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百色田东哪里有特产 广西百色田东县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百色田东哪里有特产 广西百色田东县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0-17 10:15:42

一.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二.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板栗

隆林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林是生产板栗最多的山区县,主要产地是沙梨、委乐、扁牙和新州等乡镇,年产500吨,每年到板栗成熟之季,外地客商纷纷涌人隆林收购板栗,数百吨的板栗在一个月内全部销往县外各地,是以经济林木富民的支柱之一。板栗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如制作川饼、粽子都是必不可少的主料。现代科学发现,板栗中胡萝卜素含量是花生的4倍、维生素c含量是花生的18倍,有很好的倾防癌症、降低胆固醇、防止血栓、病毒细菌侵袭的作用。

百色隆林县种植板栗历史悠久、质量上乘,品味独特;板栗壳皮红褐、壳表光滑,果小,果肉淡黄。甘甜芬香,富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隆林板栗既可生食,也可炒食,味道极佳属无公害绿色,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隆林板栗现有种植面积近15万亩,产值近5000万元,是该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沙糖桔

西林沙糖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具有深厚、疏松、湿润、肥力较高等特点,非常适合种植沙塘桔。该县种植出来的沙糖桔,产量高、品质好,产出的水果除在本地销售外,大部分远销云南、贵州、重庆等区内外各市场。2011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沙糖桔之乡”。

西林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具有深厚、疏松、湿润、肥力较高等特点,非常适合种植水果。2002年,西林县开始引进沙糖桔种植,开发沙塘桔产业。由于气候地理条件良好,该县种植出来的沙糖桔,产量高、品质好,产出的水果除在本地销售外,大部分远销云南、贵州、重庆等区内外各市场。产品的畅销,大大激发农户种果的积极性,农民种果热情很高,沙糖桔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也在稳步提升,2011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沙糖桔之乡”。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2.6万亩,预计年产量达9万多吨,产值3亿多元。

西林沙糖桔栽培管理以“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操作。在施肥上,不用化肥,不用垃圾肥,纯用有机肥和生物肥,保证土壤各项指标符合有机食品要求。在病虫害防治上,不用有毒农药,采取防虫网、套袋、诱杀等综合技术和保护利用天敌等生物技术进行病虫综防综治,无农药残留、符合国际标准。

“西林县沙糖桔可食率高,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果汁含量丰富,果肉质地脆嫩、化渣、无核、味浓甜”。这是2009年由北京、上海等全国水果权威专家组成的优质果品评审鉴定组,对“西林沙糖桔”进行糖度、营养成份等指标的科学鉴定。

2009—2010年,西林实施《高海拔地区无公害沙糖桔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项目,如期通过专家成果鉴定,并获2010年百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西林沙糖桔获得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有5.8万亩沙糖桔果园通过了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11年11月,西林县被命名为“中国沙糖桔之乡”; 2012年11月22日,西林沙糖桔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西林沙塘桔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普合苗族乡、那佐苗族乡、足别瑶族苗族乡、西平乡、那劳乡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西林沙塘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西政发〔2012〕2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地方标准:DB451030/T5-2010《西林沙糖桔》

一、品种

沙糖桔。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500m至1100m,土壤类型为黑壤土,土质疏松,pH值5.0至7.0,土层厚度≥600mm,有机质含量≥2%,地下水位≤1m。

三、栽培管理

1. 种苗繁育:以酸桔为砧木嫁接繁殖。种苗出圃标准:苗高350mm至600mm,地径10mm,三级分枝。

2. 定植: 栽植时间在9至10月份秋梢老熟后或2至3月份春梢萌芽期定植。每公顷种植≤1150株。

3. 整形修剪:通过抹芽控梢、疏梢短裁(摘心),以及适时放梢,采取整形修剪等措施,培育枝梢紧凑的圆头形丰产树冠。

4. 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无机肥;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0kg,施用纯氮≥540kg、磷肥≥270kg、钾肥≥540kg。

5.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果实采收

鲜销果在果实正常成熟,果皮完全着色呈现淡桔红色至桔红色时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早7天至10天采收。采收时间范围:12月20日至次年 2月20日。采用复剪法采收:第一剪离果蒂1cm处剪下,再齐果蒂复剪平果蒂,萼片完整。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果形扁平饱满;果色橙红鲜艳、着色均匀、起沙 、有光泽;果肉风味清甜、爽脆化渣、柔嫩多汁。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果实横径(mm) 30~5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14.0

