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重庆特产面皮 重庆特产芝麻薄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重庆特产面皮 重庆特产芝麻薄饼更新时间:2022-12-05 07:33:33

一. 重庆市 铜梁 安溪绿茶

铜梁县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时期,铜梁绿茶与广汉赵坡茶、峨眉白芽齐名。铜梁绿茶主要分布在安溪镇谭洪村、龙峰村等地,生长地地处山区,海拔在350米—780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段,湿度大,土壤属酸性黄壤,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铜梁绿茶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年产值300余万元。所产明前茶上市时间比一般的要提前半个月以上。铜梁绿茶有香高味爽、汤色绿亮、赋有天然花香香气等特点,含有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具有抗衰老、防癌、瘦身减脂、降血脂、改善消化不良的功效。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安溪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方式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当地农业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 重庆市 石柱 腊蹄子

腊蹄子是土家特色菜之一。最正宗的腊蹄子是每年冬季,土家人把自家的年猪“肢解”后趁着余热,洒上佐料淹上3~4天,让其味完全渗入猪肉中。然后,将猪肉悬挂于火坑上,用松柏枝、桔树枝、橘皮等点火慢熏成一块块微黑或者腊黄色的腊肉。

熏好的腊肉挂在屋外,一个冬季都不会坏掉。想吃的时候,就割一块下来,洗净,剁块,用开水焯过备用。放少许油在锅中加热,然后把花椒、辣椒、大蒜、姜放入锅中爆出香味后放入焯好的腊蹄子,大火翻炒。待油被收得差不多的时候,往锅中倒入开水,沸腾后转入砂锅中文火慢慢炖两个小时就差不多好了!

三. 重庆市 石柱 黄连

以“黄连之乡”──石柱县所产最负盛名( 重庆)

四.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面皮

面皮是洋县一种极普通的饮食。它以本地大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简使,家家会做。面皮既是主食,吃两老碗可以果腹,又似菜肴,具有独特的美昧,所以人人爱吃,久吃不厌。乡里人在家天天吃面皮,但一进城还是找面皮担子,因为既经济又实惠。

面皮虽是洋县最平常的饮食,却以洋县的面皮为最。这有两个理由,一是洋县的面皮历史最悠久。民间就有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的表兄文同任洋州太守时在群众家里吃面皮的传说。因为贪食美味狼吞虎咽,才落了个“馋太守”的笑称;二是洋县的面皮在制怍、调料、花样、口味诸方面多有独到之处,风味别具一格,而名噪市井。

先说制作。要做出上好可口的面皮,首先得从选米开始.最宜蒸面皮的是高杆稻“桂朝2号”,因为这种米“碴口硬”,蒸出的面皮不粘,“牛筋筋”的。其次是米要反复淘、泡。米淘得越净,次数越多,蒸出的面皮才‘薄而闪亮。一般米要泡够24小时,泡的时问越长,筋丝越好,有嚼头。第三道工序是磨出的米浆要用细箩子过,除去杂物小碎米。这样做,面皮才会细嫩。

面皮的选料颇为讲究。一般家庭食用,主要是精盐、陈蜡、酱油、蒜汁、姜汁、油泼辣子。而市面上的商品面皮,卖面皮,还要加上芥末、味精、麻辣油、香油等多达十一种。“这些调料中醋和油泼辣子是提味的关键。醋要用大料熬过;油泼辣子更要深加工,辣椒要选色鲜肉厚的辣角,辣米要磨碎,油要用草果、茴香、花椒等炸过。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便有一种特殊的香昧。吃者虽然辣的满头大汗,却余香满颊,不愿放碗。如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消赞者不仅要求面皮蒸得好,而且要调料丰盛,质量的竞争,主要还是这两个方面的竞争。特别是老西门跟前有一谢姓个体户,他的面皮独树一帜,驰名全县。每日顾客盈门,接应不暇。因为经营面皮有方,现在是县政协委员、地区劳模、省人大代表,真可谓“面皮状元”。

面皮主要是凉拌着吃。先把切好的面皮挑在碗里,再以豆芽、菠菜,有的更讲究,还要放点红萝卜丝,红、白、黄、绿各色俱全。现在洋县人待客,喜欢以面皮菜豆腐相伴,清淡爽口,养胃生津,不仅令人胃口大开,还很符合生理和营养学。面皮除了凉拌着吃,近几年继续开发出来的还有炒面皮、烩面皮、油炸面皮、酸菜面皮以及汤面皮、热面皮等。热面皮弥补了寒冷冬日凉拌面皮渗牙的不足。它是将刚出笼的面皮整张溜进碗里.舀上调配好的葱花酸汤,再佐以虾皮、紫菜、胡椒粉,仿佛淡褐色的汤中一朵盛开的白莲,吃时用筷子一片一片夹着吃,热气腾腾,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总之,洋县面皮吃法之多,足可以摆上一桌面皮宴。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开放,市场活跃,为了显示出地方特色,脑子活的人曾设想在洋县城里专设“面皮一条街”,把各种各样的面皮都搬上去,让外地客人一饱口福。

