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东南的特产是什么 黔东南州各个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东南的特产是什么 黔东南州各个县特产更新时间:2022-10-31 15:52:37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圣果

天柱圣果(大血藤)原产于天柱地区原始森林之中,系木质常绿藤本植物,果型为聚合果,形似足球,有纹而光滑,幼果深绿色,成熟时深红色,艳丽美观,奇特可爱,汁多味美,浓甜芳香,色香味俱佳,单果重0.5-0.8公斤,大者可达1.2公斤;果实11月份成熟,可在树架上留至春节前后出售,采摘放室内自然存放至翌年二、三月上市;春季定植的扦插苗,第二年即可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栽120株,每株可挂果30-50个,盛果期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大血藤栽植生长一年主蔓可长达3米,三年生主蔓可长达20米,栽种需设棚架,也适宜套栽于果林,经济林或其它树木园下,即可借助果树枝干作棚架,又不影响果树的产量,变可作庭院、长廊棚架栽培,也可矮化盆栽观果。据苗族药医介绍,常食大血藤果实,具有祛风活络、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益肾固精,补血养颜等功能。目前我县圣果规模120亩,产量25万公斤,每公斤20元,市场前景广阔,欢迎各届客商前来开发。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大板栗

镇远大板栗果实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生食、糖(盐、沙)炒,还可作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一般亩产130公斤左右,每公斤30--50粒。常年产量20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开发潜力很大。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剑河县 红油凉面

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人们都会觉得食欲不振,总想吃点爽口东西,红油凉面就是一种爽口开胃的美味小吃,大热天,来上一碗,香辣爽口,但总觉得在小吃店吃红油凉面总是觉得吃得不痛快,因此就自己学着制作,其实也不难,买上一斤面条就足够四口之家一天午餐了。

用料:细鸡蛋碱水细面条、花生、黄豆、熟菜油、绿豆芽、黑大头菜、盐菜、酸萝卜、大蒜、姜、葱、香油、花椒油、油辣椒、酱油、醋、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

1、选用市场上卖的鸡蛋碱水细面条。

2、放入蒸锅中水烧开上汽后蒸十五分钟。

3、把蒸笼中的面条直接翻倒入蒸锅的开水中,用筷子把面条拨散煮一分钟。

4、捞出放在盆里趁热边加熟菜油边用筷子把面条拨散开,冷却即成凉面。(有条件时可用电风扇吹风冷却)

5、加油冷却后即成凉面。6、食用时在凉面上配好各种调料即可。

调料准备:花生用油炸脆,黄豆水泡5小时后用油炸酥,绿豆芽用开水烫一下捞出,黑大头菜、酸萝卜、盐菜要成碎丁,大蒜切碎后加少许凉开水制成蒜水,姜切成姜末、葱切成葱花。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王鱼

苗王鱼是闻名贵州省内外的一道苗族传统名菜家肴。相传古时,苗族先民中有一位著名部族首领特别喜欢吃这种佳肴,因而称之为苗王鱼,这道佳品又俗称夺辣子鱼。一般的制作方法为:用白菜、广菜、竹笋、血豆等菜中之一两种放入盏有清水的酸汤中,把取除苦胆、内脏的鲜鲤鱼放入菜锅中煮熟,然后把鱼捞出置于食盘或大碗中,剔去骨刺,适度捣烂鱼肉,把在木炭火上烧熟捣烂的青辣椒(或用干糊辣椒面代)拌匀,加配适量盐、葱花、蒜泥、花椒、鱼寥等调料,即制成苗王鱼。这是苗家人用以款待至亲嘉朋贵宾的上等佳肴。许多远方的客人尤其是国外的友人来到雷山吃了这道苗王鱼后,十分感慨地说:“到雷山,不吃苗王鱼犹如到了北京不吃北京烤鸭一样会终生遗憾!”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黎平县 黎平侗乡油茶