总酸含量(%) ≤0.55

可食率(%) ≥70

灰分(%) ≤0.5

蛋白质含量(%) ≥0.8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粽粑

春节快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刷粽叶、泡糯米,割猪肉,调佐料,准备包“逢”。“逢”是靖西壮话,即是粽子,或叫粽粑,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但靖西壮族人民制作的粽粑与外地的不一样,大糯芳香,个体巨大,匀称美观,用料讲究。因为靖西香糯米质洁白,饭软芳香,做成粽粑煮熟后放上半月乃至一个月,还是鲜香如初。

关于粽粑的来源,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依逢的少年,勤学好问,聪明伶俐,凡事都要想一想。他编织的笥、筛、筌,比别人精致美观、实用。有一年除夕,晚饭没煮好,依逢想去玩耍,天很黑。他想,要是月亮能出来,让小伙伴们一起游玩该多好。要是没有真月亮,有个假月亮也好啊。他想到每逢节日,人们都用糯米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七月十五做“米带”,八月十五做月饼,霜降节做糍粑,能不能也用糯米来做一个“月亮”呢?

依逢把这个想法告诉阿爸阿妈,他爸爸说:“你试试看吧,节日嘛,玩一玩也好。”

依逢用糯米饭捏了个椭圆的,象个黄瓜,不像月亮,他又捏了个圆圆的,象小南瓜,把它放在阿妈铺开的叶子上,可没等手全放开“月亮”就瘫软下来,变成一小堆糯米饭。依逢不灰心,他改进方法,干脆用糯米泡水后,再用宽大的叶子包裹起来,用细绳子包扎好,再煮熟。开出来一吃,味道特别香甜可口,那是粽叶糯饭香合起来的味道。阿爸阿妈都称赞道,十分好吃。

第二年除夕,依逢总结经验,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做馅,吃起来味道更好。亲戚朋友来到依逢家,吃了这种风味独特的食品,都纷纷效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依逢,给这种食品起了个名字叫“逢”。把那叶子叫“东逢”(粽叶)。并且定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赠送亲朋好友的珍贵礼物。

靖西的粽粑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风味更加独特,无论色、味、型、配料、制作上等都与外地不一样,品种也多,风味各异。

“逢咩”(母粽)。平常靖西壮族人民做的粽粑,每个粽粑一两斤,这种大粽跟端午节的三角粽不同,形状如同鼓鼓囊囊的枕头,用绿豆或竹豆猪肉作馅。除了平常一两斤重的粽粑外,在春节,靖西每家都要包一两个特大的“逢咩”,每个“逢咩”用米量小的三、四斤,大的八、九斤,里面以猪脚或猪肉为馅,那可是绝对的“巨无霸”。这种特大“逢咩”的制作,需要两人协作才能完成。“逢咩”裹扎好后,还得两人抬着慢慢放入大锅头里。煮熟后也需要两三人抬上来。除夕开始就把“逢咩”摆在神台上敬祭祖先,直到十五日。正月十六,把“逢咩”重煮,并杀鸡设筵,再次祭祀祖先后,方可剥开“逢咩”。当天,各家各户都把已经出嫁的女儿和外孙一起请回娘家,有新婿的还特地把新婿请来一起吃“逢咩”。破开“逢咩”后,按辈份老至幼辈分发,然后共享。民间认为,行此俗即可保新年安泰。

竹篾笼粽粑。靖西龙邦、安宁、南坡等边境地区的群众都喜欢特制竹篾笼粽粑,等到正月初十这一天,用来招待族中亲戚,赠送亲朋好友。它具有体形特别,表油里透,气味芳香,不软不硬,保存时间长等特点。其制作的方法是:(一)选用箬竹篾片编成长二十多寸,高宽六寸,两端陡斜,下端开着洞口的竹笼,洞边留着六寸的篾片,以备封口。(二)将20斤糯米用冷水洗3-4次,除掉杂物及泥沙,浸泡让米粒膨胀后倒去清水,放入适量硼砂溶液和少量食盐拌匀。(三)取三斤肥猪肉切成肉片,放入盆中,撒上适量的胡椒粉、五香粉、沙姜粉和味精,以及经过烤磨过的花生仁粉。倒入二两烧酒和少许食盐,用手搓压拌匀,腌闷半个小时左右。(四)将笼子口部朝天,用手把粽叶布入笼子底部和四周围,倒入糯米一层,然后放入几块肉片,如此反复十几次,至米满笼口后,用粽叶包住两层,再用篾片编封口部,放入大号沙煲(生铁锅也可),煮一昼夜即可。吃时用一把利刀把篾叶割开成“一”字形,拉出篾片,拨开粽叶,就能品尝到竹篾笼粽粑的美味。

