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兖州特产是什么 兖州有什么特产可以送人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兖州特产是什么 兖州有什么特产可以送人的更新时间:2022-08-28 07:40:36

一.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大黄眼药

兖州的眼药,自明万历年间研制成药至解放前夕,有着400余年的历史。在医药科学尚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种专治眼疾的药品,以其效力大、治愈率高而闻名全国。

兖州眼药最早研制者系明万历年间鲁王府御医徐郎中。此人治疗眼疾有独到医术,鲁王赐“壶天再世”匾额,因而名气大振,求医购药者络绎不绝。为解除病人痛苦,徐郎中积极配制药物,以满足病者需求。其后人依法炮制,遂成祖传秘方,几经发展,至解放前夕达到兴盛时期,兖州专营眼药的店铺就有14家之多,主要为徐、王、宋三家。徐氏店号“滋生堂”,以双槐为记,制销“清凉散”,专治火眼;王姓开设“全育堂”,以葫芦为记,制营“拨云散”,专攻云翳;宋家药品“宏济堂”,以金炉猴为记,药名“清宁片”。以上三家虽各有验方,然而眼药之主要原料为冰片、炉甘石、麝香、卤沙、珠子等,其炮制方法大同小异。

兖州眼药中有“十五蒸大黄”,亦是徐、王、宋三家制作的内服攻眼疾的药品,其制法为:将生大黄轧成粉末,用笼蒸后,捏成窝状,掺黄酒共蒸十五遍,然后再掺入几味中药即成。眼疾患者点上眼药再喝进“十五蒸大黄”,其效果就更为明显。

二.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颜店花生

“颜店的花生”以其籽粒饱满,多为“多仁”、“三仁”而招人喜爱,究其原因,是这一带的人们有多年种植花生的经验,加上临近滋山,水土适宜等自然条件,故而花生果实丰满,含油量高。

三.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干辣椒

兖州干辣椒

辣椒(调味品)

12652789

辣椒(调味品)

四.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煎酿茄子

菜系

鲁菜

特点

煎酿茄子

色泽金黄,鲜嫩香醇,别有风味。

主料

茄子400克,净鱼肉200克。

配料

干淀粉、湿淀粉、精盐、味精、白糖、料酒、胡椒面、蚝油、酱油、香油、熟猪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茄子洗净,去蒂,斜切成双联厚片。(2)将鱼肉剁成泥,用精盐、味精稍腌,然后顺一个方向搅起劲,再加干淀粉、水拌匀,分别填入茄子双联片中间。(3)中火热锅,下少许猪油,排入酿茄子,边煎边加适量猪油,煎至馅料是金黄色时,慢慢盛出。(4)旺火热锅,加油少许,烧热,烹料酒,加水少许,加精盐、味精、胡椒面、蚝油,再加入酿茄子,盖盖,焖至软烂,用湿淀粉勾芡,淋香油即成。

小贴士

1、酿入茄盒的肉馅不宜过多,否则茄盒会突起难看,还容易断掉,而且煎炸时肉馅还会脱落。2、在茄盒中间抹上一层生粉,可使酿入的肉馅不易脱落,炸制时更紧实。3、给茄盒酿入肉馅后,应在茄子的切面处裹上生粉,然后轻轻抖去多余的生粉,不然茄盒炸熟后面衣会过厚,吃起来会淡而无味。4、茄子属吸物类,给茄盒沾上生粉封住切口,可使茄盒油炸时不会吸入过多的油份,吃时不会太油腻。

五.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辣椒

辣椒俗称“秦椒”,在兖州种植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兖州辣椒据清光绪十二年版《滋阳县志》记载,具有个大皮厚、油分多、辣味浓重鲜美等特点。各镇均有种植,但前海(今属颜店镇)的辣椒种植以其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名扬四方,引得客商纷纷前来购销。每当辣椒成熟季节,万亩椒田挂红灯,情景喜人,蔚为壮观。300多万斤的产量,足以堆成一座椒山。辣椒“辣”得有味,辣中溢香,兖州方言中将“解馋”说成“辣馋”,便与辣椒是最好的佐餐解馋佳肴有关。

六.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前海辣椒

前海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海的辣椒漕河的蒜,新驿的桑蚕连成片;颜店的花生籽粒圆,王因的西瓜大又甜……”这是在2000年兖州市春节电视晚会上表演群口快板《兖州赞》的一段唱词。它形象地表明了兖州市各乡镇名优土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辣椒俗称“秦椒”,在兖州种植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兖州辣椒据清光绪十二年版《滋阳县志》记载,具有个大皮厚、油分多、辣味浓重鲜美等特点。各 镇均有种植,但前海(今属颜店镇)的辣椒种植以其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名扬四方,引得客商纷纷前来购销。每当辣椒成熟季节,万亩椒田挂红灯,情景喜 人,蔚为壮观。300多万斤的产量,足以堆成一座椒山。辣椒“辣”得有味,辣中溢香,兖州方言中将“解馋”说成“辣馋”,便与辣椒是最好的佐餐解馋佳肴有 关。