黎平油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黎平县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已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生产的“侗乡茶油”获国家“名优品牌”和“放心油”证书。

黎平县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种植油茶的乡镇已达17个,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州、全省前列。该县引进的长林、湘林系列优良品种,试种后效益明显,每亩平均产油量达3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1800余元。

近年来,黎平县为把山林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出系列举措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16.4万亩。已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国家林业局已拟定黎平为油茶科技示范县。

黎平县拥有绿源油脂有限公司和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现已具备年产1500吨和4300吨食用油的生产能力,可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其中,绿源油脂公司生产的“侗乡茶油”获国家“名优品牌”和“放心油”证书。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苗族头饰

苗族主要聚居于中国西南部各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苗族的头饰都是银制品,类型十分丰富。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等。

银角

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 厘米。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银帽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银围帕

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搂空银花。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银发替

苗族银发替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风格而言,有的发譬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红酸汤

镇远红酸汤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特色美食。镇远红酸汤是用传统的苗家方法酿制,加入本地优质红辣椒、香料、食盐等,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红酸汤是镇远的一大特色小吃,各个红酸汤店是每个游客到镇远游玩必去的地方,它以独特的手艺精致而成,经过多代人的努力,现味道越来越好。现有大量厂家已生产袋装原料,方便外地游客带走,不过,我们建议,要想吃到正宗美味可口的红酸汤,还得亲自到红酸店里尝尝。红酸汤不仅有开胃助消化之功效,还能消除在您结束完一天的旅途之后的疲惫。

古城红酸汤店是镇远县历史老店,在镇远县城无人不晓此店,经营数十年,风雨洗刷,历史变迁,它依旧保持着它曾经的风格与方式,接纳着每位到此开怀品味美食的食客,一直坚持着用最好的美味,感谢来自四方朋友的支持,在镇远许多家餐馆都改变了自己的风貌,只有这家,10年前如此,10年后依然如此,没有为镇远的快速发展,改变任何地方,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点,耐心,细心的接待每一位前来光临的食客。镇远城区这家叫古城红酸汤的地方,来到镇远必须到的一处去处,虽然不大,但是小镇民家餐馆的感觉正是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据当地人了解到,这家餐馆建立于1998年澳门回归时期,距今已经有12年之久,在镇远是一家家喻户晓的餐馆,曾经辉煌时期,每天爆满,吃饭的人为了吃饭,餐桌都添加到了马路边上,据当地人介绍,古城红酸汤,是镇远人下馆子必须去过的一家餐馆,数十年载,餐馆地理位置从未改变,味道从未改变,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工艺,无任何添加物,纯天然健康的美食。到了镇远旅游,强烈推荐需要去一尝美味!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天印贡茶

天印贡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的。镇远天印贡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功效。

镇远天印贡茶出产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全国的名茶之一,历经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清,经过吴三桂、鄂尔泰的推波助澜更加负盛名。于是以“贡茶”著称。20世纪60年代,天印贡茶还两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在京展出,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天印茶出产于镇远县西北30公里的都坪镇天印山、羊场镇茶园关两大片区。分为天印村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茶园。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茶园关、天印山、土军坡一带。每当大地回春,树木萌芽的清明初,天印的人们就忙于上山采摘嫩绿茶芽,通过炒、揉、烘等许多工序,制成无污染绿色饮品中的珍品。

天印贡茶之所以颇受青睐,一源于其历史悠久;二源于其产地海拔度、日照时数、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佳,使得天印茶得以在云雾环绕、群山环抱的环境下生长。“清露晨流,新芽初引,吸天地之清气,涵山川之灵秀,形似剑尖莲头嫩朵。”。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学的讲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而成。出产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特殊功效。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镇远都坪镇天印地区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黔中生思州(古思州,今镇远)、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镇远府志》载:“府制是于清明节后,谷雨时,采摘茶之一嫩叶而揉制之,镇远、施秉一带,尤以镇远天应等处之云雾茶更为有名。”明嘉庆年间,天印茶已成清代贡品,

