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水特产吃起来像栗子 三水特产方便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水特产吃起来像栗子 三水特产方便带的更新时间:2022-08-19 16:09:15

一.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两吃木瓜

两吃木瓜

主料:河虾仁500g

配料:木瓜500g,蟹肉50g,银杏50g

调料:浓汤1000g,盐15g,味精5g,鸡精10g,蚝油20g

制作工艺:

1、虾仁上浆滑油,蟹肉切块,银杏洗净,木瓜从顶部切开,挖空上笼蒸透备用。2、勺内加油放虾仁、蟹肉、银杏滑炒成菜装入木瓜中。3、另起锅加油放虾仁、蚝油、白糖、高汤调味后装入另一木瓜中即可。

成品特点:一菜双味,造型美观,营养丰富

药用功能:木瓜降西脂,具有益气补虚的功能

二.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水黑皮冬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水黑皮冬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水黑皮冬瓜”作为广东省蔬菜类第一件证明商标,是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6年11月获得国家商标总局评审通过的。该证明商标经过2007年一年的宣传推广,外省冬瓜收购商已经初步认识了商标的重要性,主动要求区农技中心提供商标使用,以有利于冬瓜销售。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三水黑皮冬瓜”会更加深入人心,为人们所喜爱,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水黑皮冬瓜生产现状“三水黑皮冬瓜”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三水原产冬瓜与广东东莞冬瓜杂交而成,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是佛山市三水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经过多年的种植,从播种、种苗到成品的整个种植过程都有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规程,对土壤、肥料等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形成了目前皮色墨绿、肉白且厚、肉质致密、品质优良、耐贮运的“三水黑皮冬瓜”,深受消费者欢迎。

一、基本情况

三水黑皮冬瓜是三水区一个传统的农业名牌产品,是三水区目前产量最大的农产品。三水区的黑皮冬瓜实现了集中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二、历史情况

三水黑皮冬瓜从90年代初开始,三水区进行了第一次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蔬菜业。而传统的黑皮冬瓜作为发展蔬菜业的首选,种植面积以每年1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1998年全区冬瓜面积达6万亩,之后每年均稳定在这个规模。

三、生产规模

种植面积每年均稳定在6万亩左右,其中春植约4—5万亩,夏(秋)植约1—2万亩,总产约23—25万吨。目前,在白坭—金本、南边—乐平—芦苞—大塘形成二条呈带状分布的连片冬瓜生产基地(带),其中大塘、乐平、芦苞、白坭等镇年种植面积近1万亩。

四、加工和销售情况

为了开拓冬瓜销售市场,三水区近年涌现了一大批冬瓜流通专业大户,流通大户将三水区和周边地区的产品销往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市场,部分销往省内的广州、深圳等城市,还有一部分出口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和港澳地区。白坭镇更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的冬瓜批发中心

地域范围

原产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西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东临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肇庆市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和清新县,西南与肇庆市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的三水。三水黑皮冬瓜地域保护范围整个三水区域内,包括白坭镇、西南街道、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6个镇(街),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46′~113°02′,北纬22°58′~23°34′。面积2667公顷,总产量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三水黑皮冬瓜呈长圆柱形,瓜长50-60cm,瓜肩宽25cm左右,皮色墨绿,带白色茸毛,头尾匀称,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瓢少,单瓜重15kg左右。2、内在品质指标:三水黑皮冬营养价值丰富,经检测,总糖含量为1.47-1.77%,蛋白质含量0.36-0.46%;每100g可食用部分含镁含量4.69-6.89 mg,锌含量0.0517-0.0905mg,维生素C 23.1- 24.4mg,还含有微量的硒。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瓜类蔬菜标准。

三.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七彩睡莲梗

七彩睡莲梗

在满桌菜式中最为耀眼的应算是这道“七彩睡莲梗”了。说是七彩一点也不为过,热带睡莲梗经“过冷河”、走油后和叉烧、西芹、玉耳、青红椒共炒,最后加入金不换酱,色香俱全。

这道菜最有特点的是莲梗全身是丝,要做得好可不容易,但眼前的莲梗一咬即断,鲜味可口,难怪连最挑剔的朋友也直说“爽口、弹牙、入味”。

四. 浙江省 杭州 江干区 栗子炒子鸡

“金桂飘香栗子来”,栗子炒子鸡是金秋季节的一只应时名菜。栗子又称板栗,是我国的,享有“干果之王”的称誉。香糯垢栗子和鲜嫩的子鸡同炒,色泽黄亮,滋味鲜美,实为难得之口福。

