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双版纳冰冰土特产 西双版纳值得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双版纳冰冰土特产 西双版纳值得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6 02:53:45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竹筒烧肉

是哈尼族的一道名菜。其作法是:将肉洗净剁细,把姜、辣椒、野花椒、盐等佐料切细与肉拌匀,然后放进预先准备的一节竹筒里,用芭蕉叶塞住筒口,放到火炭里烧熟即可食用,味道鲜美,清香适宜。( 西双版纳)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景洪石榴

石榴

石榴:(学名:Punicagranatum),原名安石榴,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多为橙色,亦有黄色和白色。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外种皮肉质半透明,多汁;内种皮革质。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怀远县的石榴品种白花玉石籽因核软,甜度高,花朵洁白,果实淡绿,籽粒明如翠玉而著名。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傣锦

傣锦是云南省傣族人民的民间织锦。傣族妇女人人会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坚牢耐用和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著称。它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各种珍禽异兽的动物图案、五谷花卉和几何纹图案等。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内容,如喜欢织红颜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收等。寓意深远的各种图案,显示了傣族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经常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以花纹组织的要求非常严谨。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便可组成十分优美的傣锦。设计一幅傣锦图案,有时要几百根,几千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示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绳,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不堪。傣锦图案的设计与组成真是巧夺天工,浸透着傣族妇女的智慧。

傣锦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除了制作统裙,筒帕,床单,被面,窗帘,手巾等传统产品外,还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傣锦屏风和沙发垫等新品种,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傣味炸牛皮

其原料是牛皮和食用油。制作时先将牛皮煮熟,把毛刮净,用刀划成半尺长、2寸宽的若干块,洗净、晒干备用。待食用时,把油倒入铁锅里加热,然后把晒干的牛皮放入能浸没牛皮的油锅里,慢慢地油炸,使牛皮发泡、微黄时即可取出。这种油炸牛皮既可直接蘸酸角酱汁食用,也可以用来做配菜,是傣家人最喜爱下米线、米干的食品。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炸竹虫

竹虫,又名竹蜂、竹蛆。寄生在竹筒内,以食嫩竹为主,从竹尖逐节往下吃,最后藏于根部筒内,到11月份体肥停食,宜捕,过时则变蛹。竹虫。不仅哈尼族喜食,壮族、布依族亦喜食善捕。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地带,楠竹茂密,视其竹尖发黄,即可剖开竹茎采取。竹虫经炸后色泽金黄而油亮,酥脆芳香,蛋白质含量高,是佐酒佳肴。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瑶族粑粑

瑶族粑粑,即瑶族粽子。是用糯米、猪油、肉掺拌在一起,用从山上砍来的粽子叶包成圆形,长约10公分左右的粽子,又叫做大粑粑。因用线绳或榄皮线条捆得较紧,故煮熟后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瑶族粑粑是端五节和其他节庆期间,瑶族招待客人和赠送亲朋好友的食品。( 西双版纳)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族酸肉

傣族酸肉是指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西双版纳旅游食品中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西双版纳傣族所腌酸肉,以西双版纳旅游食品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西双版纳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西双版纳酸牛筋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将西双版纳傣族酸牛筋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西双版纳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西双版纳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西双版纳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西双版纳旅游食品主菜。

酸腌牛头脚: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有不尽之毛,应用火燎烧后刮除),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桔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宜作夏日冷盘。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喃咪

喃咪是傣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是用西红柿在炭火上烧熟,去皮,然后与葱、蒜、芜荽、香蓼草、野花椒、剁碎的小米椒、盐拌和而成。通常喃咪与一些煎炸的食品共吃,如果再加上一种当地产的酸果,借那种植物的酸味就更加可口了。

传说,它是由一对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首先制作的。老两口居住的寨子叫“曼炸”,承担着为封建领主烹饪食品的劳役。有一年过年时节,领主的管家突发奇想,下令曼炸寨的每位住户做一道美食送进领主司署,让参加“赶摆”(即娱乐性1)的头人品尝。于是,有的住户做剁生,有的做烤肉,有的做年糕,有的煎竹蛹,有的蒸鱼卵……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这一对孤独老人别说鸡鸭鱼肉,就是时鲜小菜也拿不出来,他们的菜园子里仅有几株已经抽薹开花的青菜。为了应付差事,两位老人只好把几株留种的青菜砍来,洗净剁细,煮熬成菜汤。为把又老又硬的菜茎煮烂,老人不断加柴旺火,添水加汤,熬煮了整整一宿。至次日清晨,土锅里的菜汤已熬成膏。他们一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细心地剔去没有煮烂的菜渣,在菜膏里加入食盐、蒜泥、辣椒和芫荽等调料,拌匀,然后拿了几碗送进领主司署。

这些绿汪汪的东西,达官贵人谁也没有见过,因此一上桌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管家用筷子蘸了一点尝了尝,觉得味道不同一般,便请领主品尝。领主一尝,便连声称赞。其他1一听也都争先品尝,凡尝到过这道菜的人,个个啧啧称奇。大家都问领主厨师:这菜叫什么名?用什么原料做的?厨师也是头次见到这道菜,于是便跑去找到两位老人,询问做菜的方法。老人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并请他给这道菜取个名。厨师给这道菜取名“喃咪帕”,并找来一些鱼腥草、生萝卜让领主等人蘸着喃咪帕吃。从那以后,喃咪帕便在西双版纳各地流传开来,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欢食用的家常菜。

现在,西双版纳境内流行的喃咪除喃咪帕外,还有“喃咪麻克满”(番茄酱)、“喃咪阿”(芝麻酱)、“喃咪托领”(花生酱)、“喃咪麻个”(橄榄青果酱)、“喃咪巴”(鱼酱)、“喃咪布哈”(螃蟹酱)、“喃咪糯”(酸笋酱)等。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毫崩

毫崩,为泰语,汉意为泡饼,也是属于糯米加工成的粑粑。它的做法是先将糯米浸泡十来小时后,舂细、拌上红糖、蛋黄、芝麻继续舂,然后捏成菜碟大小的薄饼晒干备用。食用时将圆饼放在制作好的竹夹上面,在火炭上面烘烤,左、右手各持一竹夹互相交换翻动,直至圆饼受热发泡至黄即可。这种泡饼香甜脆,作点心食用。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蒸脑花

将猪脑、猪舌头刮洗干净,把猪脑切为小块,猪舌头剁碎,与切细的葱、姜、大芜荽、野花椒、青辣椒、蒜、香茅草等作料及适量的盐拌均匀。分成数份,用芭蕉叶包好放进甑子里蒸熟即可。味甜嫩、质软、呈乳白带点灰色,据说有补脑、安神的作用。
用蒸的方法烹调菜肴的有叶包蒸猪肉、蒸猪脑、蒸笋肉、蒸条肉和蒸青苔等几十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