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南什么土特产最好吃 海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南什么土特产最好吃 海南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3 02:31:53

一.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柠檬

芸香科热带、亚热带常绿灌木或乔木。果实芳香宜人,果肉汁多味酸,富含维生素,也可入药。常与红茶配做柠檬茶或制作柠檬果汁,清香爽心,清热润肺,还可提取芳香油。

海南各地出产。

二. 海南省 海口 椰子

椰子水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促进细胞再生长,可以饮用,甘甜解暑,琼崖纵队红军曾将其代替葡萄糖水注入静脉维持生命;叶肉含35.5%的脂肪和大量能醒酒、有助于人体蛋白质合成和壮阳的锌,可吃也可做椰蓉、奶油,椰壳可烧做活性炭;椰根煮水可治疗炎症;而"椰席"早在汉代就是朝廷的贡品了。
椰子在汉代以前叫"越王头"(越人是古代黎族的先民)。传说,一次黎王因为打了胜仗,在寨子里庆祝胜利,疏于戒备,晚宴时被奸细暗杀,并将其头颅悬挂在旗杆上通知敌人前来攻寨。敌人攻寨时万箭齐发射向城墙守军,箭却纷纷落在旗杆上。旗杆渐渐长粗、长高,变成椰树,箭也变成椰叶,黎王的头颅变成椰果。敌人看到此景吓坏了胆,不战而退。椰树也就成了黎族人民的象征。剥开椰子外边的椰棕,你会看到椰壳上有三个黝黑的眼,那便是黎王怒目而视的眼睛和嘴。( 海口)

三.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黄牛

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据1976年出版的《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记载:海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肩峰隆起,外表略似印度瘤牛(zebu),其次是头长、额短、耳大、角短小、十字部高、体幅较广、四肢坚细、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被毛短密、尾长。海南黄牛于2003年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海南黄牛属役、肉兼用型牛。

海南黄牛密集区为海口市秀英区的羊山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山、永兴、遵谭、十字路、龙塘、旧州等镇。

主产区为东方、乐东、儋州、澄迈、定安等五个市县,其他各市县有少量饲养。

海南黄牛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它长期以来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在火山岩缺水地带分布密集。

海南黄牛在海南西部地区农家饲养极普及,据海南省统计局2005年统计产区黄牛饲养量达43.5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62%,可繁殖母牛达10.7万头,占全省的56%,当年产仔7.15万头,占全省的63%。2008年饲养量47.87万头,其中存栏37.31万头,出栏10.56万头。

海南黄牛公牛肩峰甚发达,一般高达7—19厘米。4—5岁的公牛峰高平均为15厘米(12—19厘米),阉牛峰高平均为11厘米(6—14厘米),其大小与去势年龄有关;2—3岁公牛峰平均7厘米(6—12厘米)。母牛的肩峰较低或不明显。当地群众认为肩峰分为两种,一种是峰顶较宽而厚,称为“盘型”峰;另一种是峰顶较夹而薄,称为“鸡冠型”峰。

海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重达293—384公斤,最重达419公斤;成年母牛平均重达260公斤,最重达408公斤;阉牛平均体重312—331公斤。

海南黄牛属中度体型。体斜长指数为107%--117%;胸围指数为132%--139%;管围指为14%--15%。

海南产肉性能:据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测定屠宰率平均为50.43%,净肉率I(净内重/胴体重)为76.85。皮厚为0.32cm,脂肪厚:腰脂厚0.23 cm;背脂厚0.47cm。肌肉厚为:大腿内厚为5.33cm;腰部内厚为1.78cm。

海南黄牛繁殖性能:母牛出生后一般为19—21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为15—20天,(未经产的母牛发情周期长些,约在25--30天)。发情持续期为1—2天,母牛初配年龄为21—24个月。多数母牛为一年一胎,也有三年二胎。若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牛在产后经50—60天便可发情配种。母牛一般在14—15岁后丧失繁殖力,若饲养条件好,可延长其繁殖年限。受胎率达81%,小牛犊成活率在85%以上(海南省畜牧管理站资料)。小牛患病较少,成活率高达95%以上。据材料记录,小牛在10月至次年8月份出生最多。