2002年,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一农民万文兴、台湾天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乃任来到古城镇远旅游,在一宾馆品茶时,感觉茶的色、香、味独特,通过多方打听,才知该茶产于都坪天印地区。由此,镇远天印贡茶迎来新的辉煌。

目前,在天印地区建有上万亩茶园,久负盛名的“天印贡茶”风采重现。

2010 年2月20日,都坪镇启动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点茶园建设,新建茶园272亩。

天印茶传统制作技艺,于2011年6月23日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同年被列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一批黔东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评审专家组由省茶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左松,省茶协副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廖承,州茶叶协会农艺师戴洪黔等5人组成。专家组认为,本标准体系,结合镇远天印贡茶的生产特点,吸收了其它茶类生产工艺,符合天印贡茶的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标准涵盖了镇远天印贡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资料齐全,引用文本得当,标准制订符合程序,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准予通过。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包括《镇远天印贡茶产地环境条件》、《天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天印贡加工管理规范》、《天印贡茶产品标准》、《天印贡茶冲泡品饮指南》和《天印贡销售门店规范》等6个标准文本。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标志着镇远天印贡茶有了生产技术规范,为制定天印贡茶质量标准铺平了道路,为促进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地方传统名优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雷山银球茶

雷山银球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公山银球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雷公山的。雷公山银球茶,系采用常年云雾缭绕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茶园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优质茶青精制加工而成。

银球茶分布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1400米,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常有云雾缭绕,漫射光多,雨量充沛,空气新鲜,茶叶内质好。此外.茶叶含硒量高达2.00微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

雷公山银球茶,系采用常年云雾缭绕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茶园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优质茶青精制加工而成。其造型独特,用国内首创,球体直径18-20毫米,表面呈银灰墨绿,干球重2.5克,每杯放一颗,用沸水150毫升冲泡,3分钟后球体在杯中徐徐舒展,宛若茶苞初绽,芙蓉领首,婷婷玉立,随之热气升腾,茶叶杯中跳跃,似绿云翻滚,如天女撒花。沁人心脾的清香,千姿百态的茶形,让人赏心悦目,真是茶文化艺术的一种享受。

品银球茶,观其茶形,嗅其香气,悟其滋味,香气清高,栗香味浓醇厚,鲜爽回甘,空杯留香。汤色黄绿明亮,杯中芽毫显现于底,细细品饮,妙不可言。“寒夜客来茶当酒”,茶虽不如酒意气风发,却能带来一片祥和。茶可独酌,也可共饮,以茶会友,相聚品饮,畅所欲言,谈茶论道,真是别具一翻风味和雅趣。

银球茶的荣誉:

1986年荣获贵州省名茶称号;

1986年至1989年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六月十日在国家优质食品评选会上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1990年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1年七月在外交部举办的礼品选购会上选为外交部驻外使馆馈赠礼品;

1991年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

1996年获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奖;

2002年获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茶金奖;

2008年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银球茶”获得银奖、清明茶获优胜奖;

2011年5月22日荣膺2011中国(上海)茶博会中国名茶特别金奖。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锦屏腌鱼

锦屏腌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锦屏腌鱼

锦屏腌鱼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将食物以腌制成酸辣味长期贮存食用的独特传统加工技术,是锦屏当地苗族侗族饮食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锦屏腌鱼制作工艺已经成为黔东南州和锦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锦屏腌鱼是当地民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餐桌上必备佳肴及馈赠亲友之礼品。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镇、茅坪镇、大同乡、铜鼓镇、敦寨镇、新化乡、隆里乡、钟灵乡、偶里乡、平略镇、启蒙镇、河口乡、固本乡、平秋镇、彦洞乡现辖行政区域

锦屏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锦屏腌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锦府函〔2016〕32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锦屏腌鱼(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