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泉港哪里有卖当地特产 泉港有什么地方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泉港哪里有卖当地特产 泉港有什么地方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07-05 11:39:09

一.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港涂岭卤猪脚

如果你来到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做客,当地人会热情地给你端上一道色泽鲜艳、酱香扑鼻、肥而不腻的卤猪脚(如上图),食后总让人回味无穷。因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今年,涂岭卤猪脚入选泉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闽南地区,吃猪脚被赋予了“否极泰来、延年益寿、福禄双全”的寓意。在泉港地区的婚俗中,猪脚不仅是人们答谢媒人的谢礼,也是宴请宾客必上的一道菜。当新娘接受新郎赠送的两只猪脚后,便寓意着女子将会同丈夫一起“前脚走、后脚跟”,从此夫唱妇随。

制作涂岭卤猪脚,挑选上好的食材是关键。好的猪脚,脂肪洁白透亮,肉色红润,肉质有弹性。去毛后洗净,切成拳头大小。把切好的猪脚放入锅内,用水煮沸3分钟左右,捞起来后,用凉水洗个两三遍,将猪脚里的腥味除去。在锅中下油后加入白糖,待白糖溶化直至变成暗红色时,将猪脚放进去,然后加入生姜、小鱿鱼干翻炒一会。如果想快点吃到猪脚,一般直接加水用大火熬,30分钟后就可以了。也可将猪脚移到煲仔,小火炖约50分钟,味道会更好。

不多时,色香味俱佳的卤猪脚终于出锅了。锅盖轻掀,浓郁的酱香便溢满了小小的饭堂,让食客们心痒痒的。无需华丽拼盘,一小盆浇上卤汁的猪脚上桌,就可让人食欲大振。

据载,泉港涂岭镇自古便有交通要道打此经过,常年舟车穿行,由此催生了不少沿道驿站,为过路人提供餐食。时光流转,不少涂岭镇人在国道边的一家家餐厅看到了当年驿站的影子。如今马匹已被汽车取代,不变的是歇脚逗留的过客。因本地所产的土猪长期在外放养,腿部肉质格外紧实,不少当地的厨师便相中这道食材,烹调出了一道道美味的“卤猪脚餐”。(庄国辉刘泽阳文/图)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彩扎

泉州彩扎:因采用彩色丝绸扎制得名,俗称糊纸,起源于唐代初年,已有千余年历史。以竹篾、彩纸、绸缎、浆糊及泥人头为主要材料,仅需大小剪刀、裁纸刀等简单工具。

三.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傀儡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相当完美,颇具典型。如;媒婆,下巴可动,表现其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特征。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斑;新中国成立初,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珍贵礼品。

四.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港浮粿

泉港浮粿

浮粿:将蔬菜切碎与地瓜粉兑水和成稠糊浆,加入少许盐和味精;用汤匙勺到特制专用的直径6—7公分五瓣花瓣形的炸具内,添上蚵、肉后再铺上糊浆,然后放进油锅炸熟捞起即可。食用时蘸点酱醋,更是香嫩可口。

“泉港浮粿”,又称“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系泉港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浮粿选用最新鲜的海蛎、瘦肉、米粒、包菜、胡萝卜、以及姜泥和蒜泥和当地特有的地瓜粉等为原料,调制成稠稀适中的浮粿团,用五角模具定型,将浮粿团放到锅中炸至几分钟,颜1人且香气扑鼻的浮粿就诞生了。出锅后的浮粿外酥里嫩,入口香气四溢,鲜味十足。食用时蘸点酱醋,更为香嫩可口。

浮粿在泉港有三种风味,第一种为硬式浮粿,主要流行于后龙镇、肖厝镇和峰尾镇;第二种为软式浮粿,流行于山腰镇和前黄镇;第三种为新式浮粿,主要是惠安、仙游等地借鉴和改良浮粿的制作工艺,以便讨好当地口味。