对海南黄牛的品种的评估:二千多年来,海南黄牛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皮薄、产肉率高、肉质细嫩等优点。为更好地整理品种资源和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必需将海南黄牛的提纯和加大人工草原建设,制订科学饲养管理标准,列入海南省农业科技项目。建立省级纯种核心群,建立起不同方式的保种体系。大力扶持专业户,实行本专业场选育和开展群众性选育相结合。在做好品种保护的同时,面向市场开发合理利用,逐步实现资源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保护促进开发,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草原建设上,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禾本科牧草—坚尼草、皇草、九尾草等;豆科牧草—苜蓿属的拉花草、新银合欢。将海南黄牛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役用向肉用转变,从数量到质量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开辟国际市场。

四. 海南省 琼海 箕粽

每年的端阳节,琼海一带除了包传统的肉棕外,还包一种叫“箕棕”的棕子,其体积较小,只有两指大,形状为多边形。

箕棕做法:在泡好的新鲜糯米中加入适量硼砂,用粽叶包成多边形。这种粽子很耐煮,要猛火煮几个钟头才能熟透。吃时蘸以白糖,其味道甜糯韧滑,口感甚好!

五. 海南省 琼中 海南锔子鸡

主料:净鸡项(将下蛋还未下过蛋的小母鸡)1只(重约1000克)、椰子5个、味精7.5克、精盐5克、白糖2.5克、胡椒粉1克、姜茸10克、汾酒7.5克、芝麻油1克、葱断2条

制法:破开椰子,将椰子水倒入容器,椰子肉刨成椰茸,用洁净毛巾包住椰茸用力挤出椰汁待用;将味精、精盐、白糖、姜茸、胡椒粉、葱条、汾酒、芝麻油等搅和,放入已除脏洗净的净鸡腔内,四壁涂擦腌制,约20分钟后,用瓦罐1只,将少量椰茸铺放垫底,再将鸡放置中间,然后将全部椰茸铺盖四周,倒入椰子水,加盖,将瓦罐放置明炉上,先猛火后慢火锔之,约15分钟可熟;取出熟鸡,掏净腹腔中的料渣,起骨斩件垫碟底,鸡肉切块摆面,砌成原鸡状;烧锅落油,倒入鲜椰汁、味精、精盐,用湿生粉推芡,淋在鸡身上即成。

六. 海南省 儋州 儋州粽子

儋州粽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儋州粽子是海南儋州的。

儋州粽子是海南儋州汉族传统名点,具有悠久历史且风味独特。儋州粽子种类繁多,体态硕大,从叶到馅都极具特色,尤以伏波虾米红鱼粽、香肉粽、鱿鱼粽、干贝粽等最为出名。儋州粽子色香味俱全,且所有食材绝对保证原生态,没有任何的人工添加,现已成为海南畅销的地方之一。

儋州粽子是海南省三大知名粽子品牌之一,其历史悠久,在岛内外享誉盛名,从叶到馅都极具特色:儋州粽叶、苇叶,有一尺多长,叶色青翠,有清香味。粽子种类繁多,体态硕大,由猪肥肉、瘦肉、五花肉、鸡肉、咸鸭蛋、豆类、干红、鱿鱼丝等构成。在配料时,一般要用酒、蒜茸、五香粉、味精、酱油等混合腌制调料。随着商业开发的深入,儋州粽不断推陈出新,伏波虾米红鱼粽、狗肉(香肉)粽、鱿鱼粽、干贝粽等打出了响当当的品牌。

儋州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粽子在儋州一带流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儋州粽子历史悠久,且风味独特。”从可考的记载来看,自汉代以来,儋耳郡就己开始制作粽子。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王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如今的澹州市白马井,因伏波将军的白马踏出地下水而得名。此井中之水被取来蒸煮以虾米为料的粽子,故名“伏波虾米粽”。

北宋时,一代文豪苏东坡滴居儋耳,创制的“东坡粽”别具风味。东坡连续三个端午节都在儋耳度过,每年除了用传统的猪肉包粽,还教当地人包豆子粽、干鱼粽、虾仁粽、鸭蛋粽等,并以此类粽子作下酒菜。

到了南宋,道教南宗白玉蟾到琼州松林岭炼月-时,包清粽蘸蜂蜜糖而食之,白氏粽法曾流行一时。

及至明代,儋州洛基地区走出了“威武将军”符南进、“嘉应将军”符那宽,他们晚年荣归故里后,平时喜欢吃粽子,是为“洛基粽”源头。

抗日战争时期,“洛基粽”得到新的发展。镇上有一摊点女主人唐三婆,利用优质糯米加配料,制作一种三角形粽子,因色香味俱全,使“洛基粽”闻名遐迩。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源远流长的儋州粽子已是集大成者。近几年海南端午节的展销会上,儋州粽子成为畅销的地方。