原料:

嫩鸡肉250克、栗子肉100克、湿淀粉35克、白糖10克、葱段2克、精盐1克、味精1.5克、米醋2毫升、绍酒10毫升、芝麻油15毫升、酱油25毫升、色拉油50毫升

制法:

1、将鸡肉皮朝下,交叉排斩几下,切成1.7厘米见方的块,盛入碗内,加精盐,用湿淀粉

25克调稀搅匀上浆待用。

2、将绍酒、酱油、白糖、米醋、味精放在碗内,用湿淀粉10克调成芡汁待用。

3、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滑锅后下色拉油,至130度时,把鸡块、栗子入锅滑散,15秒钟以后倒入漏勺。

4、原锅留油15毫升,放入葱段煸至有香味,倒入鸡块和栗肉,立即将调成的芡汁加水25毫升搅匀倒入,颠动炒锅,使鸡块和栗子包上芡汁,淋上芝麻油,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

本菜为金秋时令菜。香糯的栗子和鲜嫩的子鸡同炒,色泽黄亮,滋味鲜美。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五.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海皇莲子羹

海皇莲子羹

荷花宴中最为温柔婉雅的要数它了。玉瓷盘内荡漾着一盘淡紫色的琼液,上面漂浮着一朵美丽的香水荷花和丝丝荷花花蕊,而汤内沉浮着鲜莲子、藕粒、冬菇、瑶柱、虾仁和蟹柳。这汤水入口鲜甜,特别适合暑热的夏天。品着这碗汤,赏着外面的荷塘月色,即使有万千的疲倦在这一刻也都会化为乌有了。

广东地处南海,总是得风气之先。粤菜的好味,也是在烹调方法和作料的使用上引进了很多海派的技法和调料。古法烹调自有其妙处,但和当今变化了的原料难以匹配。变则通,通则久,烹调、饮食也是这个道理。

在每年的6月底到8月中,都是品尝荷花美食的好时候。

六. 上海市 杨浦区 桂花栗子酥

【制作材料】

主料:栗子(鲜)(500克)

调料:白砂糖(200克)

糖桂花(2克)

猪油(炼制)(100克)

【制作工艺】

1.将栗子斩开,放入锅中加清水烧透煮酥后捞出,趁热剥去栗壳和里面的红衣,放在砧板墩上用刀背压成栗子泥待用。

2.烧热锅,放猪油50克,将栗子泥下锅煸炒几下,再用温火边炒边加猪油,白糖,待炒透起酥,加糖桂花即可装盘。

【菜品口感】

口味:甜味

香味浓郁,甜而细腻。

七. 上海市 金山区 栗子糕

原料:生栗子250克,白糖150克,桂花酱5克制作过程1.用刀将生栗子表面剞上十字,放入铜锅中,注入清水,上火煮透(约煮十分钟),捞出。待晾温后,剥去内外两层皮,用清水冲洗干净。2.将清水注入铜锅,放入去皮栗子,上火煮30分钟左右,捞出控净水。3.将煮透的栗子擦过细罗,然后将栗子搓成泥状,晾凉后放在干净的布中,加入50克白糖、桂花酱隔着布搓成栗子面放在案上,用刀压抹成四分厚的长方形片,在表面撒上一层白糖压平将四边切齐,再切成四分见方的块码在盘中即成。

八.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莨纱绸

佛山莨纱绸——因制成衣服穿在身上活动时“纱纱”作响,故又称“响云纱”后来逐渐取谐音而美其名为“香云纱”。莨绸是平纹组织的坯绸,乌黑透亮,又称之为“薯莨绸”或“黑胶绸”。

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皆不及也。香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珍品,是佛山人的骄傲。但现今已摆上历史博物馆了,建议重新生产,再作商业包装,省运会时作颁奖服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九.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吴屋西瓜

吴屋西瓜

吴屋村大多是红沙地,毗邻东风水库,水质极好,非常适合瓜果种植。吴屋西瓜口感上肉脆、汁多,清甜得如同加了蜜糖,深得市民喜爱。

摘瓜Tips摘瓜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吴屋村内交通指引:南高15公交直达,自驾车可在佛山一环官窑永安出口直上禅炭路吴屋村路口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