面皮,这种古老的地方传统饮食,目前不仅走上了高级宴席的餐桌,一展风采,而且已走出家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出诱人的经济效益。同时,洋县已有数百人到宝鸡、西安、兰州、新疆、北京等地专门从事面皮经营,生意颇为红火。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五. 重庆市 渝北 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由于重庆火锅的影响,四川各地的火锅逐渐兴盛起来,使得四川火锅的源流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四川火锅以重庆火锅为主流,各地火锅为支流一起汇合成一条美食之河。
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出现了“德庄”、“小天鹅”、“秦妈”、“孔亮”、“苏大姐”、“奇火锅”等火锅大型品牌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火锅企业10家,年营业额超亿元的火锅企业有17家,先后进入全国餐饮百强企业14家。在2005年度全国餐饮百强的20强火锅企业中,重庆占到11家。重庆举办的“万人火锅宴”摆放火锅餐桌1000桌以上,绵延1.3公里,30多万市民集聚现场,10多万人就餐,可谓场面宏大、世界罕见。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火锅店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上海,重庆火锅猛烈冲击上海滩;在南京,重庆火锅扎根大小饭店、百姓家;在深圳,“山城火锅”随处可见;在天津、昆明、贵阳、拉萨、西安……重庆火锅已流传全国,香飘四方。
远渡重洋 落户海外。
重庆火锅

山城火锅不仅香飘国内大中城市、边陲小镇,而且作为川菜烹饪文化远渡重洋,在日本和南洋落户。在港台,重庆火锅十分走红,在国外,如日本、美国、俄罗斯等,重庆火锅也有一定影响。中国专门派深圳华夏小吃培训重庆火锅特级厨师陈大顺到日本去献艺,日本朋友十分的推崇,并且赞不绝口,认为毛肚火锅是“中国美食第一”,并称许远明为“毛肚火锅先生”。足见重庆火锅的诱人魅力和影响。目前,在日本东京、美国纽约、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已经有重庆火锅营业,生意兴隆。

六. 重庆市 铜梁 铜梁枳壳

铜梁枳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铜梁枳壳

药材

地域范围

铜梁枳壳生产地域范围包括铜梁区土桥镇、南城街道办事处、平滩镇、侣俸镇、蒲吕街道办事处、虎峰镇、石鱼镇、旧县街道办事处、安居镇、高楼镇、二坪镇共十一个镇(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8′~106°16′54″,北纬29°39′11″~30°4′56″。东西长45.9千米,南北宽48.17千米,海拔185~798米之间。现有铜梁枳壳种植面积800公顷,年产量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品呈半球形,直径3-8cm,外表面呈绿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中果皮呈黄白色,厚度0.6-1.3cm,光滑而稍隆起,质坚、不易折断。内囊棕色至褐色,瓤瓣数11-15,呈菊花状排列。气清香。2、内在品质指标:新橙皮苷≥3.20%,柚皮苷≥4.30%。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WM2-2001《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要求。

七. 重庆市 合川 合川丝瓜

合川丝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川丝瓜

重庆市合川钓鱼城农产品协会

11351764

丝瓜(新鲜蔬菜)

八. 重庆市 石柱 洋芋饭

高山多产玉米、豆类,所以土家人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也吃豆饭,将绿豆、豌豆掺在饭中,或蒸或煮。“洋芋”就是土豆。将洋芋刮皮洗净,放在锅里煮一煮,不等全熟捞起来,放进菜油,放在锅里炕,翻来覆去将表皮炕得焦黄,再放进盐,蒜末、辣椒粉,拌匀即可食用,微泛油光的土豆吃入口中却不会觉得油腻,土豆的香味与佐料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真是松软香甜。“洋芋饭”就是用洗净切片的洋芋放油盐炒香,面上盖上已经半熟的米饭,水适量,用木柴大火烘干,小火至香,有的上面放少许酸杂肉,香味更浓。

九. 重庆市 铜梁 花根

是铜梁县传统名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名“兰花根”。本品制作要经过制料、过筛、熬糊、出坯、炸制、挂衣等十多道工序。成品形似蚕壳,色黄饱满,组织泡酥,香脆化渣。

十. 重庆市 奉节 夔柚

夔柚有夔府红心柚白心冬瓜柚两类,其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耐贮藏,俗有“天然罐头”之称。夔柚形体较大,一般单果重1—3斤。果实色淡黄,皮薄,香气浓,汁胞细嫩化渣,味浓甜,水分多,品质较好。奉节的夔柚在古代就很有名气,2000多年前就被推为当时名柚之一,据汉《蜀志》载,“夔州之柚,虽扬州不能及也。”唐朝时夔柚被列为贡品,后来历代为御用之物,民国十五年被引进到梁平,1998年被重庆市评为“十大名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