稻草灰粽粑。龙邦、安宁一带的群众爱制作稻草灰粽粑。这种粽粑煮熟后呈灰蓝色。他们之所以要染成这种彩色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新年里忌“白”的缘故;一是这种经稻草灰染过的粽粑吃了不易坏肚子,吃时不易腻,并且具有防腐作用,比一般粽粑可久留一倍时间。这种粽粑的制法除配料与一般粽相同外,就是将稻草(糯米稻草更好)的穗部烧成灰后,拌入糯米中搅匀,再加适量的酒(以润透为宜)拌搓,然后簸去稻灰末,糯米就变成灰黑色,煮熟后就变成灰蓝色。这样制作的粽粑,烂而不糊,色泽油光,软而不粘,爽食可口不腻。

壮家人包粽粑,主要是为了过年,粽粑象征团结和睦、甜蜜、吉祥等意义。而除年粽外,在靖西还有特殊意义的各类粽粑。

旧时,小孩到了读书的年龄,上学的头一天,父母就会给小孩包上一盘粽粑,这盘粽粑很特别,有的包成四四方方的,名为“印粽”,叠成一个宝塔形状,以此寓小孩将来“高中掌印”;有的包成长形笔状,称为“笔粽”,谐音“必中”,以此表示小孩必定考中。

靖西年粽每个家庭煮有几十个,自家吃的并不多,除了祭祖所用,其余的粽粑都一对一对地挂在房门边,屋梁上、灶台旁,从初二到十五,这些粽粑就被当成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送出,而自家梁上也会多了一些亲朋好友送来的粽粑。

于是,这过年的包粽、煮粽、送粽,便成了一种带着浓浓亲情和友情的习俗。

五.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黄牛

隆林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牛 黄牛是隆林的传统良种牲畜之,其躯体高大、肌肉发达,力大耐劳,抗病力强,粗放饲养,适应性好,是牛产性能和产肉性能较高的优良品种,闻名广西。1982年被评为广西的3个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之一,载入《广西畜禽品种凋查汇编》中。

黄牛额部微凹,鼻镜多为肉色和黑色,角形不一,颈厚薄适中,内垂发达,公牛肩峰明显,后肢内靠,母牛十字部略高,乳房发育中等,0大小如食指,毛色以黄色为多,棕色次之,黑、灰及杂色较少。其役用效率均高于一般黄牛,据测定,成年牛每天六小时计。每头可犁翻地4.5亩,旱地2. 77亩,耙用5亩。县内以德峨、常么、猪场、克长、蛇场、岩茶、沙梨、者保等乡村的壮、苗、汉、彝、仡佬族都有饲养。

地域范围

隆林黄牛产于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的德峨镇、猪场乡、克长乡、蛇场乡、介廷乡、岩茶乡、隆或乡、金钟山乡、革步乡、天生桥镇、者浪乡、桠杈镇、者保乡、平班镇、沙梨乡、新州镇等16个乡镇,其中主产区是德峨镇、猪场乡、蛇场乡、克长乡等。地理标志为:东经104°47′~105°41′,北纬24°22′~24°59′,海拔380m~1950m,保护总面积3552.96k㎡,年饲养量5.7万余头。