据《儋县志》载,“儋习礼义之教,有华夏之风”,“五月端午日,饷角黍,诸粽相馈,男妇系香袋。儿女彩索缠臂,涂1,饮昌蒲酒,柳艾悬门”。

如今,包粽子并将其作为礼物相互馈赠相沿成习。儋州市仍有一些地区以粽子作为婚嫁礼品,在吹吹打打的热闹氛围中,粽香陶醉了新人和宾朋。

儋州粽取材从叶到馅都极具特色:儋州粽叶、苇叶,有一尺多长,叶色青翠,有清香味。粽子种类繁多,体态硕大,由猪肥肉、瘦肉、五花肉、鸡肉、咸鸭蛋、豆类、干红、鱿鱼丝等构成。在配料时,一般要用酒、蒜茸、五香粉、味精、酱油等混合腌制调料。

粽子叶

儋州粽子叶一般为箬叶,箬叶即一叶兰。

一叶兰,又名蜘蛛抱蛋,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等,百合科、蜘蛛抱蛋属。多年生长常绿宿根性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具节和鳞片。叶单生,彼此相距1~3厘米,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至近椭圆形,长21~46厘米,宽8~1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多少皱波状,两面绿色,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以及海南岛、台湾岛等。中医以根状茎成分入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药材。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能活血散瘀,补虚止咳。有助于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功效。

只采用新鲜的叶子,叶子一般大小搭配好,因为只用新鲜的所以粽子的米会是青绿色,有一股叶子的香味。因为海南当地琼中一带地区大量产这种叶子,大陆产量较少所以儋州粽子只会用新鲜绿色的做为原料,不像大陆很多都是回收利用的。

糯米

儋州粽子使用的糯米全部是儋州当地种植的优质糯米,儋州拥有大量全中国唯一的火山岩海岸,有大片火山岩地貌其中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这种高营养价值的微量元素,著名的国宴饮料椰树矿泉水就是产自深层火山岩。市场上的火山岩优质大米甚至有的可以卖到50元一斤以上。部分粽子还将尝试使用黑糯米,是当地成功试种的品类,之前仅四川、贵州、云南有少量栽培,是较珍贵的水稻品种黑糯米被誉为“黑珍珠”,稻米类植物,是带有紫红色的种皮的大米,因为米质有糯性,所以又称为血糯米。黑糯米的营养价值很高,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黑糯米有补血养气功效,长吃可健身,也可泡酒。常吃黑糯米还有补肾的作用。中医认为“黑气入肾,黑色多补肾”。黑糯米煮枸杞,可治肝肾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黑糯米还可以使头发乌黑发亮,与桑葚、黑芝麻同煮效果最好。

猪肉

儋州粽子的猪肉均采用本土土猪或黑猪,儋州本地土猪一直采用原始的猪种培育,肥瘦均匀,肉质合口。传说当年苏东坡被贬到儋州的时候,就曾用当地的猪肉传授烹制东坡肉,对当地的土猪肉质称赞有加,很好的诠释的东坡肉的美味。最好的粽子都采用前夹心的部分,是前脚和胸部间无肋骨部分。质地松软,肥瘦相间,可以让粽子渗透有肉香味也能品味香滑可口的猪肉。有一句话称“吃肉就吃前夹心,喝酒就喝陈年酒”。

蛋黄

儋州粽子的蛋黄使用的是当地特有的海鸭蛋,俗称跑海鸭。跑海鸭是儋州政府为当地的海鸭注册的品牌。因为当地的海鸭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中,每次潮落,红树林里总会滞留有很多的小鱼、小虾、小蟹、小螺等海洋生物。这些高蛋白的天然饵料就变成了海鸭的美餐,使得海鸭体肥蛋多,蛋黄晶红、味美鲜香。因为北岸地区有大量的沿海地,鸭子经常吃完东西后回家的途中肆意奔跑,就有了这个贴切的名字。

制作粽子所用的都为腌制后的咸鸭蛋,经过清洗只保留了精华的蛋黄部分,绝对不留有蛋清破坏美味以及使得糯米夹生。采用当地特有的方法制作,让蛋黄鲜美,剔透,煮熟后还会有油脂渗出,配合粽子糯米和粽叶的清香产生独有的味道。再加上鸭子特有的饮食,让蛋黄在品尝起来有一股海洋的味道。

