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双版纳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双版纳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攻略更新时间:2022-10-11 01:26:06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番茄南泌

    即用番茄做的酱,是傣族的一道特色莱。制作时,将番 茄放在火炭上烧熟,撕去皮,放在碗里,加上葱、蒜、辣椒、 芫荽、盐等佐料。用研舂捣细拌匀即可食用。其味酸辣清香 可口,用来蘸炸牛皮、薄荷、苦笋等菜,味道甚佳。( 西双版纳)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景洪菠萝蜜

景洪菠萝蜜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菠萝蜜果实硕大,香气浓郁,肉质细腻,味甜入蜜。依果实大小而论,堪称果王。

菠萝蜜又叫树菠萝,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蜜”,是西双版纳地区所产水果中果实最大,气味最香的水果,西双版纳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景洪,橄榄坝,勐仑,勐腊等低海拔坝区。

树菠萝植株属桑科乔木,树势高大粗壮,树皮厚实,粗糙,含有丰富的乳白色树脂,叶柄,叶脉也有白色汁液。花期不定,在主干粗枝上开花结果,属老茎生花果木。果实纺锤形或长圆形,有单个生长的,有二三个结团生长的。盛果期间,主干和粗枝上吊有大小不等等硕果。果皮翠绿,长有许多粗短的肉质短刺,含有白色胶状脂液。果形颇似冬瓜,大者长30-40余厘米,重4-5千克,小者仅重1-2千克,成熟果实,果皮变软,颜色青中泛黄,散发出扑鼻香气。果皮内层形如牛的毛肚,果肉与种子被厚实的白色果皮纤维围在中间,果肉内的种子大如红枣,包着一层革质薄皮。树菠萝果实有糯果,饭果之分。糯果香气浓郁,果肉软黏,不易剥离,饭果香气淡雅,果肉能成层剥离,味甜质脆。果肉内的种子,淘洗煮熟后亦可食用,种子白色,富含淀粉,味似花生。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炸竹虫

竹虫,又名竹蜂、竹蛆。寄生在竹筒内,以食嫩竹为主,从竹尖逐节往下吃,最后藏于根部筒内,到11月份体肥停食,宜捕,过时则变蛹。竹虫。不仅哈尼族喜食,壮族、布依族亦喜食善捕。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地带,楠竹茂密,视其竹尖发黄,即可剖开竹茎采取。竹虫经炸后色泽金黄而油亮,酥脆芳香,蛋白质含量高,是佐酒佳肴。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肉粥

哈尼族称为“欠玛”,主料是鸡肉、大米;配料有蒜、八角、姜、辣椒面、盐巴等。做法是:先将鸡肉刮洗净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盛上适量的水, 加盐煮,锅里水开后放进淘洗净的大米和适量的配料。旺火烧煮,待鸡肉熟透,大米成稀稠状即可食用。这是哈尼人接待亲朋好友的必备佳肴。( 西双版纳)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粗制樟脑

樟脑,是以樟树为原料提取的林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和化工。天然樟脑在国际市场上较为走俏,具有较高的换汇率。我国的樟脑,仅福建、江西、云南和台湾等少数地区有产。西双版纳是云南历史上的樟脑主要产地。《十二版纳志》有记载说:“次于茶叶之外销副产品当推樟脑,每年由佛海至景栋输出大约在五百至六百驮,总值十三万左右之银元。”由此可见樟脑早已是西双版纳外销的。

西双版纳地区提取樟脑的樟树,与福建、江西、台湾的并非同种。以上地区的樟树,含樟脑、樟油于树干之内,须伐树干提炼,方可获得樟脑、樟油,得樟脑而毁樟林。西双版纳的樟树,樟脑与樟油主要含于叶内,只须取其枝叶蒸馏便可得樟脑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脑,又主要产于勐海县。樟树的分布以勐海县城所在地勐海坝子为中心。向勐宋、勐遮、勐混几个坝子的边沿和勐岗等地辐射。据勐海县科委80年代末期普查,当地共有樟树323499株,70%分布于勐海县坝子周围。主要有黄樟和毛樟两类,共十余种。其中有的主要含樟脑,有的主要含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树,多与茶树混种于茶园间,樟树与茶树的比例,一般为1:5。直到近代,勐海才开始建立纯樟林。