六. 广西 百色 隆林 羊瘪汤

羊瘪汤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苗族的上乘佳肴之一,经常喝羊瘪汤,能避寒消署,润胃滋肝,养心益肾,消除疲劳,健康长寿。羊瘪汤的来历,传说古时候,有一苗族,居住在高山上,家里有父亲和兄弟俩,正值天荒之际,父亲病故,兄弟俩为报答父亲养育之恩,杀一只羊给父亲送葬,但由于天旱缺水,无法洗净羊下水兄弟俩商议,为节约用水,把羊肚、羊肠的屎尿刮净,把羊油、血、肺、肝、肠、肚一起剁碎,合为一锅煮熟,然后加放羊苦胆汁,请帮料理丧事的父老兄弟来吃,其中有几位原来身体有病的老人,自吃羊瘪汤后,各自的病消除了,身体康复,他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春天羊子吃各种嫩草和木叶,起到了药物的作用,病人吃了羊瘪汤,药到病除。从此,羊瘪汤能治病在苗族中就传开了。

羊瘪汤的做法是:杀羊时,将羊血、羊肠、羊肚、羊肺、羊肝、羊筋煮熟后,切成细片,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汤水中,然后放到锅里加热到滚沸,接着破开羊胆,把胆池漫漫滴入汤中,在锅里拌搅调匀,直到微呈天兰色,一股浓香味款款升腾而来,即可食用。由于羊瘪汤既是一味佳肴,又能起到药物治病的作用,因此,羊瘪汤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用它来招待远方来客。

七.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绣球

广西靖西一带乡村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山野间对歌时,随手摘下山间花草,用藤扎成花球,抛给意中人,而后演变成绣有莲花,鸳鸯等爱情吉祥物的绣球。

关于绣球,在壮乡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装满了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阿秀用变卖了自己所有的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八. 广西 百色 田东县 酸梅

酸梅

酸梅属蔷微科,落叶小乔木。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繁殖容易。可供生食或加工为蜜饯、酸梅酒,经熏制成乌梅可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酸梅是田东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田东县种植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酸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果品价值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好,因此,发展酸梅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现栽种的品种主要有果梅,主要分布在义圩、朔良、那拔、林逢四镇。据统计,全县现有酸梅面积2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按现行巾场价每公斤1.2元计,年产值1200万元。

田东县土山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林地较多,发展酸梅生产潜力大。“十—五”期木计划新扩种l万亩,个县酸梅种植面积达3万亩。

田东县地处右江河谷,水路、公路、铁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酸梅资源丰富。现可供客商投资开发的项目有:酸梅深加工项目。

九. 广西 百色 平果 龙棒

龙棒

壮语音译,俗称酿猪血肠,农历二月杀猪祭社时制作的一种传统食品菜肴。将还微微温热的生猪血和煮熟的糯米饭、生葱、五香粉等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入锅煮,同时一边用针在酿好的猪血肠上扎孔,不使其破裂,煮熟后即可捞起食用。

十. 广西 百色 平果 没六鱼

没六鱼

没六鱼,这个名字是按照当地的发音,音译过来的,这种鱼是归春河里独有的。味道鲜美,不可错过。

没六鱼是从离县城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六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

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

相传许多年前,有个逃荒的农民,在平果县城东南方二里多的一个小洞里发现没六鱼的。这个洞是个狭长弯曲的岩洞,长有70多米,与右江附近的几小河相通。这个洞里常有一种全身滚圆、背黑腹白,头小眼小,嘴巴长在头下的鱼,随着喷泉涌现出来,最大的一条不超过6斤重,故得名为“没六鱼”。

“没六鱼”是生活在洞穴暗河中一种底栖性鱼类。它以岩石上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为食,长到3斤重以后开始产卵繁殖。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它随地下河水进入主洞,分别从侧洞游归右江,在这里捕捉最好。5月至9月,它又由右江抢水进入两侧洞,游回主洞,去向不明,这时很难捕获。由于“没六鱼”长期生长在暗河洞穴中,见不得阳光,如见阳光,不久就会死亡。“没六鱼”肉嫩肥美,不论油煎、红烧或清炖,味道都很鲜美可口,是一种稀世的鱼。

每到冬至前后,或当春夏之交,地下河水位降低,它便顺着泉水游到较大、较深的水汇集处;每逢雨季水涨,没六鱼即沿地下河溯流而上。地下河在大的岩洞中,经常在“露头”一段之后,又潜流而下。根据没六鱼和洄游规律,群众在地下河于岩中“露头”的狭口处安上栏隔篱笆,装上鱼笼,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弄到一些鱼。这种鱼离洞后,不习惯见光,在别的水中也养不活,几天就死了。正因为这样,没六鱼就显得尤其珍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