排骨

部分粽子加入了排骨,使得口感上有一种独特的感觉。经过长时间的烹煮,粽子的清香浸入了排骨,排骨的醇香也融入了粽子。品尝时一定要细心品尝排骨,可以体会到排骨在融合了多种食材后的独特美味,同时骨头长时间的烹煮,可以细细咀嚼,体味那种香味经由汁水入口的香甜。这个绝对是全国所有粽子中没有办法品尝到的美味。

红鱼

部分粽子加入了红鱼。

海南省儋州市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现辖行政区域

《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儋州粽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儋府函〔2015〕223号

海南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儋州粽子》(草案)

七. 海南省 保亭 织绵

黎锦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记载,它是黎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黄道婆在几千年前就把纺织技术传到了大江南北,为我国的纺织技术开了先河。黎族的绵织工艺精湛。形式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奇异,深受海内外人民的喜爱、两个老人正坐在织机前,精心地纺织着他们美好的生活。

八. 海南省 万宁 海南酸笋

海南四季如春,竹笋是海南市场上的四季蔬菜。竹笋按来源分为剌、麻笋和玉兰笋。前一种是野生野长,后两种是人工种植。竹笋按加工方法分为水煮笋和酸笋。刺笋名副其实,就是生长在刺笋丛中的刺笋的幼嫩部分。在海南,这种笋生命力甚强,一年四季生长。只要下一场雨,幼笋就纷纷破土而出。采割刺笋,靠的是胆大心细眼明。采割者手特一根自制的称为“竹笋钩”的竹杆,竹杆尖的一头装上钩刀,头伸进刺笋丛中,辨别刺笋的方位后,把钩刀插入幼朗读的根部,用适度力气一拉,就把幼笋拉了出来,经加工后制成酸笋。麻笋是农家种在房前屋后的竹子的幼嫩部分,切割下来剥去笋壳。切面片状,制成“水煮笋”、“酸笋”或笋干。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竹笋是没有营养,价钱相当贱,酸笋成为穷人的家常便菜。但如今不一样,竹笋的价格就象股市里的“黑马王子”,由蔬菜中的“贫民”变为“贵族”。在夏天,海南人最喜欢用酸笋煮鱼汤,既有点酸味而且还有点醒味,成为海南“家乡菜”中的贵族;如果你想尝尝具有海南特色家乡菜可别忘了选“酸笋煮新鲜鱼汤”。

九. 海南省 儋州 薏粑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的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轻轻的椰香,原来,糯米也能做出如此味道。

在海南居住过的人对薏粑并不陌生,但“薏粑”并非它本身的书面语,而是由海南地方方言直译而来,连海南居住的本地人也不知道它的书面语怎么写。吃薏粑,海南各地都有此习惯,不过,以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最为普遍。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制作方法:用浸水3-4个小时的糯米磨成米浆,用布袋过滤,抖出干粉(含水50%),用1/3的干粉加水煮成熟粉,倒入2/3的干粉混合搓成湿粉,再把湿粉捏成一个一个等量粉球,用手将粉球压成圆片状,中间加入捣碎你所喜爱的馅料,炒花生仁、芝麻仁、椰子丝、砂糖或红糖、冬瓜条……包好后装入用椰子叶编成的高1厘米、直径4-5厘米的封底套子中(有些地区单用菠萝蜜叶或芭蕉叶),而套子的大小决定着薏粑的大小。之后将薏粑用手按平至与套子相平,放入蒸笼旺火蒸熟。香甜可口,如做成纯椰丝薏粑,就更具海南风味了。

十.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两吃木瓜

两吃木瓜

主料:河虾仁500g

配料:木瓜500g,蟹肉50g,银杏50g

调料:浓汤1000g,盐15g,味精5g,鸡精10g,蚝油20g

制作工艺:

1、虾仁上浆滑油,蟹肉切块,银杏洗净,木瓜从顶部切开,挖空上笼蒸透备用。2、勺内加油放虾仁、蟹肉、银杏滑炒成菜装入木瓜中。3、另起锅加油放虾仁、蚝油、白糖、高汤调味后装入另一木瓜中即可。

成品特点:一菜双味,造型美观,营养丰富

药用功能:木瓜降西脂,具有益气补虚的功能

推荐特产