前海辣椒

兖州市绿源蔬菜产业协会

10934770

辣椒

七.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漕河大蒜

漕河大蒜最早种植在甄家桥一带,清末民初便家家种植,至今已达百年之久。相袭成风,渐蔓延全镇,小具规模。1978年后,大蒜种植飞跃发展,已成漕河镇农业主导产业。漫步全境,片片蒜田,葱绿一片,收获季节,成瓣成堆,组成蒜的世界,远销省内外。漕河大蒜分紫皮、白皮、雌交蒜三种,后一种为国家科研成果,由本地蒜与洋葱杂交而成,植株健壮,根系发达,蒜头硕大高产,并耐高温,不霉变,易贮运,食之甜香美,为食客所称道。漕河大蒜因此而声名远播。

八.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雪茄

兖州雪茄,历史悠久,以鲁城“所烟”著称。兖州雪茄制造工作起源于清朝宣统年间(1909—1911),民国初年,城内有大中、春华、华美、大华、万兴等十几家雪茄烟商号(即制烟作坊)。20世纪30年代初,驻兖二十师师长孙桐萱,为救助孤贫学生建官办烟厂,名“孤贫学校习艺所”,产品有“力争”、“木峰”牌(100支装)和“英女”牌(20支装)、“兴隆塔”牌(50支装),远销北京、张家口、青岛等地。兖州制烟业发展迅猛,建国前已达40余家。其中尤以大中烟厂生产的“桂花”、“荣花”所雪茄最为著名。


兖州雪茄为何又称“所烟”,皆因所用烟叶多为本城皇城园地种植的“所烟”而得名。“所”即明代鲁王宫廷之屠宰所,历三百年,此地土地肥沃,种植的土烟叶大肥厚含油分多,成熟后鲜烟叶摘下晾晒片刻即可燃吸,久晒呈枣泥色,燃后,灰白火亮,其香味浓郁,在清代曾以贡品进贡朝廷。“桂花”牌雪茄于1929年在上海工商部展览会上获二等奖章,1934年在物产展览会上获金牌。


建国后,按照国务院迅速恢复各种历史名牌产品的要求,1958年兖州建起国营雪茄烟厂,1979年,雪茄烟厂扩建,1985年达到年产3万箱。

九.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沫膏

在台湾刊物《山东文献》中,有居台同胞回忆兖州名吃“枣粥”的记述。上了年纪的人认为,“枣粥”即为“沫膏”。

19世纪中叶,兖州沫膏惟刘氏一家独营,后虽有别家仿做,但由于原料不全或制法不当,较刘氏沫膏均显逊色。刘氏制作的沫膏主要原料为:上等大红枣、糯米、栗子、核桃仁、瓜子、青红丝、玫瑰酱等。其制法,先把枣洗净煮烂,然后把枣捣碎过筛去核、皮,将枣泥汁放入锅内烧开;再放糯米,用柴火熬到糯米汤呈现枣红色;然后把白面粉下到汤内,待开后加栗片、瓜子、碎核桃仁;最后加适量青红丝、玫瑰酱,搅匀即成味美适口、营养丰富的沫膏。当年因公务或经商、探亲访友来兖州者,总要品尝一番兖州沫膏,因此这种小吃在海内颇负盛名。

十.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桑蚕

兖州的桑蚕业起源甚久,据《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桑土既蚕……”,可见大禹之前兖州便已养蚕。兖州市1976年在王因遗址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古墓群,从出土的石纺轮、骨针来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方土地的人们就使用纺织技术并用骨针缝制服饰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鲁秋胡戏妻”的故事便发生在兖州。鲁秋胡之妻名罗敷女,亦称”采桑女”,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位美女。她坚守贞洁,采桑养蚕,孝敬公婆。而其夫秋胡从军多年,不识其妻,归途中见采桑女罗敷貌美,以金诱之,以言戏之,罗敷严词抗拒。后归家方知是夫妻。罗敷见夫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悦路旁妇人”,忘白发0,怒斥鲁秋胡,愤而投河而死。兖州桑园村的采桑女墓,世代诉说着这位中国第一美女的哀怨故事。而兖州城东南隅的嫘祖庙(俗称机神庙),表明了兖州织丝业的发达和人们对织神“嫘祖”的崇拜。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兖州作《答汶旧翁》诗日:“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杜甫亦有诗云:“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可见兖州桑蚕业之盛。至明清时,“滋阳绢绸优于邻近诸县”,享有美誉。由此可知兖州的桑蚕织作业是世代相袭,一脉相承的。至于“新驿桑蚕”近二十多年来,发展更为迅猛,蚕茧产量逐年提高。其“滨阳蚕丝”,美名传播。蚕业生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当然,兖州作为传统的养蚕之地,桑蚕在各乡镇均有养殖,只是新驿镇规模较大罢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