边喝着青稞酒赏着月光,一面想着酥油茶加糌粑,可谓安逸。

藏族人一日三餐都缺不了糌粑。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制成的,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是不除皮的。

水淘糌粑的制作,选用康青3号和其它优质白青稞风干筛好,放入冷水中洗净,晒干,再用热水淘洗,沥干水分趁热装入麻袋密封,保持恒温,放上一夜。第二天,烧好平底大炒锅,揭开麻袋自然会闻到一股酒香味,然后用大碗先撮上一碗河沙倒入炒锅,待沙烧得滚烫再倒入一大碗青稞不停翻炒。炒青稞关键要掌握好火候,不焦不生,出现青稞花后,把河沙筛回炒锅内,炒好的青稞倒在筐内,再放入一大碗青稞,河沙少了又添,如此反复,直至把一袋青稞炒完,待炒好的青稞冷却后,重新筛簸,装入皮口袋,送到磨房,经水磨磨出的糌粑,粉细,色泽洁白、味香可口。

吃糌粑可是一项技术活,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

四川省甘孜县辖行政区域的甘孜镇、呷拉乡、色西底乡、卡攻乡、仁果乡、拖坝乡、斯俄乡、南多乡、生康乡、贡隆乡、庭卡乡、四通达乡、夺多乡、扎科乡、来马镇、昔色乡、泥柯乡17个乡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