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泉港特产必买清单 泉港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泉港特产必买清单 泉港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3-30 07:11:34

一.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花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其题材广泛,品种丰富。其中,彩扎灯景为花灯名品,系利用绸、布、纸张、竹篾等扎成。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后来,李尧宝又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1978年,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现在泉州花灯的主要传承人有陈明华、李珠琴、吴祖赞、许谦慎、陈昌土、陈丽霞等。曾经一度繁盛的泉州花灯目前制作分布的区域明显缩小,从业人员锐减,花灯制作成为了一门“穷手艺”,且销售的时间性强,在此形势下,泉州花灯制作程序简化,技艺流失,急需抢救、保护。

二.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港浮粿

泉港浮粿

浮粿:将蔬菜切碎与地瓜粉兑水和成稠糊浆,加入少许盐和味精;用汤匙勺到特制专用的直径6—7公分五瓣花瓣形的炸具内,添上蚵、肉后再铺上糊浆,然后放进油锅炸熟捞起即可。食用时蘸点酱醋,更是香嫩可口。

“泉港浮粿”,又称“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系泉港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浮粿选用最新鲜的海蛎、瘦肉、米粒、包菜、胡萝卜、以及姜泥和蒜泥和当地特有的地瓜粉等为原料,调制成稠稀适中的浮粿团,用五角模具定型,将浮粿团放到锅中炸至几分钟,颜1人且香气扑鼻的浮粿就诞生了。出锅后的浮粿外酥里嫩,入口香气四溢,鲜味十足。食用时蘸点酱醋,更为香嫩可口。

浮粿在泉港有三种风味,第一种为硬式浮粿,主要流行于后龙镇、肖厝镇和峰尾镇;第二种为软式浮粿,流行于山腰镇和前黄镇;第三种为新式浮粿,主要是惠安、仙游等地借鉴和改良浮粿的制作工艺,以便讨好当地口味。

硬式浮粿和软式浮粿的区别在于对地瓜粉的运用,前者通常地瓜粉更为粘稠,在炸制过程中,油炸时间相比软式浮粿略久一些,成品呈现稍微焦(但没有焦味)。硬式浮粿以肖厝渔人码头和上西村大队部对面的老店最为正宗。软式浮粿则相对较软,一般需要用筷子夹起才能食用,以原山腰农行下的老店为正宗(已搬走),现在以新民街的浮粿为正宗。

传统吃浮粿的方法是拿箬叶或者蒲葵叶包裹浮粿食用,食用时,浮粿的油香味和果叶的新鲜香气混杂一起,实为劳动人民的一大喜爱。建国后,随着浮粿消费的剧增,通常以报纸来包裹浮粿,不过不太卫生。

浮粿的食用是有讲究的,正宗的浮粿食用方法是必须趁热吃,佐以当地秘制的大肠羹、小肠羹或牛肉羹,实乃饕餮大爱!当然,单吃也是很有爱的!单吃时经常可以配以佐料,如醋,或者把蒜切碎,加点醋蘸味道更佳。

三.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改良竹编

泉州改良竹编:为泉州市对传统竹编结构进行改良制成的新型竹编工艺品。其主要特点为吸取古今优美器皿形式,采用外插花与器物结构相结合的作法,改变传统的平编素织。产品外表著色,古朴浑厚。目前改良竹编产品已有瓶、盘、篮、罐、盒、盂、花盆套、灯罩、杯套、竹编动物形器具、动物挂屏等十一大类,花色品种达3000余种。

四.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涂岭龙眼

涂岭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涂岭龙眼是福建泉州泉港区的。

涂岭龙眼

泉港涂岭龙眼行业协会

13392586

龙眼

五.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福建良友榄

福建良友榄:又名化皮榄。成品椭圆形,淡黄绿或淡绿色,半透明状,具光泽,糖液渗透均匀,果肉爽脆,食时脱核,无明显粗纤维感,滋味清甜,具原果风味。

六.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口酥

口酥

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以面粉调水,再加少许肉油,揉成面团,取一小团,以圆木棍或酒瓶等圆滑的东西擀平,平摊于手,将馅置于其中,捏拳使面团合拢成鸡冠状。一个个捏成之后,分批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又酥又脆又香又甜的口酥。

七.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面线糊

走在早晨的泉州街头,随处可见面线糊摊和正在喝着热乎乎面线糊的人。

面线糊是泉州本土乃至泛闽南地区的经典小吃,汤头清甜爽口,面线丝丝分明,糊而不乱,如果配料也是上乘,加在一起就有锦上添花的感觉。食用时可与油条搭配,并以炸葱花、胡椒粉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八.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龙绢红曲

龙绢红曲

九.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傀儡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相当完美,颇具典型。如;媒婆,下巴可动,表现其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特征。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斑;新中国成立初,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珍贵礼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