粗制樟脑,由农民用土法提取。提取方法旧志中记载为:“边民每于农事完时,多自由入山,采取樟叶,就地搭薪生火,用两口锅一个甑,即可以简单方法取得樟脑结晶。”如今农民提取粗制樟脑多用旧法,即将樟叶塞入经过密封处理的甑内,在锅内加水煮熬,甑顶部再置一口铁锅盛装冷水作冷凝器,使樟叶中挥发出来的樟脑遇冷后凝结于锅底,从而取得粗樟脑。每甑可煮熬24斤樟叶,一般可获2两左右樟脑结晶,提取率较低。80年代中期,当地科委、乡镇企业局曾委托有关单位对粗樟脑的提取设备进行研究改进,使出脑率从原来的2.1%提高到2.6%。

为提高樟脑的质量,勐海县建立了精制樟脑厂,收购农民提取的粗制樟脑,生产樟脑精粉。

樟脑含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可结紫黑色果实。当地群众常嚼未熟的青色果治腹疼。用樟木加工厂的木箱,盛装衣物可防虫蛀。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酸笋煮鸡

是傣族一道较为典型的菜肴,其作法:将酸笋用水漂动 酸味,然后放入锅里煮透,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待鸡肉煮烂后起锅。随后将辣椒、葱、姜等佐料放入锅里炒热,再把酸笋鸡汤倒入锅里回一下锅,即可食用,其昧酸辣爽口,味道独特,开胃。( 西双版纳)

酸笋是用竹笋腌制的一种傣族特色莱,通常与鸡肉或鱼放入锅里同煮。将辣椒、姜、葱放入油锅里炒热,再把酸笋煮鸡(鱼)倒入锅里回锅后,即可食用。这道菜的特点是酸辣可口。

很多人不能接受酸笋的味道,不习惯的人会觉得味道有点惯,但只要吃过的人大多非常喜欢,因为酸笋的加入会把油荤腻化解掉。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烤竹鼠肉

竹鼠是西版纳特有的动物,竹鼠生活在竹篷下面的洞穴里,靠吃竹根为生,一般都有四五十厘米长,很像一只猫,但比猫还肥,一只竹鼠,足有五六斤重,其行动缓慢。竹鼠洞穴有两三个洞口,有时难以捕捉。有经验的猎人采用烟熏和灌水的办法,逼竹鼠外逃,而后捕住。

烤竹鼠肉一般是把头去掉,洗净,抹上食盐,用竹板夹住,放在火炭上烤至六成熟,取下捣碎,把葱、蒜、芫荽、青辣椒等作料切细,同竹鼠肉一起放进盆里揉拌均匀,分成数块,捏在肉饼,用香茅草捆住,再用竹片夹好,放在火炭烘烤至熟。沐上滚烫的猪油,即可食用。

烤竹鼠肉,味道香甜、肉质软嫩、美味可口,是西双版纳山珍名菜之一,富有野味特点。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西双版纳小耳猪

西双版纳小耳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腊小耳猪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勐腊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有“冬瓜身,骡子0,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特色猪肉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低胆固醇的小耳朵猪养殖带来了商机。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发展小耳朵猪养殖业,2009年,勐腊县加大了小耳朵猪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抓实抓好市场引导、技术培训、动物防疫及保种工作,每年还安排20万元扶持小耳朵猪养殖专业户,并建立能繁母猪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保险制度,有效降低农户养猪风险。同时,勐腊县农业局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新建了科学、卫生的猪舍,极大改善了村寨的环境卫生和养殖基础设施,带动了农民和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人民群众的致富渠道。

截至目前,勐腊县共有瑶区乡冬瓜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个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荣康小耳朵猪扩繁场,龙巴小组、苗旧寨等7个小耳朵猪养殖示范小区,全县小耳朵猪存栏达到35000头,年出栏可达15000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2160万元。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族酸肉

傣族酸肉是指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西双版纳旅游食品中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西双版纳傣族所腌酸肉,以西双版纳旅游食品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西双版纳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西双版纳酸牛筋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将西双版纳傣族酸牛筋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西双版纳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西双版纳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西双版纳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西双版纳旅游食品主菜。

酸腌牛头脚: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有不尽之毛,应用火燎烧后刮除),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桔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宜作夏日冷盘。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勐腊砂仁

勐腊砂仁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砂仁产业是勐腊县山区农民继橡胶、茶叶之后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为贯彻落实勐腊县“绿色产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勐腊县绿色生态经济产业,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今年勐腊县加大了低产砂仁园改良的扶持力度,在全县7个乡镇14个村民小组实施低产砂仁园改良1.06万亩,新植0.45万亩,全县建立砂仁苗圃地10亩,共繁育优质阳春砂仁苗30万株,为农民无偿供苗225万株,供复合肥7万公斤。目前,勐腊县的砂仁面积已达到6.008万亩,总产量(干果)458吨,产值5500万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