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市城固县特产 汉中城固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市城固县特产 汉中城固县特产更新时间:2022-10-06 06:30:33

一.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西瓜

洋县西瓜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洋县具有种植西瓜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市场优势,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洋县西瓜以个大、瓤红、汁多、肉脆、味甜而闻名遐迩,素有陕南瓜乡之称。

洋县是陕南最大的西瓜生产大县。2004年全县生产面积4万亩,年产量8万吨,建成了戚氏镇、洋州镇、贯溪镇、黄安镇等5000亩以上专业乡镇5个,2000亩以上基地村15个。

二.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勉县“三粮液”酒

勉县“三粮液”酒:三粮液具有酒色清亮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回味悠长、香醇味美等特点。现生产“定军山”牌三粮液系列白酒达5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品种达10多个,成为人们佳宴、喜庆必备之佳品。

三.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汉中酸饭

宁强有“一天不吃酸,心里就发烦”的谚语。或米或面,或粥或汤,多调入酸浆水。吃杂粮如玉米、洋芋之类的食品,更注重酸味。今酸饭以细粮为主,以浆水或酸泡菜、鲜醋、西红柿致酸。酸浆豆腐稀饭,老少咸宜,营养价值较高。

相传河曲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材料;大米,卷心菜,黄豆,胡萝卜,腊香肠,盐,鸡精

咸酸饭的做法步骤;

1.大米淘洗干净,涨上一会,放在其他锅里煮开。

2.卷心菜和胡萝卜切碎,香肠切片。

3.热油锅,炸黄豆成金黄色后捞出,再煸炒卷心菜和胡萝卜,最后将炸好的黄豆放入,加盐和鸡精,适当多放一些,炒匀。

4.把半熟的饭倒入铁锅,将菜与饭拌匀,放上香肠片,加盖用小火煮,每隔5分钟用铲子搅拌一次,防止焦糊,约3次以后,饭的香味就会飘满整个屋子了。

5.关火,盖上盖子再闷一会,吃的时候就会有厚厚一层略焦的饭糍了。

四.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散面饭

散面饭

把玉米面放入煮沸的水中,用擀面杖搅制成的一种糊状饭食。

五.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锅贴

汉中锅贴实际上是一种“花卷”。除了面以外,里面仅有一点点由"盐、花椒、肉末"组成的内馅。

据说在隋朝末期,兵慌马乱,战势处于下风,做饭的人也都是敷衍了事,打仗的士兵很难吃上热饭。有一天,那炊事员(姑且叫他)将锅烧热,准备给带兵的将领煮面,这时候突然传来了战斗的号角声,那厨子慌乱之下将未拉长的面条扔进锅里,等他开锅后才发现原来锅里根本没加水,面条全贴在了锅边,上面还是软的,下面已镀上了一层金黄,这时也故不了那么多,拿出来一吃,嘿,上软下脆,还很爽口。隋朝虽然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但这种面食却流传至今,便演化成了今天的锅贴。

后来人们在制作锅贴的工艺上做了更新,又添加了许多佐料,经过水蒸油煎,不仅保留了锅贴松软酥脆的舒适口感,吃起来油滋滋的,让人回味无穷。

制作方法:将发好的面擀成很薄的面片,里面抹上“油、盐、花椒粉”等作料,再卷成一个个很长很细的长卷,很多的这样的“卷子”并排放进大锅里面。这个大锅也不是小街锅贴使用的那种平底锅,而就是一般传统的那种尖底大锅。大锅里面放进了少许猪油,在大锅的尖底处创造性地放进了一个有点类似紫砂制作的有着很多小孔的“盆”,该盆是倒扣在大锅的尖底处。而那些做好的卷子就在这个大锅的锅沿上排列了,由于大锅的锅沿是倾斜的,所以本来是长长的卷子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不断地向下集中,这样等到成熟的时候,本来是长长的卷子就演变成为了一个个下高上矮的“三寸金莲”形了,下面也被油煎成为了一片金黄色了。

六. 四川省 巴中市 四川芦笋

芦笋是一种高级名贵蔬菜,食用芦笋成为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因为它含丰富的氨基酸和组织蛋白,对抗癌和抑癌有明显的作用,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芦笋制品也开始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和超级市场。我市已有种植芦笋10多年的历史,不断积累了种植经验,最近已引进种植美国优质芦笋1万亩,规划三年建成年产芦笋5万吨的全国第二大芦笋基地。政府已将此项目更为巴中市支柱产业,配备了领导力量亲自抓。

七.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中附子

汉中附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巴山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库和中药库,具有丰富的天然中药材生物 图1 汉中:附子

.资源。陕西省汉中市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和优势中药材——附子的原产地、主产地,被历代中药界内人士称之为“中国附子之乡”,附子主要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胺、中乌头碱等20多种成分,可用于医药、化工、军科、生态农药等行业,药理作用用于镇痛、强心、增强免疫力等,主治癌症疼痛,心衰,免疫力低下等。
据有关资料显示,汉中年产鲜附子6000余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主要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年出口量约为500吨,创汇400万美元,在国际上有良好的声誉。2009年,陕西“汉中附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汉中附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汉中附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汉政函〔2008〕3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勉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汉台区等7个县区所辖行政区域。.

八.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酒

城固酒用纯粮酿造,已有3700多年历史,是陕西名牌产品,共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尤以城固特曲、金粮醇称著。近年来,城固酒厂选用上等桔子,运用传统工艺精酿的桔子酒,果香浓郁,营养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九.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绿茶

南郑绿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南郑位于秦巴腹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梁州即为南郑),境内碑坝镇“干龙洞茶”在明清时期就扬名省内外,是全省茶叶优势产区和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南郑茶区地处巴山北坡林间,森林覆盖率达62.9%,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纬度高、海拔高、水质纯净,土壤富含锌硒,经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完全达到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的标准要求。所产绿茶以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的特点而深受消费者亲睐。

十.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红薯

洋县红薯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洋县红薯具有品种优良、上市早、薯块大、表面光滑、色泽明亮、口感好、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无污染之特点。已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

洋县年种植面积达50000余亩,产鲜红薯10万吨,目前该地所产红薯,除农户自用以外,其余全部被外来客户抢收一空,销往大中城市。为提高附加值,实现农业工业化,现拟用红薯加工食用柠檬酸、淀粉、薯片、粉丝、果脯、饴糖、薯糖、食醋等系列产品。

洋县槐树关镇针对近年来红薯及其衍生品因绿色环保且具有保健功能,价格逐年攀升,效益猛增的现状,充分发挥该镇长达几十年种植红薯的传统优势,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红薯种植作为全镇“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升级晋档”的特色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协会+农户+企业”的模式大力发展红薯产业,走上了政府引导,典型带动,协会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的发展道路,形成以槐树关村、万岭村、张山村、石槽寺村为龙头,向周边辐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红薯产业化链条,吸引西安、甘肃、浙江等省内外客商驻镇收购。

2012年,该镇发展红薯16000多亩,其中引进新品种“紫红薯”6000多亩,红薯产量达到26000吨,实现产值4400万元。该镇万岭村红薯加工大户周文义,年加工红薯淀粉、手工粉条2万余斤,年净收入达10万余元。全镇仅红薯一项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135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有力地推进了该镇村党组织“升级晋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