硬式浮粿和软式浮粿的区别在于对地瓜粉的运用,前者通常地瓜粉更为粘稠,在炸制过程中,油炸时间相比软式浮粿略久一些,成品呈现稍微焦(但没有焦味)。硬式浮粿以肖厝渔人码头和上西村大队部对面的老店最为正宗。软式浮粿则相对较软,一般需要用筷子夹起才能食用,以原山腰农行下的老店为正宗(已搬走),现在以新民街的浮粿为正宗。

传统吃浮粿的方法是拿箬叶或者蒲葵叶包裹浮粿食用,食用时,浮粿的油香味和果叶的新鲜香气混杂一起,实为劳动人民的一大喜爱。建国后,随着浮粿消费的剧增,通常以报纸来包裹浮粿,不过不太卫生。

浮粿的食用是有讲究的,正宗的浮粿食用方法是必须趁热吃,佐以当地秘制的大肠羹、小肠羹或牛肉羹,实乃饕餮大爱!当然,单吃也是很有爱的!单吃时经常可以配以佐料,如醋,或者把蒜切碎,加点醋蘸味道更佳。

五.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涂岭猪脚

最惹人垂涎的要属红烧猪脚。酱红酱红的汤汁上漂浮着微微泛黄的油晕。轻风微拂下,油晕在汤里轻轻地来回荡漾,仿佛陶醉在自己的梦里。几颗快乐的葱油头,调皮地晃荡在油晕周围,时不时大胆地闯进去,搅碎了油晕的清梦,又大摇大摆地荡开。轻倚在盆壁上的几片树皮,颇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

说到口味,新式的微焗椒盐猪脚毫无疑问应该在民主选举上一举夺魁。轻轻撕开锡箔纸,香中带辣的气味捷足先登,闯入鼻腔。探清敌情后,它悄悄地牵引着味觉神经,直命大脑:“先下手为强。”轻轻地缓过神来,才看清了粉嫩粉嫩的猪脚,正无比娇艳可爱地尽显媚态。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禁不住挽起袖子,埋头大吃起来。一吃,才知道百折不挠的Q劲下,深入筋骨的香酥无尽。细嚼之后,猪脚皮化而不腻。轻咽之下,胃里升腾起绵绵暖意,五脏六腑顿时香韵悠长。

古谚云:“冬食猪脚赛熊掌。”民间习俗中吃猪脚蕴含“否极泰来、延年益寿、福禄双全”等寓意。在涂岭的婚俗中,男方要送上两只猪脚给女方。这两只猪脚,必须是一只前蹄、一只后蹄,寓意“前脚走、后脚跟”,也就是夫唱妇随的意思。此外,在涂岭,猪蹄也是各种节日、红白喜事桌案上的必备食物。

邂逅涂岭猪脚,吃的是美味,看的是靓物,受的是吉言,享的是好心情。

六.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口酥

口酥

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以面粉调水,再加少许肉油,揉成面团,取一小团,以圆木棍或酒瓶等圆滑的东西擀平,平摊于手,将馅置于其中,捏拳使面团合拢成鸡冠状。一个个捏成之后,分批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又酥又脆又香又甜的口酥。

七.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面线糊

走在早晨的泉州街头,随处可见面线糊摊和正在喝着热乎乎面线糊的人。

面线糊是泉州本土乃至泛闽南地区的经典小吃,汤头清甜爽口,面线丝丝分明,糊而不乱,如果配料也是上乘,加在一起就有锦上添花的感觉。食用时可与油条搭配,并以炸葱花、胡椒粉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八.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花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其题材广泛,品种丰富。其中,彩扎灯景为花灯名品,系利用绸、布、纸张、竹篾等扎成。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李尧宝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1978年,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现在泉州花灯的主要传承人有陈明华、李珠琴、吴祖赞、许谦慎、陈昌土、陈丽霞等。曾经一度繁盛的泉州花灯目前制作分布的区域明显缩小,从业人员锐减,花灯制作成为了一门“穷手艺”,且销售的时间性强,在此形势下,泉州花灯制作程序简化,技艺流失,急需抢救、保护。

九.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龙绢红曲

龙绢红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